保险.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9560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保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保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保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保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险.docx

《保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险.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保险.docx

保险

目录

一你认为哪一个关于保险的概念更合理?

说明理由(不少于300字)2

二在所有的保险经营原则中你认为哪一个原则最重要?

它对保险业的经营有怎样的影响?

(不少于500字)3

三在现实生活中,你最关心的保险问题是什么?

为什么?

(或你认为应当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不少于500字)5

四依据2011年中国保险市场的业绩,结合2012年国内国际经济状况,判断2012年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趋势及可能的变化。

(不少于1000字)7

一你认为哪一个关于保险的概念更合理?

说明理由(不少于300字)

保险的概念:

保险是指众多具有同质风险的单位或个人以缴付保险费为代价,将其自身所面临的风险转移给保险人,并在特定的风险事故发生后,有保险人给予经济补偿或经济给付的一种社会、经济保障制度。

理由:

科学完整地为保险下定义,应从经济学、法学和社会学等方面来解释。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

保险是众多的具有同质风险的个人将其所面临的特定的风险事故损失转移给保险人,并已付出一定的货币为代价,保险人将这些资金以一定的科学方法汇集为保险基金,当集合中有人发生风险事故时,保险人便使用保险基金,以补偿损失或进行经济给付,从而体现一定的经济关系。

从法律角度来说:

保险这种经济关系是一保险合同或法律强制的形式维系的,体现的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在保险合同或有关法律中明确规定了保险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

一方承担支付保险费的义务,另一方以此为前提为其提供获得经济补偿或经济给付的权利。

从社会学角度来说:

保险体现了人们的互助精神,把原本由个体分散应对的风险集中在一起,使风险在集合内部重新分配,由大家共同应对,将不稳定的风险转化为相对确定的、可预测的风险,体现“一人为众,众为一人”的宗旨,从而保障社会健康发展。

以上概述可以普遍承认并且能被大家所认可。

 

二在所有的保险经营原则中你认为哪一个原则最重要?

它对保险业的经营有怎样的影响?

(不少于500字)

在所有的保险经营原则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则是最大诚信原则。

影响:

最大诚信原则的基本含义是:

保险双方在签订和履行保险合同同时,必须以最大的诚意,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互不欺骗和隐瞒,恪守合同的认定和承诺,否则保险合同无效。

最大诚信原则是保险公司管理的核心。

诚信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必要条件。

信誉、信用、信义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企业要讲诚信这不仅是社会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企业与社会之间有一种根源源于诚信原则的承诺,不遵循这种承诺的企业,可以蒙混一时,但不可能长久生存下去。

保险公司的经营特点决定了在其发展中,诚信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保险公司的立业之本和持续稳健发展的基础。

市场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土壤,扩大市场份额,培育和开发有潜力的未来市场,都离不开品牌建设。

不论哪一家保险公司,要想获得稳定长久的发展,都必须加倍珍惜,维护自己的品牌。

入世以后,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不仅将与国内保险公司竞争优质保源,争夺保险人才,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将通过其优良的品牌、先进的技术以及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的信任。

保险经营的最高增界是要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以此实现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而品牌管理的核心是坚持诚信,保险公司唯有诚信才能赢得客户的忠诚。

而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经营信用的特殊行业,它本身经营的是一种,所以最大诚信原则则成为保险业经营的最根本要求,是保护被保险人利益、防范和化解保险企承诺业风险的前提。

以下四和现象明显反映没有诚信对保险业的弊处。

  1、在客户投保时,保险公司有责任和义务将对投保方利害相关的实质性重要事实据实通告投保方。

然而,实际经营中,有些业务员为拉业务、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避重就轻,过分夸大产品功能,私自承诺投资回报率,以虚夸的不现实的回报率作诱饵;有的只谈利益,不讲风险,对一些重要事实刻意隐瞒。

严重违背诚信原则,损害了保户的利益。

  2、有的保险从业人员在开展业务时笑脸相迎,乱打包票,但等到客户真的出险时就换了一副面孔,这也不行,那也不许,服务态度差,保户颇多怨言;有的则随意制定土政策,层层加扣,导致执行的赔付范围、赔付费用与保户根据条款推算的赔付额相差较大;有的滥用真实告知原则,抓住投保人在投保中的误告、没有告知或任何和事实有出入的地方,随意在理赔中拒赔或不足额赔付;有的理赔时吃、拿、卡、要,即使保户单证齐全,也以种种理由压上一阵而不立即赔付。

  3、由于竞争激烈,有的保险企业为争揽业务,就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违规现象时有所闻。

有的在大项目、统括保单和政府招标项目中突破保监会核准的条款和浮动费率范围,违规降费;有的对新车或原在其他企业承保的车辆不管有没有出过险,都实行无赔款优待;有的手续费突破财政部有关规定,一涨再涨;有的以“回佣”方式招揽客户或迎合投保人不合理要求。

  4、保险业的整体形象有赖于全体从业人员的共同维护。

然而,现实经营中,以邻为壑的情况时有发生。

有的业务员视同行为冤家,标榜自己、贬损他人。

诚信是保险公司行为规范的重要方面。

诚信是保险公司展业的基本准则。

诚信是保险合同的基础,是保险公司维护信誉的基本要求。

诚信是保险公司品牌管理的核心。

保险经营的最高增界是要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以此实现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而品牌管理的核心是坚持诚信,保险公司唯有诚信才能赢得客户的忠诚。

而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经营信用的特殊行业,它本身经营的是一种,所以最大诚信原则则成为保险业经营的最根本要求,是保护被保险人利益、防范和化解保险企承诺业风险的前提。

 

三在现实生活中,你最关心的保险问题是什么?

为什么?

(或你认为应当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不少于500字)

在现实生活中,我最关心的保险问题是社会医疗保险。

原因:

健康是福,有了健康才能充分享受拥有的一切。

但是当今社会充满压力,为了使家人生活过得好一些,人人都在拼命地工作;因此身体很难得到适当的休息,这样一些重大疾病就会趁虚而入(据卫生部统计,中国人群中30-40岁的基本上处于亚健康状态,40岁后重大疾病出现的概率相当高,达到72.17%);生活环境中许多因素,如空气和水的污染、食物农药残留,装饰材料选用不当及一些电子产品的辐射等,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亦不可忽视;许多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脏病、肾病及其他重大器官病变等)已出现在低龄人群中;如因装修和家具中甲醛和苯严重超标,轻则导致嗅觉、肺功能、肝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长期接触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甚至白血病;如成都实验小学邹同学(10岁)患白血病,9中16岁李同学因患肾病休学治疗(以上均是本人理赔的实际案例);同时由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发生许多意外伤害事故:

溺水、车祸、摔伤等案例比比皆是;大家知道,重大疾病所需治疗费轻则数万元多则几十万元,如此高额医疗费一般家庭难以承担;正所谓: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现在许多重疾不是医不好,而是医不起;因负担不起高额医疗费而无法继续治疗的案例屡见不鲜。

靠谁?

国家、单位、还是。

毕竟这些都非常有限,求人不如靠自己。

人们常说,年轻时透支健康拼命挣钱,年老时为了健康大把花钱。

“人吃五谷生百病”,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人们最关心的可能就是医疗问题了。

医疗保险的基本规定和相关知识和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有关,随着国家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基本医疗保险成为社会保障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社会医疗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向保障范围内的劳动者提供患病时基本医疗需求保障而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

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由基本医疗保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和个人补充医疗保险三个层次构成。

基本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由政府制定、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参加的一种社会保险。

它是按照用人单位和职工的承受能力来确定大家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具有广泛性、共济性、强制性的特点。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原则是:

基本医疗保险的水平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社会医疗保险还具有以下作用:

  

一是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的发展。

医疗保险是社会进步、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反过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又会进一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

一方面医疗保险解除了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使其安心工作,从而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保证了劳动力正常再生产。

  

二是调节收入差别,体现社会公平性。

医疗保险通过征收医疗保险费和偿付医疗保险服务费用来调节收入差别,是政府一种重要的收入再分配的手段。

  

三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

医疗保险对患病的劳动者给予经济上的帮助,有助于消除因疾病带来的社会不安定因素,是调整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重要社会机制。

  

四是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手段。

医疗保险和社会互助共济的社会制度,通过在参保人之间分摊疾病费用风险,体现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新型社会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

  

五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保证。

因此,无论是对于我们自己,还是年迈的长辈们,社会医疗保险一直是我们值得关注的话题。

 

四依据2011年中国保险市场的业绩,结合2012年国内国际经济状况,判断2012年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趋势及可能的变化。

(不少于1000字)

2011年业绩回顾:

寿险业景气度跌入谷底。

在宏观经济周期性因素和行业发展结构性因素的双重影响下,2011年寿险业量价齐跌,无论投资还是承保均表现惨淡。

高企的通胀率以及紧缩的货币政策,在推高资金成本的同时压低了资产价格,特别是出现长短期资金收益率严重倒挂的情况,使得寿险公司盈利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同时限制了保单当期收益率水平,使得寿险理财型产品相比于银行理财型产品和存款缺乏吸引力,从而导致保费增长乏力,特别是在近年来因过度依赖理财型产品和银行渠道而出现行业发展结构失衡的大背景下,2011年银保新规进一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财险承保盈利周期高点。

继2010年量价齐升之后,2011年站在了自08年末以来此轮承保盈利周期的最高点。

08年的雪灾、地震和金融危机在成为压倒财险公司最后一根稻草的同时,也拉开了本轮承保硬周期的序幕。

我们认为,08年底稀缺的偿付能力资本和09-10年突飞猛进的汽车销量共同导致的财险市场供不应求关系是此轮承保周期逆转的内在原因,而以<70号文>1为代表的严厉监管政策则是外部推手。

2011年财险承保利润率已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个股比较:

财险>集团>寿险(银保占比低>银保占比高)。

无论H股还是A股市场,个股盈利能力和股价表现均与我们对财/寿险行业的分析相一致,即财险(中国财险)>集团(中国太保)>寿险(中国人寿>中国太平)。

保险市场发展的总体规模预测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市场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但是,无论是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保险业发展的水平相比,还是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内在需要相比,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仍显滞后,总体上仍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的起步阶段,保险市场仍具备高速增长的社会经济条件。

从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角度来看,决定未来我国保险市场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人口的老龄化、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将有利于保险业市场规模的扩大。

2010年底,我国人口已近13亿,占世界人口的1/5,到2020年,可达近15亿。

如果届时人均寿险收入能够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则全国寿险收入将超过5000亿元。

对保险业发展更为有利的是,在人口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我国将逐步步入高龄化、老龄化社会。

据估计,我国60岁后男性期望寿命,1980年为75岁,预测到2000年为78岁,2050年为82岁;60岁后女性期望寿命,1981年为78岁,预测到2000年为82岁,2050年为85岁;整个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2010年后将达到7%以上,预计到下世纪20至40年代,我国老龄化水平将跃居世界前列。

欧美发达国家是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可以说是“先富后老”,而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则是在经济欠发达的条件下步入老龄化的,不得不面对“未富先老”的现实。

据测算,到2000年,我国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之比将为4.1:

1,1985年退休金额占工资总额的比重为10.7%,2010年预计将达到15%。

由于社会统筹保险只能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剩余部分必须通过商业保险渠道来解决,因此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商业人身保险在这方面任务十分艰巨,加快发展,势在必行。

 2、我国目前的保险深度及保险密度都很低,从而为保险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保险密度即人均保费收入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保险业发展水平及保险市场潜力的两个重要指标。

从保险深度来看,2001年我国保险深度为0.56%,2002年上升为1.45%,年均递增13%左右,但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仍十分明显。

2005年底,世界保险深度排前三名的国家分别是日本(12.83%)、南非(12.77%)和韩国(11.87%),而同期我国仅为0.97%,居世界第62位,甚至低于印度1.84%的水平。

从保险密度来看,2001年我国保险密度为8.8元,2007年增加到87元,年均递增约40%,但也远远低于其他国家。

2004年,世界保险密度排前三名的国家分别是日本(4649.7美元)、瑞士(3086.6美元)和美国(2279.7美元),而同期我国仅为4.1美元,居埃及(8.3美元,第63位)和印度(5.7美元,第65位)之后。

如果到2010年我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能够达到发展中国家4%和2000美元的水平,那么我国的保险收入将能够达到2000亿元左右;如果按发达国家5~6%的保险深度计算,2010年我国保险市场的规模将有可能超过7500亿元。

 3、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为保险业市场规模的扩大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

90年代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一直呈高速增长之势,到1998年7月底,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已超过5万亿元大关,占全国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总额的50%以上。

其中,新增存款的75%以上为定期存款,而储蓄存款特别是其中的定期存款本身就是人寿保险潜在的市场资源。

如果居民将其中的5~10%用于购买保险,那么人寿保险市场的规模将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这也正是众多国际人寿保险公司看好中国保险市场的重要因素。

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人民财富的不断增长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保险市场的潜力将会越来越大并被逐步发掘出来。

  4、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将为我国保险市场的长期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荷兰全球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斯道姆先生认为,人口的多寡同人寿保险市场具有直接的对应关系。

但也并非绝对,人口的多寡,仅是潜在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人口多而经济又很发达,这样的市场才是真正巨大的。

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势来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我国国民经济在整个“九五”期间将完全有可能达到预定的年均递增9%的目标,在21世纪初仍有望继续保持8%左右的增长速度。

有关实证分析表明,1985年以来我国保险市场的扩大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当稳定的关系,保险需求弹性目标值范围一般在1.015~1.058之间,普遍具有大于、的倾向。

据此推算,在1998年至2000年间,我国保险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将可达到30%左右,继续大大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中国保险市场的蛋糕将完全可以做得越来越大。

  由于企业、居民保险意识的增强需要一定的时间,新的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也需要一个过程,再加上保险市场自身发展的时序性和规律性,我国保险市场在面临大好发展机会的同时,也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我们认为2000年我国保险市场的总保费收入规模可达到2400亿元左右,其中寿险收入约占65%以上,产险约占35%左右。

保险市场发展的基本趋势分析

  1、保险公司规模扩张速度将明显加快。

我国的保险公司不多,而够得上一定规模和级别的保险公司则更少。

目前,全国性的寿险公司只有中保、太保、平保、泰康和新华5家,而这5家的整体规模都不大,即使将其合并为一家,也难以达到国际上一些知名大公司的规模。

这种状况不仅使我国保险业难以适应经济发展和改革的需要,降低了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而且在国外各大保险公司看好中国保险市场并纷纷抢滩登陆的情况下,我国保险业将直接面临着生存的考验。

一旦保险市场对外开放,国外保险公司进入我国市场,以我国目前小舢板级的小公司去和国际上航空母舰级的大公司竞争,其结果不言自明。

因此,在内困外忧的情况下,各大保险公司将一方面通过自身业务的发展来扩大和巩固市场阵地,另一方面将通过业内的重组以及与实力雄厚的大券商和大企业联合重组,壮大自身的规模,提高与国外大公司抗衡的实力。

从国际保险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近几年来,许多国家为提高本国保险公司的竞争力,出现了放松利率限制、鼓励兼并,鼓励产品创新的新趋势。

对于在2020年即将全面开放保险市场的中国来说,不能不注意到这种新趋势对我国保险市场的影响。

因此,业务创新、资本扩张、资产重组将成为我国今后保险市场发展的一种内在趋势和要求。

 2、保险市场将逐步进入转型期。

应该说,80年代至90年代初保险业务的高速增长。

在这个时期,保险市场的发展主要走的是以数量和速度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型道路。

但是,从2006年开始,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状况开始发生变化。

据统计,2006年,我国产险保费增长率为9.1%,首次低于国内生产总值9.6%的增长速度,2007年这一差距更进一步扩大到1.7个百分点,保险业的发展速度开始放缓,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开始下降。

与此同时,保费的增长速度已大大低于保额的增长速度,保险公司依靠承保轻松赚钱的日子已成昨日黄花。

2006、2007年我国保险市场发生的深刻变化,并不是伴随着国家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出现的偶然的、暂时的现象,而是我国保险市场由垄断到竞争,由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自然演化结果。

这表明,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我国保险市场发展将进入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即由过去的粗放型、规模型经营转变为集约型经营,保险公司承保的单位利润将趋于减少。

 3、保险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快速发展,发展保险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市场空间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加上80年代以来国内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使国外保险界十分看重中国的保险市场。

为谋求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外部环境,1992年国务院决定将上海作为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第一个试点城市,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制定颁布了《上海外资保险机构管理办法》,美国友邦保险及日本东京海上火灾保险等大批外资保险公司开始入驻上海。

1995年,经同务院批准,我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区域又由上海扩大到广州,加拿大宏利人寿保险公司。

英国鹰星保险公司、太阳联合保险集团、澳大利亚国卫保险集团、美国安泰保险集团以及德国安田、瑞士丰泰等大批国际保险巨头蜂拥而至,手持“许可证”在华开业。

2007年以来,尽管一场突如其来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更加认识到对于金融开放必须持慎重的态度,但这并未从根本上阻止中国保险开放的步伐。

1998年上半年,央行又相继批准英国皇家太阳、法国安盛巴黎联合、澳大利亚康联等3家公司在沪建独资、合资保险公司。

至此,上海出现了外资保险公司多于中资保险公司的新格局。

预计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还将有计划地增加外资保险机构的数量和类型,保险开放区域也将逐步扩大到沿海主要经济中心城市甚至内地部分大中城市。

 4、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将成为中国最具潜力的保险市场。

由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落后,居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该地区大多数省份的保险市场都处于拓荒状态。

如1996年湖北省寿险市场的潜在规模高达66亿元,而全省1996年寿险保费收入仅12.6亿元,开发程度不足20%,保险深度只有0.42%,保险密度只有21.63元,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到1996年底,我国西部地区只开设了三四家保险公司,人均保费仅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1/3。

同样,我国农村保险市场也非常薄弱,占人口70%以上的农民基本上被排斥在保险市场之外。

一方面,许多农民对于保险业缺乏必要的认识或由于财力不支而对财、寿险很少问津;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出于效益考虑,对风险大、赔款多的种植、养殖等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不高,从而使我国农业保险处于欲罢不能、欲办无力的境地。

由于这些地区保险市场的起点很低,其蕴藏的市场潜力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显然要大得多,随着国家启动中西部经济的各项政策的逐步落实以及传统文化意识的积极转变,我国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保险市场的潜力将逐渐显现出来。

对于保险业来说,开发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保险市场将大有可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