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故宫博物院》同步训练II 卷.docx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故宫博物院》同步训练II 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故宫博物院》同步训练II 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故宫博物院》同步训练II卷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故宫博物院》同步训练(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基础题(共23题;共51分)
1.(3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
(1)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zhōngzhóuxiàn________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zhōngzhóuxiàn________,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2)大殿廊下,鸣钟击qìng________,乐声悠扬。
2.(5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
(1)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áotóu________,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2)太和殿俗称jīnluándiàn________,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3)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liúli________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4)仰望殿顶,中央zǎojǐng________有一条巨大的雕金pánlóng________。
3.(3分)判断下列句子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
①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________
②屋顶上鸽子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________
③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________
4.(1分)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________
5.(1分)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________》中提及。
6.(2分)下面词语中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雍正(yōnɡ) 殿檐(yán) 琉璃瓦(líu)
B.矗立(zhù) 击磬(qìnɡ) 中轴线(zhóu)
C.蟠龙(pán) 鎏金(liú) 乾清宫(qián)
D.湛蓝(shèn) 檀香(tán) 金銮殿(luán)
7.(2分)对下列各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②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③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A.①举例子 ②作比较 ③举例子
B.①打比方 ②举例子 ③作比较
C.①打比方 ②作比较 ③举例子
D.①举例子 ②举例子 ③作比较
8.(2分)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判定无误的一项是()
①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②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③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④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A.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 摹状貌
B.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 打比方
C.下定义 作比较 列数字 摹状貌
D.摹状貌 作比较 列数字 打比方
9.(2分)对下列文段的理解或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1.6米。
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A.卢沟桥是联拱石桥,所以发水时从未出事。
B.文段是按照由古至今的时间顺序来介绍卢沟桥的。
C.文段用了列数字、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来介绍卢沟桥。
D.文段介绍了卢沟桥的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等。
10.(2分)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同样是写饮食文化的文章,《吆喝》以平实而幽默的语言,引人品味生活中蕴含的情趣;而《春酒》则以细腻温婉的笔触,表现了淡淡的思乡之情和浓浓的民风之美。
B.《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在中年之后回望早年经历的一部记实性散文集,字里行间充满了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我们学过的出自《朝花夕拾》的散文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雪》。
C.“光明啊,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
”运用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对光明的渴望和追求。
D.法国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使我们看到了名人和我们常人一样有痛苦、挣扎和矛盾。
11.(2分)课文《落日的幻觉》的前三段和后四段是()关系。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D.递进
12.(3分)解释词语的意思。
点缀:
________错综相连:
________迥然不同:
________
13.(3分)根据句中画线部分的意思,在后面的括号内写出相应的词语。
指皇宫大殿前石阶上刻的鳌的头,考上状元的人可以踏上。
后来用“独占鳌头”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
________
色彩艳丽________
形容差别很大。
________
14.(2分)下面词语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矗立(chù)琉璃(liú)
B.湛蓝(zhàn)藻井(zào)
C.击磬(qìng)金銮殿(luán)
D.蟠龙(pán)中轴线(zhóu)
15.(2分)下列句子空缺处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________________,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
A.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
B.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重重殿宇
C.重重殿宇,道道宫墙,层层楼阁
D.层层楼阁,重重殿宇,道道宫墙
16.(2分)下列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A.玲珑奇巧 烟雾缭绕 池馆水榭
B.龙凤成祥 藤萝翠竹 点缀其间
C.迥然不同 横惯东西 和谐统一
D.大肆挥喝 错综相连 井然有序
17.(2分)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在西边,最引人注目的是养心殿。
B.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
。
C.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隽然不同。
D.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18.(2分)下列选词填空题正确的一组是()
①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________,建筑________,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②河上是五座________的汉白玉石桥。
③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________。
A.壮观精美精致优美
B.壮丽精美精美悠扬
C.壮美精巧精致动听
D.壮丽精巧精致悠扬
19.(2分)下面句中加线词语运用不当的是()。
A.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B.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
举行大典,皇帝先在这里休憩。
C.在西边,最引人注目的是养心殿。
D.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慈禧太后却为自己的生日大肆挥霍。
20.(2分)下列句中不是概括故宫总体建筑特征的一句是()。
A.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
B.故宫建筑群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C.故宫内各种建筑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
D.故宫建筑群是北京的城中之城。
21.(2分)下列属于生动说明的句子是()。
A.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又名紫禁城,。
故宫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面积达72万平方米,为世界之最。
B.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C.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D.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22.(2分)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
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
B.《故宫博物院》选自“地理知识”,作者是黄传惕。
C.故宫是我国宫殿建筑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D.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
23.(2分)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又名紫禁城,。
故宫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
米,面积达72万平方米,为世界之最。
故宫,外国是一条护城河,四周是3400米的城墙。
城墙上开有4座城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耸立着4座角楼,角楼有3层屋檐,72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
①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
②今天人们称它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
③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
A.③①②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①③②
二、阅读题(共2题;共37分)
24.(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碑与帖
蒋勋
碑与帖是汉字书法上两个常用的字。
“碑”指刀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帖”指毛笔写在纸帛上的文字。
魏晋以后,书法界普遍认为“碑”与“帖”分别代表重拙朴厚和潇洒飘逸两种截然不同的书法风格。
魏晋之后南北朝形成了对峙局面,书法论述也一般习惯把“碑”与北朝连在一起,称为“北碑”。
以“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为主的“帖”,自然就被认为是流行于南朝文人间的“南帖”。
比如北朝著名的《张猛龙碑》,苍劲古朴,而“南帖”名作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则灵动洒脱,两者大有径庭。
“碑”还原到原始意义,是指石碑上用刀刻出来的文字。
这些石碑文字,最初虽然也用毛笔书写,但是一旦交到刻工手上,负责石刻的工匠难免会有刀刻技法的介入,这就改变了原来毛笔书写的线条美感。
《张猛龙碑》字体端方,笔画厚重,许多线条的风格就不是毛笔容易表现的,那是石匠在刀刻的过程中融入了刀法的利落、明快、刚硬。
因此,“碑”与“帖”书风的差别,或许并不只是北朝与南朝的问题。
一九六五年在南京出土的《王兴之夫妇墓志》、《王闽之墓志》石刻,刻于东晋咸康到永和年间,永和九年正是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那年。
王兴之、王闽之也是王氏家族中的精英文人,但是从墓志石碑的字体来看,却与王羲之书风完全不同。
碑文字体方正,拙朴刚健,点捺用笔都明显看出了刻工的刀法,不像“南帖”,却更接近“北碑”。
笔、墨、纸、砚成为“文房四宝”,如果在汉代,是不大可能的,因为汉代始终以竹简书写为主,纸的使用微乎其微。
魏晋则是竹简书写过渡到纸帛书写的重要时期,王羲之正是纸帛书写到了成熟阶段的代表人物。
用“纸”、“帛”一类纤细材质书写,增加了汉字线条“行走”、“流动”、“速度”的表现力。
汉字在以纸帛书写的晋代文人手中流动飞扬婉转,或“行”或“草”,潇洒飘逸,创造了汉字崭新的行草美学。
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运笔的转折,既丰富又精炼,既飘忽又有力,充分体现了“帖”潇洒俊逸的书法风格。
“碑”是石刻,“帖”是纸帛,从另一个角度看,书法史上“碑”与“帖”的书风问题,或许可以有新的理解新的理解。
(选自《汉字书法之美》,有删改)
(1)从全文来看,作者所提出的“新的理解”指什么?
(2)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①第二段划线词语“大有径庭”的含义是什么?
②第四段的作用有哪些?
(3)如图两幅书法作品,你更欣赏哪一幅?
请结合文章内容,从笔画的角度说说原因。
25.(2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跳出地球“看”地震
①2018年2月2日,我国首颗地震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张衡一号”以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张衡命名,它的发射使我国在卫星地震电磁空间探测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②地球的板块、断层移动引发地震,同时也会在地震前后带来包括地球电磁场变化等很多信息。
“张衡一号”能以标准手段对我国6级以上、全球7级以上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其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实时监测空间电磁环境状态变化,研究地球系统特别是电离层与其他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和效应,初步探测地震前后电离层响应变化的信息特征及其机理,从而有效弥补了地面观测的不足。
③“张衡一号”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兼副总设计师、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总工程师申旭辉介绍,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在地面上,像青藏高原的极寒地区,现有的地震台网并不能完全覆盖,面积广阔的海洋也观测不到。
目前我国对以青藏高原为主的近200万平方公里陆地缺乏地震前兆监测能力,在国境线和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地震监测能力也几乎为零。
而跳出地球“看”地震,就能突破一些地震研究的限制,对我国及周边区域开展电离层动态实时监测和地震前兆跟踪。
④“张衡一号”不仅开辟了我国地震监测研究的新视角,成为我国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地震立体监测体系的重要里程碑。
同时它也集合了多项航天技术创新成果,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卫星电磁洁净度的控制技术。
⑤卫星本体磁性对磁场测量的“影响不确定性”需控制在0。
5纳特以内,这大约相当于地球表面磁场强度的十万分之一。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卫星平台的各个单机、系统都进行了无磁化的更改。
但在这一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难题:
比如,去掉了有磁的红外地球敏感器,整个飞行程序都要改变;再比如,无磁化要求太阳能帆板不能转动,但为了保证卫星能源供应,又必须让帆板对日。
如何找到平衡点?
卫星研发团队想了很多办法,最终,科研人员打造出来的“张衡一号”整星,其磁洁净度达到了0。
33纳特。
⑥“张衡一号”的主要载荷,是用于探测卫星轨道环境空间电场的电场探测仪。
这也是目前国际上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功能配置最全的空间电场探测仪器。
⑦为了感知空间三维电场,探测仪通过伸杆向“张衡一号”本体外伸出4个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如同灵敏的触角一般,每个传感器都能准确感知周围等离子体环境电势,灵敏度极高,可以探测到非常微小的等离子体电势变化,相当于在数千米高的巨浪浪尖,分辨一粒小水珠。
⑧在卫星内部,有着探测仪的“大脑”——信号处理单元。
这台高灵敏电子学测量设备,能把传感器探测到的微小波动细分成十几个通道,通过进一步精细处理,变成数字量,分成频谱,再传输到地面,供科学家研究。
⑨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表示,“张衡一号”卫星的发射和投入使用,使我国首次具备全疆域和全球三维地球物理场动态监测的技术能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在轨运行多载荷、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少数国家之一。
(1)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我国在卫星探测方面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重要标志是“张衡一号”的发射。
B.“张衡一号”能以标准手段对我国6级以上、全球7级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
C.帆板对日能保证太阳能帆板为“张衡一号”供应能源。
D.“张衡一号”传感器灵敏度极高,可以分辨巨浪浪尖的小水珠。
(2)“张衡一号”集合的航天技术创新成果有哪些?
(3)⑥⑦⑧段顺序不能调换,为什么?
(4)从说明方法角度,分析第⑧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5)分析第②段划线词语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共23题;共51分)
1-1、
1-2、
2-1、
2-2、
2-3、
2-4、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二、阅读题(共2题;共37分)
24-1、
24-2、
24-3、
25-1、
25-2、
25-3、
25-4、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