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9088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docx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docx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考情播报

考查

频度

必考

加试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b

 

c

(2015年10月,1)考查宗法制特点——家国一体

(2016年4月,1)考查分封制封国的地理方位

(2017年4月,31题第一问)考查分封制宗法制的影响

(2017年4月,31题第二问)考查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017年11月,1)考查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018年4月,1)考查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7次3考

7次3考

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秦的统一

(2)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

b

b

(2016年4月,3)考查秦朝统一西南——五尺道

(2016年10月,1)考查郡县制的作用

(2017年4月,2)考查郡县制和皇帝制的继承

(2018年4月,33题第一问)考查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7次1考

7次3考

考点1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b)

1.(2018年3月宁波适应)卫国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是商朝都城朝歌所在地;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原来是商代重要的属国奄国所在地;齐国是姜太公吕尚的封国,是周公东征对象蒲姑所在地。

这反映出西周的分封(  )

A.依据严格的宗法等级B.得到同姓子弟的支持

C.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D.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解析 从材料中可知分封的对象和封国都有其政治目的,选C。

答案 C

2.某学者叙述:

“郑始祖为周厉王少子友,宣王时始封,在今陕西华县。

幽王之乱,郑友寄家于郐及东虢,因而夺占其地,别建新国。

”对该材料分析错误的是(  )

A.受封的郑国国君是周王室的子弟

B.郑国是拱卫王室的主要诸侯国

C.郑国的版图在春秋时期发生变化

D.幽王时期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

解析 由材料内容可知,郑国国君为周厉王少子,其为周王室子弟,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作为分封的诸侯国其是拱卫王室的诸侯国,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材料内容可知,郑国在周幽王之乱,即西周结束时期,其版图发生变化,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周幽王为西周的最后一个国王,分封制的破坏是在东周时期,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D

3.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

“封建之道,盖有三端:

慑服他部,责令服从,一也。

替其酋长,改树我之同姓、外戚、功臣、故旧,二也。

开辟荒地,使同姓、外戚、功臣、故旧移殖焉,三也。

”下图中属于第三种情况的是(  )

A.归顺周的商贵族微子启封于宋(商故地)

B.周武王弟康叔封于卫

C.周成王弟叔虞封于唐(即晋,夏故地)

D.周贵族召公奭封于燕

解析 第三种情况材料中的关键词是“开辟荒地”,只有D符合。

答案 D

4.《墨子·告子》记载: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此材料表明(  )

A.天子处于“天下共主”的地位

B.地方权力已开始向天子集中

C.诸侯在自己封国内居大宗地位

D.诸侯要向天子提供军赋力役

解析 根据所学,地方权力开始向天子集中是在秦朝以后,故排除B;诸侯在自己封国内居于大宗地位涉及的是宗法制,故排除C;诸侯对周天子承担相应的义务,但与题干主旨无关,故排除D;根据题干内容可知,诸侯不对周王履行相应的义务要受到相应的处罚,说明周天子处于“天下共主”的地位,故A正确。

答案 A

5.(2018年1月杭州高三期末)符合下图所反映的王朝政治特点的是(  )

①宗法制盛行 ②分封制实施 ③郡县制推行 ④皇帝制确立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该王朝为西周,西周实行宗法制,故①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故②正确;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故③错误;秦始皇开创皇帝制,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6.(2018年1月金华十校期末)东汉卫宏《汉旧仪》载:

“周以上千八百诸侯,其长伯为君,次仲、叔、季为卿大夫,支属为士、庶子,皆世官位。

至秦始皇帝,灭诸侯为郡县,不世官。

”该材料反映了(  )

①世官制开始于西周,结束于秦王朝 ②西周开始实行家国合一的政治体制

③西周分封制与等级森严的宗法制结合 ④执政集团权力由分散逐渐走向统一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 世官制夏商时期已出现,衰落于春秋战国时期,故①错误;家国合一的政治体制夏商时期已经形成,故②错误;由材料“周以上千八百诸侯,其长伯为君,次仲、叔、季为卿大夫,支属为士、庶子,皆世官位”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且互为表里等级森严,故③正确;由材料“秦始皇帝,灭诸侯为郡县,不世官”可知权力由分散逐渐走向统一,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7.西周时期,同一宗族内部的庶子,即使政治地位高于宗子,也只能参与宗子祭祀,不能成为主祭人。

这一现象说明(  )

A.体现分封制的分封原则

B.表明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密切

C.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

D.符合宗法制的基本精神

解析 分封制虽然与宗法制关系密切,互为表里,但是,并非所有政治地位高的人都是宗族内部的宗主。

在处理宗族内部事务时,宗子(嫡长子)的地位是最高的。

故选D项。

答案 D

考点2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c)

8.(2018年3月温州适应)有学者认为:

“既然周王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当时人便称宗族为‘家’,意味与‘国’相对立的团体,因而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该学者的认识反映了西周时期(  )

A.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B.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依据

C.分封制不利于稳定政治局势

D.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解析 题目未涉及神权,与材料中“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反映了血缘关系,故B项错误;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不利于稳定政治局势与“西周时期”的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表明,“周王”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项正确。

答案 D

9.(2017年10月杭州高三期中考试)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

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第二次是刘邦封建同姓和异姓王;第三次是晋武帝封建司马氏宗室;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

这种现象说明(  )

A.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C.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

D.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解析 “分封制”是西周时主要的制度,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瓦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可见其已经无法适应历史的发展,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分封对于强化中央集权没有帮助,反而会影响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分封制的内在因素为血缘亲疏,“第二次是刘邦封建同姓和异姓王;第三次是晋武帝封建司马氏宗室;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依然体现了这一特点,故C项正确;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是对相权的削弱,故D项错误。

答案 C

【名师点睛】“家国同构”的理解

(1)“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

(2)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嫡长子世袭王位,是君主,也是宗族的大宗。

其他诸子分封为诸侯,是臣子,也是宗族的小宗。

(3)“家”是“小国”,“国”是“大家”。

“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合。

这种借助血缘人伦关系来治理国家的政治模式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

考点3 秦的统一(b)

10.(2018年3月温州)通过这条运河,从巴蜀一带出发的粮船被送到战争前线,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秦军在百越战场上兵锋凌厉、势如破竹,攻克了岭南。

这条运河是(  )

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井渠

解析 从空间地点“岭南”可知是C。

答案 C

11.周朝以王畿的方言作为雅言,相当于现代所谓“民族共同语”,当时各诸侯国都以雅言作为标准语。

秦汉时期,各地方可使用本地的方言,政府任其自然。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秦汉时期(  )

A.实行了郡国并行制B.小农经济的发展

C.实现了文字的统一D.大一统思想的出现

解析 秦代没有郡国并行制度,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的发展与政府任由方言自然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秦统一文字,建立了中央集权,所以才会“地方可使用本地的方言”,不会对大一统形成实质的冲击,故C项正确;大一统思想早在先秦就已产生,故D项错误。

答案 C

考点4 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b)

12.清徐栋《牧令书》载:

“天下真实紧要之官,只有二员,在内则宰相,在外则县令。

”以下史实能论证这一观点确凿无误的是(  )

A.宰相制在秦代首次确定下来,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B.元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后期其权势大大削弱

C.县官是普通百姓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

D.秦代县令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郡

解析 宰相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负责管理军务,故A项错误;元代实行一省制,故B项错误;县是古代社会最基层的地方行政区划,县官则是普通百姓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故C项正确;秦代县令对郡守负责,故D项错误。

答案 C

13.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解析 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并未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并未维护封建统治,故B项错误;秦以后之郡县政治并非以血缘为纽带,故C项错误;秦以前的分封制属于贵族政治,秦以后之郡县政治属于官僚政治,故D项正确。

答案 D

14.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

中国从公元前一直到20世纪,中央政府能够向每个农民直接征税,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拥有(  )

A.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B.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C.健全完备的赋税政策D.长期稳定的社会秩序

解析 中国古代经济并非从公元前就高度发达,故A项错误;材料中讲述的是从公元前到20世纪,即为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央政府能够直接向农民征税的原因是秦朝开始逐步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之下才能对地方乃至最下层的农民实行有效控制,故B项正确;联系史实可知,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并非一直都有比较完备的赋税政策,故C项错误;联系史实公元前到20世纪并非一直都是长期稳定的社会秩序,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混乱局面,故D项错误。

答案 B

【概念解析】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决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2)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易错点1 不能深刻认识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易错提醒 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分封制重在规定权利的“等级分配”;而宗法制重在规定权利的“血缘继承”。

【典例1】(2015年10月浙江学考)周灭商后,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形成这种政治风格的制度基础主要是(  )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察举制

解析 西周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即君臣之名分确定),天子的尊严因此确立。

宗法制确立了君臣的名分等级,天子处在宗主地位,地位最尊贵,故A项正确;分封制下天子“为诸侯之君”,但不是这种政治风格形成的制度基础,故B项错误;郡县制确立于秦朝,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察举制开始于西汉,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答案 A

易错点2 不能理解郡县制比分封制更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易错提醒 分封制下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诸侯王位世袭,容易造成诸侯割据;郡县制下的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官吏由皇帝任免调动,官位概不世袭,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典例2】《水经注·湘水》云:

“秦灭楚,立长沙郡。

”长沙郡下设湘、罗、益阳、阴山、零陵、衡山、宋、桂阳等县。

从此,长沙开始纳入全国统一的政治体制,并第一次明确地以一行政区域载入史册。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郡守是长沙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B.长沙郡守需要定期向皇帝汇报工作

C.郡守职位由皇帝直接任命

D.县令、县长也由皇帝直接任命

解析 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是县令(县长)。

故A、C、D说法符合郡县制的规定。

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而不是皇帝,B说法错误,故B符合题意。

答案 B

【典例3】与分封制相比,秦朝的郡县制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主要依据在于(  )

A.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与臣的关系

B.郡县长官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C.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得世袭

解析 郡县制下郡县完全由皇帝和中央控制,官吏不能世袭,可以有效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壮大,从而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答案选D;A、B、C三项说法正确,但不是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原因。

答案 D

[命题分析]

1.从本讲知识命题看,分封制的内容和宗法制的特点是考查的重点。

2.从对知识的考查来看,具有细微性和综合性特点。

3.从能力要求看,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记忆和识读能力。

4.从题型特点看,主要表现为图片型、史料型、特点型。

【典例】(2018年4月浙江选考)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

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这表明(  )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解析 从材料中表明分封制下“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说明的是受到了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选D。

A和C属于史实性错误,B与材料无关。

答案 D

[题组训练]

1.(2017年11月浙江学考)古代有学者论及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谓:

“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这反映了(  )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最高执政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

C.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依据

D.政治权力的分配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

解析 “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意思是周朝的宗室子弟,那些不狂妄糊涂的人,没有不成为显达的诸侯的。

材料同时提到了“周之子孙”和“诸侯”,故答案为D。

A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C两项与西周政治制度不符。

答案 D

2.(2016年4月浙江选考)周初分封而建的鲁国,曾诞生过大思想家孔子。

观察下图,鲁国位于(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 齐鲁是山东省的别称,其中鲁为今山东曲阜,地处山东中部,①应为齐,今山东临淄一带。

答案 B

3.(2016年4月浙江学考)秦朝经略西南夷,开五尺道,该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的版图。

“五尺道”位于今天的(  )

A.云贵高原、川西及甘南地区

B.闽南、两广一带

C.青海、新疆及陕西南部地区

D.宁夏、陕西一带

解析 秦朝在“西南夷”(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地区,开辟了“五尺道”。

答案 A

4.(2016年10月浙江选考)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

其所肯定的制度是(  )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世官制

解析 根据材料“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可知,作者对分封制持否定,对郡县制持肯定态度。

答案 C

5.(2017年4月浙江选考)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

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

A.皇帝制与郡县制B.郡县制与刺史制

C.皇帝制与封国制D.丞相制与刺史制

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皇帝制与郡县制是秦汉时期都实行的制度,体现了“汉承秦制”。

答案 A

6.(2017年4月浙江选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

……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

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许倬云《万古江河:

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

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机制:

分封制和宗法制。

作用:

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