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发展经济学思想的演进.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8736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讲 发展经济学思想的演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2讲 发展经济学思想的演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2讲 发展经济学思想的演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2讲 发展经济学思想的演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2讲 发展经济学思想的演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讲 发展经济学思想的演进.docx

《第2讲 发展经济学思想的演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讲 发展经济学思想的演进.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讲 发展经济学思想的演进.docx

第2讲发展经济学思想的演进

第二讲发展经济学思想的演进

引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最初几年,由于战后经济重建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促使了三种早期关于发展问题著作的发表,即斯塔利(E.Staley)的《世界经济发展》,曼德尔鲍姆(K.Mandelbaum)的《落后地区的工业化》和罗森斯坦——罗丹(P.N.Rosenstein-Rodsn)的《东南欧工业化问题》。

通常认为,这三本著作的出版标志着发展经济学的诞生。

但在1943年至1947年发表上述三种著作,虽然开始涉及了经济发展问题,论证还很不系统,很不全面,还远远没有形成发展经济学。

1950年前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形成了发展中国家。

摆在这些国家面前最迫切的任务是:

如何谋求经济发展?

什么是促进几发展的动力?

什么是限制经济发展的障碍?

这些问题要求经济学家作出专业性的解答,所以必须建立专门的发展经济学。

2.1早期经济发展思想

2.1.1重商主义

社会财富的唯一代表:

金银货币

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

对外贸易

2.1.2重农主义

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

农业

2.1.3古典学派

1.威廉.配第与“配第-克拉克命题”(1691,1940).

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的人数比从事工业的人数相对地减少,从事工业的人数比起从事服务业的人数又将相对地减少。

其原因在于收入弹性和投资报酬(技术进步)的差异。

2.亚当·斯密

老斯的经济发展的基本课题是各个国家的国民财富是如何增加的,也就是如何脱离贫困的问题;亚当·斯密把劳动作为唯一的价值基准,劳动的价值的产生是由土地和资本的同时投入带来的,即土地、劳动和资本是价值的源泉。

亚当.斯密的经济发展的中心概念是财富。

3.马尔萨斯

老马所追求的基本问题是人口增加的规律与收入增加是什么样的关系,也就是如何脱离人口压力的问题;马尔萨斯的贫困均衡论指出人口增长是制约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使其陷入贫困陷阱的根源。

4.李嘉图

老李基于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将给各国带来什么样的利益;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是由于天然资源的禀赋差异必须要通过比较优势来展开国际贸易。

后三位经济学家所探讨的问题至今仍旧是发展理论的最基本的命题,也就是财富的增加,人口压力的减少,以及协调国际经济关系。

2.2马克思的经济发展思想

马克思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马克思以历史唯物论为工具,马克思具体解剖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乃至灭亡的历史进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其内部矛盾对抗的作用下,不断地调整着自身的形态,从简单协作发展为机器大工业,从自由竞争走向资本集中和垄断,最后走向毁灭。

其次,分析了既定制度下经济的稳定和增长问题。

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中。

从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中,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的经济增长方程式。

马克思的增长方程式有几个假定前提:

(1)社会总产品或社会总生产分成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

(2)全部总产品在价值形态上分解为三个部分,即y=c+v+m,其中y是社会总产品,c代表生产产品时消耗的不变资本价值,v是补偿可变资本的价值,m是生产的剩余价值。

(3)产品按照它们的价值交换。

(4)不存在技术进步。

设g为增长率,马克思的增长公式可以写成g=sπ,其中g=△y/y为增长率,s=(m-m/x)/m,即积累率;π=m/(c+v),即利润率。

若经济要均衡增长,还必须满足社会再生产实现条件公式,即v1+△v1+m1/x=c2+△c2。

2.3“静态的插曲”

一些发展经济学家认为,从19世纪中叶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段时间中,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几乎在经济思潮的主流中完全消失了,正如迈耶(G.M.Meier)所说:

“经济思潮出现一种明显的转变,即由古典主义经济学家把经济进步视为由积累力量形成的动态模式的看法,转变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对既定资源的静态配置的特别关心。

”这种情况的出现,被称为“静态的插曲”(TheStaticInterlude)。

在这一时期中,价值理论、分配理论和资源配置理论在经济思潮中成为主流。

但是,西方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在这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从主流经济学消失的一个世纪之中,有两位经济学家是例外,他们是马歇尔(A.Marshall)和熊彼特(J.A.Sehumpeter)。

马歇尔的学说是西方经济学的第二次系统综合。

他对经济发展问题也有论述。

他不只注意到现实资源的配置,还注意到资本积累的来源和劳动的数量与质量。

他认为,工业方面的报酬渐增趋势会压倒农业方面的报酬渐减趋势,从而不会出现对经济增长的障碍。

他十分强调通过教育以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他认为,把公私资金用于教育是否明智,不能单以它的直接结果来衡量,使大多数人有比他自己通常能利用的大得多的机会,也将是有利的。

他说:

“依靠这个手段(教育投资),许多原来会默默无闻而死的人就能获得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所需要的开端。

而且,一个伟大的工业天才的价值,足以抵偿整个城市的教育费用;因为,像白塞麦的主要发明那样的一种新思想之能增加英国的生产力,等于十万人的劳动那样多。

”马歇尔对经济发展理论影响最大的是对发展过程的基本看法:

经济发展是渐进的、和谐的和经济利益逐步分润到社会全体的过程。

这一看法成为新古典学派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观点。

2.4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

创新理论是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的,他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定义为执行新的组合”,也就是创新。

创新包括五种情况:

(1)采用一种新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市场;(4)控制或掠取了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2.5当代发展理论(以后章节还会详细介绍)

2.5.1.结构主义

1.代表人物

主要有罗森斯坦-罗丹、纳克斯、刘易斯、辛格和缪尔达尔等,是西方最早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一批学者。

2.主要观点

①既反对以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也反对凯恩斯主义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他们认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核心是通过价格-市场机制的运行调节国民经济,而在发展中国家,商品经济不发达,价格体系还处于萌芽状态,市场分散而不完整。

因而发展中国家缺乏进行所边际、增量调节的基础,而是需要结构方面的调整。

而凯恩斯经济学是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条件上出发,把萧条时期的失业和资本闲置归因于储蓄过多,而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失业却是储蓄不足。

而且,凯恩斯的分析是一种静态分析,这与经济发展的长期和动态性不相适应。

②强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非均衡状态

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结构刚性,价格机制对资源重新配置的推动作用有限,市场不能达到均衡。

而且,各地区与部门之间的差异较大,而经济效率的差异还会加剧这种差异。

③提出了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

实施工业化;重视资本积累;强调计划化;主张平衡发展战略;重视收入分配调节;实行进口替代的贸易战略

3.主要理论

①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正式提出了二元结构论,后经过拉尼斯、费景汉的补充与乔根森的发展。

他们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不发达国家利用什么样的经济机制才能使国民经济结构从以仅能糊口的传统农业为主的社会转变为现代化、城市化、多样化的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经济。

②“费-拉模型”

(1)不发达经济分为两个部门,即以城市中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现代化部门和农村中以农业、手工业为主的传统部门。

城市的工业部门资本积累增加能吸收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

(2)劳动无限供给;落后的农业部门存在大量隐蔽的失业人口,保证了城市工业扩大所需的劳动力。

(3)工资水平不变。

工资受供求关系及农村低劳动生产力所形成的,低平均收入的影响而保持低水平,这就使城市现代化工业部门获得高利润。

而这些高利润再投资,又能从农村的“隐蔽失业人口”中吸收更多的劳动力。

③“中心-外围”论(普雷维什-辛格命题)

由普雷维什和辛格提出,从分析贸易条件入手,发展中国家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制造品,贸易条件Px/PE恶化。

普雷维什认为初级产品和制造品因生产率提高而得到的利益在穷国与富国的分配上是不平等的。

普雷维什提出了“中心”和“外围”命题,“中心”是指发达国家,“外围”是指发展中国家。

(曾任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执行书记,他的理论对这些国家实行进口替代政策有重要影响)

辛格认为:

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的投资,所获得利润和利息都汇回本国,一般不会转化为追加投资,从而发展中国家的溢出效应很小。

发展中国家因出口增长需要的机器设备,因无法在国内生产而只好从发达国家购买。

而在这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由于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使得贸易条件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2.5.2经济发展的新古典主义思想

1.主要代表人物

这一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

代表人物主要有:

西奥多•舒尔茨,P•鲍尔,哈里•约翰逊,哈伯勒,H•明特和贝拉•巴拉沙。

2.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认为经济发展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连续的过程。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创始人马歇尔吸取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把经济看成具有进化的、有机性质的体系。

同时,他又接受了数学中的微分观念,认为经济因素的变化是微量或增量的变化(边际)。

经济发展过程是一个和谐的、无冲突的过程,经济发展的结果是所有阶层都自然而然地均沾利益。

长期来看,经济可以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将使劳动阶层和非劳动阶层的收入都会不断提高,各阶层不存在利益的冲突,经济能够持续发展,达到帕累托最优。

②市场-价格机制能够起配置资源的均衡的作用,主张发挥市场机制的作为调节经济的基本手段。

3.政策主张

①保护个人利益和私有产权;

②反对国家干预,校正价格扭曲,倡导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政府干预受到信息和交易成本的制约而造成整个经济的扭曲,而且一种扭曲会造成另一个扭曲,造成整个经济关系的全面扭曲。

不完善的市场要胜过不完善的计划。

③主张自由贸易;认为根据各国占优势要素禀赋条件进行国际贸易对各国都有好处。

持静态的比较优势观。

④金融自由化;斯坦福大学的麦金农和肖主张应该以金融自由化代替金融抑制,以金融深化替代金融浅化。

2.5.3.经济发展的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思路(强调制度)

1.代表人物:

德姆塞茨、阿尔钦等。

2.主要观点:

①认为制度并不是外生变量,只有推动制度变迁才能促进经济发展。

②认为存在交易成本。

③认为信息不完全导致经济体系是一个稳定均衡体系;权力引出的寻租、贪污腐败使纯经济分析失效,主张引入制度分析方法。

2.5.4.经济发展的激进主义思路(新马克思主义)

1.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代表人物

背景:

1959年古巴人民革命的胜利,使许多拉美青年思想出现激进思想倾向,他们完全接受“中心-外围”的概念,并将其推向极端,主张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地发展,应该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脱钩。

主要代表人物:

埃及的萨米尔.阿明

2.主要观点

①彻底批判新古典经济学;

②比结构主义更进一步,提出了“依附论”;

③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思想;

④认为经济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存在着控制的中心和受控制的外围关系和不平等关系。

3.主要代表性理论

①弗兰克的理论

Ø在国际关系中,发达国家具有强大的支配力量,它们控制了先进技术,垄断了发展研究,是国际贸易、投资和技术的主要受益者。

Ø外围现有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条件是由国际的历史过程形成的。

Ø全球体系是一种牺牲一部分利益而让另一部分发展起来的体系。

即不发达的国家依附先进国家,导致的一种社会经济结构的特殊形式。

②阿明的理论

Ø世界资本主义由中心和外围两个部分组成。

Ø外围地区的经济没有任何“自我的内部动力”,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的支配下,外围国家不过是中心国家的附庸。

中心的发展造成了外围的不发展,并使外围依附于中心。

(4)政策主张

Ø改变内部生产结构,改变制度和秩序。

Ø革命和社会主义是发展的必要条件。

Ø外围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订立国际商品协定,发展本国技术可以减低中心的不利影响。

Ø与现有国际关系“脱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