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5873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9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赫尔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赫尔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赫尔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赫尔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赫尔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赫尔曼.docx

《赫尔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赫尔曼.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赫尔曼.docx

赫尔曼

赫尔曼·海因里希·戈森经济学——阅读笔记

第一章 享受的一般规律和经济价值

 

   1、P5人们希望得到生活享受,他们的生活目的是把自己的生活享受提到尽可能高的水平。

但是一方面,人们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有许多生活享受人们暂时可以得到,但它们的结果却给人们带来匮乏

(1),这是与他们以前曾有的享受完全不相称的

(2)。

另一方面,只有在人们首先培养了自己对最高级和最纯粹的享受的理解能力时,这些享受才能为他们所理解(3)。

如果人们在任何时刻都想获得似乎对他们暂时是最大的享受而不顾其后果,他们自以为最充分地达到了自己的生活目的,其实却犯了严重的错误。

为了获得某种真正的享受量,不仅必须看到暂时享受的量,而且还必须从所有这些享受中进行节俭,其结果便给人们在整个未来时期带来真正的享受。

尤其必须考虑的是,一种享受会在多大程度上造成妨碍人的体力和智力训练——只有这种训练才能使他们达到高级的和纯粹的享受——的障碍④。

换句话说:

必须把享受安排得使一生中的享受总量成为最大值。

⑤ 

 

    PS:

(1)这正是储蓄和消费的关系,消费过多就意味着储蓄过少,进而就使未来更高层次的享受就匮乏了——当然,这完全是那些借利息发财致富的资本家的逻辑,他们把只存在银行的增多了的钱叫做“等待的酬劳”之类,却并不知道为什么这种钱会增多,而为什么无所事事的完全躺在家里睡觉为什么又没有“等待的酬劳”,他们是并不想知道的。

这里的所谓“消费过多则储蓄就少”正是以此为基础的,他是假设一个人只工作一次,就仅依靠所得的酬劳和其利息过活。

实际上,养活人们的不是那种作为“等待的酬劳”的利息,而是人们自己,人们总是依靠不断的劳动来养活自己的。

以“等待的酬劳”代替劳动本身,实在是本末倒置。

 

  

(2)因为对于以前的较低级别的享受,是得到得越多或者说花费越多则一般地享受多,得到的享受越丰富;但是对于较高级别的享受,如果现在较低等级的享受花费多了,则较高等级的享受获得就少了——这里的不相称就是指的这个不相称——在资金固定的情况下,低等级享受随着花费在其身上的资金量的增大而增大,较高等级的享受随着花费在较低等级享受的资金量的增多而减少。

 

  (3)所谓“首先培养了自己对最高级和最纯粹的享受的理解能力”,实际上是两个条件:

        

    第一,这种最高级的享受已经作为现实历史地出现了,

   第二,这种最高级的享受是个人依靠自己的能力能够获得的。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享受才能为他们所理解”

 

   ④ 按照之前我们就分析得出的戈森的逻辑——消费过多则储蓄过少,如果消费过多,则损失掉多消费的那一部分消费及其利息[当然,利息部分可以暂时不考虑],即本应用于购买较高等级享受的这一部分,戈森称之为“造成妨碍人的体力和智力训练的障碍”,也就是说,让若这一部分被保留下来的话,则人们就“培养了自己对最高级和最纯粹的享受的理解能力”并且“这些享受就能为他们所理解”。

 

   ⑤“必须把享受安排得使一生中的享受总量成为最大值”,这一句话和戈森之前的观点是有一些小差别的,即之前他是讨论的是消费和储蓄的这种现在较低等级的享受和未来较高等级的享受之间的此消彼长的矛盾的,而现在这句话很有可能被误解成排除这种时间导致的矛盾,如果举个例子的话,比如消费和储蓄,两者的差别就是一个是损失的消费里面包含利息,另一个里面没有包含利息。

这就是说,“必须把享受安排得使一生中的享受总量成为最大值”所指的享受仅仅只是总资金一定的情况下的各种享受,而实际上有的更高等级的享受是要求在满足各时期必须的享受之后总资金增加到一定程度才能达到的。

 

2、P5如果人的行为方式,像我们在生活中感觉到的那样,表现出极大的差异,那么这仅仅是因为对各种不同生活享受量(毫无疑问,这种享受量因人们所受教育程度不同而各异)以及对阻止这种享受后来称为所期待的享受的障碍大小的看法不同。

PS:

照这样说来,这个世界上,资本之所以成为资本就是为了消费的。

要是这样,比尔盖茨之流估计都是神经病,赚那么多钱,再活几百年都用不完。

对于企业家来说,我要赚多少钱,跟我要用多少钱没有关系。

并不是因为我要用这么多钱,所以我才赚这么多钱,情况正是相反。

要是赚的钱都拿去消费了,企业还怎么扩大。

 

3、P9....在所有享受中有下列一些满足共同特征:

(1)如果我们连续不断地同一种享受,那么这同一种享受的量就会不断递减,直至最终达到饱和。

(2)如果我们重复以前已满足过的享受,享受量也会发生类似的递减;在重复满足享受的过程中,不仅会发生类似的递减,而且初始感到的享受量也会变得更小,重复享受时感到其为享受的时间更短,饱和感觉则出现得更早。

享受重复进行得越快,初始感到的享受量则越少,感到是享受的持续时间也就越短。

 

PS:

我们知道,面包的价格是一定的,并不会因为你买的是第一个还是第一百个而有所差别(当然一次性购买100个,也许会打折,但是打折的原因并不是由于生产者考虑到消费者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而相应地生产面包的成本也类似的递减规律,而是由于吸引更多消费者,进而将利润从他的同行那里夺取过来。

因此,我的意思就是,既然消费者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那么生产者生产面包的成本那里也有类似现象,既然如此,那么两者相互抵消,面包的价格就是考虑了成本递减规律的价格,进而就是考虑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价格,更确切地说就是平均价格)这样一来,表现在主观上的效用递减的原因在于制造的成本本身就是递减的(成本递减的原因可以是熟练程度导致的),效应递减的原因就归结到成本递减上面。

 

4、P15从以上论述中得出了与享受有关的下列三个定理。

(1)在任何一种享受中,都有一种主要取决于更经常地或比较经常地重复享受的方式和方法使人们的享受总量最大化。

如果达到了最大化,那么,通过更经常地比较经常地重复享受所得到的享受总量就会减小。

(2)人们在多种享受之间自由进行选择。

但是,他们的时间不足以充分满足所有的享受。

尽管各个享受的绝对量有所差别,但为了使自己的享受总量达到最大化,人们必须在充分满足最大的享受之前,先部分地满足所有的享受,而且要以这样的比例来满足:

每一种享受的量在其满足被中断时,保持完全相等。

(3)每当成功地发现了一个新的享受——尽管它本身还很小——或者通过自身训练或通过对外部世界施加影响提高某种已为人熟知的享受,都给人们提供了在现在情况下扩大生活享受总量的可能性。

 

5、P20

    

注:

W'为享受量的增量,P为分享受量,E为总享受量,为各类分享受的种类或数量  

   

   P26

    P27...公式W'=表明,P越大,W'超于零的时间越晚,这就是说,W'的量的递减就越慢,因此W'在更长时间内保持比先前更大的量。

但是,P等于必须用于充分获得全部享受的时间,享受的绝对量本身对这种时间量没有任何影响。

这种时间由于发现新的享受或延长已知的享受而扩大。

在图1.8中,如果我们把ce,eg和gk延长到与ab相交,就能清楚地说明这一点。

延长ce在d'点上已达到与ab相交。

假定仅仅停留在第一个享受上,那么享受将在d'点上结束。

通过假如第二个享受,这一点就移至f',因而享受从d点开始保持不断扩大......

 

只有在人们成功地做到在其整个一生中不断有许多大的享受可供选择,以致新发现的,或扩大了的享受不能得到满足时,发现一种新的享受和扩大一种已知的享受对他们才是无关紧要的。

人们至近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多远,路易十五又提供了一个最明显的例证。

他在众百姓勉强优越无比,腰缠万贯,能随心所欲地获得任何已知的享受。

如果他懂得把他的时间总是用于满足真正新的享受,他也许不会步入歧途,为了过度满足享受而任意挥霍浪费。

 

只要享受量不断发生递减,限制递减规律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上面谈到的定理。

它只能导致这样的一种局面,即或多或少、或迟或早地重复享受,并且在时间分配上考虑以另外一种比例去享受,然而总还是限制在重复享受之内。

.......

 

PS:

“因此W'在更长时间内保持比先前更大的量”这一句话实在是意味深长。

因为第一,我们知道享受类型是有差别的,单位不同的数是无法比较的,要想将不同等级的效用划归到同一个单位或等级进行讨论,就必须采用类似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方法。

这实际上就是说,尽管较高等级的享受的量较少但是化成较低等级的享受时在量上就变大了,这就意味着享受量是有可能按照戈森所说的“因此W'在更长时间内保持比先前更大的量”这样,一直增大下去;第二,必须说明的是所谓享受分量后一个总比前一个大,只是一种短期看来的状态,从长期来说,结果永远是先增大后减小。

因为在长期,总资金成为了一件确定的事情,问题就变成了分配,一种享受分得多,另一种就分得少;而在短期,总资金不是确定的,问题成了今年努力赚到的钱和过去努力赚的钱的数量上的这种比较。

而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要终结的看到总资金具体的数量,这完全是荒谬的。

因而“因此W'在更长时间内保持比先前更大的量”,这句话说的是后者情况。

 

 这段话实际上是在说,路易十五的钱本来可以用于更高等级的享受,可是由于他没有发现这些新的更高等级的享受,而仅在有限的几种享受类型里面徘徊,这些新的享受才对这些人显得并不是“无关紧要”,因而他只好将多余的本来可以用于更高等级享受的钱任意挥霍浪费掉——这种挥霍显然并不是戈森认为的享受的一种类别。

 

这样,“只有在人们成功地做到在其整个一生中不断有许多大的享受可供选择,以致新发现的,或扩大了的享受不能得到满足时,发现一种新的享受和扩大一种已知的享受对他们才是无关紧要的”实际上就是说,只有在人们成功地做到在其整个一生中不断有许多大的享受可供选择,以致新发现的,或扩大了的享受可以得到满足时,发现一种新的享受和扩大一种已知的享受对他们才是十分重要的。

无论正反来看,戈森的观点都是非常明确的,在他看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这些享受能不能被实现的,在于能不能被发现。

这完全是站在资产者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6、P29从这些定理中可以得出下述人类行为的规则:

       人们只有在认识了整个世界连同全部在其中起作用的那些力量时,才能按照这些规律成功地在世界秩序所允许的程度上实现他们的生活目的。

因为只有这时,他们才有把握认识所有人类可能得到的享受以及提高这些享受的可能性。

所以,人们行为的第一个规则是:

全力以赴地去获得这一认识。

....

 

       然而,在通向这一认识的道路上迈出第一步时,人们就会立刻明白,认识世界的规律还不足以实现自己的目的,还必须通过拥有的这种认识为了真正的享受而作用于外部世界,以使外部世界采取那种只能发挥合乎理想的效果的形式。

.....此外,当许多人的联合起来的力量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时,这种作用的量按照比物质力量增长大得多的比例增长。

因此,回答下述问题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怎样识别对外部世界的分散的或共同的作用是否使外部世界采取了一种更适合于人的生活目的的形式。

于是,研究的首要目的就是寻求能够借以对外部世界的不同状态进行相互的比较的尺度。

 

       我们把那种能使外部世界有助于我们实现生活目的的外部世界状态,作如下表述:

外部世界对我们有价值④。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外部世界对我们的价值,正是随着它为达到我们的生活目的向我们提供的帮助的增减而增减;因此,它的价值量可以通过它为我们创造的生活享受量准确地加以测量。

PS:

应该是“这些享受被得到可能性”,因为首先是要认识到有这种享受。

   这就是说,光是认识到有这种享受是不够的,还需要知道怎么样得到或实现这种享受——即使得自己的行为或努力方向顺利达到目标。

 这就是所谓生产的社会化是否恰当的满足了各个私人的需求。

其实这就是说,戈森是从需求的角度去看待生产的,生产必须符合需求。

   ④这一句是戈森对价值的定义,即“我们把那种能使外部世界有助于我们实现生活目的的外部世界状态,叫做外部对我们有价值”,就是他所谓的“能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