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项新技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8459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2.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项新技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10项新技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10项新技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10项新技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10项新技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项新技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10项新技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项新技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项新技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10项新技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

(新技术推广应用部分)

一、工程概况

二、组织机构与措施

2.1、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

实施小组:

2.2、各项措施

为搞好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落实实施计划,我们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采取如下措施:

2。

2。

1、组织措施:

项目部成立新技术推广应用实施小组,具体为:

施工技术组、质量检验组、物资装备组、经营财务组、安全保卫组,各组领导由在新技术应用方面有专长的同志担任,保证新技术应用在控制状态下顺利进行。

2。

2.2、管理措施:

a、项目经理负责新技术推广运用的组织领导工作,综合协调解决各种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实施计划分解到各技术领导和职能部门。

b、项目副经理负责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负责与设计单位、新技术、新材料商家保持密切联系,请上级领导到现场检查指导工作认真听取有关指导.

c、项目总工负责新技术推广应用计划编制及实施指导工作,将新技术应用内容结合工程特点编写作业指导书;参加各类专业技术会议,对项目部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技术人员对新技术应用的积极主动性.

d、项目部相关组室重点抓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控制,严格控制施工过程质量,会同监理、设计、建设单位讨论研究,经各方认可后实施,从而保证了新技术应用目标的全面落实。

2.2。

3、经济措施:

在项目管理中,重奖在新技术应用中有突出成绩者。

在新技术应用的准备阶段,编制阶段、实施阶段、验收阶段,将奖惩与实施效果挂钩。

三、拟推广新技术项目

3。

1、轻骨料混凝土

3.2、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3.3、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3.4、无粘结预应力技术

3。

5、管线综合布置技术

3.6、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

3.7、薄壁金属管道新型连接方式

3。

8、预拌砂浆技术

3.9、粘结式外墙外保温隔热系统施工技术

3。

10、工业废渣及(空心)砌块应用技术

3。

11、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

3.12、铝合金窗断桥技术

3。

13、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技术

3。

14、工程量自动计算技术

3。

15、建设工程资源计划管理技术

四、各项新技术施工方案

4.1、轻骨料混凝土

4.1.1、应用概况

4.1。

2、施工准备

4。

1.2。

1、技术准备

(1)进行技术复核,基层标高、管道埋设符合设计要求,并经验收合格.

(2)施工前应有施工方案,有详细的技术交底,并交至施工操作人员。

(3)各种进场原材料进行进场验收,材料规格、品种、材质等符合设计要求,同时现场抽样进行复试,有相应施工配合比通知单.

4.1。

2.2材料准备

(1)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为32.5级。

(2)砂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

(3)轻集料的级配要适宜,其最大粒径应小于30mm。

(4)轻集料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L7.5。

4.1.2。

3作业条件

(1)楼地面、屋面基层施工完毕,暗敷管线等已经验收合格,并作好记录。

(2)垫层混凝土配合比已经确认,混凝土搅拌后对混凝土强度等级、配合比、搅拌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挂牌。

配合比——水泥:

水:

砂:

陶粒390:

190:

829:

291

折合成每袋水泥用量及其它材料所用量为:

50公斤/袋:

24.5公斤:

106公斤:

37。

5公斤

(3)地垄完成,水平标高控制线已弹完。

(4)水、电布线到位,施工机具、材料已准备就绪。

4.1。

3、材料和技术要点

4。

1。

3.1、材料的关键要求

(1)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

(2)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3)陶粒在临时堆放处注意防雨,运输和堆放应保持颗粒混合均匀,减少离析。

采用自然级配时其堆放高度不宜超过1m,并应防止施工废块和其它杂物质混入。

4.1.3。

2、技术的关键要求

(1)在气温5度以上的季节施工时,可根据工程需要对轻粗集料进行预湿处理.在气温5度以下时不宜进行预湿处理。

(2)垫层铺设前,其下一层表面应湿润,并刷加界面剂的素水泥浆一道。

(3)陶粒混凝土的配合比应通过计算和试配确定,其浇筑时的坍落度宜为10~30mm。

(4)捣实混凝土采用平板振动器振动,每一振处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

(5)陶粒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以后洒水养护,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湿润状态,浇水养护时间不少于7d。

4.1。

4、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4。

1。

4。

1、工艺流程:

清理基层找标高、弹线陶粒混凝土搅拌铺设陶粒混凝土

4。

1。

4。

2、施工方法

(1)清理基层:

浇注混凝土垫层前,应清除基层的尘土和杂物;基层表面平整度应控制在15mm内。

(2)找标高、弹线:

在墙上弹出控制标高线,根据墙上的水平标高控制线,向下量出垫层标高。

垫层面积较大时,采用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做找平墩控制垫层标高。

(3)陶粒混凝土搅拌

1)陶粒混凝土搅拌机开机前应进行试运行,并对其安全性能进行检查,确保其运行正常;

2)陶粒混凝土搅拌时应先加页岩陶粒,后加水泥,最后加砂和水,其搅拌时间不得少于1。

5min。

3)陶粒混凝土的运输:

在运输中,应保持其匀质性,做到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

运到浇筑地点时,坍落度一般控制在10~30mm。

(4)铺设陶粒混凝土

1)混凝土铺设应从一端开始,由内向外铺设。

混凝土应连续浇筑,间歇时间不得超过2h.如间歇时间过长,应分块浇筑,接槎处按施工缝处理,接缝处混凝土应捣实压平,不显接头槎.

2)大面积垫层应分区段浇筑。

3)振捣混凝土:

用铁锹摊铺混凝土,用水平控制桩和找平墩控制标高,虚铺厚度略高于找平墩,然后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

4)陶粒混凝土表面找平:

混凝土振捣密实后,以墙柱上水平控制线和水平墩为标志,检查平整度,高出的地方铲平,凹的地方补平。

4.1。

5、质量标准

4。

1.5.1、主控项目

(1)水泥混凝土垫层采用的粗骨料,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垫层厚度的2/3;含泥量不应大于2%;砂为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

检查方法:

观察检查和检查材质合格证明文件及检测报告.

(2)陶粒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CL7.5。

检查方法:

观察检查和检查配合比通知单及检测报告。

4。

1。

5.2、一般项目

水泥混凝土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单位:

mm)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表面平整度

10

用2m靠尺和楔形尺检查

2

标高

±10

用水准仪检查

3

坡度

不大于房间相应尺寸的1/1000,,且不大于30

用坡度尺检查

4

厚度

在个别地方不大于设计厚度的1/10

用钢尺检查

4.1.6、安全环保措施

4.1。

6。

1、原材料及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扬尘、洒漏、沾带,必要时应采取遮盖、封闭、洒水、冲洗等措施。

4。

1.6。

2、落地混凝土应在初凝前及时回收,回收的混凝土不得夹有杂物,并应及时运至拌合地点,掺人新混凝土中拌合使用。

4。

2、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4.2.1、应用概况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具有收缩的特性,故规范强制要求建筑物设置伸缩缝,本工程单体楼筏板厚度大体为800mm,水化热较大,且最大单体南北长260米,控制混凝土质量难度较大。

依托该工程对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了立项研究,采用掺加外加剂的方法降低水化热,采用分层浇筑的施工工艺增加散热面,合理设置后浇带及施工缝减小连续混凝土浇筑长度等等,防止了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4.2。

2、施工技术及方法

4。

2.2.1、关键技术:

(1)确定混凝土配比:

与商砼站提前联系,确定混凝土所需要掺加的外加剂包括粉煤灰和矿粉以及膨胀剂等,同时时刻关注配比的进展情况,保证在工程开工前能够能够拿到正式配比。

(2)保温措施:

混凝土压实后表面及时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和两层棉毡进行养护和保温,养护时间不少于21天。

棉毡上下错开,搭接压紧,形成良好的保温层,使混凝土表面保持较高的温度,同时可减少混凝土表面热扩散,充分发挥混凝土强度的潜力与材料的松弛特性,使应力小于抗拉强度。

(3)合理设置后浇带:

根据图纸设计的后浇带结合现场条件并认真读图后提出合理意见反馈给设计院,待设计院优化后进行后浇带的布置.

4。

2。

2。

2、施工方法

(1)混凝土进场

混凝土搅拌、场外运输由混凝土厂负责,混凝土运送到现场后,首先检查搅拌车上混凝土强度等级标牌,是否与所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致,再由质检员或试验员按规定随机抽查混凝土坍落度,坍落度的实测值与规定值之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不符合坍落度要求的,以及出现离析、分层现象的混凝土,一律拒收.

表1:

坍落度允许偏差

规定坍落度(mm)

允许偏差(mm)

≤40

±10

50~90

±20

≥100

±30

(2)混凝土泵送

在混凝土泵送前,先用适量的水湿润泵车的料斗、泵室及管道等与混凝土接触部分,经检查管路无异常后,再用1:

1水泥砂浆进行润滑压送。

开始泵送时,泵机宜处于低速运转状态,转速为500—550r/min。

要注意观察泵的压力和各部分工作情况,输送压力一般不大于泵主油缸最大工作压力的1/3,能顺利压送后,方可提高到正常运转速度.

泵送混凝土工作应连续进行,当混凝土供应不足或运转不正常时,可放慢压送速度,以保持连续泵送。

慢速泵送时间,不超过从搅拌到浇筑完毕的允许延续时间。

当遇到混凝土压送困难,泵的压力升高,管路产生振动时,不要强行压送,应先对管路进行检查,并放慢压送速度或使泵反转,防止堵塞.当输送管堵塞时,可用木槌敲击管路,找出堵塞管段,将混凝土卸压后,拆除被堵管段,取出堵塞物,并检查其余管路有无堵塞,若无堵塞再行接管。

重新压送时,先将空气排尽后,才能将拆卸过的管段接头夹箍拧紧。

泵送过程中,应注意料斗内混凝土保持不能低于料斗上口200mm.如遇吸入空气,应立即使泵反向运转,将混凝土吸入料斗排除空气后,再进行压送。

在泵送混凝土过程中,看泵送中断时间超过30min或遇压送困难时,混凝土泵应做间隔推动,每4-5min进行4个行程的反转,以防止混凝土离析或堵塞。

为了保证搅拌的混凝土质量,防止泵管堵塞,喂料斗处必须设专人将大石块及杂物及时捡出.

(3)混凝土浇捣

本工程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使用混凝土泵车浇筑。

正常施工时保持连续浇捣。

1)基础底板浇筑

基础混凝土厚度为大体厚度为800mm,每一施工段内面积较大,混凝土浇筑时采取斜面分层、薄层浇注、连续推进的浇筑方法,不留施工缝,斜面坡度控制在1:

6~1:

10之间,浇筑过程中采取自下而上斜面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为振捣棒(Φ50mm)的有效长度的1.25倍。

2)柱墙混凝土浇筑:

先浇柱墙混凝土,后浇梁板。

墙的施工缝留置在底板以上500mm处及留置在梁底50㎜左右;梁的施工缝留在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

a、柱墙浇筑前底部先浇筑50m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砂浆,用以封堵柱墙根部防止柱墙烂根(即坐浆),柱墙混凝土采用分层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不大于500mm,振捣棒不得撬动钢筋和预埋件。

上面在振捣时,下面有人随时敲打模板,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

b、墙柱高在3m之内时,可在柱顶直接下料一次浇筑到顶,当墙柱高度大于3m时,需分两次浇筑完成,每次浇筑高度不得超过1/2墙柱高度.针对本工程地下室部分,可以分两次进行浇筑。

c、墙体混凝土浇捣采用分层浇捣,由一端向另一端推进,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1。

2m以内。

前后两次浇筑时间为前次混凝土停止流动,但在终凝前进行下层混凝土浇筑、顶部拉线抹平、无松散混凝土、并且将粘附在钢筋及模板上的水泥浆及时清理干净,墙体混凝土分层浇筑示意图如右:

墙混凝土浇筑为先外墙、后内墙,浇筑顺序同底板。

浇筑时根据浇筑的混凝土量确定泵车的数量,当浇筑混凝土量小于500立方时可采用一台固定泵进行浇筑,当浇筑混凝土量大于500立方时可设两台固定泵,一前一后两次浇筑到顶,(每次浇2.5~3m)前后相隔时间不超过2小时。

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

保证不得漏振,久振且不得过振,不许振模板,不许振钢筋,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d、当柱墙与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时,柱墙混凝土与梁板一起一次浇筑完毕,不留施工缝。

当柱墙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时,为保证柱墙的结构特性,可按照设计要求在柱墙与梁交接部位梁上300mm范围内用钢丝网或快易收口网进行绑扎封堵,从而有效保证柱墙混凝土的浇筑高度,并待柱墙混凝土浇筑完成后2小时内(不得超过2小时)及时将梁板混凝土浇筑完成.浇筑梁板混凝土振捣时必须分别振捣钢丝网两边混凝土,确保先后浇筑的混凝土浆有效密实连接,达到整体效果。

3)梁板混凝土浇筑:

a、梁板混凝土同时浇筑,浇筑方法采用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将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2~3cm位置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不断延长,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推进。

b、梁柱节点钢筋较密确实无法满足浇筑要求时,浇筑此处混凝土时可用同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浇筑,并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密实。

c、浇筑板的虚铺厚度要略大于板厚,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拖拉振捣,并用铁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后用长木抹子抹平。

施工缝处、有预埋件处和有插筋处用木抹子找平。

浇筑板混凝土时不允许用振捣棒摊铺混凝土,以确保板混凝土施工质量。

4.2。

3、质量保证措施

4.2.3.1、混凝土强度不足或强度不均匀,强度标准偏差大,是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大事.除了在混凝土运输、浇筑、养护等各个环节要严格加强控制外,还对混凝土生产厂家使用的各种材料的质量和混凝土配合比及原材料计量进行抽查,使混凝土质量得到全过程的有效控制;

4.2.3.2、混凝土振捣安排有经验的振捣手,定人定位,分工明确,严格按操作程序振捣。

现场值班管理人员跟踪监督,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混凝土浇筑记录;

4.2。

3.3、混凝土浇筑交接班时,上一班必须向下一班交底混凝土振捣情况和应注意事项。

对每个班次浇筑的混凝土部位应做好标记,以便责任分清;

4.2。

3.4、混凝土浇捣过程中,经常检查钢筋保护层及预埋件的牢固程度和位置的准确性;

4。

2。

3.5、钢筋、管道密集的部位加强混凝土振捣,直至混凝土不在陷落、表面泛出浮浆;

4。

2。

3。

6、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内的杂物冲洗干净,模板充分湿润,模内不得有积水,特别是雨后浇筑,须先进行检查.

4。

3、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4。

3.1、应用概况

随着建筑施工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开发、应用和推广,钢筋连接的工艺也在不断改进,各种钢筋冷连接技术应运而生,且得到不断推广,如钢筋锥螺纹接头、带肋钢筋挤压连接接头、镦粗直螺纹钢筋接头、滚压直螺纹套筒接头等。

其中滚压直螺纹钢筋接头施工工艺较其他冷连接技术有加工简单、设备投入少,施工速度快等特点,能有效缩短工期。

4.3.2、施工工艺及方法

4.3.2.1、工艺流程:

钢筋下料钢筋套丝接头工艺检验钢筋连接质量检查

4.3。

2。

2、钢筋下料:

钢筋应先调直后下料,宜用切割机下料,不得用气割下料.钢筋下料时,要求钢筋面与钢筋轴线垂直,端头不得弯曲,不得出现马蹄形。

4。

3。

2.3、钢筋套丝:

(1)套丝必须用水溶性切削冷却润滑液.

(2)钢筋丝头的牙形、螺距必须于连接套的牙形、螺距规相吻合,有效丝扣内的秃牙部分累计长度小于一扣周长的1/2。

(3)检查合格的丝头,应立即将其一端拧上塑料保护帽,另一端拧上连接套,并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待用。

4.3。

2。

4、接头的工艺试验:

钢筋连接工艺工程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进行接头工艺检验,工艺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每种规格钢筋的接头试件不应少于3跟;

(2)对接头试件的钢筋母材应进行抗拉强度试验;

(3)三根接头试件的抗强度均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的规定.

4.3.2.5、钢筋连接:

(1)连接套规格与钢筋规格必须一致。

(2)连接之前应检查钢筋螺纹及连接套螺纹是否完好无损,钢筋螺纹丝头上如发现杂物或锈蚀,可用钢丝刷清除。

(3)对于标准型和异径型接头连接:

首先用工作扳手将连接套与一端的钢筋拧到位,然后再将另一端的钢筋拧到位,其操作见下图(a)所示;活连接型接头连接:

先对两端钢筋向连接套方向加力,使连接套与两端钢筋丝头挂上扣,然后用工作扳手旋转连接套,并拧紧到位,其操作见下图(b)所示。

在水平钢筋连接时,一定要将钢筋托平对正后,再用工作扳手拧紧。

(4)被连接的两钢筋端面应处于连接套的中间位置,偏差不大于一个螺距,并用工作扳手拧紧,使两钢筋端面顶紧。

(5)每连接完1个接头必须立即用油漆作上标记,防止漏拧.

4.3。

2。

6、质量检查:

(1)外观质量检查:

在钢筋连接生产中,操作人员应对所有接头逐个进行自检,然后由质量检查员随机抽取同规格接头数的10%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应满足钢筋与连接套的规格一致,外露丝扣不得超过1个完整扣。

并填写检查记录.如发现外露丝扣超过1个完整扣,应重拧或查找原因及时消除。

并用工作扳手抽检接头的拧紧程度。

若有不合格品,应全数进行检查.

(2)单向拉伸试验:

接头的现场检验应按批进行。

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型式、同规格接头,以500个为一个验收批进行检验和验收,不足500个也作为一批。

对接头的每一验收批,必须在工程中随机截取3个试件做拉伸试验.

当3个试件单向拉伸试验结果均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的规定时,该验收批评为合格。

如有1个试件的强度不符合要求,应再取6个试件进行复检。

复检中仍有I个试件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则该验收批评为不合格。

在现场连续检验10个验收批,全部单向拉伸试件一次抽样均合格时,验收批接头数量可扩大一倍。

4.3.3、质量标准

4。

3.3。

1、主控项目:

(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2)连接套的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要求。

(3)有效的型式检验报告。

(4)工艺检验的强度报告必须合格。

(5)接头的强度检验必须合格.

(6)接头的现场检验应按批进行。

对每一验收批,必须在工程中随机截取3个试件做拉伸试验。

(7)钢筋的规格、接头的位置、同一区段内钢筋连接面积百分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

3。

3。

2、一般项目:

(1)钢筋螺纹丝头的牙形、螺距必须与连接套相吻合,有效丝扣内的秃牙部分累计长度小于一扣周长的1/2。

(2)滚轧直螺纹接头的外露丝扣不得超过一个完整丝扣或三个半扣,否则应重新拧紧接头或进行加固处理.

(3)滚压直螺纹相邻接头错开应不小于35d。

4.4、无粘结预应力技术

4。

4.1、应用概况

缓粘结预应力既具有有粘结预应力筋的力学效果。

同时,它具有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简便宜行的施工优点,施工方案与无粘结相同。

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墙体预应力采用两端张拉,预应力梁及楼板采用单端张拉,张拉端采用夹片式锚具,固定端采用挤压式锚具,其锚具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预应力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0)的要求。

4.4.2、施工准备

4。

4。

2.1、技术准备:

施工之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全体人员学习掌握有关强制性条文和施工方案。

熟悉设计图纸,根据设计院提供的各项荷载参数对预应力梁进行二次设计,二次设计结束后报审设计单位进行复核,并完善预应力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安全质量保证措施,并报审总包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报审。

4.4.2.2、施工机械准备

表3—2

序号

机械名称

型号

数量

单位

1

张拉油泵

YBZ2—55

2

2

千斤顶

QYC

2

3

挤压锚机器

/

1

4

无齿锯

400型

1

5

电焊机

交流380V

2

6

注浆泵

/

1

7

灰浆搅拌机

/

1

8

角磨机

/

1

9

耐震精密压力表

0.4级

4

10

高压油管

/

130

4.4。

3、施工工艺及方法

4.4。

3。

1、工艺流程

钢绞线、锚具进场复试→定位筋焊接→放置锚垫板、螺旋筋、约束环、钢绞线穿束→安装锚具夹片(浇筑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后)→预应力张拉→切除预留钢绞线→封端

4。

4.3.2、钢绞线下料

钢绞线下料位置应选取平坦宽阔的位置进行施工,下料尺寸根据预应力线性图的直线尺寸外加上预留长度(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JM、QM、XM型锚具时,孔道长度在20米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米;孔道长度在20米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

8米计算进行切割.

钢绞线下料长度=梁内长度L+梁长抛物线曲线率(按2%计取)+1m或1.8m

钢绞线切割完毕后,用挤压锚器对钢绞线的一端进行挤压,作为固定端,穿置预埋钢板,由固定端向张拉端进行穿束。

4.4.3.3、定位筋的焊接

非预应力钢筋骨架绑扎后,墙体及预应力梁定位筋采用直径为8的钢筋作为托架,间隔1米一支,采用点焊的方式进行焊接,定位筋焊接在主梁箍筋套上;缓粘结预应力梁钢绞线绑扎成束,穿入预应力梁后焊接定位钢筋,钢筋的定位走向要求参照设计文件中钢绞线的线形图执行,根据图纸中标注的横、纵向数据进行定位,用卷尺根据底模板上返定位尺寸,用记号笔标定坐标位置,最后逐级进行焊接.楼板中的无粘结钢绞线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及深化设计图纸标注的进行铺设,钢绞线间距350mm,遇到施工洞时需断开,待钢筋绑扎完成后将预应力筋按照要求间距铺设到底排筋上,采用绑线进行固定.

4。

4.3.4、放置承压板、螺旋筋

固定端采用挤压式夹片锚具,锚具端部按钢绞线根束放置单孔预埋钢板,锚具的张拉端应垂直于孔道中心线并根据设计文件中要求的型号进行配置,锚垫板在放置前应观测锚垫板外观有无损坏情况,如存在应及时的进行更换,防止在张拉时造成影响,锚垫板放置应遵循“同心”的原则,即孔道与锚垫板在同一中心线上,锚垫板要密贴于端模上,并采取固定处理。

4。

4。

3.5、预应力钢绞线穿束

钢绞线按照实际的施工尺寸下料完毕后,在张拉端处用铁丝绑扎以防止端部松股。

采用人工方式进行穿束,将钢绞线逐根的传入预先焊接好的定位筋处,穿入后来回拉动几次使其顺畅,防止钢绞线互相缠绕.在穿束前应对钢绞线再进行一次外观检查,钢绞线端部松股的不能进行使用,表面污物清除干净,注意在穿束前应将固定端的承压钢板穿置,防止造成返工.钢绞线穿束完毕后浇筑混凝土前,应指派专人对成型的线性预应力束进行检查.

4。

4.3。

6、安装锚具夹片

当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时,即可进行张拉,张拉前,应对张拉端的锚垫板进行处理,锚垫板应清理干净,根据预应力钢绞线数量安装对应的锚具及夹片。

夹片在出厂前已用弹簧或橡皮圈套在一起,不能混乱,塞夹片时要将夹片一起送进,工作锚夹片要用D25钢管套在钢绞线上用力敲紧,注意务必使其结合严密.

4.4。

3.7、预应力张拉

(1)张拉前的准备

张拉前应对砼的质量进行检查,如有异常裂缝情况,要分析裂缝形成的原因以及是否对张拉力存在影响等,并尽早进行解决。

千斤顶的安装:

首先靠张拉端的悬空部位应搭设好张拉平台,高压油泵及灰浆泵放置在屋面平台上,施工用电接至张拉场地,接通电源试车。

张拉工序由张拉班组实施,在张拉前应进行技术交底,并进行模拟演练,张拉前应拆除侧模,不得拆除梁底支撑。

(2)千斤顶的校验

1)千斤顶在预施应力前必须经过校正,确定其校正系数,校正工作按以下方法进行:

a、传感器校正法:

将千斤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