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语文一模课内外文言文汇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7652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中考语文一模课内外文言文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上海中考语文一模课内外文言文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上海中考语文一模课内外文言文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上海中考语文一模课内外文言文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上海中考语文一模课内外文言文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中考语文一模课内外文言文汇编.docx

《上海中考语文一模课内外文言文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中考语文一模课内外文言文汇编.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中考语文一模课内外文言文汇编.docx

上海中考语文一模课内外文言文汇编

2012年上海中考语文一模课内外文言文汇编

一、黄浦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9.上文节选自课文《》,作者欧阳修是(朝代)的作家。

(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意(3分)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1.下列对上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间四季景色变幻而多美。

B.人们、太守、山林和禽鸟一起欢乐。

C.太守酒醒之后用文章叙述了这些事情。

D.人们不知太守为什么乐,因为太守醉而没说。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闵子骞兄弟两人,母卒,其父更娶,复生二子。

子骞为其父御,失辔

,父持其手,寒,衣甚单。

父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温,衣甚厚。

即谓妇曰:

“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寒儿,汝去无留。

”子骞前曰:

“母在,一子寒;母去,四子寒。

”其父默然,而后母亦悔之。

注释:

失辔:

抓不住马缰绳。

12.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其父更娶()母去()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今你欺负我,让我儿受冻

B.如今你欺负我,我儿心寒

C.现在你欺骗我,让我儿受寒

D.现在你欺骗我,我儿心寒

14.子骞“失辔”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本文表现了子骞的品质。

(3分)

二、浦东新区(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9.选文的作者是(朝代)文学家(人名)。

(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11.从选文看,“太守醉”的真正原因在于和(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农夫耕田

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

行者见而哂②之曰:

“甚矣,农之惰也!

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③不成!

”农夫曰:

“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

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

“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农夫曰:

“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

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

”行者服而去。

(有改动)

【注释】①息:

呼吸。

②哂(shěn):

讥笑。

③竟月:

满一月,整整一个月。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气竭汗雨()

(2)行者服而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甚矣,农之惰也!

(3分)

14.“行者服而去”中“服”的原因是。

(2分)

15.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3分)

A.农夫耕田的时候,“数息而后一锄”,说明农夫是一个懒惰的人。

B.行者解衣下田,最后累倒在田地里,表现出行者劳动非常卖力。

C.“乃子之术误矣”一句中的“术”具体是指耕作的方法,技术等。

D.这个故事意在告诉我们只要方法正确了难事也变得容易了。

三、嘉定区(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作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是继孔子以后学派的代表人物。

(2分)

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为下文论述人才的成功必须经历磨难作事实论据。

B.第二段运用排比句式论证了人才须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

C.第三段的论述是从个人推及国家:

生于忧患;多难兴邦。

D.文章围绕个人和国家之间的生死存亡关系提出中心论点。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隋主尝怒①一郎②,于殿前笞之。

谏议大夫③刘行本进曰:

“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少宽之。

”帝不顾。

行本于是正当帝前曰:

“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若非,当致之于理。

岂得轻臣而不顾也?

”因置笏④地而退。

帝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

【注释】①怒:

责备。

②一郎:

一位官员。

③谏议大夫:

官职名称。

④笏(hù):

笏板,

古代官员上朝时捧在面前,用于记录向皇上上奏的有关内容。

12.解释上文中加点字。

(4分)

(1)此人素清素()

(2)岂得轻臣而不顾也得()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皇帝收敛了怒容感谢他,随后恢复所鞭打的人的职位。

B.皇帝收敛了怒容感谢他,随后原谅了所鞭打的那个人。

C.皇帝收敛了怒容向他道歉,随后原谅了所鞭打的那个人。

D.皇帝收敛了怒容向他道歉,随后恢复了所鞭打的人的职位。

14.从文中看,刘行本要求隋主宽容部下的直接原因是(2分)(用原文语句回答)

15.从刘行本进谏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他是个的人。

(3分)

四、杨浦区(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橘逾淮为枳

①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②左右对曰: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

‘何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

’王曰:

‘何坐?

’曰:

‘坐盗。

’”

③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坐盗。

④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

⑤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⑥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9.本文选自《》,该书主要记载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子的言行。

(2分)

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11.下列对晏子使楚成功的原因分析最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晏子本以善于辞令出名,机智善辩,很有外交才干。

B.晏子拥有渊博的学识,“橘枳”之喻证明知识就是力量。

C.晏子面对强权能勇敢从容,毫不畏惧。

D.晏子是著名的政治家,拥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夏后伯启与有扈①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

“不可。

吾地不浅②,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③不善也。

”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④,钟鼓不修⑤,子女不饬⑥,亲亲长长,尊贤使能。

期年而有扈氏服。

『注』①夏后伯启、有扈:

古代人名②浅:

狭,窄小。

③教:

这里指教化④张:

乐器上弦

⑤修:

设置⑥饬:

通“饰”,修饰

12.解释加点字。

(4分)

(1)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善()

(2)尊贤使能使()

13.画线句“夏后伯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夏后伯启与有扈氏攻打甘泽却没有取得胜利,大臣们请求再次出兵攻打。

B.夏后伯启与有扈氏攻打甘泽却没有取得胜利,六位大臣请求再次出兵攻打。

C.夏后伯启与有扈氏在甘泽作战却没有取得胜利,大臣们请求再次出兵攻打。

D.夏后伯启与有扈氏在甘泽作战却没有取得胜利,六位大臣请求再次出兵攻打。

14.夏后伯启打仗不胜,他认为原因是:

(2分)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内容。

(3分)

五、崇明县(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9、上文的作者是(朝代)的作家(2分)

10、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3分)

A、作者为方仲永“泯然众人矣”而哀伤。

B、作者为父亲“不使学”而哀伤。

C、作者为乡人“宾客其父”这种推波助澜的行为而哀伤。

D、作者为方仲永不好好学习还在乡邻面前炫耀自己而哀伤。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

“岁②亦无恙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使者不说,曰:

“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

“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无民,何以有君?

顾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注释:

①发,启封。

②岁:

年成,收成。

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①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使

②使者不说说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3分)

苟无民,何以有君?

14、赵威后说的“本”和“末”在文中是指和。

(2分)

15、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书未发”赵威后即询问齐使看,她是一个热情、不懂礼仪的人。

B、从“使者不说”并发问赵威后看,他是一个虽鲁莽但能据理力争的人。

C、从赵威后与使者对话中,可看出她是一个有民贵君轻思想的人。

D、文章紧扣题目中“问”字,把一个咄咄逼人的赵威后形象跃然纸上。

六、闵行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9.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________(人名)。

(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

11.“二者之为”指的是_________。

“古仁人之心”可用文中“_________”一句概括(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

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姥初有愠色。

因谓姥曰:

“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注释]①棐(fěi)几:

用榧木做的几案。

②真草:

楷书、草书。

③王右军:

指王羲之。

④重:

看重,推崇。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诣:

_________      

(2)类:

__________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但是说是王右军书写的,就可以得到一百钱。

B.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的书,就可以得到一百钱。

C.但是这是王右军书写的,就可以用它卖一百钱。

D.只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

14.“姥又持扇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15.本文通过王羲之的两件事,表现了_________。

(3分)

七、徐汇区(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

“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

“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9.以上选文由朝著名学者写给其学生,用以勉励。

(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

书非借不能读也

11.判断下列理解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4分)

(1)文中天子、富贵人、其他人及作者本人的事例都证明了“书非借不能读也”。

()

(2)作者写这篇文章有两个主要目的:

劝勉黄生专心读书;督促黄生尽快还书。

()

(一)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

“王之伐越,何也?

”曰:

“政乱兵弱。

”庄子曰:

“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故曰:

“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跻:

人名。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楚庄王欲伐越()

(2)政乱兵弱()

13.以下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智慧有问题就像我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事物却不能看到自己的睫毛。

B.我担心人的智慧像眼睛一样有病,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人却看不到他的睫毛。

C.我担心人的智慧就像他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事物却不能看到自己的睫毛。

D.我担心人的智慧就像他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人却看不到他的睫毛。

14.“庄王乃止”的行为可以用文中“”一句加以评价。

(3分)

15.这个故事引申出成语“目不见睫”,可用来讽刺那些的人。

(3分)

八、长宁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2题(8分)

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9.上面两段文字选自《》,作者是北宋文学家。

(2分)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选文第①段在总写滁州山景之后,由远及近依次写了“西南诸峰”、“”、“”、“醉翁亭”等景物。

(2分)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②段的内容。

(2分)

答: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3—16题(12分)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①,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②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

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③。

性勤于稼穑④,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

王莽天凤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

(节选《后汉书·光武帝纪》)

【注释】①世祖光武皇帝讳秀:

即东汉开国皇帝刘秀②高祖:

即西汉开国皇帝刘邦③隆准:

高鼻梁④稼穑(sè):

泛指农业生产⑤天凤:

王莽“新”朝年号(公元14—19年)

13.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而兄伯升好侠养士()

(2)乃之长安()

14.翻译句子,注意加点的字(3分):

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

15.刘秀的哥哥“非笑(非议嘲笑)”刘秀的根本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6.上文从、、等方面介绍了刘秀,让读者了解到他的皇族血统、不幸童年、性格爱好和学习成长经历。

(3分)

九、普陀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节选)

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

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

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

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9.本文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节选的第②段主要论证了:

“读书应该也必须深入研读”。

B.孔子读《易》的事例证明“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乃读书之本。

C.“老吏史苦之”与“坡洒然不倦”对比,证明读书贵在乐学。

D.虞世南等人的事例与孔子、苏东坡的研读形成了鲜明对比。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郢①书燕说

郢人有遗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

“举烛。

”云而过书“举烛”。

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说之,曰:

“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今世学者,多类此。

①郢(yǐng):

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举()

(2)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14.郢人谓持烛者“举烛”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

()(3分)

A.指出郢人做事粗枝大叶,贻笑大方。

B.肯定燕王善于采纳谏言,治理国家。

C.表明治国的根本在于举贤而任之。

D.批评今世学者牵强附会,曲解原意。

十、闸北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登泰山记(节选)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②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

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9.上文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写长途跋涉用笔精简,而作者渴望一览泰山之情却蕴含其中。

B.作者选择与古人不一样的登山路线,是为了寻找真正的天门。

C.“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仅一句,就写出了登山途中的艰险。

D.作者运用拟人和比喻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山顶晚景图。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何易于尝为益昌①令。

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

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

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自腰笏②,引舟上下。

刺史惊问状,易于曰: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

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

”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注释】①益昌:

县名。

②腰笏:

腰里插着笏板。

笏,笏板,古时大臣上朝时用来记录君王旨意的物品。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多从宾客歌酒()

(2)引舟上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

14.何易于没有“索民挽舟”的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15.对何易于亲自引舟这一行为,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表现他“俯首甘为孺子牛”,时刻为百姓的精神。

B.他身先士卒,希望能对百姓起模范带头作用。

C.这是他为了讨好上司而故意做出的姿态。

D.他身为属令,无所事事,大材小用,未尽其责。

十一、(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③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选文出自(人名)编订的《》(书名)。

(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

(3分)

皆以美于徐公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写邹忌借亲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

B、第②段写齐王纳谏并发令悬赏求谏。

C、第③段写齐王纳谏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D、邹忌言语直白泼辣,齐王虚心善思。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曲突徙薪

客有过①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②,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曰: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③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④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⑤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

“乡⑥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终亡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主人乃寤⑦而请之。

选自《汉书·霍光传》

【注释】①过:

拜访。

②突:

烟囱。

③不者:

如果不这样的话。

④嘿然:

不说话的样子。

⑤录:

邀请。

⑥“乡”通“向”,先前的意思。

⑦寤:

醒悟,觉悟。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今论功而请宾()

(2)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1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余各以功次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余的人认为有功依次坐着。

B、其余的人因为有功坐在其次。

C、其余的人按照功劳大小依次就座。

D、其余的人凭着功劳大小一次坐好。

14.主人家“失火”的直接原因是;火“幸而得息”的原因是(用文中词句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