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剖析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7467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6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剖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剖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剖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剖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剖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剖析报告.docx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剖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剖析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剖析报告.docx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剖析报告

国际贸易专业剖析报告

江西服装学院商贸分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开设于2012年,招生规模日益扩大,2012年招收38人,2013年为41人,2014年70人,分为两个班,截止2014年,在校学生目前已达149人。

现有教师10名,专职教师6人,校外兼职教师4人。

对于该专业的剖析,本文将从3个方面着手,即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课程改革以及专业发展展望。

一、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

(一)专业基本情况

1、发展前景

•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世界第二进口大国。

根据商务部研究院《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研究》的分析,未来十年中国将推动货物和服务贸易双双“倍增”,同时继续努力推动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

到2020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将达到5.3万亿美元左右。

在2020年前巩固我国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到2030年前后初步实现贸易强国的目标。

对于服装企业来说,继续扩大进口是未来服装企业的外贸发展走向,而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仍需要大量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从目前情况来看,既懂进出口业务流程操作又懂服装,还通晓国际市场开拓的复合型人才缺口较大。

但市场需求如此大的行业,最终需要怎样的人才,该人才需要具备怎样的专业能力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相应的市场调查。

•实地调查:

2015年5月底,我院老师前往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带进行了为期1周的市场调研,深入企业了解其对职业岗位和人才职业素养的需求。

•网络调查:

由于国际贸易相关工作“面多线广”等特点,我们通过网络对行业及毕业生就业职业岗位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市场需求以及发展现状与前景。

•2、就业群分析

根据调查资料发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主要从事以下企业岗位:

在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生产型企业的国际贸易部从事单证员、外销员(或助理)工作;在流通型外贸企业从事跟单员或外贸业务员工作;在国际货代公司从事跟单员、单证员工作;在专业报关行或外贸企业从事报关工作;还有其他如外贸日常管理工作或到银行从事国际结算业务。

就业方向主要是以基础性的外贸工作如外贸业务、单证和跟单为主,以报关员、报检员等为辅。

外贸业务员:

从事商务谈判、制单、接单、经贸等业务。

国际商务单证员:

根据销售合约和信用证条款从事审核、缮制各种贸易结算单据和证书。

国际商务跟单员:

以客户订单为依据,跟踪产品(服务)运作流向并督促定单落实。

报关员:

能从事报关单证准备与管理、报关作业实施与管理、报关核算、进出口商品归类与原产地确定、报关事务管理、海关行政救济事务管理等工作。

报检员:

能代表企业向检验检疫机构做进出口货物的报检申报,陪同施检,领取证单等工作。

这些岗位需要具备以下能力:

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独立处理外贸业务的专业技能;较强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忠诚可靠并严守商业机密;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

3、人才培养培养目标定位,见表1.

表1人才培养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目标

•目标内容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勤、信、博、雅品质,适应服装产业发展需求,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技能,了解服装贸易发展现状和相关专业知识,熟悉服装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具备较强的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能够在各类服装企业、外贸公司、政府对外经济贸易管理部门与驻外机构等,从事服装贸易业务与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基本素质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具备勤、信、博、雅品质,有良好的敬业、创新意识;

(2)具备必要的法律、职业道德等人文社科知识,具备必要的文化素养;

•(3)能够适应本专业对应岗位群的工作,有较高的业务素质;

•(4)具有强壮的体魄、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知识要求

(1)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

(2)能够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

•(3)具备相关法律知识和涉外商贸法律法规知识;

•(4)具有国际贸易、服装、国际金融、运输、保险、财会等相关知识;

•(5)具有计算机应用及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实践教学目标

(1)具有理解、分析和应对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变化的能力; 

(2)具有市场调查与预测、企业经营及管理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客户沟通能力、商务谈判能力;

•(4)具有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网上业务洽谈,能够订立国际货物合同;

•(5)掌握外贸单证的制作,能够处理商务函电;

•(6)能够处理进出口业务一般流程;

•(7)取得至少1种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

4、基于职业能力分析,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立足于校企合作,通过加强专业调研,进行大量企业走访,对当前从事国际贸易业务所需求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研究,基本确认为当前网络时代从事国际贸易业务人才需要国际贸易业务操作能力、英语应用能力、B2B网络贸易能力三种专业能力。

我们在实践中贯彻双证融通、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基于“校企融合,课证融合,学做融合”的“三类融合”和“上述三种能力训练”培养“面向中小企业的高素质国际贸易技能型人才”。

见图1.

图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二、课程体系与课程改革

1、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的核心内容,最能体现专业培养目标以及是否能够实现目标的方式之一。

(1)课程体系形成过程,见图2.

图2.课程体系形成

(2)开展职业能力分析,明确专业学习领域

我们首先按国际贸易业务流程得到主要的职业岗位,然后分析其典型工作任务,和企业资深业务员以及外贸行业专家一起归纳确定每个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要求,根据工作岗位,归纳出主要学习领域的能力要素,结合单证员、跟单员、报关员、报检员、业务员、国际货代员等资格考证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然后选择相应的主要教学内容,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表2国际贸易专业典型工作任务-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

典型工作任务

主要职业岗位

职业能力要求

T1:

贸易准备

外贸业务员

A1-1:

了解国际贸易活动的相关法律法规

A1-2:

掌握国际贸易操作的基本流程

A1-3:

熟悉产品知识及质量表示方法

A1-4:

能完成国外潜在客户信息的收集

A1-5:

能完成目标市场信息的调研

T2:

贸易磋商

外贸业务员

A2-1:

能妥善处理国外客户的贸易函电

A2-2:

能核算出口商品的成本及对外报价

A2-3:

能够与外商进行贸易谈判

A2-4:

能够拟定合同中的品质、包装数量条款

A2-5:

能够拟定合同中的运输、保险、检验条款

A2-6:

能够选择适合的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

A2-7:

能完成一份贸易合同的制作和审核

T3:

合同履约

跟单员

单证员

报关员

国际货代

A3-1:

能够审核并修改外商开来的信用证

A3-2:

能够寻找供应商并签订购销合同

A3-3:

能够对出口商品的生产质量进行跟踪

A3-4:

能办理出口货物运输

A3-5:

能办理出口货物报检

A3-6:

能办理出口货物报关

A3-7:

能办理出口货物运输保险

A3-8:

能根据信用证要求制作各种单据

A3-9:

能按L/C指示去银行进行交单和结汇

T4:

业务善后

外贸业务员

A4-1:

能办理外汇核销和出口退税的相关业务

A4-2:

熟悉处理争端的贸易惯例和相关法规

A4-3:

能妥善处理客户的索赔与争端

(3)基于贸易业务流程,构建递进课程体系

①基于贸易业务流程确定工作岗位,根据岗位需要确定职业能力

课程体系的建构原则是围绕职业岗位需求确定职业岗位群,根据岗位群的共性确定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再根据各项目标开发课程;确保学生通过学习不同课程,获得目标知识和技能,同时习得或养成很好的职业素养,并能拥有较强的多岗就业能力和在职可持续发展能力。

根据国际贸易业务流程,可以把业务分为贸易准备、交易磋商、合同履约和业务善后四个阶段,胜任每个阶段的工作需要的工作能力和职业能力如图3所示。

图3国际贸易业务流程中需要的能力

②基于岗位能力设置专业课程

在实现职业能力分析之后,按照一定标准把能力分成基本能力、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然后通过对应的课程训练来满足这些能力的实现。

遵循“职业、系统、开放”的原则,我们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了大力改造,构建了与“331”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能力递进课程体系。

见表3

表3岗位能力设置专业课程体系

模块名称

对应课程

核心能力学习领域

公共英语、计算机基础、经济应用数学、个人与团队管理实训、毛中特概论等

职业通用能力学习领域

人际商务沟通技巧、现代商务礼仪、基础会计、现代办公技能、经济法基础、商务谈判技巧

职业特定能力学习领域

国际贸易实务、服装概论、服装材料学、服装生产与工艺、经贸英语口语、报检业务、外贸单证、外贸函电、报关业务、外贸跟单实务、国际结算、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跨行业能力学习领域

国际市场营销、现代企业管理

该课程体系同时兼顾职业成长的需要,为学生毕业以后的成长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毕业生多从国际贸易单证员开始做起,然后逐渐成为业务骨干,经过3年或更长的时间成为国际贸易主管,完成“新手→骨干→主管”的职业成长。

⑷引入职业资格证书,融合课证教学内容

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融入教学内容是深化教学内容改革的落脚点。

根据工作岗位,归纳出主要学习领域的能力要素,结合单证员、跟单员、报关员、业务员、国际货代员等资格考证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然后选择相应的主要教学内容,通过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把职业资格证书、学历证书的职业能力的要求有机统一起来,解决了原有实践教学活动中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仅停留在专业教学要求层面的问题,使技能训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能力训练。

我们具体在以下一些课程教学中进行了课证融合的尝试。

表4课证融合的课程和内容一览表

序号

课程名称

考证名称

发证机构

课证融合主要内容

1

外贸单证

国际商务单证员

国际贸易单证师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

信用证的审核及信用证项下结汇单证制作

2

报关业务

报关员资格证书

海关总署

报关流程、报关单的填制、HS编码查询

3

外贸跟单实务

外贸跟单员证书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

订单评审、样品跟单、包装跟单交货期跟单、质量跟单

图4课证融合的课程和内容

 

⑸学做融合

立足地区经济发展和外贸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构建基于外贸业务流程的课程体系,不断提升实践课时的比例。

①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②增加实践课时总量,重视实践环节③安排更有针对性的实践项目

立足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服装企业对外贸人才的实际需求,构建基于外贸业务流程的课程体系,不断提升实践课时的比例。

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教师指导,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及时解决,实现教、学、做一体。

2、师资队伍建设

本专业需要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能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发展需要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1)本专业目前已有的师资力量,见表5,表6:

表5国际贸易专任教师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位

职称

1

罗芳

1984年11月

硕士

讲师、经济师

2

陈淑云

1975年11月

硕士

讲师

3

饶俊

1955年5月

学士

高级经济师

4

李俊兰

1977年1月

硕士

讲师

5

钟诚

1983年4月

硕士

讲师

6

毛升

1983年1月

学士

助教

表6国际贸易兼任教师一览表

序号

姓名

职务/职称

学历

1

吴晓东

讲师

博士

2

刘锦虹

教授

大学

3

邹群英

教师

大学

4

张艳

讲师

大学

(2)与专业师资建设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为此,对于师资队伍建设有着以下几点思路:

①建立校企合作,筹划企业外贸实践专家与学院专业教师互通、互培、互管的机制,切实加强“双师结构”教师团队建设。

②有计划地派遣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培养“双师”素质。

③有目的地让青年教师承担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实践任务,承担企业的外贸业务。

同时,聘请一批外贸一线的企业实践专家,建立一支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团队,参与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与专业建设。

3、教学条件和利用

教学条件创新思路

校企共建,最后发展成具有教学、社会服务、外贸等功能校内外一体化实训基地

第一阶段:

寻找校企合作企业,依托合作企业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第二阶段:

校企合作共同建造校内综合实训室,渐次发展成具有教学、社会服务、外贸等功能校内外一体化实训基地

第三阶段:

依托合作企业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使得学生亲自参与国际贸易工作过程,使学习和工作融为一体,为学生创造全真的职业氛围,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和技能培养

现有的校内实训基地,电子商务模拟实训室,国际贸易实训室

4、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开展思路,见图5:

图5实践教学思路

 

本专业主要实训项目,见表7:

表7实训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实训(习)内容

1

商务礼仪实训

能够掌握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商务会面、宴请馈赠、商务仪式等各种礼仪规范,具有现代商务管理的基本素养,培养礼仪意识和礼仪风范,树立良好的个人礼仪形象、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使礼仪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交往、沟通、求职的向导,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2

外贸英语口语实训

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及老师的现场指导,掌握如何用英语迎接外商、商定日程;了解如何陪同外商游览及宴请;熟悉价格、支付条件及索赔等合同条款;熟悉谈判的整个过程及主要谈判技巧;掌握在不同经贸场合下各种常用经贸口语的用法;具备用英语在从事经贸活动中能与外商进行交流的能力。

3

报关业务实训

各类报关单填制、报关单改错、HS编码查找。

4

单证制作实训

发票、PACKINGLIST、C/O、B/L、INSURANCEPOLICY单证制作,L/C审核和分析。

5

国际商务谈判实训

以具体行业为背景,选择真实的商品采购为谈判谈判内容,以小组形式模拟企业商务谈判团队,进行商业谈判对抗,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从确定采购计划及索赔方案,到信息搜集、谈判策划的实施程序、签定合同,以及谈判结果评估,,每一步骤都高度浓缩了商务谈判的各种技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消化了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商务谈判技能。

6

外贸英语函电实训

通过对模拟商务内容的处理,使学生掌握函电的撰写,掌握商务英文文件的识读和处理的知识,具备国际贸易实务的操作水平和英语写作的运用能力。

7

会计电算化实训

核算到最后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期末处理的记帐处理程序,具有常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技能,能够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企业一般日常业务的核算处理。

8

市场营销实训

掌握市场分析、营销策划、产品销售、客户管理等相关营销知识与技巧,能够结合实际的案例或企业的实际项目来开展市场分析、营销策划、产品销售、客户管理等营销实践工作,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9

电子商务实训

掌握与电子商务相关的网络技术、EDI技术、安全技术、电子支付技术、物流技术及电子商务实验室的模拟操作等相关专业知识。

10

进出口流程实训

国际贸易业务的综合操作、函电和单据制作,贸易洽谈、跟单问题的解决。

5、专业特色

(1)“3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近年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探索实践了基于“三类融合”和“三种能力训练”培养“面向中小企业的高素质国际贸易技能型人才”的“331”人才培养模式。

①三类融合

校企融合:

通过与企业合作,加强企业在专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开始,学生培养方向的定位到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建设和教材开发,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师资的互聘互通互培每个环节都进行了校企深度融合。

课证融合:

即职业考证项目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职业岗位标准相统一,使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职业考证内容相融合,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根据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等职业岗位标准,重构基于业务流程的课程体系,制订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在《外贸单证》、《报关业务》、《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进行了课证融合的尝试和探索,学生毕业时实现了“双证”甚至“多证”,实现了高质量就业。

学做融合:

各个课程通过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分析教学等,加强了学做合一的融合,学习者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精心设计了知识拓展、课堂训练和业务技能训练,并配以综合训练,旨在强化训练学习者掌握贸易前的准备、业务洽谈、合同的磋商和订立、仓储运输、投保、商检、报关、制单、合同的履行、业务善后与争议的处理等技能,满足就业上岗的需要。

②三种能力训练

经过大量企业走访,我们对当前从事国际贸易业务所需求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研究,基本确认为当前网络时代从事国际贸易业务最重要的是国际贸易业务操作能力、英语应用能力、B2B网络贸易能力三种能力。

我们通过构建基于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多元化实践模式的实施,有效训练学生这三种能力,使之融为一体,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很好运用。

③一个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三类融合”和“三种能力训练”,通过我们学校的双核能力的训练,本专业的学生养成的较高商务素质,多数能够扎根于中小企业,安心在基层岗位上工作,从而达到我们专业培养“面向中小企业的高素质国际贸易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专业发展展望

(一)课程体系的针对性和弹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目前的课程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增加弹性,针对我国外贸的发展实际情况和地区经济产业的调整作出调整。

针对我国进口逐步增长的实际情况,目前我们课程体系中的进出口贸易课程存在一定的不平衡,偏重于出口,对进口技能训练比重偏少。

今后将逐步加强对学生进口业务和国际采购的能力训练。

以进出口业务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增加进口教学的比重,其中《外贸跟单实务》、《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增加进口教学内容的比重,另外增加《国际采购与供应链》等课程用以培养外贸进口方面的人才。

(二)三类融合需要不断深化

学生在企业实习或工学交替过程中不能够接触到企业的核心业务,学生对国际贸易业务的风险性意识不足;学校内的商务贸易综合实训中心并不能全面地再现国际贸易业务流程中存在的复杂性和风险性,不能给学生带来真实的风险防范意识,校企融合需要进一步深化。

可考虑在创业中心或产业园开设一小型的国际贸易公司或与相关企业合作经营外贸业务,锻炼教师的能力,给学生提供开展业务实战的机会,解决学生的训练。

(三)三种能力需要进一步融合和提高

2011年麦可思的就业与能力测评报告中指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认为外语在将来的工作中最重要,学生通过B2B寻找客户能力还较弱,还不能够满足当前中小企业需要依靠网络大力开拓市场的需求。

国际贸易业务开拓,特别是谈判技巧、有效的口头沟通、单证处理能力还要加强。

学生还不能够把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很好融合为一体。

今后在专业课程中,将进一步确定3到4门课程(谈判等)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重点建设的核心课程,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开发双语教学校本教材,编写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立体教材,有计划、分批次将其逐步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以点带面,推动课程的改革发展,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双语教学和贸易实战的教学实施能力,从而锻炼学生的英语和谈判能力。

与敦煌网、阿里巴巴公司等合作,借助开设的国际贸易公司或与相关企业合作经营外贸业务,实现学生网络的国际贸易创业,更好地融合学生的三种能力。

近年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计划构建基于“三类融合”和“三种能力训练”培养“面向中小企业的高素质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331”人才培养模式;基于贸易业务流程构建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依托沿海发达的进出口业务,以该地区合作企业的电子产品、服装、地板等为业务载体,实施了“模拟产品模拟场景+真实产品模拟场景+真实产品真实场景”的多元化的实训模式;学生每年招生数保持稳定,就业率持续在99%以上。

今后我们将继续把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作为改革的方向,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成为受社会、家长和学生欢迎的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