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总结模板.docx
《研修总结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修总结模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研修总结模板
我的远程网络研修总结
个人信息
姓名
市县
所在单位
任教学科
任教学段
李贺英
保定市阜平县
阜平县台峪乡营尔小学
语文
四五年级
研修考核自检
请您对照下表中的研修要求,检查您是否按要求完成了所有培训内容!
(不需填写)
学习类
提交类
交流类
考核项
(1)课程总学习时间不少于1200分钟;
(2)阅读简报数五个
(1)完成至少六个课后作业
(2)完成一个教育叙事故事)
(3)完成一个研修总结
(1)参与论坛、活动,发帖、回帖不少于15个(包括学科在线研讨、问题研讨区和论坛中的发帖、回复、评论)
加分项(部分作为评依据)
(1)观看视频答疑回放
(1)提交课程学习笔记
(2)提交研修日志
(3)提交我的文章
(1)参加“读书会”活动
(2)参加“我的课堂我做主”活动
(3)参加“资源征集”活动
研修收获
本次网络研修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设置学习内容,同时强化教学中问题解决,通过多种形式活动的开展着力于问题解决,着眼于教学行为转化。
请静心回顾本次研修全过程,真实记录您的收获。
(无字数要求,简述即可)
课程学习的收获
课程学习中您感触最深的内容有哪些?
并简述您有哪些收获。
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模块二专业理念与师德和模块三专业知识与能力。
师德这块的学习,虽然内容简短,但给我感触最深,我深深地记得老师的一举一动,还记得她的无悔选择,我也把她的精神和她的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我也试着给孩子们写悄悄话,她将一直是我师德榜样。
伟大的老师,他感染着我,指引着我的教师生涯。
其次,便是专业知识能力模块的学习,第一课是关于教材研读,该课里有很多实用知识,还可以积累当作资料,运用到平时教学。
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通过聆听了教育专家的专题讲座,我对教师这个职业,又有了新的理解。
我深深的体会到,师爱是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通过培训,更新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在网上与同行一起交流讨论,一些疑难的教学问题得到解决,吸收别人的长处弥补了自己的短处,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
通过培训,增加了自己与同仁间的交流和探究机会。
研讨交流活动的收获
在本次培训中您提出的最有价值的问题是(包括问题研讨区、论坛等)?
您在问题研讨活动中提出的问题是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的?
您参与了哪几次研讨活动?
请列出这些交流研讨活动的主题。
培训中我提交的问题有:
1、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
我参与班级交流研讨活动的主题有:
合作学习培养自学的能力智育重要,德语更重要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如何进行分组
通过参与视频答疑活动、问题研讨活动、学科在线研讨活动,以及提问和查看问题研讨区的内容等,您有何收获?
请简述。
通过观看视频、专家点评以及网上相互交流,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参与在线研讨和交流,我领略到了远程研修的魅力,有幸聆听到了各位学友们不同的课改心声;通过完成提交作业,我锻炼了表达,增长了个人智慧;通过阅读班级和课程简报,我分享到了学友们的研修成果和专家们的课改成果;最后,通过撰写提交研修总结心得,思想和认识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最让我感动的是,连我们提的问题辅导老师都要一一解答。
如果仅仅是一个人的问题,那应该没什么,但是我知道,辅导老师肯定不止回答一个人的。
还有就是还要看我们的培训感言等,反正我能感受到辅导老师整天都在网上辅导着我们。
一句话:
我学习,我收获,我快乐!
活动的收获
您是否参加了书林大会活动?
请写一下您的读书体会。
我参加了书林大会。
漫步书林,我感慨万千,真是人才济济,人才辈出。
而且好多老师都说出了我的心里话。
让我真正觉得确实教师责任重大,教学真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伟大工程。
在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他们飞扬的激情,沸腾的热血。
满腔的热情,激昂的斗志。
好多老师也毫无保留地与大家分享了他们的教学经验,这笔教学财富,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教育叙事故事
教育叙事交流中您是从其他教师的教育叙事故事中有什么收获?
您认为教育叙事能否真实的反映您的教育教学情况?
您认为还有什么其他的途径可以真实的反映教师教育教学情况?
俗话说:
“思考经验得失,让人变得睿智:
书写思考让人理性睿智。
”这是我写教育事中获得的具体体会和收获。
在“写”中感悟反思,在“写”中沉淀、成长。
在刚开始写教育叙事时,特别是每周一次,我并不能理解学校的做法,甚至感到头疼。
但是通过几次写下来,我确实收获颇多,认为教育叙事应该坚持发扬下去,让“教育叙事”成为我校的特色和风景。
写教育叙事让“我”写中感悟反思,并得到成长。
实践活动与学习反思
教学行为改进
教学片断对比:
(1)选择培训课程中你所学到的某一教学方法或策略;
(2)应用这个策略在你的课堂上:
(3)反思教学策略应用的效果;(4)进行对比,总结教学行为改进的经验
请简要回顾并按右栏所列记录您的教学行为改进过程
(1)(请您写出您选择的教学片断内容和其所在课的名称。
)
我选择的教学片断是《杨氏之子》这个片段
(2)(此内容原来的教学片断)
教学目标
1.在练习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中,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借助工具书、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惠。
3.通过表情朗读,初步感受文言文语言表达的精炼与含义深刻,背诵课文。
4.拓展阅读,激发学生进一步研读浅显文言文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板书课题,读一读,想一想:
题目是什么意思?
看看课文,把题目改换成“姓杨的人的儿子”行不行?
[板书:
文言文]
(二)初读课文,正确流利:
1.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有什么不同?
[板书:
简洁]
古筝音乐缓缓响起,教师用轻缓的语气慢慢讲述:
这篇文言文由一千多年前缓缓走来,我们有幸与之相会,可要好好读之,拿起书轻声读,注意文中的生字和朗读时的停顿。
2.读课文,指导正确断句:
①正确断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②慢一些,因为它来自遥远的古代,更因为它每句、每字都含有更多的意思。
出示标注好停顿符号的课文,帮助学生读出韵味。
(三)理解文意,表情朗读:
1.自读,理解文意:
(1)用自己的话说说短文讲了什么故事。
(2)自读思考,邻近的同学互相练习说一说。
(3)学生发言,教师相机指导点拨。
2.默读,理清结构:
学习现代文我们常常会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自己尝试给这篇文言文划分层次。
预设:
师读概括句,全体学生朗读具体描写句;引导学生发现“先概括后具体”结构。
[板书:
清晰]
3.朗读,读出韵味:
(1)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2)同学们演练表情朗读。
(为了便于操作,也可以同桌合作,一人朗读,一人做动作,象表演双簧一样。
)
(3)指两个学生上台合作朗读,激励点拨。
(四)咬文嚼字,文本细读:
1.从主要人物入手,问:
你从哪儿看出来这个小朋友非常聪明呢?
2.聪明的小杨修还有什么优点呢?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智慧”的“慧”呢?
(五)背诵积累,拓展阅读:
1.尝试补充文言文:
孔君平曰:
“”
(甚聪惠!
善哉。
有出息……)
(3)(此内容改进后的教学片断)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愿意听故事吗?
请看大屏幕,认真听故事:
(大屏幕)
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中任要职。
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问他关于在加勒比海的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
罗斯福小声问他的朋友:
“你能保密吗?
”他的朋友回答:
“能保密。
”罗斯福接着说:
“我也能。
”
同学们,听懂了这个故事吗?
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看来你们都听懂了这个故事。
罗斯福虽然拒绝了朋友,但是他并没有正面的拒绝,而是采用了一种委婉的方法,体现了语言的艺术。
2、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中外流传的很多。
我国古代就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
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认识这个聪慧的孩子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板书)
3、请大家齐读课题。
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吗?
哪“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
二、初读了解
1、古人说: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们先来读一读课文吧。
老师最喜欢读书姿势标准的同学。
开始读吧。
生自由小声初读课文
2、同学们,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吗?
生畅谈。
3、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和节奏,请看大屏幕。
先听老师读好吗?
谁愿意给老师点评。
4、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入境、摇头晃脑,甚至连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你们愿意这样试一试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吧。
5、多种形式朗读,学生点评。
(自由读、指生读、同桌读、集体读)
三、理解学文
1、《杨氏之子》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我们先来看一下根据课文改变的动画片好吗?
看完动画片,觉得怎样?
2、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与聪慧的杨氏之子交朋友吧!
先看这句话“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大屏幕)这句话讲的是?
师:
你说的“非常”是原文中哪个字的意思?
生:
是“甚”的意思。
师:
你怎么知道的?
师:
很好,你采用了理解文言文的一种最基本用常用的方法“看注释”,你真会学习。
2、请同学们用看注释的办法同桌合作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句话,比比哪对同桌的学习效率最高,开始。
3、哪对同桌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教师适当给予点评、表扬。
重点指导谁为谁设果?
生:
杨家小儿为孔君平摆出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师:
这里并没有写是杨家小儿为孔君平设果,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因为上一句讲了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所以应该是杨家小儿为孔君平设果。
师:
对,孔君平是客人。
你采用的方法是我们理解文言文的又一个重要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
(板书 联系上下文)
4、热情好客的杨氏之子为了招待孔君平,是怎么做的?
请大家看(大屏幕)细心的你发现了吗,桌子上摆放了新鲜的水果,文中第三句话为什么单说“果有杨梅呢?
”
5、南宋诗人、哲学家朱熹提出了"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读书方法,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文中最后一句话,静静的思考,你一定会有新的感悟。
①请同学们一四人小组为单位,借助老师给的提示自学最后一句话行吗?
(大屏幕出示)
你们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孔君平指着什么对杨氏之子说:
“此是君家果。
”你认为他为什么这么说?
杨氏之子怎么应答的?
他为何这么应答?
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②我们来分享大家的读书体会,谁来?
生:
我认为杨家小儿回答的妙在于他说:
“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师:
为什么他要说孔雀呢?
(相机板书:
孔雀 孔君平)
生:
因为孔君平说杨梅是杨家的水果。
(相机 杨梅 杨氏之子)
生:
我觉得是孔君平在考考杨家小儿是不是传说的那么聪明。
师:
这样说有道理。
生:
杨家小儿的回答妙在他听出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他的意思是说,杨梅不是我家的水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他间接否定了孔君平的说法。
师:
体会得真好!
杨家小儿的意思是说,如果您认为杨梅是我家的水果,那——
生:
孔雀就是您家的鸟。
师:
还可以说——
生:
如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当然不是我家的水果!
生:
我认为杨家小儿的回答很言语巧妙,反映敏捷,体现了语言的艺术。
3、师:
设想孔君平听了杨家小儿的回答,会怎么说?
师:
指导学生在说孔君平的话是用上“聪惠”
师:
孔君平听了小儿的回答,会有什么反映呢?
生:
这孩子真聪明。
生:
孔君平无言以对。
师:
可以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
生:
聪惠
师:
请大家看惠的解释是?
生:
智慧
师:
对,语言的艺术是来自于智慧。
6、通过大家积极的探讨、用心的感悟,我想此时你们一定能把这个故事通畅地讲出来,谁来试试?
7、有了自己的理解,我想你再来读课文,一定能把它的韵味读得更好,来试试。
8、课文朗读的吸引人,能不能用最短的时间把它背诵下来。
9、比赛背诵课文。
四、升华感悟
1、这杨家小儿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让人回味无穷,真是不简单啊!
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讲,会达到不同的效果。
就拿我们身边的事来说吧,像“禁止践踏草坪!
”(大屏幕)这样生硬的,带着指令性的提示语随处可见,但是,现在,你走进公园,你会发觉,这样的语言少了,同样的意思,有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能试着来改一改这个说法,体现语言的艺术吗?
生:
小草要睡觉,请别打扰!
师:
充满关怀!
生:
草儿青青,何忍踏之!
生:
花草美,爱花护花人更美!
师:
多么温馨的提示,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相信这样的提示语更有说服力。
2、语言的魅力充实着我们的生活,课后请同学们运用我们敏锐的头脑去感悟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完成今天的家庭作业好吗?
(看大屏幕)
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
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五、总结
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有着无穷的魅力,有“口吐金兰”的语言香气,有“唇枪舌战”的语言战争,有“妙笔生花”的语言表达,有“舌战群雄”的语言典故,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
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也会大相径庭。
让语言的美丽伴随我们语文的学习之旅吧!
(4)(说明教学片断改进理由及效果)
要在古文的语境中读出语感来。
这可有点难。
古文要读好,首先当然要理解意思,这是孩子通过自读及合作交流可以基本达到的。
那么这可以放手让孩子操作。
在此基础上,学习适时停顿朗读。
此时,学生没有读出古文味,读得一字一停,什么也不像。
于是我范读,学生练读,就这样整整读了半节课,孩子还饶有兴趣。
虽然时间很长,但是,我不觉得浪费。
我明显地感受到读得越好了,理解也就加深了。
这绝对不是简单的模仿,这是入情入境地品味。
品味够了,我抛出本文的中心问题:
读了文章,杨氏之子应答如何?
没想到孩子们都读出了一妙所在:
杨氏之子巧用姓氏作答。
然而二妙“未闻”之语气婉转却鲜为人知。
我想:
读书百遍,其意自现。
再读,可惜还是没有答案。
于是,我只得拿出比较句子的方法。
将“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与“孔雀是夫子家禽”作比。
光这样读肯定不行,要把句子放在语境中。
我们先读了这似乎相同的两句,解释了意思,然后我让他们演一演,学生当杨氏之子,我当孔君平,对读,再换着读,从读中发觉有人已意会。
我不挑明,也不让他把答案说了,因为还有许多人正在跳,就要摘到桃子了!
接着我让那似乎意会之人演杨氏之子,其他人用心演孔君平。
放入语境中对读,果然许多孩子明白了“未闻”之妙用。
我没有及时揭穿,而是让他们小组内再读读杨氏之子的应答。
不一会我没讲明他们已然意会,情感朗读亦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