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第12课《古诗两首》.docx
《新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第12课《古诗两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第12课《古诗两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第12课《古诗两首》
第12课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闲、篱”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借助注解,理解诗句意思。
2.过程与方法:
在讨论、朗读、交流中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诵读中体会劳动的快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会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并会写“闲”这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吟诵古诗,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背诵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田园,现代都市人所向往的地方:
那里有田园绿野、小桥流水,那里有炊烟袅袅、诗情画意。
多少诗人用情浓意切的诗笔写下了一首首赞美农村景色的诗篇。
宋代翁卷.就是其中一位。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乡村四月>这首古诗,跟随诗人到乡村去走一走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
(板书:
翁卷宋朝人。
)
师:
有谁了解翁卷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搜集到的作者翁卷的材料。
教师补充:
翁卷,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
一生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
二、小组合作,交流感悟
1.小组内轮流读古诗,推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
讨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用线画下来,并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
2.古诗一向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如果能把文字读成画面,那就了不起了。
哪一小组愿意这样读。
还有哪组愿意这样读。
3.他们读得好吗?
为什么?
4.大家一起读吧!
相信投入地读你们一定能把文字变成画面。
5.亲爱的同学们,此刻,老师已经被陶醉了,就让我们在翁卷的指引下,走入前两句诗吧!
三、品诗诗句,探究疑难
(一)学习前两句古诗。
1.(谁来读?
)你们听听前两句的描写,让你们看到了哪些景物?
2.指名答相机板书。
这些景物你们看到了吗?
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想说哪个就说哪个吧?
(板书:
山原白满川)
3.相机解:
绿遍山原
白满川用“川”组个成语,说说“川流不息”中的“川”是什么意思?
这边的川是什么意思?
“白满川”具体是描写哪里的景物?
翁卷还被哪些美景吸引了呢?
再读前两句诗吧!
解:
子规雨如烟
这样的景色,给你们的感受是?
(用一个词说)(板书:
子规雨如烟)
把你们的感受送进去读。
4.感谢同学们是你们把老师带入这样的美景,请你们用语言把眼前的美景说说吧!
5.把你们的理解送进去,再读前句诗吧!
(二)学习后两句古诗。
过渡:
此时,连子规也不闲着,听(播放叫声)它在声声地啼叫,它在说些什么呢?
说得好呀!
它在催我们干农活了。
到底该干哪些农活呢?
自己读后两句吧!
1.你读到了什么?
2.后两句中哪两个字最能体现村民忙碌?
(相机板书:
才……又……)
3.怪不得诗人写道:
乡村四月?
(板书:
闲人少)
4.这样的忙,该怎样读出来呢?
请你读。
相信你一定能读出村民的忙碌。
5.全班齐读
想像:
忙碌的村民一边忙一边会想些什么呢?
(指名答)
虽然忙但忙中有乐啊!
把你们的感悟再加进去,读。
四、回归整体感情升华
1.同学们,让我们回过头来看整首诗吧!
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板书:
景美人勤)勤劳也是一种美啊!
2.如此的美景,如此的村民,此刻翁卷都看见,他会说些什么?
会做些什么呢?
3.同学们啊,此情此景,你们也都看到了。
你们又想说些什么呢!
4.是啊!
咱们的心和翁卷的心是相通的,现在就把自己当成翁卷,读出来吧!
5.初夏,我来到了乡村,举目望去,(绿遍山原……)
6.谁愿意自己诵读。
7.配上音乐:
一起诵读吧!
8.亲爱的同学们,此刻我学得语言已经无法表达我们的赞美之情,“言之不足,故咏歌之”让我们用歌声来赞美乡村四月吧!
(音乐课件)
五、拓展延伸,写话训练
古有翁卷写诗,今有四年级的同学写文,请你们拿出笔以“乡村四月”为题,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像到的写下来,写一篇短文。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请你发挥想象,描绘“子规声里雨如烟”所展示的优美画面。
2.第四句中的“蚕桑”照应上面“ ”,“插田”照应上面的“ ”,一个“才”和一个“又”两个虚字极富表现力,勾画出乡村四月 气氛。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示例:
细雨密密地下个不停,天地间,如烟雾般迷蒙,淡淡的;又仿佛悬挂着一道薄纱,一切都显得那么清新自然。
此时,传来几声杜鹃鸟的啼叫声,更添些许闲适安详
2.“蚕桑”照应上面“绿遍山原”,“插田”照应上面的“白满川”,勾画出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
3.表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或:
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
(意思对即可)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山原 白满川 景美
子规 雨如烟
闲人少
才……又 …… 人勤
【课后反思】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乡村四月》这首诗的作者是翁卷,共四句,28个字,表现的是初夏时节乡村的自然景色和人们忙碌、劳累的场面。
根据课本的编排思路,教师在这节课上并没有把古诗教学的东西全都揉合在一节课中,而是有所侧重地教给学生一些东西。
所谓一课一得,教师并不在乎这节课是不是能得到好评价,教师看重的是学生是不是能享受学习的过程,学习中有所收获。
从课堂效果、课堂教学中自己的感觉和后来老师们的评价来看,这节课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完了古诗。
学习古诗,要抓字词理解诗句和诗的意境。
考虑到这首诗有些地方不好理解,有些场景离学生的生活很远,教师设计了以下环节:
初读诗,理解诗的内容;小组轮流读诗,讨论读到的画面;全班交流,理解诗意;感情升华,入情入境地朗诵指导;吟曲,感受古诗的魅力。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篱”这个生字,正确读写“篱落”“蛱蝶”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介绍作者
1.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
“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
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2.介绍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
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
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
(2)介绍作者:
播放“范成大的简介”资料。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
淳熙十年因,58岁病辞。
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
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3.释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
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请说说诗应该怎样读?
(2)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
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3)听范读
(4)个人自由朗读。
(5)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的说说诗歌写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边画:
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
分别是什么?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昼长人稀,蜓飞蝶舞
三、精读领悟,重点突破
1.(过渡)师:
有人说: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到底独特、迷人在何处呢?
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交流)
2.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1)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前两句写了初夏江南农村的景象。
(2)怎知道初夏呢?
明确:
典型的事物描绘。
(金黄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麦花处处)
(3)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
(4)四句中写“蜻蜓虫夹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如何理解?
明确;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以动写静。
(5)诗歌的写法
明确:
①点面结合 ②动静结合。
(板书:
点面结合动静结合)
5.回归整体
师:
同学们,通过刚才想象,如果现在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
这是一种怎样的田园生活?
你怎么形容?
(生活温馨、恬静、愉快……)
师总结:
是啊!
清新秀丽的景色让诗人心醉,朴素纯真的人们让诗人亲切,好学的孩童让诗人身心愉快,诗人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朴实无华的人们,我想他在写这首诗时候一定在笑、在回味。
师范读(配乐)
生指名读(配乐)
生背诵(配乐)
四、拓展品读,
1.拓展视野,进一步感受
(过渡)师:
田园生活其乐融融、充满情趣,难怪许多诗人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留下诗作。
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也是由范成大所写的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可以借助注释,说说大意,也可以谈谈读后的想法。
(课件出示)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学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3.总结
师:
是啊!
在田园诗人的笔下,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和平、宁静的气氛。
诗中写出了农民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孩子们也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写出了农民忙碌的景象。
不过。
田园诗歌只是古代诗歌里的其中一种。
而每首诗歌都是一曲动人的歌,优美的画,但愿你们在今后的唐诗宋词学习中积累更多!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3.仿写古诗中动静结合的方法,写一段话。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四时田园杂兴作者:
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2.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天长了,篱笆影子随着太阳升高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3.初见大海时,它是风平浪静的。
它是那么沉稳而辽阔,它静得使人仿佛置身于静止的世界,海水平静得让人舒服,总觉得它孕育着无限生机。
站在崂山顶上,一眼望去,它像一面巨大的蓝色明镜,没有丝毫的波浪,没有丝毫的响动,使人赏心悦目。
下了崂山,在海边漫步,甭提有多高兴了,或许是因为它蓝于天空,或许是因为它静若西湖。
总之,这静使人舒服,使人愉快。
但海并不总是这样平静,不多时,大风骤起。
一时间,海浪翻滚犹如万马奔腾,翻腾着的前浪被咆哮着的后浪推动着。
我对海的印象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
海的动态尤其壮观,海浪势如千军万马疯狂地向堤岸发起猛烈攻击,溅起的浪花仿佛在抛撒万斛珍珠。
这时,大海的咆哮声,海水撞击堤岸的碰撞声,人群中的嬉笑声,汇成了一部交响曲。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昼长人稀,蜓飞蝶舞
点面结合,动静结合
【课后反思】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也就是说,古诗文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以及教师的指导理解诗句的大体意思。
因此,我认为在古诗文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地利用书上的插图和多媒体投影引导学生理解诗意,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感受到诗歌中所反映的意境。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步:
导课时,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接着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故事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充分感受,领悟,充分表达。
第二步:
新课程提出,要重视学生自己的体验。
教学古诗二首时,鼓励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说说在读诗中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验。
第三步:
读古诗,将古诗读通读顺。
并展开充分的想象,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逐渐进入诗词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作者思想产生共鸣。
在老师引导下入情入境地有感情读古诗。
存在的问题:
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在教学中可以对一些适合表演的内容,引导学生自己演一演,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有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可以让学生练习把诗的内容改写成儿歌,还可以通过教师主动地创设一些与诗歌意境相符的情境,让学生更容易走入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和情境。
今后改进的方案:
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巨大的教育资源。
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
教师努力增强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学习古诗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感受古诗。
“部编本”语文教材解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
(一)教材要体现国家意识、主流意识形态、党的认同,体现立德树人从娃娃抓起。
(二)体现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
(三)语文、道德与法制、历史三个学科教材统编是大趋势。
(四)“一标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力图起到示范作用。
二、“部编本”教材的编写理念:
(一)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二)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
提倡全民阅读,注重两个延伸:
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
(三)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编研结合。
(四)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七个创新点:
(一)选文创新:
课文总数减少,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
(二)单元结构创新——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制,综合性更强。
(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四)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
“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
(六)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
(七)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新教材注重了六个意识。
1、国家意识。
2、目标意识。
3、文体意识,非常突出文学素养的培养。
4、读书意识。
5、主体意识。
6、科研意识。
小结:
好教,但教好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