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好习惯是现代学校的重要使命祥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6687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好习惯是现代学校的重要使命祥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培养好习惯是现代学校的重要使命祥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培养好习惯是现代学校的重要使命祥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培养好习惯是现代学校的重要使命祥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培养好习惯是现代学校的重要使命祥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养好习惯是现代学校的重要使命祥解.docx

《培养好习惯是现代学校的重要使命祥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好习惯是现代学校的重要使命祥解.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养好习惯是现代学校的重要使命祥解.docx

培养好习惯是现代学校的重要使命祥解

2012年第三届全国

小学校长大会论文

 

培养好习惯,是现代学校建设的重要使命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陈福

内容摘要现代学校以培养现代人为目标,在小学现代人教育中重要的内容是养成行为习惯。

现代社会,各类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竞争,若要在竞争中居于有利地势,应从小重视人才的习惯培养。

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一蹴而就。

在该工程中,培养好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代人是否能全面地、健康地成长。

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经过年多的实践探索,在现代学校的教育中寻找了培养好习惯的策略、方法和实施途径。

使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关键词:

现代学校培养好习惯

培养好习惯是一个传统的命题,也是现代学校建设的重要命题。

好习惯养成在人的教育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早已为人们所公认。

培养现代人的好习惯有着复杂的过程和内在机制,是人们需要通过长期实践和不断探索的问题。

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

“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

”培养好习惯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培养好习惯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涉及到青少年发展的核心要素。

因此,在小学阶段教育目标中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现代学校重要使命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教育就是对人的习惯培养,关系到核心素质的养成。

为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学校教育应对学生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给予足够重视。

1.培养好习惯,是学生健康、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培养好习惯是管孩子一辈子的教育。

培养一代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他健康发展、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这对于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是一项奠基工程,可谓百年大计。

少年儿童时期是一生的奠基时期,又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期。

人们常说,忘不掉的是素质,而习惯就是忘不掉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习惯的培养虽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习惯问题,研究培养好习惯问题,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培养好习惯,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新的目标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就是必须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高素质的公民。

让现代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

从小养成好习惯,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重中之重。

小学生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他们道德养成的重要标志与发展基础。

3.培养好习惯,是解决当前学生现状的重要课题

经过调查我们了解到,目前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集体,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意识,进而形成了不良的习惯。

例如:

在校表现、乱丢垃圾,懒于改正错漏作业,甚至拖拉作业的习惯,特别是对班集体漠不关心,自私自利。

这就为学生在校习惯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

极大的张扬和提升学生的自主性、自主意识,但这并不是要让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发展,而是针对现阶段学生出现的一系列不利于学习与发展的“症状”、种种不良的习惯,需要的不是口号式的说教,而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与之相匹配的教育实践。

同时,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的存在,影响着学校文明教育的实施,也制约着中国未来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

只有在教育中培育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聪明智慧的头脑、高尚道德情操的未来现代人,才能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和创造精神。

因此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有助于今后发展的学习习惯。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抓住时机,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孩子们真正做到“好习惯,早养成,益终身”。

4.培养好习惯,是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钱学森同志临走前最最忧心的是——“中国什么时候能培养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急需的创新型杰出人才?

”这一问给我国的基础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课题,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刻分析了现行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鲜明地提出: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因此,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引导学生在师生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不断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等,其中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获取和完善独立探索中的未知,矫正自主学习中某些心理偏差和行为偏差更是势在必行。

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从实际出发,小处着眼,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提出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要求。

这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这就是未来社会的科技化、国际化、民主化与多元化潮流下要求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规格和要求。

二、培养好习惯的基本依据、原则与内容

(1)好习惯培养基本依据

1.中共中央关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文件等是小学培养好习惯的政策依据。

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和主渠道,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按照中央要求,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把《纲要》要求落实到学校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去。

学校要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抓住重点,加强薄弱环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把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这正是小学培养好习惯的内容。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中指出:

劳动创造了人,人是在劳动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化的高级动物,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

人具有主动性、自主性、社会性、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高度创造性等基本属性。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分析,突出了人的社会历史性和自觉能动性的基本特点。

主体性是人本质的最高表现,而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层次,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和最高目标。

培养小学生具有自主创新性学习,其本质就是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充分开发人本质力量——创造力。

这是培养学生好习惯的重要依据和要求

3.现代脑科学对人的潜能的研究是生理学依据。

现代脑科学认为,人一生中储存的信息量可达1千万亿个信息单位,而人类至今大概只利用了自己的潜能的很少一部分,有的科学家估计仅为十分之一。

前苏联《今日生活》曾载文:

如果我们迫使自己的大脑达到其一半的工作能力,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会40种语言,也可将一本大百科全书背得滚瓜烂熟,还能学完数十所大学的课程。

然而,传统的维持性学习只能在已经得到开发和利用的少量潜能范围和程度上低水平重复进行,效率极其低下,也不利于人脑所拥有的其他潜能的充分挖掘和利用。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学习习惯入进行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实践模式的根本性变革。

开发巨大潜能为现代人创新学习提供了基本的前提和有利的条件。

4.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成果为本实验提供了思想依据。

心理学特别是创造心理学关于创造力的内涵、发展、影响因素及培养途径的研究,为现代人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学基础。

创造学、心理学原理的研究表明:

创造力并不神秘,每个人都具有创造能力,个体的创造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得到发展,而由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此外,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相信95%的学生,给他以适当的学习帮助,充分的学习时间,使他们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习兴趣,每个学生都能很好掌握学习内容。

合作教育学的理论与方法,师生合作,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创新性和终身学习的思想。

5.新时期历史条件的变动,必然引起教育思维视角的重大转换。

首先教育思维的价值取向转换,教育的宏观目标必须与对象的日常工作和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与解决实际问题和适应需要统一起来,才能收到实效。

其次,教育思维的实践基点的转换,意味着教育内容是从广大的中间地带人群的实际出发,适应他们的需求和可能达到标准。

再其次,教育的视野由局限于国度社会转向“人的世界的历史性存在”。

人类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性的历史潮流,教育思维的变化也是如此。

依照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方针,思想文化建设,人的德性修养也要开拓新的视野,不断吸收世界文明的新成果。

最后,大众传媒飞跃式发展——教育思维的载体形式转换,网络上的德育过程注定是一种自由平等状态,网络道德、网络文明又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内容。

而对学生进行好习惯培养是历史的必然。

(二)培养好习惯的基本原则

任何一种教育方式对人才的培养,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科学灵活地把握条件的变化。

小学进行培养好习惯研究同样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从小培养好习惯,要遵循以下原则:

1.方向性原则。

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政治思想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正确认识公民道德教育与小学培养好习惯的关系,把培养好习惯与学生的发展、生存、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建立现代的人生观、世界观。

培养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适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发展多方面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2.时代性的原则。

网络环境下的新时代,为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前进,德育要培养人的好习惯,就要寻求新的教育内容、新方法、新模式已势在必行。

3.整合性原则。

人的素质与好习惯的形成具有全面和谐的特点,并非孤立存在,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的整体结构。

素质的组成部分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这就要求我们对此研究中具有整体规划性和系统性,充分发挥教育整体功能,处理各学科之间,各活动之间以及课内、课外之间的关系。

做到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组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教育整体,有效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有个好习惯,进而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

4.主体性的原则。

素质教育就是要把促进学生各方面基本素质发展作为教育的着眼点和出发点,把开发人的潜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养成好习惯作为基础教育的本质特征。

素质教育的发展性的实质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完善学生的主体性。

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要把学生看作教育教学的主体,在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五自”能力的培养,把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良好习惯的培养转化为学生自己的需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全面、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5.科学性原则。

培养好习惯的研究要用科学的思想、科学的理论进行指导,用科学的方法、手段进行操作,使调查研究、资料研究、实验研究等都处于科学严谨的状态中进行,从而真正揭示出内在的规律,运用其规律指导教育实践研究。

6.可操作性原则。

我们研究人的好习惯的形成,其特点应在于扫除落实培养好习惯中的不利因素,确保培养好习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全面实施,从而创立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加以推广的“小学培养好习惯”体系,因而,在研究中必须显示出较高的易为他人仿效的可操作性。

7.激励性原则。

坚持引导为主、表扬为主、鼓励为主,使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发展的乐趣,启动学生的内驱力,树立自信心和进取心,养成好习惯。

8.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实施中,以“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多反馈”对教育过程多设台阶,分层递进,稳定有序地完成好习惯的培养。

9.实践性的原则。

培养好习惯要创造环境和必要的条件,鼓励师生敢于实践,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养成主动思考、认真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遇到棘手的问题,学会开动脑筋,从多方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10.创新性的原则。

在培养学生好习惯中,教师尽可能多地提供给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究的机会,给学生一些富有探索的实践任务,拓展学生主动探究的时空,使学生能够大胆质疑问难。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识,形成比较稳定的探索、创新意识,养成创新的好习惯。

(三)培养好习惯的基本内容

“培养好习惯”就是培养学生做人的核心素质的良好行为习惯教育。

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好习惯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及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

培养好习惯的内容十分广泛的,重点围绕育人抓好学习、生活、做事三个方面好习惯,从实际出发,从小抓起,如培养文明礼貌、学习、卫生、语言、思维习惯等等。

培养好习惯,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

一是小学培养好习惯研究的适应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更新培养好习惯内容,使其为学生所认可、接受。

研究时,不是纸上谈兵、不是想当然、不是统一部署或统一要求,而要将学生个体差异、学校教育现状、学生家庭情况、社会环境变革更新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进行特别关注;要努力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多渠道、全方位对培养好习惯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进行研究。

不仅重视学生学业,更注重每个学生的品质、情感、个人条件及特长、应变能力、独立意识、竞争意识及个人价值等方面全面的提高。

从而力争在习惯上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教养、有竞争力、有良好心理素质的现代人。

二是小学培养好习惯研究的长期性。

培养好习惯研究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立竿见影,初见成效的。

它需要教育者持之以恒,需要主题教育有张有弛,需要活动设计错落有致、需要工作管理井井有条。

加强目标建设,将小学培养好习惯研究纳入学校规划,学科渗透,每月一个中心,每两周一次阶段性要求;加强队伍建设,建立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形成全员辅导制网络;加强制度建设,使广大教职工进一步明确培养好习惯的重要性、实际性、时代性,这都是很好的进行小学培养好习惯的方法,但都需要很长的周期性。

三是小学培养好习惯研究的生活性。

事事皆教育,教育的内涵就在于让学生的人格在一件件小事的体验中升华生成。

因此,培养好习惯必须回归学生现实生活,围绕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特点及社会的实际育德,以公民素养的培养好习惯为主要内容,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为明确目标,强调德育的基本要求。

如创编“校园文明礼仪三字经”,从勤学、礼仪、文明、健美、节俭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定期给家长开办讲座,使家长了解家庭对子女行为习惯的养成、品德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注重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辐射中营造精神家园。

依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基本道德规范,结合新时期社会发展要求和学校教育工作实际,我们确定小学培养好习惯一级目标为12条,即:

爱国守法、理想责任、明礼诚信、团结共处、友善助人、乐观向上、珍生惜时、求真尚美、勤俭自强、主动进取、坚毅创新、敬业奉献。

围绕这12条以三字歌的形式确定二级目标如下:

守法:

知国法遵校规明规章守法纪;遇坏事敢斗争用法律护自己。

理想:

树理想立大志远目标记心里;近目标今做起结合好达目的。

责任:

人生世重责任人为我我为人;做事情要认真公益事尽全力。

明礼:

讲文明习礼仪尊师长爱幼小;爱公物明是非遵教导谦受益。

诚信:

学做人要真诚不说谎讲信用;借要还言行一忠组织保机密。

团结:

各民族是一家团结好力量大;同心做为集体求共识存已异。

共处:

讲民主会合作友好处共议事;讲理解善交际有真情重道义。

友善:

对他人要尊重对亲朋要热情;对弱小要关心讲宽容不欺人。

助人:

遇伤残主动帮济穷困为已任;见危难献爱心不冷漠去私欲。

乐观:

看世界在发展对生活要乐观;遇挫折不悲观找原因重做起。

向上:

做事情有目标见先进即思齐;取人长补已短共提高集广益。

珍生:

珍生命重安全烟酒毒不能沾;拒邪教健身心不畏死为正义。

惜时:

惜时间讲效率分秒计争朝夕;有计划循规律今日事今日毕。

求真:

说真话办实事讲科学重实际;亲友过劝其规知错改为真理。

尚美:

崇尚美辨美丑分荣辱净心灵;爱整洁保环境情高雅审美趣。

勤俭:

爱劳动勤动手生活事能自理;不铺张会消费成由俭败由侈。

自强:

方少时当自强树信心胜困难;要自尊早自立我能行经风雨。

主动:

新主人重参与知而行要积极;奋开拓争上游敢竞争公平始。

进取:

观念新勇进取学无涯不停息;敢攀登不畏惧与时进成大器。

坚毅:

做事情强意志有恒心不后退;胜不骄败不馁事业成需坚持。

创新:

求新知贵创新敢发问战权威;善观察会思维勇探索破旧习。

敬业:

现代人须敬业从小始学会做;愤图强不懒惰爱岗位肯尽职。

奉献:

胸坦荡顾大局多奉献少索取;明国情知任重振中华齐努力。

三级目标将二级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好习惯,分年级落实。

如“爱国”一条要让学生养成不论何时何地升国旗要敬礼的好习惯;养成听广播看电视关心国家大事的好习惯;养成爱护学校及公共场所的一花一木的好习惯。

其它条目也是如此。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炼出“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学生健康成长十个基本好习惯”:

①诚实守信,说了就做的习惯;

②遵章守纪,严守规则的习惯;

③文明礼貌,微笑待人的习惯;

④尊重他人,耐心倾听的习惯;

⑤团结友爱,乐于合作的习惯;

⑥勤俭节约,不乱花钱的习惯;

⑦科学安排,计划做事的习惯;

⑧主动学习,勤思善问的习惯;

⑨热爱运动,天天锻炼的习惯;

⑩保护环境,不扔杂物的习惯。

结合学生实际,我们重点抓好学习、生活、做事等好习惯的培养。

三、培养好习惯的实施策略

1.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确立办学育人新理念

建立“以德立校、和谐育人”的校长理念。

以德立校是在尊重、关怀、体贴中,使教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发挥。

将和谐融合在现代学校内涵和办学育人及核心素质目标的构建上,以及促进队伍和谐、方法和谐、手段和谐、环境和谐中,实现了整体上最优化,建成了现代学校教育的生态系统。

实施价值领导,建立以核心价值理念为指导的价值体系。

学校充分发扬民主,建立了平等、友爱、开放的价值讨论空间。

开展了“知荣辱、明是非,促和谐发展”主题大讨论,在“假如我是校长,未来的三年我将这样规划……”活动中,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为学校发展提合理化建议。

从而系统地形成了“创建现代学校,奠基幸福人生”核心理念,构建了“乐学、善问、博览、实践”的良好学风,打造了“理解、宽容、沟通、民主”的校园人际氛围,进而培育了“底气、文气、正气、大气”的二实验人气质。

我校提出了“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办学目标。

高质量即教师队伍高素质、德育高水平、教学高质量;有特色是指教育信息化、幼小衔接、习惯养成民、国际生态德育;现代化指从学校整体上实现现代学校教育,包括现代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办学育人目标、教师队伍、课程与教学、学校制度与管理等。

确定了“培养面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的育人目标,具体表现为“基础牢、习惯好、能实践、会创造”。

2.以育人为本开展现代学校的环境文化创设

一是系统进行学校校牌、校服、校徽、校旗、校标等学校标志性物品的CI设计。

二是建设了雕塑、建筑小品、假山水池、蔬菜园、百果园等人性化、园林式的育人环境,学校还改建了校门、更换了门窗、扩建了正厅、重铺塑胶操场、新建了食堂等。

使师生在分享幸福中获得愉悦成长。

三是在建设学校行为文化中,规范了升旗仪式、开学典礼、节日纪念活动等。

组建了学生社团,如广播站、舞蹈团、合唱团等自主组织。

定期举办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等特色活动。

四是建设学校观念形态文化及制度文化。

我们把师生认可的办学理念、校训、教风、学风等装饰上墙入栏,将其逐渐化为师生共同的追求与自觉行为。

师生们自己也在自己身边选用称心合意的名言警句、理想信念用语和自己的书画作品布置环境。

3.以现代人养成为重点,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学校加强现代人养成教育研究,建立了现代人养成教育目标体系。

以一人一岗的自主管理实践、道德早餐、对口实践班、城乡手拉手、星级班级和星级学生评比、“和谐杯”主题班队会评比等常规教育习惯养成中加以落实,收到很好的育人实效。

坚持全员德育,开展德育沙龙、特色班级建设、班主任博客、班主任培训、班主任专业化工程等,使班主任成为学校育人中的德育主体。

开展学生自主管理的“雏鹰淘宝回收公司”和“小小少年气象站”等方式培养习惯,还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学生,以利好习惯养成。

发挥了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沟通、协调、配合优势和作用。

重视多种形式的家访,实现了家校之间的无缝对接。

发挥网络德育的优势,“手指尖工程”案例获省德育案例特等奖,全市中小学网络文化建设现场会在我校召开,推广了我校的经验。

4.以学习习惯培养为中心,全面深化教学改革

现代课程建设是现代学校育人的关键。

现代学校课程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和显性校本课程等。

开设经典系列课程,筑牢学生中国根。

深化科技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开发综合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进行学科课程调试,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重视学科中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预习、倾听、表达、书写、读书等习惯。

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核心进行教学精致化管理创新,开展了“一听二讲三设计四课”校本教研工作;开发了教师共性平台和个性平台相结合的电子备课系统。

开展“优质常态课”,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进行现代教学模式创新,构建了“一主二合三分”教学基本模式。

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完善评价体系,进行教学评价创新。

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性、激励性和发展性功能。

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以“露一手”为平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读书活动露一手,学校在每年的世界读书日都举行办“同享书韵,共闻书香”读书活动。

数学技能露一手,以校本训练为载体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劳动技能露一手,定期开展学生生活技能的展示。

体育活动露一手,学校保持和发扬篮球传统,开展大课间篮球操、篮球进课堂研究,校篮球队连续27年参加全国比赛,成绩优异。

乒乓球代表队参加中国和新加坡乒乓球友好文化交流,学校获省体育传统校,全国体育达标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称号。

艺术活动露一手,中央电视台分八期对学生的“露一手”情况进行播出。

6.重视教师的习惯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学校以“三学一建一创”为载体,加强班子的“官德”建设,强化了价值领导和价值领导力的提升。

以班子带队伍影响学生,建设一支实力型中层团队。

加强现代教师队伍建设,依据“全心全意抓队伍,聚精会神提质量”的要求,实施了《市二实验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通过搭台子、铺路子、压担子,“三功一绝”训练、科研课题成果发表、有效课堂教学、教师基本功竞赛、教材达标测试、外出学习等多种方式促进教师整体的大发展。

学校重视教工文化建设,开展了和谐团队评比、团队拓展训练,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坚持为教工体检,开展跳绳、踢毽、推拍球、演讲、工间操等文体活动,增强了教师的体质,提升了教工的幸福指数。

还通过《教师师德育建设要求》规范教师的言行,形成好习惯,使教师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培养好习惯收效与思考

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建立了培养好习惯的目标体系,建构起了与学生及其生活紧密相联的培养好习惯课程内容,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由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途径,有效地促进了现代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研究带来了现代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变化,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的立体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