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古诗文阅读真题训练含答案.docx
《备战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古诗文阅读真题训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古诗文阅读真题训练含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古诗文阅读真题训练含答案
备战2021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
古诗文阅读真题训练
(山东潍坊,14-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霍丘①知县阳湖左君,治霍丘既一载,其冬有年。
父老数十人,来自下乡,盛米于筐,有稻有稉,豚蹄鸭鸡,伛偻提携,造于县门。
君呼之入,曰:
“父老良苦,曷为来哉?
”顿首曰:
“边界之乡,尤扰益偷。
自耶之至,吾民无事,得耕种吾田。
吾田幸熟,有此新谷,皆耶之赐,以为耶尝。
”君曰:
“天降吾民丰年,乐与父老食之;且彼家畜,胡以来?
”则又顿首曰:
“往耶未来,吾民之猪鸡鹅鸭,率用供吏,余者盗又取之。
今视吾圈栅,数吾所育,终岁不一失,是耶为吾民畜也,是耶物非民物也。
”君笑而受之,劳以酒食。
皆欢舞而去,曰:
“本以奉耶,反为耶费焉。
”士民相与谋曰:
“吾耶无所取于民,而禄不足以自给,其谓百姓何?
请分乡为四,各以月入米若薪。
”众曰:
“善。
”则请于君,君笑曰:
“百姓所以厚我,以我不妄取也,我资米若薪于百姓,后之人必尔乎索之,是我之妄取无穷期也。
”不可。
亳州之民,有诉于府者曰:
“亳旧寡盗,今而多,其来自霍丘。
霍丘左耶不容盗,以祸亳,愿左耶兼治之。
(选自张惠言《茗柯文三编》,有删改)
注释:
①霍丘:
县名。
后面的阳湖、亳州均为地名。
②耶:
通“爷”。
③尔:
如此,这样。
1.解释文中加粗实词的意思。
①伛偻提携,造于县门 造:
②君笑而受之,劳以酒食 劳:
③士民相与谋曰 相与: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耶为吾民畜也 为坛而盟,祭以慰首(《史记•陈涉世家》)
B.各以月入米若薪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C.是我之妄取无穷期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列子•汤问》)
D.亳州之民,有诉于府者曰 所欲有甚于生者(《孟子•告子上》)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父老良苦,曷为来哉?
②百姓所以厚我,以我不妄取也。
4.火球直线左君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试结合全文概括。
参考答案
1.解释文中加粗实词的意思。
①伛偻提携,造于县门 造:
到、去
②君笑而受之,劳以酒食 劳:
犒劳、慰劳
③士民相与谋曰 相与:
互相、共同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
老老少少,来到县衙门。
造:
到、去
②句意:
左君微笑着而接受了这些东西,用酒食犒劳了送东西来的父老乡亲。
劳:
犒劳、慰劳
③句意:
士民一起商量说。
相与:
互相、共同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是耶为吾民畜也 为坛而盟,祭以慰首(《史记•陈涉世家》)
B.各以月入米若薪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C.是我之妄取无穷期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列子•汤问》)
D.亳州之民,有诉于府者曰 所欲有甚于生者(《孟子•告子上》)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
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A句意:
这是您为我们蓄养的牲口啊。
为:
给;
(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祀天。
为:
筑造
B句意:
各自按月份送大米或柴火。
以:
按照;
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
以:
凭借
C句意:
这样我胡乱拿取百姓的东西就变得没完没了了。
之: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通达事情的地步。
之: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句意:
亳州有百姓向官府诉讼。
于:
向
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
于:
比
故选:
C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父老良苦,曷为来哉?
父老乡亲们很辛苦,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呢?
②百姓所以厚我,以我不妄取也。
百姓厚待我的原因,是因为我不胡乱拿取百姓的东西。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
曷:
什么
句意:
父老乡亲们很辛苦,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呢?
②重点词有:
厚:
厚待
句意:
百姓厚待我的原因,是因为我不胡乱拿取百姓的东西。
4.火球直线左君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试结合全文概括。
①治县有方;②清正廉洁;③关心百姓;④平易近人
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
比如:
士民一起商量说:
“我们县令不拿取百姓的东西,而俸禄又不足以供养自己,让百姓怎么办呢?
请把乡邑一分为四,各自按月份送大米或柴火。
”大家说:
“好。
”大家就向左君请求,左君笑着说:
“百姓厚待我的原因,是因为我不胡乱拿取百姓的东西,我向百姓求取大米或柴火,后来的人必然依照这个惯例来索取薪米,这样我胡乱拿取百姓的东西就变得没完没了了。
”说明他的清正廉洁。
“霍丘左君不能容忍盗贼,因而害了亳州,希望左君同时治理亳州”说明治县有方。
参考译文:
霍丘的知县阳湖人左君,治理霍丘已满一年,那一年冬天收成不错。
父老乡亲几十人,从下面的乡里来到府衙,筐里装满了大米,还有猪蹄鸡鸭,老老少少,来到县衙门。
左君叫他们进来,说:
“父老乡亲实在辛苦了,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呢?
”父老叩头说:
“我们所生活的边界地区,多侵扰、盗窃之事.从您来到这里,我们百姓没有不快之事,能够耕种自己的田地。
我们的田地幸亏您而能丰收,有这新米,都是您赐予的,我们带来给您尝尝。
”左君曰:
“上天赐予百姓丰年,乐意给予百姓东西让大家吃;再说那些家畜,凭什么而来呢?
”父老就又叩头说:
“往年您没有来的时候,我们的猪鸡鹅鸭,都用来提供给官吏了,剩下的又被偷走。
如今看看我们饲养牲口的圈栏,点点我们所豢养的牲口,一年到头没有丢失一只牲口,这是您为我们蓄养的牲口啊,这些都是您的东西不是我们的东西。
”左君微笑着而接受了这些东西,用酒食犒劳了送东西来的父老乡亲。
大家都欢欣鼓舞地离开,说道:
“本来想把这些东西奉送给县令,反而让县令破费了。
”士民一起商量说:
“我们县令不拿取百姓的东西,而俸禄又不足以供养自己,让百姓怎么办呢?
请把乡邑一分为四,各自按月份送大米或柴火。
”大家说:
“好。
”大家就向左君请求,左君笑着说:
“百姓厚待我的原因,是因为我不胡乱拿取百姓的东西,我向百姓求取大米或柴火,后来的人必然依照这个惯例来索取薪米,这样我胡乱拿取百姓的东西就变得没完没了了。
”没有答应.亳州有百姓向官府诉讼:
“亳州以前没有偷盗之事,如今多了,那些盗贼来自霍丘。
霍丘左君不能容忍盗贼,因而害了亳州,希望左君同时治理亳州。
”
(山东潍坊,15-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
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既擢第①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
“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
”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数日湩②流,能食乃止。
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
吏白:
“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
”德秀曰:
“许之矣,不可负约。
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
”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岁饥,日或不爨③,陶然弹琴以自娱。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
族弟结哭之恸,或曰:
“子哭过哀,礼欤?
”结曰:
“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大夫生六十年未尝求足,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之餐。
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
(选自《新唐书·列传》,有删节)
[注释]①擢第:
科举考试得中。
②湩(dòng):
乳汁,这里指汤汁。
③爨(cuàn):
烧火做饭。
1.解释文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庐基侧 庐:
②会虎为暴 会:
2.下列加粗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数日湩流,能食乃止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桃花源记》)
B.无乃为累乎 是亦不可以已乎 (《孟子·鱼我所欲也》)
C.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送东阳马生序》)
D.陶然弹琴以自娱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唐睢不辱使命》)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
②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4.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可哪些优秀品质?
参考答案
1.解释文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庐基侧 庐:
搭建庐舍
②会虎为暴 会:
适逢,正赶上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①句子翻译为:
在墓旁搭建庐舍。
庐:
名词用如动词,建庐舍;
②句子翻译为:
当地正碰上老虎作恶。
会:
古今异义词,适逢,正赶上。
2.下列加粗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数日湩流,能食乃止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桃花源记》)
B.无乃为累乎 是亦不可以已乎 (《孟子·鱼我所欲也》)
C.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送东阳马生序》)
D.陶然弹琴以自娱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唐睢不辱使命》)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作答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
A.副词,才,这才/副词,竟,竟然;B.都是语气助词,表疑问;C.助词,定语后置标志/助词,的;D.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用。
故选:
B。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
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要娶妻呢?
②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①句中重点词语为:
兄:
哥哥;得祀:
得到祭祀;何……为:
做什么。
句子翻译为:
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要娶妻呢?
②句中重点词语为:
若:
你;过:
过分,指失礼;而:
却;至:
极点。
句子翻译为:
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
4.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可哪些优秀品质?
①尊老爱幼;②诚信务实;③廉洁爱民。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着文章中对人物的描写和叙写的具体事件分析作答。
从“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德秀自乳之,数日湩流,能食乃止”可见其尊老爱幼;从“许之矣,不可负约。
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可以看出其诚信务实;从“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可见其廉洁爱民。
据此理解作答。
参考译文: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
小时候丧父,传奉母亲非常孝顺,参加进士考试,不忍心离开母亲,便自己背着母亲进京。
得中进士以后,母亲去世,他在墓旁搭建庐舍,吃的饭没有滋味,坐的地方没有垫席。
德秀没有来得及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娶妻,便不肯结婚,人们认为不能断绝子嗣,他回答说:
“哥哥有几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还要娶妻呢?
”早年时,他的侄子还是婴儿时丧母,家中无钱雇佣乳娘,德秀便亲自喂养孩子,连续多日汤汁流食,直到孩子能吃东西才停止。
有一个盗贼被捕入狱,当地正碰上老虎作恶,小偷请求打虎赎身,元德秀答应了他。
有个官吏对他说:
“那是小偷的诡计,将来他逃走了,你不是要受到牵累吗?
”元德秀说:
“我已经答应了他,不能背弃约定。
如果有牵累,我当承担罪责,不牵连到别人。
”第二天,小偷带着老虎的尸体回来了,全县的人都为此而感叹。
德秀做官得到的俸禄,全部资助给了无依无靠的老人和小孩。
赶上饥荒的年景,他有时一天都不烧火做饭,只是快乐地弹琴来自娱自乐。
天宝十三年,元德秀去世,家里只有枕头、鞋子、舀水的瓢罢了。
同族的弟弟元结哭得悲恸,有人说:
“你哭得这么悲哀,符合礼节吗?
”元结说:
“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真情之至啊。
大人活了六十年,从不贪求富足,从没有过十亩的土地、十岁的童仆,从未用完整的布料做过衣服、吃上过丰盛的食物。
我哀悼他,是为了告诫那些荒淫贪婪、巧言谄媚、生活糜烂的人呀!
”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方克勤,浙宁海人也。
少从乡先达学,穷研力索,至忘寝食。
元末乱,隐山谷中。
国初被征,起家为济宁知府。
比至官,聘贤者为师,各立学,学凡数百区,学子系籍者至千人。
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岁乃税。
吏征率不俟期民谓诏旨不信辄弃去田复荒。
克勤与民约,税如期。
区田为九等,以差等征发,吏不得为奸,野以日辟。
岁暮转戎衣于燕,时令:
役民舟者有诛。
他郡以牛车从事,天雨雪,牛僵死于道,民破产十八九。
请以舟僦役,克勤曰:
“吾知从民便而已,抵法非所惮也。
”辄以舟行。
省义之,不问。
郡城坏,故事,以兵完筑。
指挥使倚贵人为重,五六月,辄聚民万余人治之,民不得田,哀号往即工。
克勤奋曰:
“民困不救,乌用二千石为!
”密闻之中书,即日诏罢役。
视事三年,户口增数倍,一郡饶足。
克勤为治以德化为本,不喜近名,尝曰:
“近名必立威,立威必殃民,吾不忍也。
”自奉简素,一布袍十年不易,日不再肉食。
兖州守因童子进二瓜,笞而却之。
而于人最恩,南冠过郡者必米醪遗之,不能步者僦舟车送之。
同列以事夺禄,旦夕延共食。
会饮醉,投案大诟去,礼待之益恭。
及酒解,来谢。
克勤阳为不知者,曰:
“昔之夜,吾亦大醉,不识君何谢也?
”晚益畏慎,昼所为,夜必白之天,俯仰无愧怍。
1.每组加横线的词意思理解相同的一项是( )
A.比至官,首为书悬康衢 色愈恭,礼愈至
B.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岁乃税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C.而于人最恩,南冠过郡者必米醪遗之 以光先帝遗德
D.克勤为治以德化为本 臣本布衣
2.选择题
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吏征率/不俟期民/谓诏旨不信/辄弃去/田复荒
B.吏征率/不俟期民/谓诏旨不信辄弃/去田复荒
C.吏征率不俟期/民谓诏旨不信/辄弃/去田复荒
D.吏征率不俟期/民谓诏旨不信/辄弃去/田复荒
3.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他郡以牛车从事,天雨雪,牛僵死于道,民破产十八九。
(2)自奉简素,一布袍十年不易,日不再肉食
4.方克勤在为人和做官方面有哪些为人所称道的地方?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二)古诗词赏析题
野步
宋 周密
麦垄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
清 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两首《野步》,前一首中的“肥”“噪”“新”写出了春天 的特点,后一则通过秋风、 来写秋天景象。
2.两首诗都是写郊野散步,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每组加横线的词意思理解相同的一项是( B )
A.比至官,首为书悬康衢 色愈恭,礼愈至
B.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岁乃税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C.而于人最恩,南冠过郡者必米醪遗之 以光先帝遗德
D.克勤为治以德化为本 臣本布衣
2.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
A.吏征率/不俟期民/谓诏旨不信/辄弃去/田复荒
B.吏征率/不俟期民/谓诏旨不信辄弃/去田复荒
C.吏征率不俟期/民谓诏旨不信/辄弃/去田复荒
D.吏征率不俟期/民谓诏旨不信/辄弃去/田复荒
3.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他郡以牛车从事,天雨雪,牛僵死于道,民破产十八九。
别的郡用牛车办这件事,天下大雪,牛冻死在道路上,百姓十家有八九家破产了。
(2)自奉简素,一布袍十年不易,日不再肉食
(方克勤)自己的生活简单朴素,一件布袍穿了十年也没更换,一日之内不吃两餐有肉的饭食。
4.方克勤在为人和做官方面有哪些为人所称道的地方?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人物形象:
①方克勤执政诚实守信,爱民如子。
明朝初任济宁知府,做爱民之事,兴办教育。
在垦荒征税之事上,他按照朝廷规定办理,取信于民,并采取很好的措施。
②他为人宽厚仁爱,待人诚恳。
贬谪的人经过郡里,他一定给予照顾。
他礼待一位被罚俸禄的同事,那人酒后失态,后向方克勤道歉,方克勤装做不知而安慰他。
③他为官清正廉洁。
兖州守因童子进二瓜,笞而却之。
附:
译文
方克勤是浙江宁海人,青年时跟从同乡前辈学习,尽力研究探索,甚至忘了寝食。
元末动乱,隐居山中。
明朝初年被征召起用,出任济宁知府。
等他到达官府,聘请有才能的人做老师,各自设立学校,学校有几百处,在名册的学生达到千人。
当初皇帝下令百姓开垦荒地,经过三年才征税。
官吏征税一般不等到期,百姓认为皇帝的命令不讲信用,就弃田离开,田地又荒废了。
方克勤跟百姓约定,按照期限征税。
区别田地为九等,按照等级征用人力和物资,官吏不得做干扰之事,田野因此一天天地得以大量开垦。
年底济州要向燕地运送军服。
当时朝廷有法令:
征用民船的人受惩罚。
别的郡用牛车办这件事,天下大雪,牛冻死在道路上,百姓十家有八九家破产了。
百姓请求用船完成劳役,方克勤说:
“我知道应该顺从老百姓的便利,触犯法令也不是我所怕的。
”于是百姓用船运载军服到前方。
省里的官员认为他的做法合道义,不予追究。
郡的城墙倒塌,按照先例,用军队修筑。
指挥使以凭得力的靠山而登上高位的人作为势力,五六月间,就征聚百姓万余人修筑城墙,百姓不能种田,悲哀呼号着去做工。
方克勤激动地说:
“百姓困苦不救助,那要二千石官(指知府)干什么呢!
”他秘密地把这件事告知朝廷中书省,当天皇帝就下令停止征用修城劳役。
方克勤办理政事三年,户口增加了几倍,全郡都富足了。
方克勤治理政事把用德政感化人作为根本方法,不喜欢追求名誉。
他曾说:
“追求名誉一定要树立威望,树立威望一定会伤害百姓,我不忍心这样。
”他自己的生活简单朴素,一件布袍穿了十年也没更换,一日之内不吃两餐有肉的饭食。
兖州长官通过方克勤的小仆人进献两个瓜,方克勤下令打了小仆人的板子,退回了瓜。
方克勤对人很有情义,对受贬谪经过本郡的人一定送给酒食,不能走路的就雇车船送他们。
一个同事因犯事被扣发俸禄,方克勤早晚请他吃饭。
一次那人喝醉了酒,摔盘大骂而去,方克勤礼待他更加恭敬。
等到那人酒醒后前来道歉,方克勤装出不知道的样子,说:
“那天晚上,我也大醉,不知你为何道歉呢?
”他的后半生更加小心谨慎,白天做的事,夜晚一定要禀告给上天,一举一动都没有使自己惭愧的地方。
古诗词赏析题
1.两首《野步》,前一首中的“肥”“噪”“新”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热闹)的特点,后一则通过秋风、红枫(枫叶)来写秋天景象。
2.两首诗都是写郊野散步,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简要分析。
周诗中“翠”“草根肥水”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抒发了诗人陶醉于美丽的春色,休闲自在的情感。
赵诗中将“秋风”拟人化,认为“秋风”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的头发,使人引起岁月无情、年华已逝的无限怅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