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全册.docx
《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全册.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全册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教学设计
“五千年文明”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了解博大的中华文化,懂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
能力目标:
学习搜集资料、以及结合历史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目标:
懂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中华文明而感到自豪,形成民族认同感。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的主要成就,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发展的典型成就,如天文历法、军事、医学、文学等方面的代表著作或成果。
教学的难点主要在于查找资料。
教科书对这部分内容的表述比较简单,很多内容只是给了一些照片,师生需要查找资料,丰富课堂教学,才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本备课系统为师生提供了一些必要的资料,可以直接引用。
教学准备
师生都要查找有关中华文明的历史资料。
可以根据教学活动需要分专题查找资料,如文学、军事、天文历法、医学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引入:
复习引入 1.请学生说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哪几个,它们现在的情况如何,即哪些古国延续下来了,哪些古国则不存在了。
2.学生自由交流。
3.教师(呈现古巴比伦城遗址和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的照片):
我们都知道世界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即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古代中国。
照片上的古巴比伦城遗址和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就发源于古巴比伦文明和古印度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但是,随着世纪的更迭、时代的发展,除了中国,其他三个文明古国已经尘飞烟灭了。
而中国的文化,却还在枝繁叶茂地发展着。
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明强大的生命力
活动一:
中华上下五千年 1.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够延续到今天,并且继续影响着世界?
这是我们今天要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我们首先要从中华文明发展的源头探起,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体会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
哪个同学知道,中华文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学生自由发言)中华文明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的,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从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到今天,中华文明是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国古代的农业、天文历法、数学、文学、医学、政治等都对当时乃至今天的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文明成果大都被保存或继承了下来,成为中华文化的精髓。
2.学生阅读“教学参考资料”中的《中华文明回顾》,领会中华文明发展的悠久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教师:
中华文化确实是博大精深的,这与中华文明具有的继承性和发展性特点是分不开的。
中华文明的继承和发展,从未因时间的推移和外来的侵略而中断过。
中华民族文化非常博大,包含着方方面面的内容,如中医、武术、戏曲、书法、军事等;也非常精深,变幻莫测、奥妙无穷。
我们今天就来简单探究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
4.学生探究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
学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根据自己平时对我国历史的了解,选择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或者朝代,列举这些时期或朝代中华文明的发展状况。
学生查找资料,或根据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简要地陈述殷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等时期的文化发展状况。
例如: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时期取得的科学成就,如《甘石星经》、鲁班、都江堰;春秋战国时期医学的发展,如扁鹊、《皇帝内经》;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成就,如《诗经》、屈原、《离骚》;等等。
也可以根据文明成果进行归纳:
文学上,《诗经》、唐诗宋词元曲;政治上,“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等。
让学生通过活动充分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的历史以及取得的成果,懂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并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活动为本节课的拓展部分,可以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进行交流,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平时的知识积累集体简单回顾我国文明发展的历史及取得的成果
教学环节二: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可以参考“教学活动设计”中的相应活动开展活动。
本活动为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拓展,目的是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总结 中华文明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以其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化海洋中独领风骚。
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
中华文化需要我们去保护,去发扬光大。
“百年沧桑”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所遭受的侵略,以及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人民的掠夺、对中华文化的破坏。
能力目标:
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运用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到国家弱就要被欺压的道理;懂得从历史中思考未来,关注祖国的发展前途;树立为祖国的发展而努力的决心。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近代以来中国所遭受的世界列强的侵略,其中的重点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中国战败后被迫与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简单了解战争的起源、战争的经过、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以及主要条约的主要内容。
这些内容在教科书只做了简单的介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补充更多的资料。
教学的难点之一是查找资料,阅读有关资料对于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难点。
所以,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尽量简短的资料,让学生简单了解事件即可。
本备课系统提供了一些资料,教师可以直接引用。
教学准备
教师:
查找有关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资料以及这几次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学生:
查找有关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资料以及这几次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引入:
提问引入 1.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主要了解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及取得的成果。
现在,我们要回到近代,看看近代的中国发生了哪些事情。
不知道同学们对1840这个数字有什么印象?
2.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利用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直接引入主题
教学环节一:
百年沧桑 1.教师:
“1840”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忘记的数字,就是从1840年开始,中国人民开始了百年梦魇般的生活。
那么,1840年以及之后的百年中,中国的大地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些事情对于中国和中国人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让我们翻开历史看一看。
(呈现下面的一段文字)
1840年,英国侵略者在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支持下,向古老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
由于这次战争是由英国强行向中国倾销鸦片而引起的,所以史称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2.学生阅读本备课系统提供的有关第一次鸦片战争的阅读资料,进一步了解战争的经过及其结果。
请学生简述战争的经过。
3.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阅读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的资料,了解战争的起因、主要经过及其给中国和中国人民带来的影响。
(本备课系统提供了大量资料供师生参考,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请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4.在如上探究的基础上,学生分组、分专题进行交流。
可以将学生分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组”“第二次鸦片战争组”“中日甲午战争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组”等。
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以其他方式分组。
学生了解1840年及之后的百年中,中国所遭受的战争创伤,特别是这些战争给中国和中国人民带来的耻辱和灾难,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战争给中国和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以引导学生不忘国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环节二:
细说不平等条约 1.教师:
懂得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世界列强侵略中国,给中国和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和耻辱。
这种灾难和耻辱被一一记录在各个不平等条约中。
2.学生根据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列举1840年后的百年中,中国与外国列强所签订的各个不平等的条约的名称,教师把它们一一写在黑板上。
如果学生列举不出来,教师可以直接呈现。
3.学生分组交流各自查找到的条约签订的前因后果及其具体内容。
在分组交流的基础上,各小组整理有关内容,最后全班交流。
教师把学生交流的内容列在下表中。
条约名称 签订国家 主要条款
4.学生谈体会,说说自己对这些条约的看法和感受。
了解这些条约,有助于学生深刻了解世界列强入侵给中国和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有助于学生深刻体会受强权凌辱的感觉,更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弱国就要受欺压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环节三:
圆明园的诉说 可以参考“教学活动设计”中的相应内容开展教学。
教学内容的深或浅,由教师根据教学时间的多与寡自行处理。
从一个重要侧面了解世界列强对中华文化的无情破坏
总结 可以采取让学生谈感想的办法进行总结。
“百年抗争”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历史上中华儿女为摆脱封建统治、对抗列强的欺压而进行的浴血奋战。
能力目标:
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运用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不畏列强的个性品质;懂得通过回顾历史思考未来,关注祖国的发展前途;树立为祖国的发展而努力的决心。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不在于传授历史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在面对世界列强的凌辱时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懂得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动力来自于对祖国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只要让学生了解一些主要的人物、事件即可,其中的具体知识不必要掌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查找有关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资料,特别是查找战争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精神的人物和事件。
学生查找林则徐、邓世昌、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的个人简介;查找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引入:
故事引入 1.教师讲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有关故事参见“教学参考资料”中的《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讲完后问学生: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
林则徐是我国人民的不畏强暴、勇于与强权抗争的代表。
今天,我们要回顾中华民族在近现代进行的百年抗争。
以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教学环节一:
走进三元里 学生阅读师生查找到的广州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国侵略者的资料,交流自己所了解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其他地方的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故事。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华民族百年抗争的典型事例。
学习它,有助于学生了解本课主旨
教学环节二:
甲午风云 学生阅读甲午战争及邓世昌的故事;了解甲午海战中,中国军民对敌斗争的史实,从而体会中国人民在面对敌人侵略所表现出来的慷慨、无畏的精神。
本备课系统提供了邓世昌的一些资料,可以供师生参考。
教学环节三:
戊戌变法的英烈 学生阅读资料《戊戌变法》,交流从中理解到的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课前阅读有关戊戌变法的小说、历史资料等,并在课堂上进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