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规.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5466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安全法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食品安全法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食品安全法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食品安全法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食品安全法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安全法规.docx

《食品安全法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安全法规.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品安全法规.docx

食品安全法规

食品安全法规

二十一世纪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10食品质量与安全2班黄淑欢10102072013

指导老师:

肖仔君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食品安全之概念、内涵和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根据新世纪出现的食品安全新情况,提出构建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具体内容与措施,分别为:

食品安全法规标准体系、质量检验检测体系、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质量认证体系、信息服务体系、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创新体系、食品安全教育培训体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关键词:

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保障体系内涵

 

ResearchonConstructionandImplementoftheFood

SafeguardSystemofChinain21stCentury

制定强制性的食品生产、贮存卫生法规,来确保食品卫生无害的体系)。

但它们和FAO/WHO的《国际食品法典》推荐“HACCP体系”(即通过系统性地确定具体危害及其控制措施,以保证食品安全性的系统),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

3.4我国食品安全法律的系统性不够

由于我国在食品安全管理中,没有把食品安全建立在全部食品产业链基础上,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广度不够;具体标准和法规的制定上也不够协调和系统。

3.5食品安全缺乏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

目前全国各个城市仍然缺乏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专业检测机构和较为完善的配套监控系统,缺乏维护食品安全的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缺乏长年存在的监控、检测网和快速反应系统。

以至于假酒案一出,一直到中央领导人发话,地方上才给予高度重视;以至于在SARS发生一年多以后,才禁止人们食用果子狸;对于各种制贩有毒食品的事件,以至于只要中央电视台新闻一曝光,各级政府才慌忙行动去查处。

3.6食品行业缺乏完善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造假者未得到应有的惩罚

当前食品市场秩序混乱的局面仍没有得到彻底扭转,一些不法分子在利益驱使下大肆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特别是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地扰乱了食品市场秩序,侵害了百姓的身体健康,极大摧残了消费者的热情,影响了食品工业水平的提高,有些假冒产品还出口到了国外,也损害了我国产品的声誉,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的严重缺失。

在食品安全等社会领域出现的一系列弄虚作假的事件,诚信缺失是主要内因。

要改变这一局面,关键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机制进行约束。

解决诚信缺失,制度保障是根

本。

4构建和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食品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紧密依靠各部门、多学科的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和协调,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形成合力的效应,加强食品安全法规标准体系、质量检验检测体系、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质量认证体系、信息服务体系、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创新体系、食品安全教育培训体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等食品安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4.1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

有关食品生产和流通的安全质量标准、安全质量检测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构成的有机体系,称之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由《食品卫生法》为主导,《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法》、《食品卫生监督程序》等数部单行的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以及诸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中有关食品安全的相关规定构成,是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框架的现实。

构建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必须研究、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着眼于全部食品产业链,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以及各种食品、饮料所包含的具体成分和卫生标准都进行法律上的规范,把“HACCP质量保证体系”、ISO9000、ISO14000等标准体系纳入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由逐步推行走向强制实施;加强现有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依法加强权力监督,实施对食品安全的有效保护;逐步构建一个合理的,有效的、符合国情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4.2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比较复杂,部门制度不协调,部门不统一,体制不健全,因此需要成立一个综合协调部门,必须克服食品安全监管政出多门,变零散管理为统一管理,同时要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权限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为此设立食品安全执法工作联席会议,加强全国食品安全工作的统一协调,理顺“行政、监督、检验”三个系统间的关系,实施食品统一抽检、信息统一发布、检测统一标准的“三统一”制度。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加强生产监督,特别是从源头上进行管理,制订、修订相关技术标准,在生产环节保障食品安全;加强源头治理,防止食品污染,提高农作物和畜产品、水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全面推行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加强市场监管,建立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食品监管长效机制;加强行业管理,严格食品检测和食品添加剂的质量抽检,加大法制宣传和行政执法力度,坚决杜绝有害食品流通;加强市场服务,让消费者放心购买,放心消费。

此外我们要加强社会监督,充分发挥舆论监督、新闻宣传和消费者的作用,报纸、电视等媒体运用各自的方式和手段,从不同的角度对违法行为进行揭露和批判,通过舆论宣传、监督,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方案结合起来。

食品安全的监督必须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监督效率和覆盖率,因为许多造假贩假的不法企业都存在群众生活之中,他们是最直接的知情者。

4.3加强食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与市场准入、退出制度

质量认证制度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遍布全世界的所有的发达国家和多数发展中国家,是国际贸易中不可回避的形式,其成为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和突破贸易绿色壁垒的市场“通行证”。

在食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方面,我国目前的食品质量安全认证主要为质量体系认证,即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认证、GMP(良好操作规范)、ISO9000标准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和环境保证体系)和产品质量认证,该认证主要有3种:

一是由各省市自行开展的无公害产品认证,二是由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具体组织实施的绿色食品认证,三是由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负责组织实施的有机食品认证。

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农产品、食品认证体系,认证机构数量繁多;各认证机构执行不同的认证标准,造成通过认证的食品、农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消费者难以识别哪些产品质量安全可靠,有些农产品认证没有达到国际间的互认;我国应针对农产品、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开展对策研究,在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做法的基础上,尽快理顺农产品、食品质量认证体制,整顿和规范农产品、食品质量认证市场,建立统一监管下的认证制度,制定统一的农产品、食品认证标准、程序和标志,大力推动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建立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生产许可证制度、产品质量国家免检制度、产品质量认证制度、质量体系认证制度等,加快与国际水平接轨速度。

目前,我国在预防食品安全方面实施的市场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主要内容为:

一是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质量安全许可制度,未取得食品质量安全许可证的企业不准生产;二是对企业生产的食品实施强制检验制度,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不得出厂销售;三是对检验合格的食品加施市场准入标志(QS),经检验合格即将进入市场销售的食品必须由生产企业加印或加贴规定的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

4.4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是直接责任主体,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中承担主要的角色,是食品的生产者,是质量的管理者,是安全的维护者,是信用的保护者,是效益的创造者。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是食品企业的神圣使命,让消费者放心是食品企业应该做出的承诺。

对于假冒伪劣产品绝对不能手软,要严厉打击,这方面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比如国外有的处罚很到位,对于造假和不讲信誉者,及时公布“黑名单”,并在其诚信档案中给予纪录,性质严重的应该给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允许进入市场的处罚,不允许从事这个行业。

而且,对不法经营者,不但要从经济上作出处罚,还要在法制上受到制裁,而且处罚、制裁的力度一定要加大,必须加快公民道德品质培养,构筑社会信用体系。

我们要大力改善食品安全信用环境,培育食品安全信用意识,规范食品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食品市场秩序,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为目的,以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建设为核心。

要坚持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市场化运作、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坚持统筹协调、分工合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宣传教育与制度规范并重的原则,坚持褒奖守信与惩戒失信并举的原则等,逐步建立起食品安全信用管理体制、食品安全信用标准制度、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征集制度、食品安全信用评价制度、完善食品安全信用披露制度、完善食品安全信用奖惩制度。

充分发挥法律和市场的双重激励和惩戒作用,构建完善的、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为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治本之策。

4.5完善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

目前具备食品检验能力的各级质检机构达5000多个,全国质检系统从事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人员有10多万人,已基本形成食品质量检测体系。

但在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农村、城镇集贸市场、城市农贸市场、食品批发市场等地点均没能设置食品、农产品的质量检测机构和设备,除质量监督部门的检测机构和卫生防疫站具有抽检权限外,其它监督检测机构只是被动等待检测任务,使检测效率、普及率和及时性大大折扣,因此要进一步完善食品流通、加工企业严格自检、社会中介检验检测机构接受委托检验和政府部门监督抽检相结合的检验检测体系,按照突出重点,合理分工原则,尽快建立省、地、县农产品检测体系,在食品市场特别是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要建立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监测站,建立食品质量安全例行检验制度,配备专职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专项抽检,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检测,实行抽检结果公示制度。

4.6构建我国系统的食品安全教育培训体系

食品安全涉及到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诸多环节,正因如此,世界卫生组织(WHO)要求所有成员国把食品安全问题纳入消费者卫生和营养教育体系,尤其是在教学课程中,开展针对食品操作人员、消费者、农场主、加工人员及农产品加工人员进行的符合文化特点的安全卫生和营养教育规划。

由此看来我国食品安全营养教育体系应包括:

公众食品安全营养常识的普及教育,农产品、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在教育,为食品安全监管、检验、教育、研究提供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本科教育和食品安全技术创新研究型人才(硕士、博士教育),构成金字塔型食品安全教育体系,其中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常识普及教育是塔基,创新型研究人才教育是塔尖,形成系统的食品安全教育体系。

据调查我国食品及餐饮业从业人员除大型企业外,大部分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尤其是遍布全国各地的餐饮网点、作坊式食品加工点,人员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匮乏,安全卫生意识淡薄,更有甚者未体检就从事餐饮制作的情况,从街头饮食店到知名快餐厅都普遍存在,这些是造成我国食品中毒事件频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染的主要原因,所以必须严格食品、餐饮业从业人员的准入标准,要求一线工作人员和品控人员必须取得相关的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培训合格证方可上岗,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为原因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

4.7建立食品安全技术创新体系

据了解,长期存在的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的“瓶颈”是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

而我国食品安全研究工作目前缺乏系统规划和组织,科技成果和技术储备不足,不能很好地对与食品安全技术有关的法规、标准制(修)订提供科学依据。

“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生物污染与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研究与评估体系的建立;食品安全标准的技术基础数据和发展生产与流通过程中的控制技术的研究;坚强HACCP质量保证体系、ISO9000标准体系研究、认证与示范,实现“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食品安全控制。

将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列入“863”、“948”计划、国家攻关计划等科研计划,促进食品安全科技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4.8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服务体系与国际合作

加强全国食品安全工作的统一协调,理顺“行政、监督、检验”三个系统间的关系,实施食品统一抽检、信息统一发布、检测统一标准;重点建设全国统一共享的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网络,及时向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生产经营者提供食品标准、检测结果、标识使用,向社会公布合格诚信企业光荣榜、揭示披露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和造假贩假企业黑名单,安全预警信息、无公害食品市场供求等信息,建立食品安全的数据库和网络系统,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索赔权以及受尊重权,引导生产和消费。

此外随着国际贸易往来的增多,国外食品安全事故往往会影响到我国消费者的健康,如疯牛病、二恶英、李斯特菌食物中毒事件等源自国外的食品污染事件,所以必须加强国际间的食品安全信息合作交流,及时作出预案,拒食品安全事件于国门之外。

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合民情的正义之举,但同时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政府相关部门、食品企业、消费者通力合作、合理分工、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形成切实有效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从根本上改善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状况,保证农业、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里特.我国食物安全的教育与对策.中国食物与营养2002

(1):

20—22

[2]刘志澄.漫谈“食物安全”中国食物与营养.2002(6):

4-5

[3]李书国.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与对策.中国食物与营养2002(6):

6—9

[4]李书国等.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的构建.高等农业教育.2004(3):

69-71

[5]史贤明《食品安全与生物恐怖》.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

[6]葛少锋.关于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的几点思考.社科纵横2002,10(5),P34

[7]刘秀娟.是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完善.法制与社会.2009.2;67—74.

[8]蒋颂.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D].法制与社会.2010:

95—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