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笔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5365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最新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最新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最新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最新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笔记.docx

《最新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笔记.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笔记.docx

最新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笔记

 

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笔记)

国际政治学概论

李少军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版

第一部分国际政治学理论

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科

第一节国际政治学的学科发展

第二节国际政治学的学科界定

一.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

1.国家与国家的关系。

包括合作与冲突、双边与多边关系。

2.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关系。

包括主权国家与政府间组织的关系、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

3.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

包括国际组织间的关系、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国际组织与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

二.国际关系学科的界定

国际关系就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国家行为体的跨国互动关系,并从国际政治视角研究影响这种互动的一切因素的学科。

第三节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途径的基本概念及其争论

1.概念和理论知识包括

(1)核心概念:

如权力、无政府、国际行为体、主权国家、相互依存、国际体系等

(2)范式:

如现实主义、理想主义、新自由主义等

(3)主要理论:

(如权力平衡、集体安全、社会建构等)

2.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争论

3.传统主义与行为主义(科学主义)的争论

二.方法论概述

层次分析法(最早由肯尼思·沃尔兹提出)

1.系统层次。

在系统层次上主要研究国际行为体所构成的国际体系的影响,即研究国际环境,并且研究这种环境是怎样影响国家间互动的模式的。

2.国家层次。

国家层次研究的是国家和其他非国家行为主体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检查他们怎样制定对外政策。

3.个人层次。

个人层次所所检查的是政治领导人和政府官员在界定和追求国家的对外政策目标时所起的作用,关注的中心是领导者的个人背景、历史经验、价值选择和领导风格对决策的影响。

第二章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学派

第一节现实主义学派及其发展

现实主义主要看法:

1.国际体系是无政府的。

这是现实主义学说的基本出发点。

2.在这个以无政府为特征的体系中,主要行为体是作为整体单位的国家。

国家在国际体系中如何行事,决定性因素是国际体系的性质和国家的实力,而不是国家内部的政治制度。

3.权力是理解国际关系的关键。

国家存在的根本目标是加强权力和安全。

所谓国际政治,就是国家间政治或权力政治。

4.国家是理性的行为体。

在谋求权力与安全的时候,国家采取的是有目的政策,或者说处于主观期望是按照功利原则或理性规范行事的。

一.古典现实主义

参见宝书

代表人物:

摩根索

摩根索现实主义六原则:

1.政治受到根植于于人性的客观法则的支配。

这些法则不受到人们的偏好左右。

2.政治家的思想和行动是从被界定为权力的利益出发的。

3.在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哪种利益能够决定政治行为,要视决定外交政策时所处的政治和文化的环境而定。

4.普遍的道义原则在抽象的形式下是无法适用于国家行为的,必须在具体时间和地点的环境中加以贯彻。

5.不能把特定国家的道义愿望与普天下适用的道义法则等同起来。

6.政治现实主义与其他学派的思想之间的差异是真实、深刻的。

从摩根索所阐述的六条原则看,他的理论核心就是权力政治,论证的起点则是权利与利益。

在他看来,国际政治同一切政治一样,都是为权力而斗争。

国家外交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说的确切些,是为保持、扩大和显示国家权力服务的。

国家无论是维持还是推翻现状,都表现出对权力的追求。

各国之间的饿利益冲突和实力的不均等使得国家间的权力斗争不可避免。

尽管摩根索认为国际道德、世界舆论和国际法对权力有一定的限制,但保持国际体系稳定的基本因素还是“权力均衡”。

现实主义的局限性:

无法解释国家间已有的和可能的合作。

补充:

孙学峰博士

摩根索现实主义六原则:

(见宝书)

第一,政治受到植根于人性的客观规律的支配。

这些规律不能改变,所以要想变革社会,就必须首先认识这些社会规律,然后以这些认识为依据制定公共政策。

第二,权力界定国家利益。

政治领导人是“从以权力界定利益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行动的”,而且历史已经证实了这一假定。

这一假定使不同国家看似不同的对外政策有了连贯性和一致性。

此外,这一假设使人们有可能对不同历史时期政治领导人的行为做出评价。

第三,权力界定国家利益是普遍适用的观念,是客观存在。

利益的观念是政治的实质,不受时间和空间条件的影响,是判断、指导政治行为唯一永存的标准。

但利益的内容不是永远一成不变的,要视制定对外政策时所处的政治和文化环境而定。

(如何算符合利益,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四,“必须依据具体的时间和地点,而不能用抽象和普遍的公式把普遍的道德原则应用于国家的行为。

”民族国家在追求利益时所遵循的道德,不同于普通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所遵循的道德。

政治家作为国家领导人采取行动时,评判其政策的标准是政策的政治后果。

谨慎,即对不同政治行动的后果进行权衡,是政治中至高无上的品德。

把个人道德同国家道德混为一谈,就是制造民族灾难,因为国家领导人的首要职责是保证民族国家的生存。

第五,政治现实主义拒绝把特定国家的道义愿望与普遍适用的道义法则等同起来。

所有国家都试图用全人类的道德原则掩盖他们的特殊的愿望和行动。

只有从权力界定利益的角度,才能对所有国家做出公正的评价。

第六,政治现实主义强调政治学的独立性。

政治行为必须用政治标准来判断。

“经济学家们的问题是:

‘这项政策如何影响社会福利或部分人的福利?

’法学家们的问题是:

‘这项政策符合法治精神吗?

’而现实主义理论家的问题是:

‘这项政策对国家权力有何影响?

’”

二.新现实主义(P47——P50)

参见宝书

代表人物:

肯尼思·沃尔兹

特点:

1.新现实主义把安全而不是把权力置于首要地位,认为国家不会为了其他利益而放弃他们当前已获得的安全。

如果追求更大的权力可能冒不安全的风险,他们就可能接受较弱的处境。

权力已不再是国家的目标,而是国家的工具。

新现实主义把权力看作是一种有可能使用的手段,国家拥有的权力太小或太大都会导致风险。

2.在研究方法上,只有既注重单位(国家)层次,又注重结构层次,才能全面把握国际体系内的变化与延续。

3.新现实主义认为,权力斗争是国际体系作为一个整体的产物,而不是人性的结果。

总之,按照新现实主义的观点,尽管世界结构是无政府的,国家谋求自我保存和增加其权力不可避免,但国家的主要关注点未必是对权力的不间断追求,有些时候国家会选择谈判而不是战斗,因为合作可以避免高代价的冲突并有利于保持和平与解决经济问题。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实主义的新发展(P50——P56)

1.新古典现实主义

参见宝书

新古典现实主义是相对新现实主义而言的。

它与新现实主义最大的不同,就是谋求解释个别国家的对外政策和战略,它力图预测不同的国家,甚至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时期,为什么会追求特定的政策和战略,为什么会对系统压力作出不同的反应。

所要探讨的东西包括个别国家的大战略、军事信条、对外经济政策、结盟的偏好以及危机行为等。

新古典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外交政策的范围和雄心,首先取决于他们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特别是他们的相对物质力量。

在新古典现实主义主义者看来,国家政治领导人所做的外交选择,与其说是国家物质资源的现实数量的体现,不如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出自于他们自身对国家相对权力的判断。

新现实主义从结构的角度观察国际关系,最明显的弱点就是无法预测个别国家的对外政策行为。

新古典现实主义的弱点是不适于说明国际结构,不能对单个国家间的战略互动的总体结果进行预测。

2.进攻现实主义

参见宝书

代表人物:

米尔斯海默)

按照进攻现实主义的假定,国际关系从总体上来说仍然处于霍布斯主义无政府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安全的稀缺性为国家的对外扩张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因。

由于国家会不断面对其他国家的暴力侵害或征服威胁,因此不得不通过军备建设、单边外交和机会主义的扩张来改进其相对权力地位。

由于只有最强大的国家才有最好的生存机会,因此国家会寻机削弱可能的敌手,追求其权力的最大化。

进攻现实主义所做的阐释,主要是针对大国,弱国不可能追求扩张,以为这样做的风险太高。

3.防御现实主义

参见宝书

防御现实主义认为,尽管安全困境难以驾驭且不可避免,但它未必会导致剧烈的竞争与战争。

国际体系只有在有限的情况下才会提供扩张和侵略的动机。

除了权力的总体分配外,其他的物质因素(如军事技术上的进攻防御平衡、国际经济压力、地区军事平衡等)可以增加或减少冲突的可能性。

国家会努力使其安全而不是相对权力最大化。

只有当“安全困境”升温为狂热时,才会导致实际冲突的产生。

进攻现实主义基于追求权力最大化的目的,会要求国家比照竞争对手的总体实力发展自己的权力,而防御现实主义基于追求安全最大化的目的,则会要求国家按照所受到的威胁发展权力。

与进攻现实主义这比较,防御现实主义者更重视国内因素对外交政策的影响。

他们认为,国家领导人对于国家的相对能力的感觉体现了系统压力与国家对外政策之间的联系。

总之,与古典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相比,推动这些新发展的学者中多数人比较重视国际体系之外其他层面的因素对国家对外政策行为的影响。

对于单位因素的强调,特别是对国家内部的各种因素以及权力之外的因素的强调,可以说是这一些现实主义新分支的一个较共同的方面。

 

解释国际关系的主要关注点

国家间权力政治的由来

国家希望拥有多少权力

古典现实主义

人性与国家

基于人类本性,主要原因在单位层面(即国家)

最大限度地获取权力与利益

新现实主义

国际体系

国际体系的压力(无政府状态)

以安全为目标,适度获取权力

新古典现实主义

国家

体系原因与单位原因(领导人因素及其他国内因素)的结合

不确定

进攻现实主义

有些人关注体系,有些人既关注体系也关注国家

有人认为是国际体系的压力,有人认为是体系原因与单位原因的结合

最大限度的获取权力,以霸权为最终目标

防御现实主义

即关注体系也关注国家

体系原因与单位原因的结合

以平衡威胁为目标,适度获取权力

四.对现实主义的批评(略P57——P58)

现实主义的主要不足:

现实主义过于重视冲突,而低估了国际制度在促进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第二节跨国主义

跨国主义作为一种国际关系范式,有时亦被称为国际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全球主义或契约制度主义。

跨国主义主要关注的是全球政治,或者说是关注的是普遍的秩序,它的视点不是单个的国家,而是跨越国家的关系和多元的行为体。

现实主义者强调的是权力,而跨国主义者则强调的是秩序。

按照跨国主义的观点,国际秩序的确立取决于四个因素:

(1)国际机制的作用;

(2)有关国家行为的国际规则和规范;(3)国家间日益发展的经济相互依存;(4)技术进步和全球通讯的发展。

上述这些因素可以制约和规范民族国家在这一体系中的行为,并且为在总体上构筑国际环境起到一种不可缺少的作用。

这四个因素所体现的跨国联系,确立了合作的动因,加强了国家间的信任。

作为一种解决国家间争端的手段,它促进了谈判而不是军事对抗。

一.理想主义

参见宝书

主要代表人物:

威尔逊、布尔

理想主义是跨国主义范式之中产生最早的一个理论学派。

亦被称为制度跨国主义。

其关注点是国际规范和制度化的全球合作。

这一范式认为,通过国际合作,建立国际法和国际组织,能够规范国家的行为,制止侵略,实现国际和平。

以集体安全原则来解决国家间的安全问题,是这一范式所设想的主要模式。

这种构想追求的不是权力的平衡,而是某种权力的共同体。

在这个新体系中,所有国家将在共同的事业中合作,为所有国家提供安全与正义。

理想主义者认为,国际组织即使不能提供世界政府,至少也能提供某种国际行为规范和约束。

二.新自由主义

参见宝书

代表人物:

基欧汉、约瑟夫·奈

1概念

新自由主义亦称经济跨国主义或相互以依存模型。

这一学派强调的是国家间经济联系。

认为这种经济联系是国际体系之内确立和维持秩序的基础。

按照这一理论的假设,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与一体化,以及各国经济利益的日益融合,国家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会越来越深化,越来越普遍,使得国际合作日益成为可能。

与现实主义相比,新自由主义不仅关注以国家为中心的国际关系,而且关注更广泛的行为者和更复杂的国际关系,不仅关注战争与和平问题,而且关注经济、社会、生态等其他领域的问题。

2.复合相互依赖:

基欧汉、约瑟夫·奈提出了“复合相互依赖”,认为这种理论是一种与现实主义截然不同的模式,比现实主义更接近现实。

可以说明国际关系中的可见变化,既国际战争减少,经济权力的影响超越了军事强制,并且出现了一体化的全球贸易模式。

相互依赖,按照最简单的界定,意指彼此相互依靠。

由于国家间已建立的比较紧密的经济联系只有在稳定的国际环境中才能兴旺,因此,共同体的所有成员对于保持秩序以推动其利益都有利害关系。

这种情况表明,在国家间存在着一种利益的和谐,其意义在于,合作对所有国家来说都是互利的不仅有利于经济利益,而且有利于国家的安全。

作为对外政策工具的权力和军事力量,已受到了全球体系中所有国家之间更多的联系和更大的合作的排斥。

这种合作不仅出现在国家之间,而且出现在所有的国际行为体之间。

3.全球主义:

基欧汉和约瑟夫·奈认为,全球主义是通过资本和货物、信息与思想、民众与军事力量以及与环境和生物有关的物质的流动而实现的一种涉及洲际相互依存网络的世界现状。

其特点是:

(1)全球主义的相互依存所涉及的是联系的网络,而不是单一的联系。

例如美日相互依赖,但不是全球主义。

(2)在全球主义的相互依存网络中可能包括各种各样的联系,但其中必须包括跨洲的联系。

只有地区的或国家间的联系不是全球主义。

(3)与相互依存一样,全球主义也是多维现象,既有经济、军事、环境全球主义,也有社会与文化全球主义。

基欧汉和约瑟夫·奈认为,全球主义尽管涉及一种普遍的联系,但它本身并不是普遍的。

有很多人并没有卷入这种联系。

因此,随着全球主义的发展,人们之间的鸿沟也在加深。

全球化与社会差别的鸿沟是并存的,贫富差别就是这种鸿沟的体现。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全球化既不意味着同质,也不意味着平等。

三.民主和平论

参见宝书

1.概念:

“民主和平”的命题,即民主国家间无战争,有两个主要论点:

第一,一个民主国家决不会(或者说极少)同其他民主国家打仗;第二,当民主国家间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极少威胁要使用暴力,因为这样做是非法的。

民主和平论的基本逻辑是:

理性的人可以组成理性的国家,而理性的国家则可以组成理性的国际社会。

民主和平论的基点实际上是国内因素决定论。

按照该理论的推理,民主国家的国内政治体制,会决定其国际交往的行为模式。

它的典型思维逻辑是:

国内可以实现的东西,推而广之,在国际的范围内也可以实现。

民主国家在处理相互间关系时会适用相同的准则。

它们都知道,民主国家的利益在于合作,在争端中进行谈判是唯一可行的做法,因此它们谋求互动,倾向于对其他民主国家的要求作出反应,并最终有可能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放弃在相互关系中使用暴力(乃至威胁使用)暴力的权力。

2.民主和平论与美国的对外干涉的关系:

民主和平论者认为国内政治对国家安全政策而言是一个强有力的决定因素,认为尽管民主国家橡其他国家一样也经常打仗,但它们之间却极少打仗。

基于这个理论,他们主张以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和价值观念为样板,向全世界输出民主,以次来造就永久的和平。

从政府决策的角度来看,克林顿政府推行的扩展民主区域政策和小布什的政府推行的“政权变更”政策,都是以这一理论为主要依据。

民主和平论与现实国际政治和大国对外战略有密切的关系。

美国朝野有很多人认为,美国的利益和安全同世界范围的民主的成败息息相关,提出鼓动和输出民主应成为后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中心,所以该理论不可避免地要促使美国采取干涉主义的对外政策。

3.民主和平论的问题:

(1)民主的标准问题,即哪些国家算是“民主国家”,或者说达到何种标准才算是“民主国家”。

(2)另一个困难是逻辑上的,即该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民主国家同非民主国家一样好战。

四.对跨国主义范式的批评(P75——P77)

第三节其他非主流的国际关系理论

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以及世界体系论这几个范式属于理性主义理论。

反思主义的理论群是与理性主义相对的,包括规范理论、女性主义理论、批判理论、历史社会学以及后现代主义理论等。

这些理论学派主要特点是强调国际关系中理念性的东西,诸如观念与话语的作用,结构与行为体的相互建构,以及权力的非物质性和真理的相对性等。

一.世界体系理论

代表人物: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世界体系理论是一个以新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理论框架的理论,它以批判帝国主义而著名。

该理论认为,世界政治是发生于全球资本主义逻辑支配下的世界体系的范围之内。

这个世界体系的一个关键性结果就是富裕和强大是以贫穷和弱小为代价的。

二.规范理论(P79——P81)

三.女性主义理论(P81——P82)

四.批判理论(P82——P85)

五.历史社会学(P85——P87)

六.后现在主义(P87——P91)

七.建构主义

参见宝书

代表人物:

温特

建构主义是冷战结束后以来在欧美国家国际关系研究中凸显的一个重要学派。

作为一个强调观念的学派,建构主义有两条基本原则:

第一,人类关系的结构主要是由共同观念而不是物质力量决定的;第二,有目的之行为体的认同与利益是由这些共同观念建构而成的,而不是天然固有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建构主义的主要特点就是强调社会建构对国家行为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建构主义结构所包含的主要因素:

1.建构主义认为,国际结构不是物质现象,而是观念现象。

这种观念建构的结构,是一种社会意义上的结构,其本质是知识或(观念)的分配。

在这样的特定社会环境里,对行为体来说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共有的知识。

所谓共有的知识,就是行为体共同具有的理解与期望。

这种共有的理解与期望能够建构行为体的认同(或身份)与利益。

按照建构主义的解释,国际生活的特征取决于国家之间相互存有怎样的信念和期望。

比如,如果行为体间的共同期望使行为体共同具有高度的猜疑,使它们总是对对方作出最坏的估计,那双方就会形成相互感到威胁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安全困境”。

相反,如果行为体之间的共有知识使它们能够建立高度的相互信任,那么它们就会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他们之间的问题,这就会形成所谓的安全共同体。

对建构主义来说,社会关系中最值得注意的因素是占主导地位的话语。

话语在这里主要指精神性的东西,诸如观念、意识形态、文化、知识及语言等,正是这些话语,反映并构成信念与利益,并确定可接受的行为规范。

从话语的角度观察国家行为,建构主义认为观念决定权力的意义与内容,决定国家实现利益的战略,也决定利益本身。

在进行社会建构的过程中,建构主义认为,如果行为体的观念发生变化,那么行为体间相互联系的意识(或共同知识)和利益就会发生变化,并因而会使结构,诸如无政府状态,发生变化。

2.作为一种强调观念的理论,建构主义通常并不否认物质性因素,但它从来不把物质因素看作是一种独立的因素。

建构主义认为,物质因素只有通过社会性结构,才能对行为体的行为起到有意义的影响。

比如,军事力量就是一种物质性因素,但这种物质因素只有在考虑到行为体的不同期望或不同的共同知识时,才能对其影响作出正确判断。

比如英国拥有核武器与朝鲜拥有核武器,美国肯定认为前者不是威胁而后者是威胁,并因而会采取不同的政策。

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物质性因素,而是它们的共同期望以及由此而建构的关系的性质。

3.建构主义认为,社会结构的形成与存在是行为体社会实践的结果,行为体的互动造成了社会建构。

理性主义所讲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先验和既定的因素,不是自然状态,而是国家的互动所建构的一种文化。

即“无政府状态是国家造就的”。

国家互动的性质不同,就会建构不同的无政府文化。

温特论证了三种无政府文化:

霍布斯无政府文化(敌人)、洛克无政府文化(竞争,即利益冲突与共存)、康德无政府文化(朋友)。

建构主义认为,行为者建构结构,结构也造就行为者。

对于行为者与结构之间的互动,建构主义特别强调国际政治的进程。

建构主义认为,行为选择不仅在于符合目的,而且在于对认同与利益进行再造。

国家在大部分时间里是不能被视为完全利己的行为体的。

现实主义的国家利益论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实化和物化,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也就帮助再造了这种文化,所以,国家越像现实主义那样思维,利己主义及其在体系层面的连带结果——自助——就越会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建构主义认为自我利益本身是国际体系不断造就的产物,因此在社会进程中应当受到质疑,一旦这种建构不被行为体的实践所支持,它就会不复存在。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结构才是可以变化的。

第三章国际关系行为体

第一节国家行为体

《威斯特伐里亚和约》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边界,承认各国的独立和享有的外交权力,规定不得干涉各国内政。

这样现代国际关系的雏形就出现了。

一.主权的概念(见宋、陈的总结)

1.对内主权。

即国家对内享有最高的和最终的政治权威,它是一种发布公共法则以规范人们政治行为的权力。

2.对外主权。

即国家是国际社会中平等的一员,享有独立自主权,国家不受任何外部政治实体的权力所支配。

二.主权受到的制约和影响

1.在主权国家体系中,由于每一个主权国家的存在都表现为与其他主权国家的互动,而这种互动很容易超出各个国家认定的界限,因此任何国家的主权实际上都会受到其他国家权力的影响。

因此,在国际关系中,国家的主权始终会受到国际互动网络的影响。

国家间的互动(合作、结盟、竞争、战争),既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国家主观愿望的产物。

在合作中,国家的权利与义务、权力与地位都会受到重新界定。

国家在国际互动中,主权既受到了削弱又得到了扩大,他们失去了一些传统的职能,又得到了一些新的职能。

2.在全球政治体系的作用下,民族国家所受影响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国家自主权的缩小。

自主权是国家追求对内对外政策目标时独自发挥作用的实际权力。

主权与自主权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主权具有不受限制的属性,而自主权则表现在具体的领域和范围。

本来拥有完全的主权就应当拥有完全的自主权,自主权与主权应当完全吻合。

但在现实国际政治中,自主权受到全球政治体系的影响越大,与主权的分离也就越大。

3.全球体系对主权的影响,最主要的方面可以概括为制度化的约束,也就是国际组织、国际公约、多边协定以及国际法的影响。

这种影响造成国内行为的“国际化”。

国际组织与跨国机构的发展,无疑意味着对国家主权的削弱与限制。

联合国安理会以及某些经济领域的国际组织能够干预一国的国内事务。

国际法对主权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国际法的发展使个人、政府、国家和非政府组织从属于新的法律体系,有了新的权利与义务。

这种权利与义务超出了原有民族国家的规范体系。

此外,某些国家间发生的区域一体化与集团化显然也在改变着主权的含义。

最典型的就是欧盟,它正在走向一个超国家,它的权力来自于成员国的自愿出让。

因为主权出现了转让与分割,传统的主权观念也难以保持了。

欧盟的成员国在自己的边界范围内,已经不再是唯一的权力中心与公民的认同中心,而欧盟正日益成为一个新主权者。

三.有关国家类型的讨论

无赖国家:

是指那些对国际社会的准则抱有敌意的国家。

失败国家:

是指那些失去了国家功能的政治体系。

失败国家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国内秩序,不存在制定和实施法律的政府权威,各个派别为争夺地盘而使国家陷入广泛的暴力中。

这种国家在某种程度上是冷战结束后出现的民族分离过程和持续内战的产物。

第二节非国家行为体

一.政府间组织

1.政府间组织构成的三要素:

(1)成员国间要有合作的政治意向,这是政府间国际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2)组织间要有一定的结构和形式,这是保证组织稳定性的条件。

(3)组织要有一定的运作机制,包括组织的宗旨、权力、职能、活动方式和议事规则,这种运作机制可以体现组织的某中自主性。

通常这三个要素是体现在一定的条约、协定和章程中的,它们构成了组织的基本制度。

2.政府间组织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