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一化学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5132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一化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高一化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教版高一化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教版高一化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教版高一化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一化学教案.docx

《苏教版高一化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一化学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高一化学教案.docx

苏教版高一化学教案

苏教版高一化学教案

【篇一: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i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重点、难点】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chemistry-----what?

where?

how?

[引言]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

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

物质是怎样形成的?

物质是如何变化的?

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

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

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

[问题和思考]为什么溶洞的形态会发生变化?

[师生交流与讨论]1、有人进入溶洞搞破坏?

2、溶洞里有鬼怪出没?

3、溶洞里有使溶洞变化的物质?

?

?

[实验探究]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在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结论:

澄清石灰水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时有碳酸钙沉淀生成;当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时,碳酸钙又溶解生成可溶的碳酸氢钙。

溶洞形状的变化就是由于溶洞中含有浓度较高的二氧化碳气体的缘故。

情景二:

探空气球和飞艇

[问题与思考]气球为什么会飞起来?

气球中装的是什么?

[师生交流与思考]1、气球中装了气体,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2、节

日的气球就是用氢气来充气的,飞得很高。

3、氢气从那里可以得到,工厂还是实验室?

氢气还有其它用途吗?

?

?

[电脑展示]实验室制取氢气并点燃氢气;工业电解水制取氢气;氢氧焰焊接金属;工业上利用氢气制取盐酸等。

情景三:

1、行走中的列车、轮船;2、日常使用的铁锅、铁丁以及其它铁制用品;3、桥梁和机械设备等。

(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

[师生交流与思考]1、它们都是什么物质做成的?

这些物质有什么样的性质。

2、它们从那里来,如何得到它们?

[电脑展示]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制取单质铁,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尾气点燃处理;钢铁厂炼铁的图片和动画模拟。

[结论]通过化学手段可以制取一些重要物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了它,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精彩。

[思考]在生活中,你还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与化学化学有关的问题?

(学生回答:

1、黏结剂可以让不同物体黏结在一起。

2、摩丝、发胶、啫哩水等是我们每天都要用到的。

3、修正液对人体有害。

4、房屋装修后产生有害气体。

5、汽车尾气产生空气污染等等。

[交流与谈论]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以及上面的介绍,你对化学科学有了哪些认识?

你能否用简短的几句话或几个词语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化学?

结论:

化学科学就是研究各种各样的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她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她对于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电脑展示]丰收的粮食、石油化工产品,漂亮的衣服、各类化妆品、电脑光碟、手提电脑、飞机等等。

[阅读与讲述]课本第2-3页内容

[板书]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

—、化学是创造性的、实用的科学

情景四:

远古的地球、先民们生火取食、古代炼金场面、我国出土的青铜器;化学史上有名的科学家:

波义耳、拉瓦锡、道尔顿、门捷列夫。

(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

(门捷列夫)

[电脑提示]化学的发展简史。

见附录一《化学发展简史》。

强调以下:

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177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交流与谈论]1、二十世纪诺贝尔化学奖获奖成果。

2、我国化学家在现代化学研究中的贡献。

[阅读与讲述]课本第3—4页内容:

化学的形成和发展。

(附录二我国古代化学科学的成就)

[板书]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情景五:

由硅原子排列的两个汉字----中国,由分子构成的分子齿轮和分子马达,神州五号返回舱。

[师生交流与思考]现代化学研究是否已经到了极点了?

现代化学的地位及化学研究有那些领域?

通过对化学发展史的认识,你认为应如何比较恰当来定义化学科学的内涵。

[阅读与讲述]课本第5—6页

[结论及板书]三、化学科学的探究空间

化学科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

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思考]化学科学与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研究领域十分广泛。

你对化学科学研究的哪些问题感兴趣?

[电脑展示]与化学紧密相关的的一些产品和职业,如:

新型药物、导电塑料、新型建筑材料、药物研制人员、化学科研人员、化学教师、化工厂工人、质检人员、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医生等。

[师生交流与思考]由学生自由发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可以让学生开展一分钟演讲)情景六:

高中校园图片,教室、实验室、高一化学有关内容图片、高二化学有关图片、高三化学有关图片

[师生交流与思考]高中阶段,我们将学习哪些化学科学的知识和方法

呢?

我们将走过怎样的化学学习历程呢?

[电脑展示和讲述]高中新教材体系架构。

《化学必修一》、《化学必修二》

《化学与生活》:

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性质,探讨生活中

常见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

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

《化学与技术》:

了解化学在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下,认识化学科学与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化学反应原理》:

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基础》:

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学习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物质结构与性质》:

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实验化学》: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板书]高中化学必修及选修科目

必修模块:

化学一化学二

选修模块:

《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实验化学》

情景七:

一位思考中的学生,怎样才能学好化学?

在日常的化学学习中应当如何探究化学问题?

[分组实验探究]在所给的下列试剂瓶中,盛有少量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

的溶液或固体物质,根据你现有的知识如何检验?

请给鉴别出来的物质

分别帖上标签。

所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如下(均未标明):

金属镁、氧

化铜粉末、活性炭、氢氧化钠溶液、浓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

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酒精灯、火柴、试管、胶头滴管、玻璃

片、药匙、砂纸等。

教师巡视指导,收集学生探究结果,以备评价。

[师生交流与讨论]化学探究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如何观察、思考、假说、

验证、推理、判断得出结论。

怎样才能学好化学

[结论及板书]化学探究的基本模式是:

提出问题→观察思考→提出假说→收集证据、验证假说→表达交流→完善证

据、得出结论。

学好化学要做到:

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密切联系实际;多渠道获取知识。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到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

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且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信大家一定特别想学好化学,也一定能学好化学,实现你的心中的梦想,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关键作用。

【汇总】

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

—、化学是创造性的、实用的科学

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三、化学科学的探究空间

化学科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高中化学必修及选修科目

必修模块:

化学一化学二

选修模块:

《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实验化学》

化学探究的基本模式是:

提出问题→观察思考→提出假说→收集证据、验证假说→表达交流→完善证

据、得出结论。

学好化学要做到:

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密切联系实际;多渠道

获取知识。

附录一:

化学简史

【篇二: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教案(精选)】

化学必修2教案

蔡本松

专题一: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课标内容: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会考考纲:

1.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b)

2.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通过1-20号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学习,扩展到主族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的认识,初步体会归纳与演绎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了解物质运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二、教学重、难点和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原子的结构,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教学难点: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下表是构成原子的各微粒的一些参数,请根据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问题解决:

1.原子是由、和三部分构成的。

2.在原子中,质量集中在上,其大小是由和之和决定的。

3.在原子中:

==

4.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交流与讨论:

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正负电荷相互吸

引,那为什么电子不会落入原子核内呢?

2.进行新课

讲解:

原子核外电子并不是静止的,而是绕原子核做高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引力提供了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摆脱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的倾向,所以,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电子既不能被原子吸入核内,也不能离开核自由运动。

过渡:

那么,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如何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的呢?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运动特征

结论:

电子运动的特征是:

电子质量,运动速度,运动空间范围。

过渡: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知道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作高速运动。

那么,原子核外电子是怎样绕原子核运动的呢?

2.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自学检测:

完成表2

设疑:

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分层排布有什么规律?

3.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思考与交流:

看表3,总结原子核分层排布有什么规律

⑴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总是从能量的电子层排起,然后由往排;⑵各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

⑶最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8(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电子),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练一练:

1.请分别画出9号氟元素和15号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微粒半径及大小比较。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归纳法、比较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自主学习,归纳元素周期律,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量变到质变规律。

【篇三:

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教案苏教版】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物质

一.教学目标

1.熟悉物质的分类方法,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2.了解酸碱盐的定义,以及知道酸碱盐之间的转化

3.知道物质的量的定义,及其与物理量之间的转换关系(重点)

4.熟悉溶液、胶体、浊液的定义,并能清楚的分出着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5.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定义,能熟练的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重难点)

二.教学内容

Ⅰ:

物质的分类: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㈠:

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它具有一定的组成,可以用一种化学式来表示,纯净物具有一定的性质(如有固定的熔、沸点)。

2、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一定的组成,不能用一种化学式表示。

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性质,各物质保持其原有性质(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练习: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b)

a.洁净的食盐水b.冰水混合物

c.净化后的空气d.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

2、某物质经分析知,其中仅含一种元素,此物质(a)

a.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d.一定是一种单质

单质:

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

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㈢:

无机化合物

1.氧化物的构成中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一定为氧元素且显现负价,另一种若为金属元素,则为金属氧化物;若为非金属,则为非金属氧化物。

a.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过氧化物

b.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

c.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

练习:

1、下列物质按照单质、混合物、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

a.水银、硬水、水b.石墨、熟石灰、生石灰

c.氨气、空气、消石灰d.黄铜、醋酸、干冰

2、关于氧化物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c.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d.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2.酸→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3.碱→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4.盐→指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练习:

1、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碱、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

a、盐酸、纯碱、氯酸钾、氧化镁、二氧化硅

b、硝酸、烧碱、次氯酸钠、氧化钙、二氧化硫

c、次氯酸、消石灰、硫酸铵、过氧化钠、二氧化碳

d、醋酸、过氧化钠、碱式碳酸铜、氧化铁、一氧化碳

2.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d)

物质的化学式填写于下表相应类别中:

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生得复分解反应,通常有沉淀、气体或水等物质生成。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在无机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降,即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还(还原剂)-----失(电子)----(化合价)升----氧(氧化反应)----氧化产物(失,升,氧)

氧(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降----还(还原反应)----还原产物(得,降,还)氧化性:

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

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

特征:

化合价的改变(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练习:

1.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是(c)

a.cuso4+h2s=cus↓+h2so4b.cu2(oh)2co3=2cuo+co2↑+h2o

c.2fecl3+cu=2fecl2+cucl2d.4fe(oh)2+o2+2h2o=4fe(oh)3

2.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c)

a.caco3+2hcl=cacl2+co2↑+h2ob.cao+h2o=ca(oh)2

c.2h2o2=催化剂=2h2o+o2↑d.caco3=高温=cao+co2↑

3.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c)

a.co+h2o高温co2+h2b.so2+h2o=h2so3

c.2na2o2+2h2o=4naoh+o2↑d.2f2+2h2o=4hf+o2

Ⅲ:

化学物质的计量方法和物理量的单位

★物质的量的定义:

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

n单位:

摩尔(mol)阿伏加德罗常数:

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

用na表示。

na=6.02x1023mol-1(/mol)←不是准确值是约值

微粒与物质的量公式:

n=nna

★摩尔质量: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

g/mol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vm

气体摩尔体积,vm=22.4l/mol

1.决定物质的体积:

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2.的距离

注: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二)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重要的推论

也等于其分子数之比

也等于其分子数之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