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仿真模拟考试二模试题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2890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仿真模拟考试二模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仿真模拟考试二模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仿真模拟考试二模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仿真模拟考试二模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仿真模拟考试二模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仿真模拟考试二模试题1.docx

《高三语文仿真模拟考试二模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仿真模拟考试二模试题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仿真模拟考试二模试题1.docx

高三语文仿真模拟考试二模试题1

醴陵一中2017届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戉:

早期王权的象征

王者,一国之主。

其形三横一竖,为何这样的构形?

汉字早期在表达这个王字时,以器具“戉”的象形来指代“王”,表明了“戉”即“王”的含义。

不过这个原初的字义,似乎很快就被淡忘了。

两周到西汉时期对“王”字的解释,臆断成分很重。

孔子曰:

“一贯三为王。

”董仲舒曰:

“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

”孔子和董仲舒都没有将这个字解释准确。

甲骨文的发现,为推定“王”字的本初意义提供了证据。

文史学家吴其昌说,戊、戉、戍、成、咸诸字皆由石斧的形状演化而来,其锋刃左右旁向者衍为上述各字,其锋刃向下时则衍为工、士、壬、王诸字。

这个斧头的形状,居然造就了如此多的字形,斧头的方向判定了字的意义,让我们见识了古人造字的意趣。

考古学家林沄有专文《说王》,论“王”字本像无柄且刃缘向下的斧钺之形,本表示军事统率权,后来这军事统率权的象征演变为王的权杖。

戉(

)的象形,是王字定形的基础,这已经成为古文字学家的共识。

历史学家徐中舒也说戉的写法,“像刃部下向之斧形,以主刑杀之斧钺象征王者之权威”。

甲骨文存在的商代,钺已经是青铜质,而戉字的出现却是更早时代的事,良渚文化陶器上的刻画就是证据。

良渚文化玉戉的背后,也许已经有了王权的定义吧。

戉这个字,可以给相关的字形字义更多的提示。

有研究者论“辛”,说最早的甲骨文“辛”,是一把执行最严厉刑法的割人肉用的锋利小刀,三面有刃,字的下尖或左偏或右偏,表示刀锋歪斜,类似雕刻刀。

这样解释其实并不到位,“辛”(

)的字形其实是一柄刃部向上的戉,下面那个尖尖其实是柄,刃在上方,那些学者显然是将它认倒了。

再看看带有“辛”字根的“辟”(

),甲骨文写成用戉砍掉了一个人的头的样子,所以这是一种极重的刑罚,砍头,古代谓之“大辟”。

王是下达或者执行“大辟”的主体,所以王又有了“辟”这样奇怪的代称,这与用戉代称王的意义是一样的。

《诗经》中有辟王,如《大雅·棫朴》有“济济辟王,左右趣之。

济济辟王,左右奉璋”,这里说的“辟王”,就是周天子。

汉代贾谊《新书·审微》说到这样一个故事:

卫侯要朝见于周天子,掌管接见事务的周行人问他的名号,说是叫“卫侯辟疆”。

周行人郑重地对卫侯说,辟为天子之号,诸侯是用不得的。

卫侯不得已临时更改了自己的名字,如此天子才接受了他的朝见。

古人将天子、辟、璧相提并论。

辟之名,可以是天子,也可以就是璧。

金文璧(

)字恰恰是借用了辟字的字形,借形亦借义,只是在字下加了个“玉”。

璧是献给天子的,璧因此有了天子的称名“辟”。

璧是由辟而来,辟即为戉。

在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中,都发现过璧形戉,也许透露出了一个信息:

璧与戉之间本来是可以画等号的,都是王权的体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字的构形是由器具“戉”的象征指代而来的,“戉”像斧头之形,其锋刃向下,就衍生出了“王”的字形。

B.“辛”的字形是一柄刃部向上的戉,用来执行割人肉的刑罚,但是一些学者将它认倒了,把它当做一把三面有刃的小刀。

C.“辟”字的甲骨文写成了用戉砍掉一个人的头,而下达或执行砍头刑罚的主体是王,所以“辟”字又可以用来代称王。

D.“璧”是献给天子的,所以古人造字时借用了代表天子的“辟”字,然后在字下加上了玉字,于是就成了“璧”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和董仲舒采取臆测方法,没有将王字含义解释准确,所以汉字的造字研究不能有主观想象,而应依据材料,科学推断。

B.古人造字仅从斧头锋刃的左右旁向和向下方向,就衍生出了不同的系列字形,形成了字的意义,由此可见古人造字的意趣。

C.卫侯参见周天子,改了“辟疆”的名字,才得朝见,可见当时对“辟”字的用法,有明显限制,不可以随便用这个字取名。

D.判定文字的构形及意义,可以依据文字象形的特点,还可以用出土文物进行佐证,甚至能在原始的刻画中找到蛛丝马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刃缘向下的斧钺之形,虽然学者林沄认为表示军事统率权,徐中舒认为主刑杀,但是他们都认为其象征王者权力。

B.作为斧形的器物,“戉”有石质、青铜质和玉质,良渚文化陶器上的刻画证明“戉”字的出现在商代青铜材质的钺之前。

C.作者引用《大雅·棫朴》中“辟王”的例子,是为了证明“辟”可以作为王的代称,这一结构和“戉”代称王是一样的。

D.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中,发现的璧形戉,证实了璧是王权的体现,所以璧和戉所代表的含意基本是等同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玉碗金莲

厉周吉

  俗话说“有钱难买金镶玉”。

纯手工金镶玉制作工艺精细复杂,以前会这种技艺的多在宫中,乾隆皇帝甚至规定金镶玉为宫中独有。

清代末期,皇族没落,金镶玉技艺也近乎失传。

  莒东冯家是一金镶玉制作世家,其技艺世代相传,至今已有200多年。

  据说,冯家祖上曾在宫内制作金镶玉,离开皇宫后,一直淡泊名利,低调处世,技艺虽世代相传,却鲜为人知。

  至冯淳这一代,制作技艺已炉火纯青,但对他来说,制作金镶玉只能算业余爱好,在世人眼里,他就是从土里刨食的地道农民。

  冯淳制作金镶玉很用心,作品多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当地很多名流都渴望拥有冯淳制作的金镶玉,无奈他的作品甚少,再加上其为人怪异,多数人难以如愿以偿。

冯淳这样,世人多有微词,然而他照旧我行我素。

  莒地历史悠久,民间多有老物件流传。

这日,好友老孙拿来一只玉碗,这碗做工精细,造型古雅,美中不足的是里面有两处碰伤,碗口处有一半指甲盖大小的破损,下面连着一道差点到达碗底的裂纹。

  冯淳拿到玉碗后先是感慨一番,然后慢慢斟酌镶嵌方案。

冯淳知道,修好了,玉碗的价值甚至会超过从前,修不好,这碗就彻底毁掉。

因为自己对这种玉的硬度把握不准,在开槽与嵌入金丝等环节都可能把玉碗弄坏。

  为了修复玉碗,冯淳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前十多天他一直在把玩琢磨,中间十多天又在思考所用图案,最后十几天,他一直在仔细镶嵌、处理。

  当老孙再次见到玉碗后,顿时惊呆了,碗里有两条栩栩如生的金鱼,从碗侧生出一朵莲花,花朵含苞欲放,正好盖住了玉碗的破损之处。

因做工精细,图案生动逼真,一般人难以看出这碗曾是件残品。

  一年后,冯淳突然接到了获奖通知,他这才知道“玉碗金莲”获得了市民间艺术大赛手艺类唯一的一等奖。

这时他才想起来,此前老孙和儿子都曾劝其报名参加评选,他拒绝了。

拿这件作品报名是老孙和儿子一起商定的。

  冯淳获奖后声名鹊起,前来求他镶嵌玉器的人与日俱增,有些人甚至故意把玉器弄坏了来找他修补。

  冯淳哪有这么多的精力,他只能拒绝。

越拒绝,人家越求他。

至于求他的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有天天呆在他家门口企图让其感动的,有从他的家人身上做工作以求曲线救国的,有财大气粗表示要多少钱随便的……当然,也有不少人打算买冯淳已经制好的物品,可是除了一些小物件,上档次的大作品,他一件都不舍得卖。

  这日邻居笑问冯淳,面对发财机会,他何以能如此淡定。

冯淳淡淡地说:

“制作金镶玉,玩的是金玉,最大的忌讳就是掉进钱眼里。

那样,就不是人玩金玉,而是人被金玉玩了!

  其后,几件难事让老冯一筹莫展。

一是近30岁的儿子因为没在城里买房而一直没找到媳妇,二是岳父因冠心病住院自己却没钱帮助治疗,三是村里就要进行旧村改造,冯淳家至少需要投入20万元才能购入改造后的楼房……

  因为一直拒绝沾染铜臭,冯淳家有限的收入只能维持日常生计,几乎没有盈余。

面对困境,冯淳颇感迷茫。

  有无数人找老孙求购“玉碗金莲”,老孙一开始坚决拒绝,最后还是悄悄卖掉了,据说卖了30多万元。

后来冯淳才知道玉碗是老孙花2000元从古玩市场上淘来的。

要不是经过镶嵌,2000元怕已经是最高价位了。

冯淳心里颇感不平。

  这年下半年,冯淳一直深居简出。

有一个多月时间,干脆闭门谢客,即便与家人也很少交流,多数时间独自呆在制作间,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干什么。

  这天,冯淳突然向家人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那就是筹钱在县城繁华地段开一家金店,经营金玉制品,并同时承揽定制各种金镶玉。

  “冯家金店”开业之际,前来祝贺者络绎不绝。

老孙带来一个神秘的礼盒,冯淳打开后顿时惊呆。

  “你不是早把这宝贝出手了吗?

”冯淳惊问。

  “是有无数人打算买,可我能卖吗?

即便卖,那也得你卖呀!

买这碗时,我就打算送给你!

至于以前为什么故意说卖掉了,那可得靠你自己琢磨!

”说这话时,老孙笑得高深莫测。

冯淳定定地看了老孙好一会后脸色大变,继而朝老孙深深地作了一个揖,老孙也急忙作揖回礼。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简要介绍了金镶玉近乎失传的现状,既凸显了这门技艺的珍贵,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文埋下伏笔。

B.冯淳身怀绝技,却只当做业余爱好,世人也把他看做普通农民,体现出主人公为人低调,也暗含着对漠视传统手艺这一社会现状的批判。

C.作者运用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述了玉碗的修复过程,让读者领略到民间工艺独特的艺术魅力。

D.小说以玉碗金莲为线索展开叙事,反映了民间手艺传承人的现实困境,又展现了社会转型过程中价值观的冲突与融合,引人深思。

5.老孙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6.冯淳原本只是把金镶玉手艺作为业余爱好,后来还是决定开店营业,你是否认同他的这个决定?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2分)

文心清如许,译笔生豪情

1912年,朱生豪出生于浙江嘉兴。

他幼年失怙,家境中落。

然而,他痴迷读书,从无懈怠,从秀州中学到之江大学,教会学校的背景培育了他中英文俱佳的文学功底,诗文清秀,才华颖脱。

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执教之江大学,对这位学生的才华“一唱三叹”,赞为“不易才”。

20世纪30年代,朱生豪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此时国民党当局在“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下进行文化围剿。

他在当时上海的世界书局任职,耳闻目睹令人窒息的文化封锁,思想上愤懑彷徨。

书局英文部负责人詹文浒先生了解到朱生豪的中英文功底,向他作出了重要建议——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

这个建议让这位温和腼腆、“渊默如处子”的青年文人,胸中翻涌起了豪迈的激情。

朱生豪在给妻子的信中说:

“某国人说中国是无文化的国家,连老莎的译本都没有。

我这两天大起劲……”朱生豪说的“某国”就是当时觊觎中华、到处挑衅的日本。

莎士比亚戏剧大部分为诗体剧。

一位学者曾评说:

只有诗人方得译出诗人之剧。

朱生豪在新旧体中文诗词方面极富才华,他的英文诗歌创作也十分有灵气,具有清新自然的田园牧歌风格。

然而,莎剧如按中文诗体来译,难度极大,且在语言文字的使用上受限颇多,最终,朱生豪决定用散文体来翻译莎剧。

尽管如此,朱生豪在处理剧本中的歌词及念白时,仍尽量采取诗体形式,在韵律、节奏和意境的把握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以图存留莎翁原本的风貌。

特别是针对不同的戏剧场景,分别采用了自由体诗或诗经体、骚体、古体诗等中国传统诗歌体裁,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原文中角色所处的环境与情绪,竭力避免翻译文学中通常会出现的“洋味”和陌生感。

翻译莎剧需要的不仅是激情,也不仅是才华。

梁实秋先生译莎剧,最后宣告要与莎士比亚“断绝来往”。

虽为危言,并非耸听,梁公花费30余载始得译完莎翁全集。

林语堂先生也曾面对翻译莎剧的邀约,但婉拒之,言到老年再作打算。

然而,译莎并非年长者的专利。

莎士比亚发表了第一部剧作是在26岁,青年的热血激情只有同为青年的译者才会更加感同身受,化至笔下。

朱生豪翻译莎剧,消耗的是他二十二岁到三十二岁这样充满才情、诗意、热情、血气方刚而义无反顾的精华年龄段!

朱生豪深爱莎剧,在着手翻译之前早已熟读并反复揣摩了原作。

在《莎士比亚戏剧全集》的“译者自序”中,他写道:

“余笃嗜莎剧,尝首尾研诵全集至十余遍,于是原作精神,自觉颇有会心。

”在译著进程之中,他更是每每大声反复吟诵,以此定夺文意优美且适合剧院演出的表达方式。

他在1935年23岁之时开始筹备译莎大事,而手头的工具只有旧版《牛津词典》和《英文四部词典》。

从1936年开始的九年间,大部分译作陆续完成。

由于日军侵华,译莎手稿两次毁于战乱。

直至1944年病逝,他坚持重译被毁的部分,并继续握管不辍,一共完成31部半莎剧的翻译工作。

自1954年以来,朱生豪散文体译本在大陆以单行本、戏剧集、校订补译本全集、英汉对照(注释)版等多种方式出版,出版延续时间之长、出版频率之高、印刷数量之大可谓空前,超过任何其他莎剧中译本。

朱译本的社会影响也是最广泛的。

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莎翁名句,如“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哈姆雷特》)“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威尼斯商人》)等均出自朱生豪的翻译。

(选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01月16日,有删改)

相关链接:

朱生豪翻译语言生动、华丽,初读便有起身想动起来的冲动。

诚然,翻译是文字的功夫,更是文字之外的打磨。

译文对戏剧舞台的亲和力实在是身体力行得来的,并无半分的臆断想象啊。

(戏剧导演陈薪伊语)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幼年朱生豪对读书的痴迷,教会学校背景使他形成深厚的中英文文学功底,为朱生豪翻译莎剧奠定了基础。

B.朱生豪对于觊觎中华、到处挑衅的日本,在给妻子的信中以“某国”称之,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C.作者将梁实秋、林语堂翻译莎剧的情形和朱生豪进行比较,意在说明朱生豪翻译成就的伟大是他人难以比拟的。

D.朱生豪的翻译语言生动、华丽,和舞台契合紧密,人们津津乐道的莎翁名句很多出自朱生豪的翻译。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国民党当局进行文化围剿,朱生豪苦闷彷徨,为了突破令人窒息的文化封锁,他在同事的建议下,走上了翻译莎剧的道路。

B.在翻译莎剧时,朱生豪对不同场景采用了自由体诗或中国传统诗歌体裁,既最大限度还原了剧本中的情景,又增强了民族色彩。

C.朱生豪翻译莎剧采用的是散文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翻译的质量,但这只是白璧微瑕,对译作的艺术魅力影响不大。

D.朱生豪一生一共完成31部半莎剧的翻译工作,无论是译作的水平还是出版的热度、数量都超过了任何其他莎剧的中译本。

E.文章记述了朱生豪翻译莎剧的坎坷历程,介绍了朱生豪在莎剧翻译方面的伟大成就,表达了对他献身文学的敬仰之情。

9.朱生豪在翻译莎剧中,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借鉴?

请结合文本具体说明。

(5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王都中,字元俞,福之福宁州人。

父积翁为国信使,宣谕日本,遇害于海上。

都中生三岁,从其母叶诉阙下,世祖闵焉,给驿券,俾南还,赐平江田八千亩、宅一区。

已而世祖追念其父功,特授都平江路总管府治中,时年甫十七。

僚吏见其年少,颇易视之。

都中遇事剖析,动中肯綮,皆愕眙不敢欺。

昆山有诡易官田者,事觉,而八年不决。

都中为披故牍,洞见底里,其人乃伏辜。

吴江学舍久坏不治,而郡守缺,都中曰:

“圣人之道,人所共由,何独守得为乎?

”乃首募大家,合钱新其礼殿。

秩满,改郴州路总管。

郴居楚上流,溪洞徭獠往来,民间惮其强猾,莫敢与相贸易。

都中煦之以恩,慑之以威,乃皆悦服。

郴民染于蛮俗,喜斗争,都中乃大治学舍,作笾豆簠簋、笙磬琴瑟之属,使其民识先王礼乐之器,延宿儒教学其中,以义理开晓之,俗为之变。

迁饶州路总管。

年饥,米价翔踊。

官仓之米,定其价为三等,都中于下等价减十之二,使民就籴。

父老或以两岐之麦六穗之禾为献都中曰此圣主之嘉瑞非臣下所敢当遂以闻于朝以内忧去郡民生为立祠服阕,除海北海南道肃政廉访使。

中书省臣奏国计莫重于盐策。

乃如前除盐亭灶户,三年一比附推排,世祖旧制也。

任事者恐敛怨,久不举行。

都中曰:

“为臣子者,使皆避谪,何以集事?

”乃遍历三十四场,验其物力高下,以损益之。

役既平,而课亦足,公私便之。

以疾致仕,至正元年卒。

赠昭文馆大学士,谥清献。

都中历仕四十余年,所至政誉辄暴著,虽古循吏无以尚之。

又其清白之操,得于家传,所赐田宅之外,廪禄悉以给族姻之贫者,人尤以是多之。

幼留京师,及拜许衡,即知所趋向。

中年尤致力于根本之学,有诗集三卷。

(选自《元史·列传七十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老或以两岐之麦/六穗之禾为献/都中曰/此圣主之嘉瑞/非臣下所敢当/遂以闻于朝/以内忧去郡/民生为立祠/

B.父老或以两岐之麦/六穗之禾/为献都中/曰/此圣主之嘉瑞/非臣下所敢当/遂以闻于朝/以内忧去郡/民生为立祠/

C.父老或以两岐之麦/六穗之禾/为献都中曰/此圣主之嘉瑞/非臣下所敢/当遂以闻于朝/以内忧去郡/民生为立祠/

D.父老或以两岐之麦/六穗之禾为献/都中曰/此圣主之嘉瑞/非臣下所敢/当遂以闻于朝/以内忧去郡/民生为立祠/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徭獠,古代民族,在湖南多有分布。

“徭”,指瑶族,因历经征伐,部分成劳役,故有“徭”之称谓;“獠”是当今壮族先民。

B.笾豆,古代祭祀时盛祭品的器具。

竹制为笾,祭祀和宴会时用来盛果品等;木制为豆,形状像高脚盘,用来盛肉或其他食品。

C.廉访使,宋、元时期职官名。

宋代全称廉访使者,元代全称肃政廉访使,主管监察事务。

“廉访”,意为考察、察访。

D.循吏,是指那些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执法严苛,不考虑民情,理政、治民一概遵循上级指令的州县级地方官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都中才能卓越,善于断案。

初入仕途时,他分析事情就能切中要害;在处理昆山用欺骗手段买卖官田的案件时,他能查得实情。

B.王都中注重教化,边民悦服。

他注重学舍建设,改善了教育条件;他聘请著名儒士教授义理,开导百姓,使当地风俗为之一变。

C.王都中一心为公,淡泊名利。

他冒着被朝廷罢官危险,设置盐亭灶户,并走访落实;他用俸禄周济贫穷亲族,人们认为他付出很多。

D.王都中功业卓著,成就多样。

他所到之处,政绩都极其显著,即使是古代的循吏没有超过他的;他还擅长文学,有诗集三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都中为披故牍,洞见底里,其人乃伏辜。

译文:

②都中曰:

为臣子者,使皆避谪,何以集事?

译文: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夕次潘山下①

武元衡

南国②独行日,三巴③春草齐。

漾波归海疾,危栈入云迷。

锦谷岚烟里,刀州④晚照西。

旅情方浩荡⑤,蜀魄满林啼。

 【注】①此为武元衡出镇巴蜀时所作。

②南国:

今四川省南充市。

③三巴:

多泛指四川。

④刀州:

益州的别称。

⑤浩荡:

此指广大旷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题目中的“次”与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次”一样,都是“住宿”的意思。

B.“三巴春草齐”这句,写出诗人独行南国时,看到巴蜀春草茂盛的情景。

C.第三句的“归”字,与诗人出镇巴蜀相对比,激起诗人归乡感情的荡漾。

D.“危栈入云迷”这句,写出栈道之高之远,蜿蜒进入云端,不知其踪。

E.第二联景象雄奇,第三联写夕阳西下,山谷里烟蒙蒙一片,景色暗淡凄凉。

15.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从落叶和长江两个方面渲染了壮阔、宽广的艺术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用比喻的手法描写琵琶曲婉转流畅的句子是:

“”。

(3)陆游的《游山西村》中以“,”描摹了南宋初年农村的风俗画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一座静谧宜人、古韵悠长的百年石寨——英谈村,三面环山,东面临河,端庄古朴、别有洞天,素有“江北第一古石寨”之美誉。

②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科学家达芬奇提出了种种大胆的科学猜想,当时的人们对此感到不可理喻。

③戴望舒的《雨巷》哀而不伤,有一种中性美,在新年朗诵会上,他对《雨巷》的朗读,恰到好处地诠释了这首经典的意蕴。

④王先生出生于中医世家,传承家族特色诊疗技术,毕生以金针度人为追求,造福广大患者,饮誉一方。

⑤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他胸怀坦荡,光风霁月,是众人仰慕的对象。

⑥在市场环境愈发复杂的当下,卫浴企业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产品创新与售后服务两不误,才能如釜底游鱼,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未来5-10年,感知方面的人工智能会进展到能够和人类智能相匹敌,计算机语音、视觉甚至会超过人,每一个商业应用都可以会被人工智能颠覆掉。

B.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作为肩负历史使命的发展新区,雄安的前途不可限量,发展的前景值得期待。

C.目前很多房企在加强成本控制以及资金周转速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两方面的发展终究会遇到瓶颈,房企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战略转型。

D.绣花是慢工出细活,刺绣需要精心、耐心和恒心,其实,岂止是脱贫攻坚需要“绣花”功夫,做任何工作都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不可。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绝大多数人几乎天生怕蛇,科学家认为这可能与人类早期的穴居生活有关,_____,有“恐惧”基因的人,会本能地躲开毒蛇的伤害。

这意味着有“恐惧”基因的人生存能力更强。

A.因为毒蛇极易攻击穴居的人类,便慢慢形成了对蛇的“恐惧”基因

B.因为穴居人类慢慢形成了对蛇的“恐惧”基因,极易遭到毒蛇的攻击

C.即使穴居的人类极易遭到毒蛇的攻击,对蛇的“恐惧”基因也形成了

D.因为穴居的人类极易遭到毒蛇的攻击,便慢慢形成了对蛇的“恐惧”基因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地铁是以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大城市土地资源稀缺,地铁建于地底,①。

地铁运量大,使用电能,节约能源,减少城市污染。

地铁速度快,准点率高,②,既快捷又经济,民众乐于搭乘。

总之,与其他城市交通工具相比,③。

21.阅读下面漫画,简要说明其内容,并谈谈你对漫画内涵的理解。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

(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春节期间,全国上千个城市禁放限放烟花爆竹。

“前村后村燎火明,东家西家爆竹声”的景象或将成为历史,而共坐守岁观春晚、指尖飞舞抢红包、阖家驱车寻胜景,已成为新春新风景甚至新传统。

无需拉开太长的历史视野,我们就能感受到习俗、传统的悄然改变。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醴陵一中2017届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用来执行割人肉的刑罚”是有的学者的观点)

2.A(“采取臆测方法”不准,是“臆断的成分很重”;“造字研究不能有主观想象”过于绝对)

3.D(“证实了”错误,原文为“也许透露出了一个信息”)

4.D(A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不够全面,开头部分只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