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性能测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2694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织物性能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织物性能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织物性能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织物性能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织物性能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织物性能测试.docx

《织物性能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织物性能测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织物性能测试.docx

织物性能测试

织物及其分类

织物:

由纺织纤维和纱线制成的、柔软而具有一定力学性质和厚度的制品,即纺织品。

机织物:

由相互垂直的一组经纱和纬纱在织机上按照一定规律纵横交错织成的制品。

针织物:

由一组或者多组纱线在针织机上弯曲成圈并按一定规律彼此相互串套成圈连接而成的织物。

簇绒:

在基布上‘载’上圈状纱线或绒状纤维的织物。

非织造布:

由纤维、纱线或者长丝,用机械、化学或物理的方法使之粘结或结合而成的薄片状或毡状的结构物.

编结物:

由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条状物,相互错位、卡位交织、串套、扭辫、打结在一起的编织物。

纯纺织物:

由单一纤维原料纯纺纱线所构成的织物.

混纺织物:

以单一混纺纱线织成的织物。

交织织物:

经纱或纬纱采用不同纤维原料的纱线织成的机织物,或是以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原料的纱线并和(或间隔)制织而成的针织物.

纱织物:

完全采用单纱织成的机织物或针织物或编结物。

线织物:

完全采用股线织成的机织物、针织物或编结物.

半纱线织物:

经纬向分别采用股线和单纱织成的机织物或单纱和股线并和或间隔制织而成的针织物。

花式线织物:

采用各种花式线制织而成的织物.

长丝织物:

采用天然丝或化纤丝织成的织物。

织物的紧度:

纱线投影面积占织物面积的百分比,本质是纱线的覆盖率或覆盖系数。

经向紧度Et,纬向紧度Ew,总紧度Ez。

为经,纬纱线的直径(mm),a,b为两根相邻经纬纱间的平均中心距离

织造缩率:

织造时所用纱线长度与所织成织物长(宽)度l的差值与织造时所用纱线长度的比值,以a表示

织物的分类:

(1)按成形方法分为:

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和编结物。

(2)按原料构成分1按纤维原料分为纯纺、混纺、交织织物。

2按纱线的类别分为纱线、半线、花式线和长丝织物。

(3)按织物的规格分为1按织物的幅宽分为带织物(幅宽为0。

3—30cm的纺织品)小幅织物(40cm左右)窄幅织物(90cm以下)宽幅织物(大于90cm)双幅织物(150cm左右)2按织物的厚度(织物在一定压力下的稳定厚度)分为轻薄型、中厚型和厚重型织物。

3按单位面积的质量(每平方米克重)分为轻薄型、中厚型和厚重型织物。

(4)按织物印染整理加工工艺分1按织前纱线漂染加工工艺分为本色坯布和色织物。

2按织物的染色加工工艺分为漂白、染色和印花织物.3按织物的后整理分仿旧整理、磨毛整理、丝光整理、折皱整理、模仿整理和功能整理.

一般织物及其名称

机织物:

1按纺织加工体系分类:

棉及棉型织物,毛及毛型织物、丝及丝型织物和麻及麻型织物.2按织物组织分:

原组织织物(平纹斜纹缎纹)变化组织织物(重平、方平及变化重平和变化方平组织,加强斜纹、复合斜纹和斜纹变化组织织物,加点缎纹织物和変则缎纹织物)3联合组织织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组织构成的新组织)4复杂组织织物(至少由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系统纱线组成)5纹织物(又称大提花组织,分为简单和复杂两类)

针织物:

1按成形方法分:

纬编针织物和经编针织物。

2按织物成品形式分为:

针织坯布、针织成形或半成形产品。

非织造布:

1按纤网的形成方法分:

干法成网非织造布、聚合物挤出成网非织造布和湿法非织造布2按纤网加固方法分为机械加固法、化学粘合法和热粘合法。

特种织物:

按织物结构分为平面型结构和立体型结构。

平面型结构织物分为:

1机织物(二轴向斜交机织物,三轴向机织物)2编结物(按编结形状分为圆形编结和方形编结,按编结织物厚度分有二维平面编结和三维立体编结)3复合针织物

立体型结构织物分为:

1立体型结构机织物(三向正交立体织物)2立体型结构针织物(多轴向经编织物)3立体型结构编结物4立体型结构非织造布

织物的结构与基本组织

织物规格的主要参数:

织物的长度(匹长),织物的宽度(幅宽),织物的重量即每平方米织物的质量(平方米重),所用纱线特数及其排列密度(经密和纬密)(经纱特数*纬纱特数*经密*纬密)

织物结构参数:

1纱线的排列密度(经密Pt纬密Pw),2织物的紧度,3织造缩率,4织物的密度厚度和体积分数(织物厚度有4种表达:

1表观厚度Ts即在一定微压力下织物的厚度,包括毛羽形成的厚度,又称初始厚度T0;2织物的加压厚度T1即在一定压力下地织物厚度,不包括毛羽厚度,简称厚度;3织物的空间厚度Tc即由纱线在无压力的状态下屈曲形成的厚度,又称结构厚度;4织物的实体厚度Tr即是织物压扁,只有由经纬直径形成的厚度,简称支持厚度Te。

其中Ts=T0≥Tc≥T1≥Tr≥Te,Tr=)5平方米克重

为公定回潮率,为试样干重,L为试样长度(cm)B为试样宽度

织物的拉伸性能

1测定机器:

等速伸长强力机CRE,等速牵引强力机CRT,等加负荷强力机GRL

2测试方法:

机织物:

1扯边纱条样法:

将一定尺寸的织物试样扯去边纱到规定的宽度(一般为5cm),并全部夹入织物拉伸试验机夹钳内的一种测试方法。

2抓样法,将一规定尺寸的织物试样仅一部分宽度为夹入夹钳内的一种试验方法.3切割样条法:

对部分针织品、缩绒制品、毡制品、非织造布、涂层织物、及其它不易扯边的织物,采用此方法,切割成规定尺寸的试样全部夹入夹钳内,切割时,尽可能与织物中得经向或纬向纱线平行。

针织物:

采用梯形或环形试样较好,可以改善针织物钳口处应力集中现象且伸长均匀性比矩形试样好,若同时测定强度和伸长率,用梯形试样为宜。

非织造布:

可采用机织或针织试样和夹持方法进行拉伸试验,大多采用宽条(10—50cm)或片状试样

3织物的拉伸性能指标:

1断裂强度(5cm宽度的织物断裂强力,单位N\5cm)和断裂伸长率2断裂功(织物在外力作用下拉伸到断裂时,外力对织物所作的功,一般用面积仪或计算方法测量拉伸曲线下地面积即断裂功,断裂功为织物拉伸至断裂时所吸收的能量,也就是织物具有抵抗外力破坏的内在结合能,断裂功越大,织物越坚牢)

4织物的拉伸断裂机理:

(1)纤维品种与混纺比,一般织物的强度为:

锦纶>涤纶>丙纶〉腈纶>氨纶,纤维性能对织物拉伸性能的影响可比较其经纬向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功.

(2)纱线的线密度与结构,注意其为股线还是单纱及其捻向等因素。

(3)织物密度和组织结构:

1织物密度的影响:

经密不变,纬密增加,织物纬向强度增加,经向强度有下降趋势b纬密不变,经密增加,织物经纬向强度都增加c经纬密都有一极限值,当经纬密在此范围内,对织物强度有利,若超过极限,将会给织物带来不利影响.2织物组织的影响:

其他条件相同时,织物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为:

平纹〉斜纹>缎纹,织物内纱线交织点越多,浮长线越短,摩擦力增大,有助于提高其强力(4)上机张力:

上机张力越大,纱线负荷越大,大负荷下多次开口,经纱强度受损越大,强力下降.(5)测试条件:

试验应在标准大气压条件下进行,若非标准大气条件,则需根据实际回潮率及环境温度进行修正。

国标规定:

a各类型试验进行织物拉伸试验时,试样的平均断裂时间为203s,但毛织物为305s.b夹持长度:

棉、蚕丝、麻类及其混纺织物为200mm,毛织物为100mm。

织物的撕裂性能

1撕裂:

织物边缘在一集中负荷作用下被撕开的现象。

抵抗这种撕裂破坏的能力为织物的撕破性能。

2测试方法:

(1)舌形法(单缝法,双缝法)

(2)梯形法(3)落锤法(落锤法撕破仪)(4)翼形法(适用于稀疏织物,因为在单缝撕裂时,因试样舌形尾部的拉伸断裂强力小于单缝撕裂强力,在试验过程中,试样经常在夹头夹住的试样尾部处发生断裂而破坏)

3撕裂破坏机理:

撕裂破坏主要靠撕裂三角形区域的局部应力场作用,对于变形能力较大的针织物和非织造布来说,由于撕裂应力集中区的扩大,撕裂的不同时性主作用明显减弱,从而转向大面积的拉伸,故撕裂的评价较少进行.单缝法、双缝法、落锤法和翼形法的撕裂机理是剪切作用,撕破时,断裂的纱线为非受拉系统的纱线,撕裂力与拉伸力方向不一致.而梯形法的撕裂机理是拉伸作用,断裂的纱线为受拉系统的纱线,撕裂力与拉伸力方向一致。

4撕裂指标:

(1)最高撕裂强力(撕破过程中出现的最高负荷峰值单位为N

(2)撕裂能W(撕破一定长度织物所需的能量,单位为J)(3)平均撕裂强力(落锤法采用,物理意义是撕破过程中所作的功,除以2倍的撕破长度,也就是从最初受力开始到织物连续不断的被撕破所需的平均值,单位N)(4)撕裂破坏点的强力(梯形法测量纱线开始断裂时的强力)

5在不同撕裂方法中影响织物撕裂强度大小的因素:

(一)内在因素:

纱线性质、织物组织、织物织缩、织物密度和织物的后整理.

(二)外在因素(实验条件):

试样尺寸、撕裂速度和温湿度条件.

共同因素:

(1)纱线的性质:

1纱线的断裂伸长率越大,摩擦系数越小,撕裂强力越大.2纱线结构、捻度、表面性状与纱线间摩擦,抱合作用有关,故对织物撕裂强力有较大影响。

3化纤混纺织物的撕裂强力,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取决于混纺纤维的种类及混纺比.

(2)织物组织:

织物组织不同,撕裂强度不同,一般平纹<斜纹<缎纹<方平组织(3)织物的织缩:

1当织缩越大时,织物伸长越大,织物中纱线受力根数越大,受力三角越大,撕裂强度越大.2当织缩越大时,纱线弯曲程度越大,纱线间相互挤压和摩擦增大,使纱线间相对运动可能性减小,故会降低撕裂强度。

(4)织物的后整理:

1织物经树脂整理后,撕裂强度会降低。

2若整理时采用柔软剂,可改善织物断裂强力的下降。

(5)温湿度条件:

温湿度不同会影响纱线本身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且严重影响纱线的表面摩擦性能,从而影响织物的撕裂强力.

不同因素:

(1)织物的密度:

1一般密度条件下进行梯形撕裂,密度越大,撕裂强度越大。

2当采用单缝法撕裂时,由于密度增加会使受力三角中纱线数增多,导致撕裂强力增大,但是由于纱线间摩擦阻力的增大使受力三角变小而不利于撕裂强度的提高。

3纱线直径相同的条件下,经纬密度均低的织物,撕裂强力较大。

4经纬密相差过大时,在撕破试验中会产生不沿着切口而沿着受扯试样横向断裂的现象。

(2)试样尺寸:

1梯形法撕裂试验中:

a受力三角形与切口处第一根断裂纱线的长度有关,其长度越大,受力三角区域越大,受力纱线根数越大,撕裂强力越大。

B受力纱线的根数与试样条和夹头水平线的夹角相关,倾角越小,受力纱根数越多,撕裂强力越大.2单缝法中试样的宽度不能小于撕裂过程中两组纱线相互影响的长度(3)撕裂速度:

通常梯形撕裂强力随撕裂速度增加而提高,单缝法撕裂强力随撕裂速度增加而降低。

6织物的撕裂强力总是小于拉伸强力原因:

织物撕裂破坏主要是靠撕裂三角区域的局部应力场作用,织物撕破过程是纱线逐根断裂,即受三角形中纱线的受力是不均匀的,受力三角形底边的纱线受力最大,其顶点处的纱线尚未受力,故织物的撕裂强力总是小于其拉伸断裂强力.

7拉伸断裂强力高地织物是否其撕裂强力一定高?

答;不一定,因为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和撕裂强力的影响因素不同,并且两者的断裂机理不同,织物撕裂强力的测试方法有多种,其中舌形法、落锤法、翼形法测试时,断裂的纱线为非受拉系统的纱线,其撕裂机理为剪切作用,而梯形法撕裂为拉伸作用导致,断裂的为受拉系统的纱线,织物拉伸断裂的为受拉系统的纱线,所以…

织物的顶破性能

1顶破:

织物在垂直于其平面的负荷作用下,顶起或者鼓起、扩张而破裂的现象。

可提供织物的多向强伸性能特征的信息,特别适用于针织物、三向织物、非织造布及降落伞用绸等织物的强度检验.

2测试方法与指标:

弹子式顶破(弹子式顶破仪)和气压式顶破(气压式顶破仪,比弹子式顶破仪试验结果稳定,用于降落伞织物的顶破性能测定)两种。

指标:

胀破强度(单位面积所受的力,即压强,N|m2)顶破伸长(胀破压力下织物膨胀的高度,即胀破时,试样表面中心的最大高度,mm)顶破时间(织物从受力到胀破时所需要的时间,s)

3织物顶裂破坏机理:

机织物:

在非经纬纱方向的织物变形,是由经纬两组纱线相互剪切产生,其伸长变形较经纬方向要大,在顶力作用下,首先在变形能力较小的方向和强度最薄弱处的纱线断裂,接着沿着经向或纬向相对撕裂,因而裂口一般成直线形。

如果织物的经纬向变形能力相近,顶破时经纬纱接近同时断裂,裂口常为L会T字形,说明经纬纱同时发挥最大作用,顶破强力较直线形的裂口情况要高。

针织物:

各线圈勾结连成一片,共同承受伸长变形,直至织物撕裂.非织造布:

主要是纤维的断裂和纤维网的松散化,顶破口是一个隆起的松散纤维包,胀破是纤维网扯松开裂状。

4影响织物顶破性能的因素:

(1)织物拉伸断裂强力的影响,断裂强力越大,顶破强力越大.

(2)经纬向结构和纱线性质差异程度的影响,差异大,顶破强力小,差异小,顶破强力大。

(3)伸长率和织缩的影响(主要是针织物)伸长率和织缩越大,顶破强度越大,线密度越大,顶破强度越大。

(4)纤维间固着点强度(主要针对非织造布)其强度越大,织物的顶破强力越大。

(5)纤维间摩擦、卷曲、纠缠的影响。

其摩擦、卷曲、纠缠的程度越大,顶破强力越大。

5为何针织物的顶破强度较高?

住机制为何?

答:

针织物的各线圈勾结连成一片,共同承受伸长变形直至织物顶破,针织物由线圈相互串套连接而成,当受到顶破强力时,线圈先拉直伸长之后才被顶破。

织物的弯曲性能

1织物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称为弯曲或抗弯刚度。

2测量方法和指标:

1斜面法(悬臂梁法)取样15cm*2cm.2心性法20*2cm样条。

指标:

抗弯长度、弯曲刚度、弯曲弹性模量

3影响织物刚柔性的因素:

(1)纤维性状:

1纤维初始模量(决定性因素)越大,织物刚性越大.2纤维中空度越大,纤维刚性越大,织物越硬挺。

3纤维卷曲越大,织物刚性越大。

4纤维摩擦系数越大,织物刚性越大。

(2)纱线性状:

1纱线直径越大,刚性越大。

2纱线捻度越大,织物刚性越大。

3经纬纱捻向配置,在交织点接触面上纤维倾斜方向一致,织物刚性较大。

(3)织物的几何结构:

机织物:

交织点越多,织物刚性越大。

针织物:

线圈长度越长,纱线间接触点越少,纱线间切向滑动阻力越小,织物越柔软。

非织造布:

纤维间粘结点越多,粘结点越大,非织造布的刚性越大.(4)后整理:

合成纤维织物在烧毛、染色、热定型中在适当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织物变得越硬。

织物的耐久性:

材料与使用寿命有关的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化学、生物老化等性质,还涉及织物形态、颜色、外观的保持性,即织物性状的持久与稳定。

狭义的耐久性指力学性质的持久与稳定。

织物的力学耐久性:

织物的耐疲劳、耐磨损及钩挂、耐冲击及刺割性能

织物的耐疲劳性

1织物的耐疲劳性:

织物在循环载荷或形变,或明显小于断裂强度的静载荷长时间作用下,织物发生撕裂或损伤破坏,这种现象称为织物的疲劳.织物抵抗疲劳破坏的能力称为耐疲劳性。

2织物疲劳现象与机理:

1静态疲劳现象:

织物在较小拉伸力的作用下至断裂,多数情况下,还未断裂其使用功能已经消失,拉伸力较大时,破坏时间较短.机理:

织物的塑性变形,包括3部分:

纤维的塑性变形,纤维间的滑移,纱线滑移断裂。

2动态疲劳现象:

织物经多次增加、减少负荷,反复拉伸循环作用,即在重复外力或伸长作用下,性能衰退直至破坏的现象。

机理:

由于纤维受反复力的伸长作用时,产生塑变、滑移和发热。

织物的疲劳主要是纤维的疲劳与破坏和材料发热引起的性能衰退,只有当大量纤维疲劳破坏后,织物才会疲劳解体。

3影响织物耐疲劳性的因素:

1织物的结构:

织物结构越稳定,即交织点的作用;结构中弹性部分越多,即纱线和纤维的弹性变形,包括屈曲波和线圈的变形越大,织物越耐疲劳。

2纱线及纤维本身的耐疲劳性3试验和使用条件:

温度和湿度越高,织物越易疲劳,作用频率越高、停顿时间越少,材料的缓弹性及松弛越难发生,织物越不耐疲劳。

4提高耐疲劳性的方法:

1设计弹性、稳定的织物结构.2选择耐疲劳的纤维和纱线及其结构3引入弹性纤维、纱线和结构形式4避免高温高湿的剧烈作用,并及时让织物得以松弛恢复.

织物的耐磨损性

1磨损:

织物间或其他物质间反复摩擦,织物逐渐磨损的现象.耐磨性是指织物抵抗磨损的特性.

2磨损机理:

织物的磨损通常是从浮在其表面纱线的屈曲波峰或线圈凸起弧段的外层开始,然后逐渐向内发展。

当组成纱线的部分纤维受到磨损而断裂后,纤维端竖起,使织物表面起毛.随着磨损的继续进行,有些纤维的碎屑从织物表面逐渐脱落,有些纤维从纱线内抽出,使纱线和织物变得松散,由此加剧纤维的抽拔、纱线的解体和织物的局部变薄,重量减轻,直至出现破洞.织物的磨损主要归结于纤维的损伤及断裂,纤维间的滑移、抽出和相互间作用的消失。

3织物的磨损表现为:

1摩擦中纤维的断裂2纤维从织物中抽出3纤维被切割断裂4纤维表面磨损5摩擦生热作用

4测量方法和指标:

方法:

耐磨仪测量和实际穿着实验两种:

(1)耐磨仪测量:

依据作用的形式分平磨(按对织物的摩擦方向分为往复式、回转式和马丁代尔多向式三种)曲磨、折边磨、复合磨和翻动磨。

(2)穿着实验:

将不同织物试样分别做成成衣、裤袜等,组织合适的人员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服用,经一定时间后评定其耐磨性。

5影响织物耐磨性的因素:

(1)纤维的性质和几何形状:

1纤维的长度越长,纤维间的抱合力越大,纤维不易从纱中抽出,有助于织物的耐磨性.2纤维的细度适中有利于耐磨,一般认为2.78-3。

33dtex较为适当。

3纤维的截面形状4纤维的断裂伸长率、弹性回复率及断裂比功,是影响织物耐磨性的决定性因素.5纤维的热学性能,合成纤维的软化点越高,织物的耐磨性越好

(2)纱线形状:

1纱线的捻度2纱条的条干差,纤维容易抽出,使纱体的结构变松,织物的耐磨性下降.3纱线的结构:

股线优于单纱4混纺纱的经向分布:

耐磨性好的纱线包在外层,织物的耐磨性会提高。

(3)织物的几何结构:

1织物越厚,耐平磨性越好,反之,耐屈曲磨及折边磨性越好2经纬密度较低时,浮长很短的平纹织物较为耐磨3经纬纱的特数大时,织物较为耐磨4织物的平方米克重越大,其平磨性越好5织物的表观密度小、毛羽多的耐磨性好6织物的结构相:

采用等支持面,耐磨性较好。

(4)试验条件环境温湿度、摩擦方向及压力等,对织物耐磨性有较大影响(5)后整理

织物的耐勾丝性

1勾丝:

织物中纤维和纱线由于勾挂而被拉出织物表面的现象。

2产生机理:

织物中纤维和纱线由于勾挂而被拉出织物表面,针织物和变形长丝的机织物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尖硬的物体,产生相互作用就会发生勾丝,并在织物表面形成丝环。

当碰到的锐利物体,且作用力剧烈时,单丝易被勾断,呈毛丝状突出于织物表面。

3织物勾丝性的测量方法和指标:

测试原理:

在一定条件下使织物与尖硬的物体(如针尖、锯齿等)相互作用而产生勾丝,然后再与标准样照对比评级。

测试方法:

1钉锤式钩丝仪测量方法2刺辊式钩丝测量方法3箱式钩丝测量方法。

4影响织物勾丝性的因素和抑制方法:

1纤维性状:

圆形截面纤维比非圆形截面纤维容易勾丝;长丝比短纤容易勾丝;纤维强度高、伸长大时,勾丝现象明显2纱线性状:

一般的,结构紧密、条干均匀的不易勾丝,所以增加纱线捻度,可以减少织物勾丝.线织物比纱织物不易勾丝。

低膨体纱比高膨体纱不易勾丝.3织物的结构:

织物结构紧密的不易勾丝。

4后整理:

热定型和树脂整理能使织物表面变得较为光滑平整,勾丝现象明显改善或消除。

抑制方法:

1增加纱线捻度,提高条干均匀度,可以减少织物勾丝2织物结构紧密的不易勾丝。

3热定型和树脂整理能使织物表面变得较为光滑平整,勾丝现象明显改善或消除4采用异性截面纤维或伸长率较小、弹性大地纤维。

5勾丝与耐磨有何异同?

答:

织物的磨损是纤维的损伤及断裂,纤维间的滑移,抽出和相互间作用的消失,纤维的脱落.耐磨是指织物抵抗磨损的性能。

织物的耐刺割性

1织物的耐刺割性:

织物被利器刺穿或切割或复合作用破坏的难易性。

耐刺穿主要指织物的结构紧密和纤维的抗切割及抗拉断强度,抗切割主要是纤维的硬度和韧性,耐刺割是两者的复合,再加上良好的整体避让和弹性变形,以达到缓冲和耗散能量。

2刺割破坏机理:

刺割是刺入的拉、压、弯引起的纤维变形及避让和切割引起的纤维断裂的双重作用的复合。

分为3个阶段:

弯曲拉伸区,切割挤入区,挤压摩擦区。

3测试方法:

1在一般强力仪上,加装专用夹具和刺扎刀具2采用顶破试验仪3选用专用的刺割顶破测量仪

织物的耐老化性

1老化:

织物在加工、储存和使用过程中,要受到光热、辐照、氧化、水解、温湿度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使性能下降,最后丧失使用价值的现象。

表现为:

1力学性质的劣化:

织物的变脆,弹性下降等2外观特征的退化:

织物的褪色、泛黄、光泽、暗淡、破损、出现霉斑等外观特征的退化。

3功能的消失:

织物原有的电绝缘或导电、可导光或变色、可耐高温或易变性、高强高模或高弹性、高吸湿或拒水、吸油或抗污、抗降解或生物相容、阻燃或导热等功能的消失。

2老化的两个因素:

作用(物理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及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复合)和时间。

3影响织物老化的因素:

1织物本身,如纤维、纱线的性状,织物的几何结构等2使用的环境条件,如作用力、作用时间、环境的酸碱度、微生物的作用情况.

织物的保形性

保形性:

织物在使用中能保持原有外观特征,便于使用,易于保养的性能。

保形性包括:

易洗快干、免烫或洗可穿、抗皱防缩、机可洗、不易沾污、不易掉色和变色、不易起毛起球等性能,属于易护理范畴。

织物的悬垂造型及悬垂程度是织物原有或本能的形态,也是织物保形的对象,属于织物视觉风格讨论的内容。

抗皱性与摺裥保持性:

1折皱性:

织物被搓揉挤压时发生塑性弯曲变形而形成折皱的性能。

织物抵抗此类折皱的能力称为抗皱性。

抗皱性通常是指在力的作用下产生折痕后回复的程度,称为折痕(皱)回复性。

影响织物的外观和平整。

2测量方法和指标:

1折叠法(水平法和垂直法)2揉搓拧绞法

3影响因素:

(1)纤维性状:

1纤维几何形态:

纤维越粗,折皱回复性越好,圆形截面比异性截面的纤维的折皱回复性好,纵向光滑的纤维比纵向粗糙的纤维抗皱性好。

2纤维弹性(根本性关键因素),弹性越高,回复性越好。

3纤维的摩擦性质

(2)纱线结构:

捻度适中时,织物抗皱性好,(3)织物的几何结构:

织物越厚,其折痕回复性越好(4)环境条件:

温湿度增加,织物的抗皱性能降低。

4织物的抗皱机理和改进方法:

机理:

1纤维的高弹性化2纤维间的低摩擦或者弹性连接。

改进方法:

1增加纤维的弹性2通过后整理等增加纤维间的不可滑移部分和滑移部分的存在.

织物摺裥的保持性

1织物的摺裥保持性:

织物经熨烫形成的摺裥(含轧纹、折痕),在洗涤后经久保形的程度。

2测量方法:

采用目光评定法,基本程序是;织物-折叠-熨烫—洗涤-对比样照—摺裥保持性评价.

3影响因素:

1纤维的热塑性越好,纤维摺裥的成形越好,越稳定,织物的摺裥保持性越强。

2纤维间、纱线间的作用越强,摩擦和机械锁结作用越大,织物的结构越稳定,摺裥产生后的变化可能性就越小,摺裥保持性越强。

3纱线捻度越大,织物紧密性越高织物越厚实熨烫成形后的摺裥保持性越好。

4熨烫条件:

压强在6-7KPa,130—150度下,10-30s可获得较好的摺裥.

4改善织物摺裥保持性的方法:

在不影响织物其他性能的前提下,加大摺裥处织物紧度和纤维间的连接。

5织物抗皱性和摺裥保持性的相互关系:

1抗皱性是将平整织物弯曲后,看其是否能恢复平整状态的性能,摺裥保持性是将弯曲的织物扯平后,看其是否能恢复原有弯曲状态的性能。

2抗皱性较多需求高弹性适应大变形,摺裥保持性较多需求高模量防止变形.3抗皱性的弯曲,允许纤维间有无阻力的滑移,摺裥保持性的弯曲不允许任何滑移来改变其形状。

织物的悬垂性

1织物的悬垂性:

织物因自重下垂时的程度和形态.悬垂程度是指织物在自重作用下悬垂的程度。

下垂程度越大,织物的悬垂性越好。

悬垂形态是指织物延伸部分能形成均匀平滑和高频波动曲面的特性。

根据使用状态可以分为:

静态悬垂性和动态悬垂性。

2静态悬垂性:

织物在自然状态下的悬垂度和悬垂形态。

3测试方法;伞式法(圆盘法)

4动态悬垂性:

织物在一定运动状态下地悬垂度、悬垂形态和飘动频率。

5测量方法:

将原静态的悬垂物绕伞轴转动

织物的起毛起球性

1起毛起球:

织物在实际穿用与洗涤中,不断经受摩擦,使织物表面的纤维端露出于织物,在织物表面呈现许多毛茸,即为起毛。

若是这些毛茸在继续穿用中不能及时脱落,就相互纠缠在一起,被揉成许多球形小粒,称为起球。

2起毛起球机理和过程:

前提—织物表面毛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