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写景抒情类散文阅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5118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写景抒情类散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写景抒情类散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写景抒情类散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写景抒情类散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写景抒情类散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写景抒情类散文阅读.docx

《高中写景抒情类散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写景抒情类散文阅读.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写景抒情类散文阅读.docx

高中写景抒情类散文阅读

高中写景抒情类散文阅读

高中写景抒情类散文阅读

一、概念 

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通过描写特定的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韵等及其特点,来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的散文。

写景散文---借景抒情---分析意境

咏物散文---托物言志---析象征意义

二、要素

1、景、物:

景物的特点2、情:

作者的内在情感3、意:

文章的主旨

三、常见的写法:

1、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借代、引用、设问、反问

3、表现手法:

象征、想象、托物言志、借物喻人、以小见大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衬托(正衬、反衬)、渲染、对比、铺垫(伏笔)、欲扬先抑等

4、谋篇布局:

线索、过渡、照应等

四、阅读鉴赏的步骤

1读前抓信息,初步感知内容

(1)标节数

(2)研标题、作者、时代背景

(3)抓首尾段

2通读全文,分析形象(景、物)的特征

(1)找准形象:

自然山水、人工场景、风俗民情、特定物件

(2)抓住角度:

外在----形、声、色、味等方面

内在----品格、神韵、气质等情态的特征及内在蕴涵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柴达木看山

马卡丹

自小生长在山村,日夕与山厮磨,山中四时景致看得都有些麻木了,山的千姿百态也再难引起新奇感。

这些年随俗从众走东岳、西岳、黄山、武夷,那些名山奇景在我眼中,也不过就是石奇一点,峰险一点,松怪一点。

可再奇再险再怪,古人今人那些佳词丽句早就将其囊括无遗了,反倒是比喻和想象往往比山本身更让人着迷。

但到柴达木看山却是例外。

山终于屁颠屁颠地过来了,冷不丁瞧去,一墩一墩的,像是一群半大的孩子,像如今营养过剩胖得有些规模的独生子女,蹲着坐着,似乎再也挪不动步子,等着你去搀起来,拍拍屁股,拍拍尘土,再撒上一会娇。

可仔细一瞧,不对了,胖则胖矣,却无肉,山的表皮不见

凉,但风不能大。

恰恰是中秋这一天,很少有月黑风高夜,这也是天意独怜人间燥热,降下这一片清凉和圆满。

最好有三五良朋,一石桌,几藤椅,一壶老酒,一碟花生米,一罐凤尾鱼,一盘大闸蟹,再加上一些果品。

不求醉饱,但营情调,故万万不可端上来一大盘手抓羊肉,煞了风景。

④那一轮月亮确实是越来越圆了。

因其圆满,反而倒惹出伤感。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感怀;“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是伤感;“月出惊山鸟”是静谧;“露似珍珠月似弓”是巧喻;只有李白那“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毫无伤感之意,有万里横空出世的气魄!

但是不管怎么说,一本唐诗,处处见月,虽说各有各的写法,各有各的寄托,却是各个身上沐浴着月轮的光辉。

唐以后,明月愈转华美凄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就更将人生的落寞凄凉,心无系处突兀地暴露在典型情态之下。

⑤中国的古代神话有“射日”之说,后羿射日,可见于日有恨,至少是爱恨交加;还有“逐日”之说,夸父追日,中途渴死,“弃杖化为邓林”;只有月亮的神话是最美的,嫦娥奔月,唯有美丽的嫦娥配得上月亮里的宫殿——广寒宫。

她在月光里无翼而翔升,裙袂飘然,兔是玉兔,树是桂树。

西方推石不止的西西弗斯神话,在这里变成了吴刚伐桂,东西方神话形不同,神相似。

⑥谁是有心人留意去统计一下呢?

千百年以来,有多少古代诗人留下月亮诗篇、明月佳句?

那轮“幼时不识月,呼为白玉盘”的月亮,正是一颗高悬碧空、心迹朗朗的中国心。

中国的古老文化就是月亮文化。

⑦那月亮此刻正高悬夜空,如同宇宙间唯一的一盏华美路灯。

光不耀眼而持久,力不扩张而长存。

我们最大的文化遗产不是别的,而是对月亮的理解和领悟,是我们独有的中秋节。

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是全人类,千里是全世界。

相信中国的月亮文化会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因为——在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看到月亮,月亮是人类的共同语言。

(取材于周涛同名散文)

 

1.下面对这篇散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开篇以句号作喻,既形象地写出月亮的圆满,又与后面“宣告结束”呼应。

B.第②段中引用陈子昂和李白的诗句表明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月亮的感伤情怀。

C.作者笔下人与月亮的关系充满诗意,读后使人能够获得“文中有画”的美感。

D.本文结尾处的破折号有解释作用,意在解释月亮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的语言。

E.作者在行文中引用的大量古今诗句,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增强了文学底蕴。

2.阅读第③段,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煞风景”?

(4分)

 

3.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7分)

(1)作者在第⑤段引入有关“射日”“逐日”的神话有什么作用?

(4分)

 

(2)解释第⑥段中划线句子“中国的古老文化就是月亮文化”的含义。

(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一19题。

巩乃斯的马

周涛

(1)我一直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点偏见,有时候读传记,看到有些了不起的人物以牛或骆驼自喻,就有点替他们惋惜。

在我眼里,牛总是有点象征落后的意思,一副安贫知命的样子。

骆驼是沙漠的怪胎,为了适应严酷的环境,把自己改造得那么丑陋畸形。

它们的特性和模样,都清清楚楚地写着人类对动物的征服,生命对强者的屈服。

那些人一定是没见过真正的马。

(2)自古好马生塞北。

在伊犁,在巩乃斯大草原,马作为茫茫天地之间的一种尤物,便呈现了它的全部魅力。

我喜欢看一个马的家族在牧场上游移,散乱而有秩序,首领就是那里面一眼就看得出的公马,它是马群的灵魂。

它匀称高大,毛色闪闪发光,最明显的特征是颈上披散着垂也的长鬃,有的浓黑,流泻着力与威严;有的金红,燃烧着火焰般的光彩。

它管理着保护着这群马和顽皮的马驹儿,眼光里保持着父爱的尊严。

(3)有一次我碰上巩乃斯草原夏日迅疾猛烈的暴雨,那雨来势之快,可以使悠然在晴空盘旋的孤鹰来不及躲避而被击落;雨脚之猛,竞能把牧草覆盖的原野瞬间打得烟尘滚滚。

就在那场暴雨的豪打下,我见到了最壮阔的马群奔跑的场面。

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被低沉的怒雷恐吓着,被刺进大地倏忽消逝的闪电激奋着,马,这不肯安分的牲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似地在这原野上汇集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

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

有的疯狂地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要去踏住那闪电;有的来回奔跑,俨然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小马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牧人被不可收拾的潮水裹挟,大喊大叫,却毫无声响,喊声像一块小石片跌进奔腾喧嚣的大河。

(4)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鼓点,悲怆苍劲的嘶呜、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划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

而这一切,得在飞速移动中展现,几分钟后,马群消失,暴雨停歇,你再看不见了。

(5)我久久地站在那里,发愣、发痴、发呆。

我见到了,见过了,这世间罕见的奇景,这无可替代的伟大的马群,这古战场的再现,这交响乐伴奏下的复活的雕塑群和油画长卷!

我把这几分钟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所给予我的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

(6)马就是这样,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我说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恐怕也并不过分。

屠格涅夫有一次在他的庄园里说托尔斯泰“大概您在什么时候当过马”,因为托尔斯泰不仅爱马、写马、并且坚信“这匹马能思考并且是有感情的”。

它们常和历史上的那些伟大的人物、民族的英雄一起被铸成铜像屹立在最醒目的地方。

(7)牛从挽车变为食用,仍然是实用物;骆驼将会成为动物园里的展览品,因为它只会越来越稀少;而马,当车辆只是在实用意义上取代了它,解放了它时,它从实用物进化为一种艺术品的时候恰恰开始了。

(8)值得自豪的是我们中国有好马。

从秦始皇的兵马俑、铜车马到唐太宗的六骏,从马踏飞燕的奇妙构想到大宛汗血马的美妙传说……我们有多少关于马的故事呵,我们是十分爱马的民族呢。

至今,如同我们的一切美好的传统都像黄河之水似地遗传下来那样,我们的历代名马的筋骨、血脉、气韵、精神也都遗传下来了。

那种“龙马精神”,就在巩乃斯的马身上。

(9)我想,即便我一直固执地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点偏见,恐怕也是可以得到谅解的吧。

(取材于周涛同名散文)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认为牛和骆驼在外形、奔跑速度上比不上马,内在气质更和马无法相比。

B.巩乃斯草原上马群首领在旷野里呈现出的美丽、强壮和尊严让作者赞叹不已。

C.暴雨中狂奔的马群让作者强烈地感受到马是人类根本无法控制驾驭的动物。

D.作者无论是描写、抒情还是议论,情感都浓烈饱满,表现出强烈的爱马之心。

E.文章以“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点偏见”开篇,以“我”的想法作结,首尾呼应。

17.结合全文回答,作者为什么“一直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点偏见”?

(4分)

 

18.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①“它们常和历史上的那些伟大的人物、民族的英雄一起被铸成铜像屹立在最醒目的地方。

”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3分)

 

②“而马,当车辆只是在实用意义上取代了它,解放了它时,它从实用物进化为一种艺术品的时候恰恰开始了。

”这句话在文章中的含义是什么?

(3分)

 

19.结合生活,谈谈你对作者所说的“龙马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不少于200字)(10分)

 

参考答案:

一16.(4分)A.C.

17.(4分)要点:

强调①“放鞭炮”热烈,“手抓羊肉”粗犷;②与静谧的中秋之夜气氛不和谐。

18.(7分)

(1)要点:

①反衬;②突出自古以来人们对“月亮”的喜爱;③凸显作者对“月亮”的赞美。

(答出三点4分,答出两点3分,答出一点2分)

(2)(3分)要点:

①从古至今,由月亮产生的独特心理;②由月亮产生的诗篇佳句;③由月亮产生的独特的节日(各1分)

 

16.AC

17.答案示例:

作者对不爱马的人表示不满。

他认为很多人缺少个性,缺少对精神独立自由的追求,因此他们才不理解、不喜欢象征着独立自由的马,而喜欢那些没有个性、对人俯首帖耳的动物。

18.①答案要点:

承上启下。

承上:

说明马象征着人类许多优秀的精神品质,这些品质对人类具有启示作用。

启下:

引出下文关于马从实用到艺术品的议论以及马与中国人的艺术、历史、精神生活的密切联系。

②答案要点:

1.马的实用功能可以被其他物品替代;2.马象征着进取、尊严、自由等精神;3.马象征的精神是别的物品无法替代的。

19.略

(评分标准:

对“龙马精神”的理解2分,联系实际2分,“龙马精神”在现实中的体现4分,语言顺畅1分,表述有特色1分)

 

14.①外形粗壮憨实②品格谦逊③本自天然。

(每点2分)

15.通过写东岳、西岳、黄山、武夷的奇、险、怪,衬托柴达木山给人耳目一新的独特感受;同时为下文描写柴达木的山作铺垫。

(每点2分)

16.

(1)创作必须突破文化、知识和套路的遮蔽,做到心灵与自然的交流。

(3分)(意思对即可)

(2)我不敢确认自己能否像李白那样敞开肺腑去看柴达木山,是否真的领略到柴达木山的独特之美。

(3分)(意思对即可)

17.①比喻。

如:

将“柴达木山”比作“愣小子胖妞”,“愣小子胖妞后来成了硕士、博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柴达木山虽矮,但海拔高,又不给人高不可近的感觉的谦逊、不张扬的品质。

(2分)②拟人。

“山终于屁颠屁颠地过来了,冷不丁瞧去,一墩一墩的”,表现柴达木山的敦实可爱。

(2分)③对比。

“如果说泰山华山高挑秀气适宜跳高的话,那么这样的山更适宜举重。

”通过对比,表现“柴达木山”的壮实、威力无比。

(2分)(每点手法1分,例子正确、分析合理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