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二篮球场上的数字问题教案.docx
《浙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二篮球场上的数字问题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二篮球场上的数字问题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二篮球场上的数字问题教案
《步测和目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步测和目测的方法。
能力目标
能够进行简单的步测和目测测出两地间的距离。
情感目标
感受步测和目测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用步测测量距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用测量工具来测量两地之间的距离。
当没有测量工具时怎样测量篮球场的长和宽呢?
(板书课题:
步测和目测)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什么是步测什么是目测。
二、探究新知.
1.说明步测的意义
什么是步测呢?
(学生研究讨论)
沿长边走了71步,长大约是多少米?
这种方法是步测。
2、步测的方法。
(1)问:
如何求一步的长度?
(用两点间的距离除以步数)
(2)问:
想一想用步测的方法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一步的长度乘以步数)
注意:
为了测得比较准确,走的时候应注意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回答:
要按照平时迈步的大小,迈步要均匀,防止步子忽大忽小,向前走时,尽量直线行进等。
3.教学例1
出示课件
(1)观察图例。
例1:
平均每一步大约长是多少厘米?
2米4厘米走了5步,一步长度怎样求?
重点理解5步2米4厘米的关系.使学生能根据这段距离的长度和步数来正确解答平均每一步大约长多少厘米?
(2)指名板演。
提示:
注意要求的单位是什么?
给出的距离单位是什么?
(3)订正。
2米4厘米=204厘米204÷5≈40(厘米)
4、教学例2
出示课件
例2:
沿篮球场的长边、宽边走一走,各走了多少步?
大约多少米?
长71步宽38步
(1)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
如何求篮球场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引导学生:
步数×一步长度=两点之间距离。
(2)学生试做,订正。
5、目测
出示例3:
我们用眼睛看来估量一段距离大约有多长,这就是目测。
(1)建立实际距离的观念。
目测篮球架、教学楼、旗杆……的高度。
与同伴交流你是怎样估计的。
(2)小结
目测时,有时受地形影响造成错觉.如:
开阔的地方,容易把长距离估测得偏短,狭窄的地方,容易把短距离估测得偏长.因此,需要长期积累,反复练习.
三、巩固练习:
1、通过测量,求出自己的平均步长,然后步测一段路的长度。
(1)我走5步大约是()米,我的平均步长是()厘米,1米长的路程大约是()步。
(2)教室的长大约有()步,约()米;宽大约有()步,约()米。
教室内沿墙一周大约()步,约()米。
四、拓展练习:
卧室的长大约有()步,约()米;宽大约有()步,约()米。
卧室内沿墙一周大约有()步,约()米。
2、课本37页2-3题。
五、全课小结。
进行步测时需要先知道什么?
怎样才能知道?
《长方形周长
(一)》教案
教学内容
浙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科书38-39页例题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认识周长的含义,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生活里的数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周长。
教学难点
能熟练运用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用具
尺子、长方形纸片、照片、长方形框、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课件
例1
1、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引导学生说出要求木条的长度,其实就是求长方形图片的周长。
3、师:
在生活中类似这样的问题很多,比如给小树围一圈篱笆,要算篱笆的长度,给礼盒加一圈花边,要算花边的长度,用彩带布置教室,要算彩带的长度,这些都要用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长方形周长的知识来解决。
4、板书课题:
长方形周长
(一)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
向学生介绍在长方形中较长的边叫长,较短的边叫宽。
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
2、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出示课件
例2
数一数
观察示例图,指明学生说出点子图上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并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问:
要计算长方形周长需要知道什么?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想一想,画一画。
在下面的点子图上画出周长是12厘米的长方形。
(三)量一量、算一算。
出示课件
例3
让学生量出课本上长方形①的长和宽,并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它的周长。
问:
计算①号图形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你准备测量哪几条边的长度?
2、集体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①3+3+2+2=10(厘米)
②3×2+2×2=10(厘米)
③(3+2)×2=10(厘米)
第三种方法中3+2表示什么?
为什么要乘2?
学生交流讨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师板书: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4、试一试
运用长方形周长的公式计算③号图形的周长。
观察②号图形的长和宽相等,这就是正方形。
它是特殊的长方形。
只要测量一条边的长度,就可以计算它的周长。
板书: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四、随堂练习
1、完成课本39页1题。
用不同方法计算。
2、完成课本39页2题。
提示:
隔离带一周是正方形。
3、完成课本39页3题。
五、回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后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要灵活运用,这样既能节省材料又避免不够时反工。
板书设计
长方形周长
(一)
①号图形的周长③号图形的周长②号图形的周长
3×2+2×2(5+1)×22×4=8(厘米)
=6+4=6×2
=10(厘米)=12(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周长
(二)》教案
教学内容
浙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科书42-43页例题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动手操作,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熟练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同时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能熟练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形周长的概念,能熟练拼凑新图形并求出新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用具
几张长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咱们上节课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你能回答出我的问题吗?
1、长方形的周长=(+)×2
2、正方形的周长=()×4
同学们太厉害了!
(给回答正确的学生奖励小红花)
3、出示课件
例1
下面个图形中横行、竖列相邻的两点距离表示1厘米。
(1)计算各图形的周长。
问:
①这些图形都是长方形吗?
(不全是长方形)
②它们是由什么图形拼组成的?
(它们是由两个或几个长方形组成的)
(2)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问:
①什么是周长?
(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
注意:
必须是封闭图形。
)
②这些图形的周长可以用长方形周长去计算吗?
同学交流讨论,尝试回答。
(不能用长方形周长的方法计算这些组合图形,会重复计算长方形的长或宽)
二、探究新知
出示课件
例2、在下面的长方形中选两个,拼成一个较大的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
问:
1、任意选两个长方形就可以拼成一个较大的长方形吗?
试一试:
①号图形和④号图形可以拼成一个较大的长方形吗?
2、怎么选才能拼成一个较大的长方形?
拼一拼:
①号图形可以和几号图形拼成一个较大的长方形?
例2中还可以有那两个图形可以拼成一个较大的长方形?
3、较大长方形的周长是两个小长方形周长的和吗?
同学们互相交流总结,派代表回答。
3、随堂练习
1、完成课本43页1题。
2、完成课本43页2、3题。
注意:
周长相等,图形不一定相同。
3、完成课本43页4题。
做题方法:
①拼成的五连方图形,消失的边长数量越多周长越短。
②数一下五连方图形一周共有几条小正方形的边数,用边数乘以小正方形边长的长度。
这就是③号图形的周长。
4、本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求组合图形的周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乘法分配律》教案
教学内容
浙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科书46-47页例题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和字母表达式,能熟练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计算、观察、举例、等活动,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究精神,通过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并运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从现实中发现并归纳出乘法分配律。
教学用具
课件、习题卡。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情境图例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打篮球吗?
篮球比赛中运动员和拉拉队都有什么用具呢?
让我们去商店看一下吧!
1、买5件球衣和5条球裤一共要多少元?
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算法的理由并计算。
方法一:
15×5+20×5方法二:
(15+20)×5
=75+100=35×5
=175(元)=175(元)
请同学们观察两位同学的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规律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
(板书课题:
乘法分配律)
2、发现和归纳乘法分配律
(1)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
(球衣和球裤的件数相同。
)
(2)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点?
(一种是先分别求出球衣和球裤的价钱再相加求出总价,另一种是先求一套秋衣秋裤的价钱再算出5套的总价。
)
(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两组算式结果相等)
小组总结规律并汇报发现。
老师适当引导并总结出要点。
15×5+20×5=(15+20)×5
3、尝试学习例2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算式的规律性,使学生明确:
①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相乘”指不固定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
)
②两个加数分别同一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③等号左右两边两个算式相等。
二、总结规律
1、出示例3
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启发学生用数学语言概括乘法分配律的内容。
让学生
结合板书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然后再引导学生回答其内容,加以巩固。
2、尝试练习
(1)(6+3)×15=×15+×15
(2)课本47页例4。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启发学生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并指名板演,提示学生3个
数可分别用a,b,c表示。
(a+b)×c=a×c+b×c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3、试一试
a×(b+c)=
3、随堂练习
1、课本47页1题。
2、课本47页2题。
注意:
表演服装有两种选法。
3、26×5-5×6=(-)×5
4、本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是怎样学习乘法分配律的?
根据今天所学知识你能很快算出20×2+20×8=?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15×5+20×5=(15+20)×53×(5+8)=3×5+3×8
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那么(a+b)×c=a×c+b×c
这叫乘法分配律。
《长方形面积
(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动手操作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实验并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推导和验证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充分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形成一定探究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迁移类推能力,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打基础。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乘积。
引导学生推导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若干张长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板。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
思考:
同学们,我们学校的篮球馆是长方形,你能想办法求出它的面积吗?
问:
1、可以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摆一摆,能摆几个,就是几平方米。
2、面积是否与长和宽有关系?
下面我们一起探讨一下长方形的面积有关的问题。
例1、同学们手中都有正方形纸板,下面从2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中选几个,拼成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多媒体展示拼好的图形)
问:
这些长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
答:
第一个:
长12厘米,宽2厘米,面积24平方厘米;
第二个:
长2厘米,宽8厘米,面积16平方厘米;
第三个:
长6厘米,宽3厘米,面积18平方厘米;
第一个:
长5厘米,宽4厘米,面积20平方厘米;
第一个:
长4厘米,宽6厘米,面积24平方厘米;
第一个:
长10厘米,宽2厘米,面积20平方厘米;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下面再看一道例题。
例2、下面的长方形是由多少个边长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
(多媒体展示)
(1)每行摆了(3)个,摆了
(2)行,它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
(2)每行摆了(5)个,摆了(3)行,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问:
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答: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习题巩固
计算下面各个图形的面积。
(多媒体展示)
(1)
(平方厘米)
(2)
(平方厘米)
(3)
(平方厘米)
(4)
(平方厘米)
(5)
(平方厘米)
得出: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本课小结
1、用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等)的正方形拼长方形,能拼几个,就是几平方米(平方分米等)。
2、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面积单位的换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解决问题的情景,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以及面积单位间的换系。
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培养实际操作、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2、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4、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
5、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6、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二、走进新课。
1、有一天,一只小蚂蚁遇到了一只小兔子,小蚂蚁说:
我睡的地方占地1平方厘米,小兔子说:
我睡的地方占地1平方分米。
(图略)
同学一:
哪个占地面积大?
同学二:
1平方分米是1平方厘米的几倍?
2、一张正方形纸的边长是1分米,它可以分割成多少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
同学一:
一个一个的数,结果是100个。
同学二:
10×10=100
3、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边长:
1分米=10厘米
面积:
10×10=100(平方厘米)
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三、巩固练习。
1、你能说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2、填一填。
12m2=(1200)dm23500cm2=(35)dm2
2dm2=(200)cm21200dm2=(12)m2
3、一块地砖的面积是9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厘米?
解: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9平方分米=900平方厘米
四、拓展训练。
1、一条人行道长150米,宽3米。
用面积9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水泥砖铺地,需要多少块?
解:
长方形面积:
150×3=450(平方米)=45000(平方分米)
45000÷9=5000(块)
2、公园内的一块长方形草坪,长24米,宽4米。
这块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合多少平方分米?
解:
长方形面积:
24×4=96(平方米)=9600(平方分米)
五、小结。
1、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2、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六、作业。
习题册P34的1到8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并能计算两位数乘以两位数。
2、过程与方法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本质并能掌握一定的简单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能够很好应用于生活中,提高数学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15+20)×6=□×6+□×615,20
2、42×8=(□+□)×8=□×8+□×840,2,402
3、已知25×4=100,那么下面几个式子怎样用简便的方法算出呢?
25×7=25×(□+□)=(□+□)=□4,3,100,75
253×4=(□+□)×4=(□+□)=□250,3,1000,12
325×4=(□+□)×4=(□+□)=□300,25,1200,100
二、新课引入
1、计算
(1)小蓝要去看篮球比赛,票价表甲级45元,乙级35元,丙级25元,买32张甲级票要
32×45=1440(元)
(2)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A、28×15=28×(10+15)=28×10+28×15=420
B、28×15=28×5×3=140×3=420
C、28×15=15×4×7=60×7=420
D、28×15=(30-2)×15=30×15-2×15=420
2、想一想,23×19的积与28×15的积哪个大呢?
23
×19
207
23
437
3、列竖式计算23×19.
23
×19
207…23×9
23
×19
207…23×10
先用个位上的9乘23。
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再用十位上的1乘23。
三、例与练
61页1、2题
四、课堂小结
1、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位与第一个因数个位对齐。
2、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乘第一个因数,
得数末位与第一个因数十位对齐。
3、把两次乘得积加起来。
五、拓展延伸
62页1、2、3、4、5、6、7、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