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1STSE解答.docx
《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1STSE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1STSE解答.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1STSE解答
专题01STSE
1.【2016年高考北京卷】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
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
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
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的抗疟疾的新药青蒿素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史判断
【名师点晴】本题侧重于考查我国科学家在化学领域中的重大研究成果,主要是与诺贝尔化学奖有关的判断,学生只要平时注意稍加留意即可得出正确的判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2.【2016年高考江苏卷】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
下列活动会导致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是()
A.燃烧煤炭供热B.利用风力发电C.增加植被面积D.节约用电用水
【答案】A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与环境保护,低碳经济等有关判断
【名师点晴】掌握能源的特点、燃烧产物以及常见新能源等是解答的关键,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题目难度不大。
3.【2016年高考四川卷】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氯气作水杀菌消毒剂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答案】B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
【考点定位】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物质的用途
【名师点睛】本题以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用途为载体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改变、个数不增减,原子核不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二者缺一不可。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多从化学的视角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题目较易。
4.【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体积分数)为95%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人造纤维在灼烧时会蜷缩成一个小球,有浓烈的黑烟,有与蛋白质灼烧的不一样的气味,故可以区别蚕丝和人造纤维,正确;B.食用油高温反复加热发生化学变化,产生多种有毒、有害甚至是致癌的稠环芳香烃物质,进而会危害人体健康,正确;C.加热或高温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从而失去对家禽的危害作用,故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正确;D.医用消毒酒精通常是用体积比浓度为75%中乙醇溶液,浓度太大,杀菌能力强,但渗透性差,浓度太小,渗透性强而杀菌能力又弱。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渗透性差,会导致病毒的表面的蛋白质变性,当病毒退壳后,里边的蛋白质仍然会危害人体健康,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在生活的应用正误判断的知识。
【名师点睛】化学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应用十分广泛。
我们生活就要吃饭、穿衣,在生活过程中在与周围环境接触的过程中,往往会接触微生物或注意不当而患有疾病,消毒、治疗要使用一定的方法、或用一定的物质进行处理,这些都与化学知识有关。
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腈纶化学纤维等,棉花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糖类,灼烧有烧被套的气味;羊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腈纶等是人工合成的物质,灼烧有浓烈的黑烟,会蜷缩成一个小球,冷后是一个小硬球。
购买的衣服布料材料就可以用灼烧的方法鉴别,也可以根据物质的面料的成分的性质在洗涤时采用适当方法。
实用的植物油高温反复加热会产生致癌物质,故要少吃油炸食品;肌肉注射或输液时经常要用酒精消毒,消毒用的酒精是体积比为75%的酒精的水溶液,浓度过大或过小都不能很好的杀菌消毒。
只有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才会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也才会更安全、更健康。
5.【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
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答案】B
【考点定位】考查燃料燃烧,环境污染与防治等知识。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燃烧的燃烧,涉及化石燃料和液化石油气等,化石燃料是一种碳氢化合物或其衍生物。
化石燃料所包含的天然资源有煤、石油和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是由炼厂气或天然气(包括油田伴生气)加压、降温、液化得到的一种无色、挥发性气体,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
6.【2016年高考浙江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储热材料是一类重要的能量存储物质,单位质量的储热材料在发生熔融或结晶时会吸收或释放较大的热量
B.Ge(32号元素)的单晶可以作为光电转换材料用于太阳能电池
C.Ba2+浓度较高时危害健康,但BaSO4可服人体内,作为造影剂用于X-射线检查肠胃道疾病
D.纳米铁粉可以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其本质是纳米铁粉对重金属离子较强的物理吸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纳米铁粉可以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其本质原因是铁是活泼金属,能与Pb2+、Cu2+、Cd2+、Hg2+等离子发生置换反应,从而过滤除去,答案选D。
【考点定位】生产、生活中的各种材料
【名师点睛】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是化学知识。
例如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硫酸钡不溶于水或盐酸,可以做钡餐,但碳酸钡因为能溶于盐酸,而会造成钡离子中毒不能代替硫酸钡。
纳米铁粉可以和污水中的离子发生置换反应进而除去重金属离子,利用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7.【2015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六水合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答案】C
【考点定位】考查硅胶、P2O5、氯化钙、新型植物纤维等食品干燥剂中的应用
【名师点晴】本题从知识上考查了常见干燥剂在生活中的应用,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综合运用能力,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的运用情况,熟悉常见干燥剂的性质是答题的关键。
这道高考题为一道中下档题,难度偏低。
8.【2015天津理综化学】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点燃爆竹后,硫燃烧生成SO3
B.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C.服用阿司匹林出现水杨酸反应时,用NaHCO3溶液解毒
D.使用含钙离子浓度较大的地下水洗衣服,肥皂去污能力减弱
【答案】A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涉及硫的化学性质、金属的腐蚀、药物的使用等
【名师点睛】考查硫的燃烧产物的判断、硫单质的二次氧化、盐的水解、溶液的酸碱性的判断、盐水解的应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的应用、生活中硬水的判断、硬水与软水的鉴别等知识,每个选项都是一个知识层面的问题。
硫与氧气的产物只能是二氧化硫,而不可能是三氧化硫,这一点应给学生讲清楚。
钙离子较多的水实质为硬水,这方面的知识在初三已经学过,可以从硬水与软水的角度分析D选项。
本题充分体现生活处处有化学,化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使学生能够很好的学以致用。
9.【2015四川理综化学】下列物质在生活中应用时,起还原作用的是()
A.明矾作净水剂
B.甘油作护肤保湿剂
C.漂粉精作消毒剂
D.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
【答案】D
【解析】A、明矾净水是因为Al3+水解成Al(OH)3胶体吸附;B、甘油具有强的吸湿性,可以让皮肤上的水分不会太快散发,同时适当从空气中吸收水蒸气,故用作保湿剂;C、漂粉精具有强氧化性,故可作消毒剂;D、铁粉可以消耗食品袋中的氧气,铁粉自身被氧化,起还原作用。
选D。
【考点定位】氧化还原反应
【名师点睛】高考考纲要求:
要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化合价的变化,本质是有电子转移。
高考命题侧重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配平反应方程式和化学计算等多个知识点。
本题将氧化还原反应基础知识与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结合起来,这种考查方式在历年高考中再现率较高,成为高考的热点,在复习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各种不同的概念首先要准确地理解,知道其内涵及其适用的范围;其次要找一找和其他概念的联系和结合点,形成系统的概念体系;三要熟悉有关概念的典型实例,并要注意一些常见的特例。
10.【2015海南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应用中利用了物质氧化性的是()
A.明矾净化水B.纯碱去油污
C.食醋除水垢D.漂白粉漂白织物
【答案】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化学常识、常见物质的用途。
【名师点睛】本题以生活中的化学为载体将相关物质的性质用途和氧化性概念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理清相关物质的用途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及氧化性的概念是本题得分的关键。
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学习过程中要多注意分析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多从化学的视角关注生活。
11.【2015江苏化学】“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A.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B.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
C.深入农村和社区宣传环保知识D.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塑料袋等
【答案】D
【解析】A、低碳能减少CO2的排放,故A说法正确;B、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可以对物质进行回收使用,分类处理,故B说法正确;C、宣传环保知识,人人都参与进来,减少人类对环境的破环,故C说法正确;D、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对树木加大破坏,塑料袋使用引起白色污染,故D说法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问题。
【名师点睛】此题较简单,跟生活比较贴近,考查现在提出的:
低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加大环保知识的宣传,要求熟悉课本上元素及其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复习时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12.【2014年高考海南卷】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碘酒是指单质碘的乙醇溶液B.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
C.浓硫酸可刻蚀石英制艺术品D.装饰材料释放的甲醛会造成污染
【答案】C
【解析】A.碘酒是指单质碘的酒精溶液。
酒精就是乙醇的俗称。
正确。
B.84消毒液是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得到溶液。
其有效成分是NaClO。
正确。
C.氢氟酸可刻蚀石英制艺术品。
错误。
D.装饰材料释放的甲醛会造成人体一些不适,免疫能力下降等。
因此会造成污染。
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以碘酒、84消毒液、甲醛等几种常见的物质为载体介绍了化学的应用,考查学生对物质的性质及用途的了解、理解和掌握程度;考查了考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和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相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体现了化学的实用性的特点。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首先要清楚选项给出的物质的成分、性质,然后根据要求作出相应的判断。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如物质的组成、俗名、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
能用化学的眼光来洞察生产、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13.【2014年高考广东卷第7题】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饭勺、饭盒、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
B.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
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
【答案】A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与生活的有关判断
【名师点晴】本题以合金、多糖、油脂、蛋白质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物质的性质、成分的判断,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化学与生活的考查中,要注意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比如选项D即便不学化学,根据生活常识也可判断,豆浆煮沸后是不会变成氨基酸的。
14.【2014年高考江苏卷第1题】水是生命之源,2014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的空间取向图像,模型如图。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弱电解质
B.可燃冰是可以燃烧的水
C.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D.0℃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大
【答案】A
【解析】A、水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正确;B、可燃冰不是水,是甲烷和水组成的水合物,错误;C、氢氧两种元素既能组成水,也能组成双氧水,错误;D、0℃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4℃时水的密度最大,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水的知识,涉及水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可燃冰的知识
【名师点晴】本题以水为载体,重点考察了学生对水的知识的理解,不同于往年高考试题中的化学与生活类型试题,题目比较简单,能平稳学生的情绪。
本题的解题要点为:
水的性质和结构,需要熟悉水的常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可燃冰的组成等内容。
15.【2014年高考四川卷第1题】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烯可作水果的催熟剂
B.硅胶可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福尔马林可作食品的保鲜剂
D.氢氧化铝可作胃酸的中和剂
【答案】C
【解析】A、乙烯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作水果的催熟剂,A正确;B、硅胶多孔,吸收水分能力强,可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B正确;C、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甲醛有毒,不能作食品的保鲜剂,C不正确;D、氢氧化铝属于两性氢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可作胃酸的中和剂,D正确,答案选C。
【考点地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与生活的有关判断。
【名师点晴】本题主要是以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为载体,涉及乙烯、硅胶、甲醛和氢氧化铝的性质与用途,意在提高学生关注化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题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积累。
16.【2014年高考天津卷第1题】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铁表而镀锌可以增强其抗腐蚀性
B.用聚乙烯塑料代替聚乳酸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C.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一种重要因素
D.含再金属离子的电镀废液不能随意排放
【答案】B
【考点地位】考查化学与生活的有关判断
【名师点晴】本题以化学与环境污染以及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考查了化学与STSE,同时也考察了化学基本理论,如A项查了金属的腐蚀与防护、B选项考查了有机高分子的特点、D选项考查了重金属阳离子的毒性等问题。
判断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首先应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分析本题时应结合社会、生活实践,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判断。
17.【2013年高考福建卷第6题】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英只能用于生产光导纤维
B.从海水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C.为了增加食物的营养成分,可以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D.“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2,用途广泛,除了制造光导纤维,还可以生产高纯硅、制工艺品等等,错误;B、海水是巨大的宝库,从中提取的物质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如海水淡化,错误;C、食品添加剂,有些有副作用,在一定范围内使用,错误;D、油脂通过皂化反应得到肥皂,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的关系。
【名师点睛】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从海水中可以提取氯化钠;食品添加剂应适量添加;“地沟油”主要成分是油脂,这些都是与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本题考查二氧化硅的用途、物质的分离、食品添加剂、油脂等,难度不大,注意“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其主要成分是油脂,在碱性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可用于制造肥皂。
18.【2013年高考山东卷第7题】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
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燃料
C.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利用粮食酿酒经过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聚乙烯结构中不存在碳碳双键,其不能发生加成反应,A错;煤的气化和液化均为化学变化,B错;碳纤维属于无机材料,C错;粮食酿酒是淀粉转化为葡萄糖,并进一步转化为乙醇,D对。
【考点定位】此题综合考查了化学必修2中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包括塑料和有机材料、煤的加工、粮食酿酒等。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塑料和有机材料、煤的加工、粮食酿酒等知识,针对的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
试题紧扣教材,贴近生活实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难度不大。
19.【2013年高考上海卷第5题】374℃、22.1Mpa以上的超临界水具有很强的溶解有机物的能力,并含有较多的H+和OH-,由此可知超临界水()
A.显中性,pH等于7B.表现出非极性溶剂的特性
C.显酸性,pH小于7D.表现出极性溶剂的特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超临界水仍然呈中性,C项错误,A项pH小于7,错误、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可知B正确(有机物大多数是非极性分子),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超临界水的性质。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明确纯水的特点、相似相溶原理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中等,注重考查学生从文字的情景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基础知识与学科能力的有机结合。
20.【2013年高考天津卷】以下食品化学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食盐可作调味剂,也可作食品防腐剂
B.新鲜蔬菜做熟后,所含维生素C会有损失
C.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做人类的营养物质
D.葡萄糖中的花青素在碱性环境下显蓝色,故可用苏打粉检验假红酒。
【答案】C
【考点定位】考查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食盐的用途、炒菜如何控制温度不使维生素C分解(结构破坏)、纤维素能否在人体水解、检验葡萄酒是否含有花青素等,贴近生活,关注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名师点睛】食盐具有咸味,食盐腌制食品,以抑制细菌的滋生,常用作调味品和防腐剂;维生素C加热烹调处理、浸水等,都会让蔬菜的维生素C大幅度减少,维生素C呈酸性,加热或在溶液中易氧化分解,在碱性条件下更易被氧化;纤维素在人体中不水解,不能被人体吸收;苏打是碳酸钠,依据葡萄中的花青素在碱性环境下显蓝色信息进行解答,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活中的化学,依据相关的知识即可解答,平时要注意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