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对象及任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9994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研究对象及任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心理学研究对象及任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心理学研究对象及任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心理学研究对象及任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心理学研究对象及任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研究对象及任务.docx

《心理学研究对象及任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研究对象及任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研究对象及任务.docx

心理学研究对象及任务

心理学研究对象和任务

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建立: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

心理学研究:

人的心理现象,即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⒈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

开始于感觉和知觉(感觉是对客观实物个别属性或个别特征的直接认识,如,明或暗、粗或细等;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是人脑对客观实物整体特征和其联系和关系的直接认识,如对红旗、苹果、玫瑰红等的认识。

);记忆(积累和保持歌特只是经验的心理活动);思维(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间接地、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等的心理活动。

情绪过程——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惧等。

意志过程——有意识地调节与支配行为的心理活动。

人的意志行动的目的体现在发动与制止两方面。

⒉个性心理:

表现在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

①个性心理倾向性——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

需要-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某种失衡状态,引起活动的基本动力;

动机-在需要的推动下产生并趋向预定目标的心理原因;

兴趣-人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心理倾向;

世界观-人对世界或客观环境的总的看法;

以上都是心理动力,儿童时期兴趣是主要的动力;青少年时期理想上升到主导地位;青年后期和成年期三观成为主导,支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

②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和人格,指一个人在知、情、意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能力-智力(智慧活动性能力)和技能(动作活动性能力)。

表现了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的活动效率和其潜在的可能性,是先天遗传素质和后台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结果。

人格-气质(心理活动与行为产生的动力特征,如,情绪产生的速度与强度、思维活动的稳定性与指向性等)和性格(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

⒊研究目标:

陈述和解释心理现象,预测心理活动,调节与控制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

[编辑]心理学发展简史和主要流派

1.结构主义心理学

创始人:

冯特,铁钦纳(E.Titchenner)推广

研究人的意识经验,对经验的研究需从内容、过程和原因三方面进行。

2.机能主义心理学

创始人:

詹姆士(W.James)与杜威(J.Dewey)

主张对个体在适应环境时的心理与意识活动进行了解。

(实用性)

3.行为主义心理学

创始人:

华生(J.B.Watson)1913,反对结构主义观点

环境决定论观点,刺激——反应公式(S-R),强调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能够客观观察与测量的外显行为而不是意识经验;行为不是由遗传决定,而是环境因素影响下,经被动学习以后的结果。

4.格式塔心理学(Gestal)

创始人:

【德】韦特海默(M.Wertheimer)、考夫卡(K.Koffka)和柯勒(W.Kohler)

主张人的心理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相加,意识经验也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集合,行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

5.精神分析

创始人: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S.Freud)1896

人的心理包含两个部分:

意识(能够觉察得到的心理活动)和无/潜意识(人的本能冲动以和出生以后被压抑的人的欲望)

强调:

潜意识动机的作用以和儿童期经验对人的心理和人格的影响。

精神分析理论组成:

用潜意识、生本能、死本能和力比多(Libido)等观念来解释人的行为动力;

用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性征期以和恋父恋母情结等来解释人格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其特征;

用本我、自我、超我来解释人格结构(心理结构),并以焦虑和各种防御机制来解释三个“我”之间的矛盾冲突。

6.人本主义心理学

创始人:

【美】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ogers)20世纪中叶

认为:

应以正常人为对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蕴藏着巨大、无限的潜力。

强调:

人的社会性特点,对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产生了很大影响。

7.认知心理学

在众多研究基础上产生的,作为心理学的新范式,以心理结构与心理过程为其研究对象,探讨人类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把人视为一个主动的信息加工工具系统,努力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探讨人对信息的获得、存储、加工和使用的过程。

[编辑]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1.理论心理学

①普通心理学研究正常成年人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学科。

是心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性学科。

②发展心理学

研究从受精卵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和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分为婴幼儿心理学、少年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③人格心理学

探究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绪和行为的独特模式,以和综合影响歌特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并对现实个体作出整体解释的分支学科。

④社会心理学

研究在群体环境下个体心理发生、发展和其变化的规律。

包括群体心理现象与行为和个体在其所属群体的影响下产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以和各种自我调节行为。

包括民族心理学、家庭心理学和社区心理学等。

⑤变态心理学

按照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个体行为异常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并运用其来指导实际领域的应用。

⑥实验心理学

运用实验方法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为心理现象的因果关系提供实证性资料分支学科。

包括心理实验的设计、心理实验的方法、心理学专题研究的实验程序和实验仪器的研制和使用。

⑦心理测量学

应用一定的测量工具,才有数理统计方法来数量化分析心理与新闻的分支学科。

包括心理物理法、心理量表法和心理测验等。

2.应用心理学

①教育心理学

研究在教育过程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规律,解释教育过程和人的心理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

包括学科教学心理学和德育心理学。

②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包括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

工程心理学研究人与机器的关系。

管理心理学主要内容是领导与管理风格,以和在管理活动中,如何提高与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潜能的发挥等。

③临床心理学

运用心理学原理诊断和治疗心理异常的分支学科。

心理异常的行为表现,包括情绪问题、行为怪异、犯罪倾向、智力迟钝、适应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等。

临床心理学家:

以心理学原理和心理测量探索心理方面的问题,以心理矫正的技术与方法使心理异常者恢复正常。

精神病医生:

以医生身份,运用医学知识和施以手术或药物等手段来治疗病人。

心理咨询师:

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疏解技术,通过商谈等一系列程序,揭示来访者心理障碍的原因和行为问题的症结,改变其原有的认知结构、负面态度和行为模式,对未达到心理异常或受到心理困扰的来访者的心理障碍给予矫正。

④咨询心理学

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知道个体的生活实践,使人最大限度地发展其潜能的应用心理学分支学科。

内容有个体学习问题、职业选择、问题应对、情绪出来以和危机干预等,特点是遵循教育的、发展的模式而不是临床的医学的模式。

⑤犯罪心理学

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心理和其规律的应用心理学分支学科。

⑥健康心理学

综合运用心理学的只是以和教育训练、科学研究和职业知道原则,探究健康、疾病和技能失调的原因,分析并促进社会保健系统的发展和健康政策的制定。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

[编辑]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人的一起心理活动都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实现的。

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①神经元与突触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具有接受、传递和整合信息的技能。

主要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三部分组成。

突触: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神经元之间相接触的部位。

是控制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决定着信息传递的方向、范围和性质。

②神经系统

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运动输出(随意运动,不随意动作等)。

植物性神经系统又称为自主神经系统,控制不随意运动(出汗、心跳、消化等),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主要功能是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

人类高级思维活动的物质载体:

大脑两半球皮层的机能活动。

③反射和反射弧

最基本的活动方式:

反射(中枢神经系统参与)

反射弧:

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执行反射活动的生理基础。

包括五个部分: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反射产生的条件不同,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④两种信号系统

两种不同性质的客观环境刺激。

第一信号系统:

由具体事务和其属性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

望梅止渴

第二信号系统:

由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

谈没生津

2.脑的结构与功能

①脑的结构

后脑:

小脑和延髓,条件身体的生理机能(食欲、身体平衡、睡眠、体温等)和部分反射性活动和基本情绪反应(恐惧、快乐、性冲动)延髓:

生命中枢,控制心跳等。

中脑:

视觉反射中枢,控制瞳孔等。

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部分双向联系,控制机体觉醒与维持意识状态。

前脑:

主体是大脑

②大脑皮层和其功能

脑的最高级部位,是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器官。

枕叶:

视觉中枢

颞叶:

听觉中枢

3.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①基本过程:

兴奋和抑制

②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扩散:

兴奋或抑制的强度过强或过弱

集中:

兴奋或抑制的强度适中

正诱导:

由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邻近区域的兴奋过程。

睡觉前闹觉

负诱导:

由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邻近区域的抑制过程。

专注读书时对周围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编辑]感觉和知觉

[编辑]感觉概述

1、感觉的概念: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种类:

2.1、外部感觉:

视、听、嗅、味、肤觉

2.2、内部感觉:

运动(动)、平衡(静)、机体觉

3、感觉现象适应——对比——联觉

[编辑]知觉概述

1、知觉的概念: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密不可分,统称为感知。

3、知觉的种类:

3.1、按感受器不同

视、听、触摸等。

3.2、按知觉对象不同

空间知觉:

对客观事物三维空间特性的反映,包括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等。

时间知觉:

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延续性(时间长短)、顺序性(先后)和周期性的反映。

外在标尺——东升西落、月亮盈亏等;内在标尺——心跳、呼吸、饥饿等。

运动知觉:

对物体在空间位置移动的反映。

判断运动状况和其运动速度。

[编辑]知觉基本特征

1、选择性:

对象——背景

2、整体性

3、理解性

4、恒常性——由于个体的知识经验的参与,并不因知觉条件、如距离、角度、光亮等的变化而改变,仍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特征。

大小、亮度、形状、颜色等

感觉阈限------度量感受性的大小。

绝对阈限----刚好引起某种感觉的刺激量。

刺激强度太小不能引起某种感觉,太大会导致某种感觉的消失。

差别阈限----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编辑]观察

1、观察:

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思维着的知觉。

2、观察的品质:

目的性、客观性、精细性、敏捷性

[编辑]注意

[编辑]注意概述

1、概念: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是心理过程的积极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

中枢机制:

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

2、特征:

指向性和集中性(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

3、功能:

选择、保持、调节监督

[编辑]注意的种类

1、不随意注意:

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刺激物的特点(主要原因),人本身的状态----影响

2、随意注意:

有意注意,自觉地、有目的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目的与任务,个人兴趣,活动组织,个性----影响

3、随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主要。

随意注意的特殊形式

[编辑]注意的品质

1、注意广度:

注意的范围。

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多寡的主义特征。

本质上,注意的范围也就是知觉的范围。

2、注意稳定性:

注意的持久性。

注意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注意特征。

3、注意分配:

人把自己的注意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

条件——活动的熟练程度;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4、注意转移:

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注意特征。

[编辑]记忆

[编辑]记忆概述

1、概念:

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2、基本过程:

信息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基本过程。

  

编码:

对外界信息进行反复的感知、思考、体验和操作。

  

存储:

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得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得问题等,以一定形式保持在头脑中; 

提取:

从长时记忆中查找已有的信息的过程。

基本环节:

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记---记忆的前提忆---检验记忆的指标

[编辑]记忆的分类

1、内容与经验的对象:

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2、保持时间的长短:

感觉(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3、意识参与程度分:

外显记忆---有意识,主动收集经验内隐记忆---无意识,凭经验

4、加工和存储的内容不同分:

程序性记忆---技能记忆,只能在操作中表现(如何做事;先后顺序的活动)

陈述性记忆---事实(事件)记忆,用言语表达

[编辑]记忆系统

1、感觉记忆(瞬时):

感觉性刺激作用后仍在脑中继续短暂保持其映像的记忆。

以感觉痕迹的形式被选择性的登记下来。

无意识的,未加工的。

基本特点:

1)、物理特征编码,以感知顺序登记——形象性

2)、保持时间短暂,图像记忆保持1秒钟左右;声象记忆超过1秒,不超过4秒;

3)、记忆容量由感受器的解剖生理特点决定。

编码:

视像和声像

2、短时记忆(工作):

人脑的信息在1分钟之内的加工与编码的记忆。

特点:

1)、保持时间——5-20秒,不超过1分钟

2)、容量——记忆广度,5-9个项目

3)、易受干扰

存储:

言语听觉形式

3、长时记忆(永久性):

信息进过充分加工,在人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

短时记忆→长时记忆,通过复述

特点:

1)、容量无限

2)、保持时间长久

编码:

以意义编码(双重编码)为主。

包括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

1)、表象编码:

是经过加工处理了的抽象类似物的再现。

(概括能力)

加工对象——非言语对象和某事件的知觉信息

表征——空间平行的方式

2)、语义编码:

加工对象——使用语言时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包括词、符号、意义、对象还包括使用规则、文法等。

表征——按言语发生的顺序,以系统方式;包括言语听觉和言语运动两方面。

[编辑]遗忘的含义和遗忘的规律

1、遗忘:

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错误的再认与回忆。

信息提取不出来或提取出现错误。

分为:

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

1.1、遗忘规律:

【德】艾宾浩斯最早对人类记忆和遗忘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

一是描述了人类遗忘进程的保持曲线。

二是解释了记忆中保存信息的时间。

1.2、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材料的性质:

动作和形象遗忘速度较慢。

2)、材料的数量:

5个100%

3)、学习程度:

150%的学习程度是保持率的临界点

4)、序列位置:

首尾内容正确率高于中间。

(尾——近因效应;首——首因效应)

2、遗忘的原因

1)、衰退说——记忆痕迹衰退

2)、干扰抑制说——前摄抑制、倒摄抑制;材料越相近,干扰或抑制作用越大

3)、压抑(动机)遗忘说——动机性遗忘

4)、提取失败说——与衰退说相反,线索依赖性遗忘

[编辑]复习

1、复习:

多次识记,防止学习之后的遗忘。

2、有效组织分析的方法和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与内容、分散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运用多种感官、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结合

[编辑]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1、明确目的,增强主动性

2、理解意义

3、精加工

1)、组块化

2)、多种信息编码

3)、复习方法

[编辑]思维

[编辑]思维的含义

1、思维: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

2、特征:

间接性、概括性。

3、与感觉、知觉的关系:

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感觉和知觉:

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整体特征、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

思维:

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与特征和内部联系。

[编辑]思维的种类

1、根据发展水平:

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动作思维:

凭借个体直接的感知活动,以实际动作作为支柱去解决问题。

形象思维:

以人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为支柱去解决问题。

抽象逻辑思维:

以语义为基础,利用概念、判断和推理形式。

2、根据逻辑性:

分析思维、直觉思维

3、根据指向性:

集中(求同)思维、发散(求异)思维

4、根据创造程度:

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编辑]思维过程和基本形式

1、过程:

(1)分析和综合(基本)

(2)比较

(3)抽象与概括

(4)系统化与具体化

2、基本形式:

概念、判断和推理,是人类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

1)、概念:

是抽象逻辑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构成判断和推理的基本要素。

概念与词紧密联系,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词的思想内容。

概念的特征:

多维度、多层次、体系化的结构特征。

概念的种类:

①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关系概念—

②前科学概念(日常概念)、科学概念

2)、判断:

人脑借助语言对客观事物的特征或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和综合,从而对事物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认识,一般用句子表达。

3)、推理:

由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或根据已有的知识推论出新结论。

是知识获得的特殊形式之一。

主要有:

演绎推理(线性系列推理、主题推理、三段论推理)和归纳推理

[编辑]概念形成阶段

概念形成:

个体通过反复接触大量同一类事物,从而获得此类事物或现象共同特征或共同属性,并通过肯定(正例)或否定(反例)的例子加以证实的过程。

[编辑]科学概念的掌握

[编辑]问题解决的含义、基本特点和问题解决的阶段

解决是重要的思维活动过程,也是思维的目的。

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1)、知觉特点

2)、定势——又称为心向,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个体按照某种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一种心理倾向。

功能固着:

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事物通常的功能,看不到它可能存在着的其他方面的功能。

3)、已有知识经验——一种知识经验对另一种知识经验学习的影响。

迁移——正迁移、负迁移

4)、动机和情绪状态

5)、个性差异

[编辑]创造性思维

根据思维的创造性程度,可以把思维分成普通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两种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编辑]情绪和情感

[编辑]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1、情绪和情感: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合称感情,综合反映了人的情绪和情感状态以和愿望、需要等主观感受体验。

是复杂的心理现象,包括认知活动、生理反应和行为表现。

2、区别和联系

区别:

1)、情绪是与有机体的生理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体验;

情感则是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复杂而高级的体验。

2)、情绪是不断变化的、一时的状态,带有情境性、易变性。

情感是对事物的稳定态度的反映,具有稳定性、持久性。

3)、情绪往往是由事物的表面现象引起的,带有冲动性、爆发性,并伴有明显的机体生理变化和外显行为。

情感是与人对事物的深刻认识相联系,并受世界观和价值观制约,因此更加深刻、含蓄、稳定而持久。

联系——属于同一性质的心理活动

1)、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2)、情绪的变化受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制约,那些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绪,有时会因情感的社会内容而改变它的原始表现形式。

情感的深度决定情绪表现强度,情感的性质决定了在一定情境下情绪表现的形式。

情绪发生的过程往往深含着情感的因素。

3、基本情绪

最基本、最原始的四种情绪:

(喜怒哀惧)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4、情绪状态

典型的情绪状态:

心境、激情、应激

5、情感种类

人类较高级的社会性情感:

道德感、理智感、美感和热情。

6、情绪的功能:

适应环境、调节认知、信息传递(表情动作)

[编辑]情绪的主要理论

1、詹姆士—朗格理论

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感知。

即情绪体验是由于对刺激反应之后产生的生理变化引起的。

包括自主性内脏系的统和骨骼肌肉系统的反馈。

2、坎农—巴德情绪理论

情绪中心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3、情绪的认知理论

1)、阿诺德·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情绪理论:

生理的、行为的、认知的。

其中个人的先前经验是决定情绪体验的主要因素。

2)、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三因素理论:

认知过程(情绪体验)、生理状态(身心状态)、环境因素(刺激情境)

[编辑]意志

[编辑]意志概述

意志:

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行动的特征:

自觉地确定行动,与克服困难想联系的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编辑]意志行动过程

意志行动有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是个体意志对行为的积极、能动地调节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

采取阶段中包括动机的斗争和行动目的的确定。

动机冲突:

1)、双趋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同时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目标。

2)、双避冲突——两害相权取其轻。

同时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目标。

3)、趋避冲突——又爱又很。

同时面对一个目标。

4)、双重趋避冲突——同时具有吸引和排斥,且比较接近。

同时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目标。

[编辑]意志的品质

1、意志的自觉性——相反受暗示性和独断性  

2、意志的果断性——相反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

3、意志的坚韧性——相反动摇性和顽固性  

4、意志的自制性——相反任意和怯懦

个性倾向性——以人的需要为基础、以世界观为指导的动力系统。

个性心理特征——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是多种心理特征的独特组合,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差异。

[编辑]意志品质的培养

[编辑]想象

[编辑]想象的概念

想象:

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编辑]想象的功能

[编辑]想象的种类

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再造想象:

根据语言的描述、图形或符号示意,在人脑中产生的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

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人脑中独立创造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幻想:

与个人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编辑]能力

[编辑]能力概述

1、能力:

人顺利完成活动和活动效率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人格特征)。

直接影响活动效率。

2、能力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

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与概括,是人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特征、联系与关系的反映,属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范畴。

技能是个体在所获得的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某种活动方式构成技能发展的必要环节,属于心理活动方式范畴。

[编辑]能力分类

能力和活动一定联系在一起,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平台。

它具有两种含义:

实际能力、潜在能力

能力的倾向性——

一般能力(智力)、特殊能力(专业)

能力的功能——

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自己监控和认知自己能力的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

能力参与活动性质——

模仿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