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S101线兴隆至通济段公路灾后大中修工程C标段1.docx
《施工组织设计S101线兴隆至通济段公路灾后大中修工程C标段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组织设计S101线兴隆至通济段公路灾后大中修工程C标段1.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组织设计S101线兴隆至通济段公路灾后大中修工程C标段1
施工组织设计目录
1编制依据和原则
1.1编制依据
1.1.1S101线兴隆至通济段公路灾后大中修工程C标段招标文件、投标文件、施工承包合同、施工图设计文件。
1.1.2我项目部进场后对施工现场的详细踏勘。
1.1.3我公司建设同类及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科技成果及拟用于本合同工程施工队伍的施工设备和技术力量等情况。
1.1.4工程所在地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在施工安全、工地治安、人员健康、环境保护及土地租用等方面的有关标准及规定。
1.1.5国家现行施工技术规范、规程、标准。
主要规范、规程、标准
序号
类别
规范、标准名称
编号
1
国家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
2
国家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
3
交通部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F10-2006
4
交通部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034-2000
5
交通部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JF30-2003
6
交通部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JTJ073.1-2001
7
交通部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041-2000
8
交通部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JTJ076-95
9
交通部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E40-2007
10
交通部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E20-2005
11
交通部
《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
JTGE41-2005
12
交通部
《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
JTJ056-84
13
交通部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J057-94
14
交通部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E42-2005
15
交通部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E60-2008
16
交通部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F80-2004
1.2编制原则
1.2.1严格遵守合同的施工期限,保质保量、保证安全、文明施工,按期完成施工任务。
1.2.2科学而合理地安排施工程序,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
1.2.3坚持优化技术方案和推广四新成果的原则,加强科技剖析和技术攻关,搞好质量控制,工程质量达到优良标准。
1.2.4在施工中注意施工安全,保证道路行车畅通,合理安排施工,施工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污染,搞好交通疏导工作。
1.2.5严格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原则。
1.2.6严格执行四川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本项目的文明施工、环保、安全、卫生及健康等有关管理条例的要求,树立良好的工程形象、企业形象和社会形象。
2工程概况
2.1项目概况
省道S101线金堂中江界至中江三台界公路,为中江县公路网主骨架,是连接成都与中江、三台的重要通道,并出境成都、金堂和三台等市、县,途径兴隆镇、辑庆镇、南山镇、南华镇、凯江镇、通济镇,该路对沿线工农业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该路段全线起止桩为:
K44+261至K85+383.31,路线全长41.12231Km,由三路段组成,其中金堂中江界至中江县城南汽车站段(K44+261-K65+951.1),原设计为山重二级公路(原设计车速为40KM/h),路基宽8.5米,路面结构类型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该路段原水泥砼路面破损率较少;中江县城南汽车站至中江县城东望城垭段(K65+951.1-K73+500),原设计为山重一级公路(原设计车速为60Km/h),路基宽30米,其中行车道宽14-20.5米不等,路面结构类型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该路段为县城过境段,原路面行车道宽变化较多,原水泥砼路面破损率较少;中江县城东望城垭至中江三台界段(K73+500-K85+383.31),原设计为山重二级公路,路基宽12米,路面结构类型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该路段原水泥砼路面破损较多,我司负责承建该标段大中修施工。
2.2主要工程数量
202-1
机械冲压原路面砼
-a
机械冲压原路面砼
m2
83159.50
202-2
挖除旧路面
-a
挖、运、弃原旧砼路面(平均运距3.0公里)
m3
6669.45
-b
挖、运、弃原路面基层(平均运距3.0公里)
m3
6063.14
-c
挖、运、弃原路基(平均运距3.0公里)
m3
4782.89
202-3
拆除原浆砌路肩
-a
拆除原浆砌路肩
m3
71.65
205-1
软土路基补强
-a
C15水泥砼垫层
m3
607.30
-b
60cm厚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
m3
15603.30
207-1
M7.5砂浆砌片石边沟
-a
M7.5砂浆砌片石边沟
m3
4308.99
-b
清理边沟土方(平均运距3.0公里)
m3
3938.33
208-4
护面墙
-a
挖基土方(平均运距3.0公里)
m3
28.00
-b
清理原土方(平均运距3.0公里)
m3
157.50
-c
M7.5砂浆砌块石墙身
m3
57.40
304-1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a
水泥(3%)稳定碎石底基层(平均厚20cm)
m2
1273.69
304-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a
水泥(5%)稳定碎石基层(平均厚20cm)
m2
111485.00
-b
水泥(5%)稳定碎石基层(平均厚30cm)
m2
1273.69
306-1
级配碎石调平层
-a
级配碎石调平层(平均厚15.3cm)
m2
109165.00
307-2
透层
-a
乳化沥青透层油
m2
110438.70
307-2
粘层
-a
改性乳化沥青粘层
m2
138684.20
308-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
-a
4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
m2
131113.30
308-4
厚1cm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
-a
厚1cm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
m2
17424.60
310-1
改性沥青混凝土
-a
3cm厚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掺聚酯纤维
m2
17424.60
-b
3cm厚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
m2
110438.70
311-1
水泥砼面层
-a
22cm厚C30水泥砼面层
m2
3036.50
312-5
路肩
-a
现浇C20砼路肩
m3
3699.03
-b
预制安装C30砼路肩
m3
587.42
314-1
原砼路面清缝、灌浆
-a
原砼路面清缝、灌浆
m
10324.80
314-2
沥青拌合设备安拆
-a
拌合设备生产能力240t/h以内
座
1.00
404-1
凿除原桥面铺装
-a
人工凿除8cm厚原桥面铺装
m3
14.43
415-1
沥青砼桥面铺装
-a
4cm厚AC-13改性沥青砼
m2
180.40
415-2
水泥砼桥面铺装
-a
8cm厚C40防水砼
m3
14.43
-b
钢筋
kg
952.23
415-3
防水层、粘层
-a
桥面专用防水涂层
m2
180.40
-b
改性乳化沥青粘层
m2
180.40
419-1
涵洞
-a
φ1.0m钢筋砼圆管涵
m
48.00
-b
φ0.75钢筋砼圆管涵
m
30.00
603-6
钢筋混凝土立柱
-a
钢筋混凝土示警桩
根
1218.00
-b
钢筋混凝土轮廓桩
根
476.00
604-8
里程碑
-a
里程碑
块
22.00
3工程特点及难点分析
3.1工程工期较紧,路线较长(全长11.883公里)。
3.2路基软土补强地段较多,增加施工中不可预见的不利因素,严重影响工期。
3.3车流量较大,应积极协调解决交通问题。
3.4灾后材料紧缺,材料来源运输较远。
施工中需超前预计,合理安排,积极与当地政府协调解决。
4施工部署
4.1施工总体部署和总体目标
4.1.1总体部署
(一)充分考虑本标段的工程特点和难点,确保实现合同所要求、我单位所坚持的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和现场管理等目标。
(二)加强人、材、机的优化配置和施工全过程的严格管理,确保2009年12月30日完成合同内工程施工任务,并达到验收标准,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三)依据我单位现有的技术实力、施工管理水平和机械配套能力,充分发挥多年来我们在类似道路工程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确保安全生产,实现全面创优。
(四)坚持文明施工原则,加强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力求把工程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
4.1.2施工总体目标
(一)质量目标
本标段全部工程达到国家和交通部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格工程标准。
(二)安全目标
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安全管理,加强安全防护,杜绝重大伤亡及重伤、交通、火灾、中毒事故,项目全员轻伤负伤频率控制在6‰以下。
(三)工期目标
计划自2009年8月1日开工,2009年12月底工程全部完工并达到竣工交接,总施工工期160日历天。
(四)环保目标
严格控制粉尘、废水、噪声污染,防止施工弃渣、泥浆废水、固体废弃物阻塞河道,污染水源,破坏环境。
尽量减少占用农田、绿地,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按照招标文件及合同要求对拌合场进行复耕、绿化,防止水土流失。
4.2施工组织机构
根据该工程特点及难点分析,采用项目法组织实施,设置项目经理部统辖全段施工。
项目经理部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设项目经理1人,副经理1人,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1人,副总工程师1人。
全线按专业类别分设路基施工队一个,负责路基工程、桥涵及挡防工程;路面施工队一个,负责路面、安全设施及预埋管线、绿化及环境保护工程施工。
全线租用场地设集中拌合站,负责混凝土、路面结构层及沥青砼面层的拌合。
在施工中各个作业队由经理部统一指挥,协调工作,在各方面配合协调,使集团整体作战的优势得以发挥。
各专业施工队按专业平行作业,同步施工,作业区内采用流水法组织施工。
项目部设六部一室:
工程部、技术质量部、财务部、物资部、办公室。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详见下图所示。
S101线兴隆至通济段公路灾后大中修工程C标段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图
4.3施工进度安排
4.3.1施工进度计划安排的总体原则
(一)满足合同要求
施工进度计划安排以满足合同工期要求为前提,合理安排各分项工程的施工进度,实行平行、流水作业,加快施工进度。
(二)合理考虑当地气候条件,优化施工组织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综合考虑,合理安排各分项工程的作业时间,在确保工期的前提下,确保工程质量。
(三)保证既有道路行车安全
在不封闭既有道路的情况下进行施工,指派专人加强对行人、行车指挥和安全防护,减少行车干扰,确保行人、车辆和施工安全。
4.3.2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根据合同的总体工期要求,结合我单位的综合施工能力,本标段工程计划自2009年8月1日开工,至2010年1月4日完工,2010年1月8日竣工,施工总工期160日历天数。
4.3.3分项工程进度计划安排
(一)施工准备
计划于2009年8月1日开始,2009年8月15日完成。
(二)路基工程
计划于2009年8月15日开工,2009年9月20日完工。
(三)桥涵及挡护工程
计划于2009年8月20日开工,2009年9月30日完工。
(四)路面工程
计划于2009年8月20日开工,2009年12月30日完工。
(五)安全设施及预埋管线
计划于2009年9月15日开工,2010年1月4日完工。
(六)场地清理及竣工验收
计划于2010年1月4日开始,2010年1月8日完成。
详见:
附表四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4.4主要劳动力安排
根据本合同段工程实际情况,按照专业、高效选择施工队伍参与工程施工原则,整个工程拟安排路基施工队一个,负责路基工程、桥涵及排水工程;路面施工队一个,负责路面、安全设施及预埋管线、绿化及环境保护工程施工。
各专业施工队按照整体施工部署,为按期、优质完成施工任务,准备充足的施工工力,合理的人员结构,并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及时进入施工现场,参与工程施工。
详见:
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4.5施工机械设备的配备
根据本标段工程的特点,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根据设备生产能力、工期要求及工程施工需要进行合理配置。
根据本工程施工总体部署,利用自有和租赁来的施工机具、设备及测量仪器,保证施工需要。
详见:
附表一主要机械设备表。
4.6主要材料
主要材料一览表
名称
单位
数量
名称
单位
数量
光圆钢筋
吨
6
汽油
吨
1.50
带勒钢筋
吨
2
柴油
吨
92.0
水泥32.5级
吨
3961
砂
立方
9200
水泥42.5级
吨
6
片石
立方
3963
石油沥青
吨
1133
粉煤灰
立方
4109
乳化沥青
吨
137
碎石
立方
65293
5施工总平面布置
5.1布置原则
临时工程布置本着经济合理、方便施工、利于管理、永、临结合的原则,尽量少占耕地、绿地,尽量利用当地资源。
详见:
附表五施工平面布置图。
5.2临时施工场地布置
5.2.1生活区平面布置
为便于施工管理,在靠近全线中间K78+400处左侧租用民房设驻地项目经理部,临时租地建立拌合站,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5.2.2临时用电
与当地政府部门协商申请安装120KW变压器一座作为拌合站动力电,生活区用电采用当地农网供电,另施工现场沿线配置50KW柴油发电机各2台。
5.2.3施工便道
根据现场考察情况,进场后要对原有道路进行维护,不需新建施工便道。
5.2.4施工用水
根据现场考察情况,现场水源丰富,施工及生活用水可就近用抽水泵抽至各用水点,以保证整个工程施工及生活用水。
5.2.5现场排水
为保证雨水及地表水不渗入沟槽破坏土壁,并保证整个现场的文明施工,现场设置排水沟,水排向建设单位指定的排污地点。
5.2.6工地防火、防风安全设施
工地临建房屋加设缆绳,并采用一些不易下滑的重物压顶,以防大风天气损坏房屋,危及人员安全。
在施工现场采取一切有效的防火与消防措施,配备一定数量得灭火器材,如干粉灭火器、砂桶、砂坑、铁锹、高压喷水管等。
5.2.7场站基地建设
在K78+400处左侧租地建立拌和站,负责全段所有的砼构件、路面结构层混合料的集中拌合。
6施工准备
6.1技术准备
6.1.1组织学习招标文件及施工规范,进行图纸会审。
6.1.2进行交接桩事宜,对水准点、导线点进行复测。
按施工要求加密坐标点、水准点建立控制网。
6.1.3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
对作业队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6.1.4及时对原材料进行检验、试验,进行配合比试验,出据配合比报告单。
6.2材料准备
工程开工前编制材料计划,各种材料均由项目部物资部负责采购按计划时间供应,经试验室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6.3资金准备
在当地银行建立帐户,办理动员预付款及各项保险业务。
6.4现场准备
租用当地村民民房建立生产生活设施,修建各种临时设施,接通水、电、通信。
施工现场地质调查,清理障碍物,保护周边永久设施。
在施工现场根据实际情况按安全文明施工要求设置安全标示标牌。
6.5劳动力准备
按总体施工计划,陆续组织各种技术工人、机械司机等人员进场。
所有人员在上岗前到位,以便组织工程情况交底、调试设备
为保证工程实施,我公司将安排自有技术工人投入施工生产,钢筋工、木工、砼工、砌石工由我公司固定劳务基地工人担任。
所有施工人员进场前进行操作工艺、质量标准、安全卫生、消防等项目的技术培训和交底。
6.6机械设备准备
施工所需机械设备要在进场前完成检修,达到运转正常的条件方能进场。
进场机械设备型号要满足施工计划要求,并配备一定的易损件配件,便于现场及时维修更换。
6.7工程准备
在施工人员进场,设备到位,材料试验、测量复核等各项准备工作完成的情况下,编制开工报告,申请正式开工。
7总体施工方案
7.1路基工程
7.1.1机械冲压原路面砼
7.1.2路基防护、排水
路基挡墙和护坡基础采用挖掘机开挖,混凝土浇筑均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罐车运输。
深挖高边坡路段进行挂网喷射和锚索框架植草防护。
排水沟及截水沟采用人工开挖,拌和机拌合砂浆,人工挂线砌筑。
7.2路面工程
路面工程主要包括18cm厚天然砂砾垫层、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2cm厚C30水泥砼路面、C20砼硬路肩。
基层采用集中厂拌,机械摊铺;路面和路肩采用小型机械人工施工,搅拌站集中拌和。
7.3桥涵及排水工程
7.3.1大中桥施工
本标段桥梁设计结构为预应力混凝T梁,简支桥面连续;下部结构采用重力式U型桥台,挖孔灌注桩,明挖扩大基础。
明挖基础采用挖掘机开挖,石方采用浅眼、松动爆破开挖,人工配合清底,立模灌注基础混凝土。
桩基采用挖孔灌注桩,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增设护壁。
桥墩身混凝土采用定型钢模,减少混凝土水平接缝,保证外观质量。
混凝土在拌和站集中拌合,输送车运送至工点,汽车吊提升入模。
T梁在预制场内预制,采用平板车运输,双导梁架桥机架设。
4.2.2.盖板涵施工
本标段盖板涵施工时采用整体开挖施工,基础土方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清理。
涵身采用混凝土浇筑,洞口和铺底为人工M7.5浆砌块片石。
钢筋混凝土盖板在预制场集中预制,汽车运输,吊车吊装。
8主要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8.1测量放线
8.1.1测量施工前的技术准备
(一)施工测量人员应全面熟悉总平面布置图和结构构件的坐标、顶面标高、轴线关系,并根据现场条件制定各阶段的施测操作方案。
(二)施测人员使用的施测仪器应在检校有效期内,并定期进行校核。
(三)本工程的管道中线、道路中线的引测和传递由项目专职测量工程师进行施测。
8.1.2施工测量
开工前应做好施工测量工作,内容包括中线、水准点复测、横断面检查与补测,增设水准点等。
施工测量的精度应符合国家有关规程规定的要求。
(一)中线复测:
原勘察设计阶段所测设的中线桩,到开始施工时,一般均有碰动或丢失,施工前根据建设单位所提供的原定线条件进行复核,将丢失、碰动的交点桩、中线桩恢复校正后,并将测量资料交监理单位审定,在恢复中线时,根据图纸将沟涵、井等附属物的位置定出。
恢复中线时还应注意与结构物(沟涵等)中心及相邻施工段的中线闭合,发现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报现场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
另外,如发现设计中线长度丈量错误或需局部改线时应作断链处理,相应调整纵坡,并在设计图表的相应部位注明断链距离和桩号。
(二)查对复测水准点:
查对复核建设单位所交付的水准点,并尽可能地与国家水准点闭合,超出容许误差范围时应查明原因并报有并部门。
(三)引测水准点:
为了在施工中确定高程方便,施工前在原有水准点的基础上增加临时施工水准点,组成附合水准导线。
引测水准点间距@100m,其具体做法为用C20砼固定一根长L=50mm,Φ10钢筋,涂红油漆圈点,并将引测的标高标记其上。
(四)
根据道路中线,确定管道中线;由原勘测给予的水准点引出附和水准点,水准点应建立在不易碰到的位置,临时水准点的闭合差应符合±12L(L为水准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单位:
km)的规定标准。
8.2路基工程
8.2.1机械冲压原路面砼
对旧混凝土路面冲压破损处理采用蓝派冲压技术处理法、板式破碎法和多锤头破碎法三种方案,这三种方案只适用于桥涵结构、高挡土墙、高填方地段以外的离公路两侧民房一定距离地段,对于以上三种冲压破损处理方式不宜地段可采用单锤头冲压破损法进行处理。
本次设计仅对蓝派冲压技术施工工艺扩质量控制标准作要求,但所有冲压破损处理方式对旧混凝土路面破损处理的质量要求均应达到蓝派冲压技术对旧混凝土路面破损的质量控制标准。
施工工艺:
(一)确定施工段落:
在进行蓝派冲压的地段,我司会同业主和现场监理进行现场调查,根据挡土墙、填方及桥涵情况确定施工段落。
(1)段落长度:
每次连续施工段落的长度一般不大于500米,特殊地段根据结构物位置情况可适当延长,但不得大于700米。
(2)安全距离:
冲压位置距离桥(涵)台最近不得低于10米,距离高挡土墙、高填方两端最近不得低于15米。
(3)高挡土墙、高填方的界定:
只要该段路基中有一侧挡土墙最高位置高出地面超过3米就为高挡土墙段;只要该段路基中有一侧填方最高填土高度超过3米的就为高填方段。
(二)设置防震措施
如果在选定的施工段落中,民房等沿线不属于公路工程的结构物将受到冲压震动的影响,就必须设置震沟等减震措施。
减震沟的尺寸一般宽不小于30厘米,深不小于60厘米。
(三)设立交通安全标志
在选定施工段落后,在该段两头设立施工警示牌,并有专人负责两头交通组织。
在施工段落的中线上插上红旗(或彩旗)进行施工段落标示,并有专人负责中线红旗的维护。
(四)冲压
施工场地准备完成后对路面进行冲击压实。
(1)冲压宽度:
道路总宽12米,冲压宽度为11米,路肩两侧各50厘米不冲压。
(2)冲压路幅:
左右路幅交替冲压,但不得同时跨路幅冲压。
(3)冲压顺序:
按照从路边线到路中线的顺序进行冲压。
(4)冲压遍数的计算方法:
道路11米宽范围内所有路面均被冲压一遍,半幅路面5.米宽,来回3次(单边)为一遍。
(5)冲压速度:
先高速(12-15km/h)冲压以破碎板块,再中速(9-12Km/h)冲压以稳固碎块,防震要求高的地段采用低速(7-9Km/h)冲压以减小震动。
(6)冲压遍数:
高速行驶冲压遍数为一般不低于15遍,中速冲压不低于5遍。
防震要求高的地段采用低速成冲压以减小震动的影响,一般不低于30遍。
(五)特殊路段处理
在土基含水量较大的地段将出现“弹簧”现象,其冲压表现为板块起伏明显但不破碎,不沉降甚至反弹,接缝处出现唧泥现象。
首先需要进行路基排水,待路基含水量减小到合理程度后再进行冲击碾压,特殊困难地段不能通过此方方处理就需要进行采用60厘米厚石灰、粉煤灰稳定级配碎石进行换填处理。
(六)自检
冲压过程中和冲压完成后,施工单位必须进行自检,以检测冲压质量。
检测质量要求见“质量控制标准”,自检频率如下:
破碎程度检测:
半幅200米检测一个整板块,沉降收敛的检测:
半幅20米布设一点,点布设再板中央。
弯沉值的检测:
半幅20米检测一次。
(七)抽检及验收
冲压完成并经业主和现场监理验收合格后进行场地清理,如果未达到质量标准,需要继续冲压。
(八)场地清理
由施工队伍清除路段上的施工标准和红旗。
8.2.2挖除旧路面
采用挖掘机、破碎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