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总课程纲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9779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下册总课程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总课程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总课程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总课程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总课程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下册总课程纲要.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总课程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下册总课程纲要.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下册总课程纲要.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总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科目名称

二年级数学

课程类型

基础课程

设计人

二年级数学老师

课程名称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

学 校

市直第三小学

适用年级

二年级

总课时数

60课时

日 期

2012年2月

编写依据

依据一

一、本学段在《数学课程标准》中相关内容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2、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4、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5、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6、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7、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8、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9、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10、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11、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1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1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14、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本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年级是小学阶段的第二学年,本册教材,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

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验开放性的教学方法。

依据二

一、学材整体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

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如:

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

在二上年级教学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

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在实际活动中可能碰到的系列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

与原有教材相比,“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二、本册数学教材的主要特点: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学材重难点

1、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

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2、本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

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

3、解决问题在本册教材中是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是在学习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授课时间安排:

解决问题8课时

表内除法

(一)13课时

表内除法

(二)9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克和千克2课时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统计3课时

找规律4课时

总复习4课时

总计60课时

依据三

二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

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有点困难。

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

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

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据四

基于

教学

条件

分析

结合我们市直小学的实际情况,教学中经常用到网络下载的教学资源,教学挂图,还有班班通设备,上课非常方便。

课 程 目 标

基于以上依据,设置了以下学习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程内容

资源

分析

1、来源于学材内容

本册共有十个单元,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2、来源于网络、班班通

如图形与变换、解决问题、统计、找规律。

3、来源于教师和学生课堂内外

课下让孩子自己搜集

单元序号

单元专题

重点

教学内容

补充学材

校本课程

实践活动

课时安排

1

解决问题

结合现实生活,发现并解决问题。

1、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用乘加或乘减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4

2

表内除法一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知道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平均分

2.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3.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4.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5.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6.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7.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13

3

图形与变换

1、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1.锐角和钝角

2.平移和旋转

生活中的角

剪一剪

4

4

 

表内除法二

 

1、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解决问题一

3、解决问题二

4、整理和复习

9

5

万以内数的认识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1、1000以内数的认识

2、比较数的大小

3、10000以内数的认识

4、10000以内数的读写

5、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

6、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8

6

克和千克

知道1千克=1000克

克和千克

测量自己的体重

2

7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3、估算

有多重

7

8

9

统计

找规律

1、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1、复式统计表

2、条形统计图

1、找规律一

2、找规律二

 

创造规律

3

4

技术

要领

实施建议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表内除法

1、应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逐步建立平均分的表象。

除法的意义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因此,在认识除法的意义时,教材专门安排了平均分的教学。

平均分的教学可分两个层次进行。

第一,创设“分一分”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呈现不同的分法(每份同样多与不同样多),在比较中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平均分”。

第二,在操作、想象过程中,让学生懂得“怎样才能平均分”,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

学生的思维首先是从动作开始的,因此,要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

在建立平均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同时说明除法算法各部分的名称。

但要让学生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需要建立除法算式和平均分操作活动之间的联系。

一方面,要从具体到抽象,即让学生能根据操作的过程与结果,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体验其中的对应关系;另一方面,还要从抽象回到具体,即让学生根据除法算式进行操作,并根据操作描述算式的意义,加深对除法运算的认识。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除法的关系,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

但什么是数感,数感应怎样培养,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算的态度与意识,其内涵十分丰富。

首先,应该理解这个数表示的现实意义,即表示在跑马拉松的运动员的总人数,而且人数很多。

其次,能与自己熟悉的数概念建立联系,并能自觉地进行比较。

如能与自己学校学生总人数进行比较,知道是“多一些”还是“少一些”。

三、解决问题的教学要突出问题意识培养,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在现实情境中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当然,二年级学生的提问能力还有待培养,有时学生的提问往往踩不到点上。

这时,教师应注意及时点拨引导,指导提问方法。

在学生描述信息、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还应与学生共同进行梳理,用较为简洁的数学语言表述已知条件和问题。

教师还可以通过板书或多媒体呈现文字叙述的题目,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

第二,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合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从本质上说是学生个体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鼓励学生个性化地解决问题。

如第4页例1教学时,除了书上给出的两种方法外,学生还会提出“13-6+22”的方法,只要学生能正确表述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在学生独立探索后,应及时组织反馈与交流,引导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思维活动,呈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使学生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图形与变换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首先,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教师可利用实物演示或图片(有条件的可以做成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如推动的移门、转动的风车等。

其次,通过举例进一步感知,让学生说说现实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但无论是观察还是举例,教师都应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进行描述,并鼓励学生通过动作或符号来模拟、表征物体的运动方式。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日常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形成相应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又如,在研究平移方向、平移举例时,教师应注意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一开始可以让学生动手移一移,或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

但接着教师应鼓励学生逐步脱离实物操作和直观演示,让学生尝试“在头脑中平移”,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一、拓宽领域,挖掘学习资源。

根据本册中课例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条件,拓宽数学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如利用数学课本、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进行学习。

还要善于开掘教材资源。

除例题外,教材中安排的还有实践活动这都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把握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充分、灵活运用教材资源。

二、关注生活,挖掘实践资源。

在学习图形与变换时,可以让学生先了解一下现实生活中锐角与钝角的应用,理解平移与旋转现象,剪出有规律的图形,结合图形加深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图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在学习常见的量这部分知识时,通过活动,一方面在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体验常见的物体的重量,逐步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正确观念,并且明确要比较物体的轻重不能光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称一称,切实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

另一方面通过记录同学们的体重,学习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通过使用不同的秤,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初步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如称体重、互相背一背。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增加对千克的感性认识,而且还可以了解一些有关的常识,如自己这个年龄段的同学体重大约是多少、如何看体重表等。

综合

实践

活动

实施

建议

本册教材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是在“剪一剪”这节课中,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剪刀,硬纸(包括长方形、正方形的纸各2张以上,纸的大小要合适)。

1、教师也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可以事先剪好几张图形(比如一个小纸人的图形和教材上的图形),以便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和进行示范。

2.课前,按3~4人一组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剪一个小纸人的活动,并排排列小纸人的活动。

另一次安排在“有多重”,既可以结合第六单元“克和千克”进行,也可以在第七单元后进行。

1.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准备测量工具。

2.质量单位的感受,不只限于对千克的感受也可以是克。

这里的活动可以分小组进行,小组的组数可以根据表的个数来确定,有几个表就分几组,小组轮流进行各项活动。

3.活动前,教师要演示如何称体重和看体重表以及如何使用其他的工具

课程评价

操作

关键

课程评价方式包括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有纸笔测试次数、内容和评价等级;过程性评价则要力求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有考查的内容、方式及一些评价标准,特别是对那些不便于纸笔测试的项目有个整体思考。

评价

重点

计算是小学阶段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我将评价学生计算能力作为评价的重点。

解决问题评价要联系生活实际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评价,交流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结合新课标建议,依据本册教材,结合平时教学,我们将过程性评价和期末的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学生学情,我还将进行单元、期中和期末等书面测试,采用百分制。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评价应注意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

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操作、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

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的特点,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定性描述的方式,用鼓励性的语言描述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况。

 

一、数与代数

1、口算

针对二年级学生特点,评价方式为:

①小组比赛,分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需改进。

②随堂练习在每节课前三分钟进行口算练习。

2、脱式计算

①除了每天的课堂作业,让孩子每天自己出2道脱式题。

②利用周清,来检查孩子的掌握情况。

3、解决问题:

基于学生对刚刚学到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读题、分析题意以及解题的能力,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空间与图形

这些充满童趣的操作或制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变换的奇妙,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得到发展空间观念的训练。

三、统计与概率

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根据统计表自己会画简单的统计表。

四、综合应用

适当增加题目数量,提高试题难度,适当引入开放性、探索性题目,为给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应采用评价的方法,即在每次检测试卷的卷尾部分都增加“如有不会的题可在考试后进一步思考,做出来后按老师的规定,交到学校仍可取得好成绩”的提示,在规定时间内给学生两次答题的机会,使学生由被动改错转变为主动纠错、查漏补缺。

这样,考试便真正成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有效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