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知识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9673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设计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设计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设计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设计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计心理学知识点.docx

《设计心理学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心理学知识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设计心理学知识点.docx

设计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科学的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的性质

设计心理学的基本性质是科学性、客观性和验证性,而艺术性与人文性的属性主要反映在研究的对象——设计的性质和研究的概念的抽象上。

我们可以将科学与艺术归纳一下:

科学:

直观、表象——抽象概念——理论

艺术:

直观、表象——意象——意象形态——形象创造

设计心理学的概念

设计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审美心理现象,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属性。

设计心理学属心理学延伸到设计艺术领域的应用心理学范畴。

一方面设计心理学具有心理学的基本属性,即科学性、客观性和验证性;另一方面又包含设计艺术领域的艺术性、人文性。

前者在心理学领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和技术框架,而后者所包含的内容不仅十分广博,而且概念体系复杂,美学研究便是如此。

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

将心理学定义为行为的科学,是因为“行为”比意识体验具有更加明确的对象性和客观性。

行为的观察和度量具有可操作性。

心理学的一般研究过程是:

事实——描述——解释——理论

事实:

心理学研究的求真和证伪都必须从事实出发,以事实为依据。

“事实”(fact)是人们关于事物的客观认识,是可以观察和重复的事件。

描述:

描述是就研究对象的状态做出说明。

对于事实或研究对象的分类和概念化归纳应该是最基本的描述性科学研究。

解释:

解释是关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的。

理论:

理论的意义不仅在于揭示事物的规律,理论可以预测事物。

一个理论可以为许多事件提供解释,同样可以归纳不同的解释而上升到理论的水平。

 

第二章心理现象基础

心理学有三个基本生物学基础:

因果、遗传、进化。

心理学中的感觉是感觉器官,产生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感觉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1、感知外界的物理刺激;2、把信息传递到大脑;3、在信息加工之前对其进行必要的加工。

由于大脑的加工,人不仅仅可以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可以获得关于事物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认识,称为知觉。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注意?

模式识别?

心理学提出了几种理论来解释模式识别?

1.

2.

3

4

 

第三章知觉与艺术

视觉恒常性?

主要有大小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等。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是一种反对心理元素分析(构造主义心理学),而强调整体的、组织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图形与背景的关系、邻近原则、相似原则、连续原则、封闭原则、完美趋向原则等

鲁宾之杯的基本心理现象:

第一、图形有形状,而背景没有形状;

第二、图形具有一般物件的性质,而背景看起来是一种无形的东西;

第三、图形是向前突出的,而背景似乎向后退;

第四、图形可以引起更深刻的印象,比较容易记住。

视错觉?

通感?

 

第四章个体的行为

个体的发展和学习指,在个体生活期内,其行为上产生连续性与扩展性改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行为改变的方式包括由简单到复杂、有粗糙到精致、由分离到调和等分化整合的过程,他同时包括“量”的改变(生理)和“质”(心理)的提高。

人的发展受到成熟、学习、遗传和环境四个因素的影响。

其中成熟与学习具有交互作用。

一般来讲,个体越年幼,成熟因素对其行为的支配力就越较学习的因素大。

所谓关键期是指成熟的程度最适合学习某种行为。

人类行为发展有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1早期的发展重于后期的发展;

②发展遵循一般的模式;

③个体发展模式上存在个体差异;

④发展是连续的,但前后的速率不一样;

⑤发展期中个体诸特征是关联的而非互补

所谓动机(motive)或驱力(drive)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该活动并引导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一个内在过程。

动机行为是从一个内在的动因开始,并以达到目标为中止,是一个有始有终有序的过程。

动机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需要,另一个是刺激。

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分为六大类:

①生理需要②安全的需要③相属与相爱的需要④受人尊重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⑥爱美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逐级增高的,较低级的需要满足后,才会出现较高一级的需要。

动机性行为是十分复杂的,动机隐藏在行为的背后,只能通过间接的方法判断其特性。

第一,人类的动机在不同的文化形态中会有不同表现,即使在同一文化背景下,动机行为也会因人而异;第二,类似的动机可能由不同的行为表现出来,例如爱一个人,可能表现为直接的追求,但也可能会表现为回避;第三,不同的动机可能经由类似的行为表现出来,如两个设计师都努力工作,一个是为了金钱,一个是为了事业;第四,动机与行为之间,有的联系直接,有的联系不明显,例如购买某种商品,特别是精神强迫性购买,也许是的确有需要,但也可能是购买本身的诱唤作用,消费仅是为了消费;最后,任何单一的行为都可能隐藏着数种不同的动机。

动机的分类

人的动机也是多种多样的。

根据动机的起源,可把动机区分为生物性动机(也称为生理性动机或原发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也称为心理性动机或习得性动机)。

前者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后者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

个体由于各种原因会呈现紊乱和畸变的一面,我们称之为情绪行为。

情绪表现也称表情,是指情绪在有机体身上的外显行为。

“认知心理学是感觉输入的变换、减少、解释、储存、恢复和使用的所有过程。

”认知始于感觉。

外界物理能量完全变换为神经事件或者神经模式。

关于认知的定义,认知通常被简单地定义为对知识的获得,它包括许多心理技能,如模式识别、注意、记忆、表象、言语、问题解决、决策等。

我们所有的心理能力(知觉、记忆、推理等)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的综合能力就叫认知。

认知表象是指哪种心理事件呢?

在心理学中,表象又称心象。

当强调的是事物形象在心理活动中的再现时,又叫做意象(image)或再现表象或表征。

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

识记、保持和再现是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

识记是记忆的开初阶段,是获得知识经验的记忆过程。

什么是设计知识?

什么是用户知识?

知识作为一个术语内容相当广泛,但是可以通过应用知识的具体例子来了解知识的概念。

认知心理学用两个术语来描述这两种有差异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

指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是静态的、不变的事实信息,这种知识的信息组织对我们来说是显而易见的,通常能够加以描述。

陈述性知识会具有一系列相关事实的形式。

程序性知识

指知识作为技巧性基础的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是动态的、变化的。

知识的结构研究有两种取向:

符号取向和联结主义取向。

由此产生了对知识的符号描述和联结主义描述。

第五章审美心理

亚里士多德在其《伦理学》中认为,审美经验大致有六个特征:

①一种在观看和倾听中获得愉快的经验,这种愉快如此强烈,以至于使人忘却一切忧虑,专注于眼前的对象;②这种经验可以使意志中断,不起作用;③这种经验有不同强度,即使强度再高也不会使人感到厌烦;④这种愉快的经验是人类所独有的,并且主要来源于视觉和听觉的和谐;⑤虽然这种经验源自感官,但又不能只归因于感官的敏锐;⑥这种愉快直接来自于对对象的感觉本身,而不是来自它引起的联想。

亚里士多德对审美经验的描述对当代关于审美本质的心理学研究仍然有重大影响。

不过,这是比较偏重于哲学意义的提法和论述,如果从心理学的意义上讲,审美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审美反应。

现代审美心理学或美学心理学(PsychologyofAesthetics)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是一门科学性研究和经验性)研究的学科。

大体说有三个方面的课题:

①从个体发展性、动机性、情感性和认知性的角度研究艺术的创造性,即研究艺术的创作过程和艺术家的心理,包括从个性心理特征、认知、情感、文化甚至变态心理的角度研究艺术家的心理特征;②从内容、形式、功能研究艺术美学,即研究作品和设计的美学心理特征;③从个体喜好和判断研究受众对艺术的反应,即研究大众的审美心理和审美倾向。

审美心理学运用心理学的

心理分析学派与审美

心理分析学派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为主要理论体系,相关的学派有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和霍妮的新弗洛伊德派,其理论和思想极具想像力和创造力。

心理分析不是出于学院而是直接由医疗实践发展起来的,这与其他审美心理流派的发展不同,狭义地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其实是指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

艺术和审美的心理本质是一种“替代性的满足”,就是被压抑的欲望所自有的种种情绪能力的移用,弗洛伊德称其为“升华作用”。

升华(sublimation)一词原意是高尚化的意思。

根据升华理论,弗洛伊德认为,艺术无非是恋母仇父情结(所谓俄底浦斯情结)升华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弗洛伊德把人的病态通通归结为被压抑的性欲。

这种被压抑的欲望本能究竟是指什么呢?

早期,弗洛伊德认为是一种泛性欲,即力比多,而神经症状是由于自我与力比多的冲突,自我与力比多是两种对抗的力量。

后期弗洛伊德改变了一种提法,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完形学派与审美

“完形”是由德文格式塔(Gestalt)翻译得来的,完形心理学家是1920-1940年间极有影响的一些德国心理学家,包括魏德迈、柯夫卡、库勒。

完形派自称不反对一切分析,只反对把意识割裂为元素的分析,包括主张现象性的分析。

先讲两个例子来说明完形派的分析方法。

完形主义的思想个特征:

第一,张调心理现象是整体的,反对把它分析为可以彼此独立的元素;第二,主张心理学要描述现象而不是要分割现象以获得它的.‘构造”,例如,“色彩恒常性”和“大小恒常性”的研究就是在描述现象。

按照完形主义的理论,艺术和审美的心理本质是一种“异质同形”或“异质同构”,就是当艺术形式、知觉、情绪之间达到同形,就会激起审美经验。

异质同形是用一种基于力的作用模式,来对审美心理进行描述性解释。

行为主义与审美

行为主义更强调从最基本的事实依据和最直接的体验人手研究审美问题。

行为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是,人与动物的心理之间存在连续性,这是达尔文主义的一种思想延续。

20世纪60年代,贝利尼认为,传统的美学哲学体系并不能发展出基于体验性的审美理论,并提出了一个基于觉醒理论的行为主义审美理论假说。

觉醒——美理论主张用生理心理学方法来建立审美的心理学模型。

图中表示的基本含义是,审美体验与觉醒上升和下降方式有关,迅速上升并紧接着下降的曲线为美感体验,而上升后需较长时间后才下降的曲线为丑感体验。

如果考虑刺激的特性便可转化为“诱唤——和谐”模型。

设计作品和艺术作品中,诱唤的刺激特性是指作品中包含了强烈的变异,如新奇、复杂、意外等。

审美反应是指人对外在刺激和内在记忆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这种反应中包含了情绪因素、认知因素、兴趣因素和其他因素,也包含着人对这些因素的意识体验和反射。

审美反应中的另一个特点是,审美反应的情绪通常不如现实生活中的情绪强烈,在电影中看到的谋杀与身陷其中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兴趣(interest)因素也许是一个相对模糊的心理概念,审美反应中的兴趣因素是指由好奇驱力引发的行为。

兴趣因素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审美反更具有主动性,就是说解码者同时也是编码者。

审美量表和审美描述都是基于语言的一种描述和测量,是对审美反应的直接测量,也是审美反应测量中使用最广的测量技术。

心理测量的可靠性和准确度,即测量的效度和测量的信度,是两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测量的效度是指心理侧盘的有效性,即测量到的是不是所要测量的心理特征。

如果一项喜好度测量测得的竞是购买力,那这种测量就完全没有效度;测量的信度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真实程度的指标,就是说测量结果反映出个体在心理特征方面的真实个体差异,有人称为测量的准确性或者一致性。

行为捕获是基于行为与行为之间的联系的审美反应测量技术。

动作行为是指肌肉运动所产生的行为。

生理心理测量是基于情绪的生理表征的,是典型的行为主义审美理论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测量技术

生理心理测量所谓感性心理学中采用了大量的生理心理学方法,是一种心理、生理、技术一体化的研究。

总之,审美反应的心理量,是一个理论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事情,我们所讨论的没有包括所有的测量方法,而且不断有新的方法和思想出现。

 

第六章社会文化心理现象

社会文化心理实际上由三个层而的相互关联的概念组成:

社会、文化、心理。

文化心理研究有三个基本问题:

地域文化心理特征、比较文化心理特征、文化心理与设计艺术。

文化心理有一些社会性特征。

第一,文化不是一种个体的特征,而是群体的特征。

第二,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第三,文化是发展的。

文化通过自身的扬弃、批判、继承、融合而缓慢地发展、变化。

马歇尔。

麦克卢汉通过对日本文化变异的研究提出了所谓“文化蜕皮”概念,就是说文化的外部形态,如流行文化,也许会发生较大的变异,但是文化的内核却可以保持不变。

中华文化原来也是一种“地域性的文化”或“地域性的知识”。

文化除了社会性特征以外,还具有技术、性别等等特征,如计算机文化、网络文化、设计文化、男性文化、女性文化等等,这些文化是基于某种特定的群体性而定义的,分别表示特的行为模式所构成的人群总体。

设计文化具有一些整本特征。

第一,地域特征。

美国设计的大气、日本设计的精巧、德国设计的严谨、意大利设计的浪没、丹麦设计的自然,不同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不同的设计风格,不同的生活方式孕育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这些设计文化形态同样产生于一个社会、经济、技术、自然的结构中,并受到这个结构的制约。

第二,企业和产品特征。

宝马的精明、奔驶的身份、法拉利的热情、悍马的狂野、甲壳虫的可爱等等,一个产品的设计文化形态的形成需要独特的设计思维和产品历史的积淀。

共通性使得人类不同族群之间在相互竞争的同时又相互交流和学习。

共通性和多样性是设计文化的“一体两面”。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本质上就是获得逻辑性,这具有普遍意义;而儿童理解文化只不过是基本发展变化的一个分支。

其观点是文化因素在人的发展中仅仅是一个方面。

每个组织都形成特定的文化,称为组织文化。

艾森克认为跨文化研究中不可能不带有偏见,对比自己的文化与别的文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化上的限制。

企业文化就是组织文化,所谓设计的企业文化领域是指设计活动全面影响企业的整体行为和企业的战略。

因此,设计的企业文化领域不是指一般文化的概念,而是特指组织的文化或企业文化。

迎尔维勒和考思金勒2001年发表了《制造中设计作为反映文化的活动》一书。

提出了企业中设计活动的分层模型,其中中产品设计指产品的研究、草图、效果图、模型的设计过程,设计师只控制了产品本身涉及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所涉及的时间周期一般较短,为1-2年。

概念设计(conceptdesign)是设计超越所谓线性过程的关键一步,即设计活动超越了山其他人设定的框架。

设计成为可能改变企业原有产品线的活动、概念设计使设计提前进人了研发阶段,设计师开始参与企业的未来产品、未来技术、未来市场的规划。

概念设计所讨论的问题可能涉及企业未来2-3年的发展。

战略设计是设计典正进人企业文化领域的阶段,设计不仅决定各种概念的协调和管理而且直接涉及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战略设计将决定未来5-10年企业的发展。

人的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行为的学习过程和自我定向的过程。

社会对于每一个个体都是一个动力机制,人的社会活动实际上是进行互动,是社会性的互动。

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互动是一种“自我表演”,每个人都面对把自己向他人表演的问题,都以自己可能的方式试图控制别人对自己的印象。

这种观点强调自我表演是社会影响的一种手段。

第二种观点认为,社会互动是一种“社会交换”,这不仅是物质的交换,而且是诸如赞许或声望符号之类的非物质的交换。

人类总是通过指明他们的行为能使其获得什么和牺牲什么来解释他们的行为。

第三种观点认为,社会互动可能是一种交换,不过在这种交换中,情感是最基础和关键的互动,而不是交换所获得的“最大效益”。

什么是影响印象的心理因素呢?

奥斯古德等1957年创造性地提出了语义差异法方法,获得能够整体表示对人的印象的三种基本印象因子:

(1)评价因子(evaluation),例如:

好一坏。

(2)力度因子(potency),例如:

强烈一弱。

(3)动态囚子(activity),例如:

主动一被动。

在这三个印象因子中,评价因子是“权重”最高的,对人的印象具有最大的解释性。

对于人和企业最具吸引力和喜好倾向的基本素质是,真挚,热情和外形吸引力。

黑德等人提出所谓“认知平衡”理论,即平衡模型,他假设人总是需要达成某种认知上的一致性,一种相互兼顾和和谐的方式来感受和体验社会知觉。

态度是我们对任何特定的事物、人、观念的一种持续的心理系统,这个系统包含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

认知成分是指关于态度对象的信念:

情感成分是指对于态度对象的情绪性经验,这种情绪性经验与认知成分相关;行为倾向是指准备做出某种特定行为反应的状态。

态度是一个心理学概念,而非一种事实的概念。

态度的形成和改变都是一个学习过程,态度的学习是通过联系、强化和模仿完成的。

即人在获得某个事物的事实认知时,同时也获得了与之相联系的情感和价值观;强化是指获得事物时所得到的奖赏作用。

态度的认知成分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是一个信念、看法、知识的复合体,也涉及对事物的评价。

设计要说服人改变态度,设计师是交流过程的传播者或者沟通者,态度改变是传播者传播信息的目的。

1959年霍夫兰德等人提出了态度改变的传播模型。

传播者是站在某种态度或立场上,通过“可觉察的说服刺激”,来试图改变受众已有的态度。

模型中的传播指传播的呈现方式、性质等,它直接影响传播的心理效应。

受众是传播的目标和说服的对象。

传播形态指影响或干扰传播的环境。

对于受众评价而言,传播者或信息来源的特征是评价的重要依据,信息来源的权威度、诚实度、喜好度、态度差距、恐惧动机、隐蔽意图等都是重要的评价依据。

权威度是一种心理概念而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正确性。

诚实度对于受众尤其重要,对于传播者而言如何让受众相信信息来源不是利益相关的来源是建立诚实性的重要课题,方法之一是让信息来源看上去更像是在违背自己的利益。

在喜好度上,人倾向于喜好与自己相似的人,受众会转变自己的态度以便与喜好对象的态度一致。

“接种效应”是指让一个人的意见或态度经受轻度的攻击,不仅不会转变其态度,反而会增强他抵抗以后更大攻击的能力。

传播形态也称为传播性质,预警是抵御态度转变的方法之一。

分心效应认为,受众通常会抵制说服信息而自我保护,分心效应实验是在传播说服信息的同时,另外加些看起来无关的信息,比如放电影,结果发现被试分心后,反而增加了说服效果。

流行是一种社会现象,流行也是一种心理强迫。

流行的研究包含了流行的诱因、流行的创造、流行范围、流行周期等等。

流行可以大体分为三种:

第一,物质用品的流行,如时装、装饰、耐用消费品、造型等;第二,行为活动的流行,如街舞、游戏、旅游等;第三,口头语和精神方式的流行,口头语如小姐、先生、WTO等,精神方式如流行歌、电影、畅销书等。

流行的心理强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人的社会从属的表现形式之一,流行强迫个体从众;

(2)自我表现—自我表现是试图控制别人对自己印象;

(3)逃避现实—逃避是一个自我防御机制,例如借用偶像幻觉来满足心理需要。

流行的周期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有流行产业的规模、流行与实用性的关系、流行的成本、适应人群群体等等。

现代流行文化心理是一个巨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现代流行文化也有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特征,反应了青少年的心理特征。

现代流行文化是典型的商业文化,流行都是以商品为载体,由企业投入巨大资金发展和推广的。

 

第七章设计艺术中的心理研究

消费行为学又称消费心理学,研究个体、群体、组织为满足其需要而如何选择、获取和使用产品及服务,其消费体验、消费观念如何,以及由此对消费者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传统上的消费行为研究注重购买活动和购买过程,现代消费行为学希望从文化、心理、社会多个角度研究消费行为。

消费行为学是与市场营销密切相关的一门学问,带有明确的商业目的。

市场营销强调企业竞争,强调企业比竞争者更多地为目标消费群体提供“顾客价值”以获得

更高的商业利润。

顾客价值是顾客从产品中获得的整体利益并扣除各种费用后的余额。

消费者如何进行选择?

指导性的概念是价值。

一种观点认为,一个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时所投人的劳动量。

另一种观点认为,价值是一种主观概念,并不是客观和完全理性的概念。

消费者行为总体模型是描述消费行为的一般结构与过程的概念模型,认为消费者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影响下形成自我概念和相应的生活方式,而后产生相应的需要和欲望,从而影响消费决策过程,消费体验与产品使川影响外部和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中文化是影响最广泛和最外层的,文化价值观是影响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即个人和集体观、物质与非物质观、家庭观、自我价值、卫生习惯、权力距离,传统习惯、风险意识等等。

内部环境就是指个体心理环境,如知觉、学习、记忆、动机、个性、情绪和态度,

概括起来说,自我概念就是个体形成的关于自身的观念(idea),是一个自身观念和情感的综合体。

自我概念会通过生活式表现出来。

消费决策过程的启动,是情境、需要和欲望相互作用的结果。

情境可以从情境的性质和类别上进行研究。

情境大体可以分为物理情境、社会情境、情境和个体情境。

物理情境是指物化的消费环境,是为消费者设定的一个物理消费环境,内设计、产品设计、园林设计、视觉设计甚至商业设计等设计艺术范畴;社会情境是指消费与其他人共处的消费人文环境;时间情境是指人的消费行为在某时某刻发生,旺季与淡季就一种时间情境;个体情境是指个体的心理和心情状态,心情也称为心境,可以认为是一种暂性的情感状态,心情既影响消费过程,又受消费过程的影响。

问题识别或问题认知是消费决策过程中,消费者意识到或感觉到某个问题同时也存在解决问题的机会。

信息搜索是指个体获得新信息以及新信息与个体记忆产生联系后组成信息的过程。

个体搜索信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直接影响了消费决策的决策依据。

按照包德里拉德“镜面大厅”理论,现代人实际上根本不能区别所谓现实的人与广告虚构的人。

并不是人不能客观和真实地认识自己,而是认识自己可能是痛苦的,有时甚至是一种伤害。

我们不能只从道德的角度批评人的这些“弱点”,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只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机制。

广告恰恰是利用和夸大了人的这种“弱点”。

评价与选择的过程是与消费问题密切相关的。

消费过程的始点是问题认知,消费问题又是实际的、无固定结论的、有多种可选解决方案的问题。

购后心理过程是一个验证消费决策的心理过程,是一种购后冲突的心理现象。

市场营销、产品设计、售后服务是一个连续的心理保障机制,缺一不可。

影响消费行为的心理因素主要有动机因素、情绪因素和态度因素。

投射是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特征或人格时提出来的一种关于个体的防卫机制,这个机制的目的是避免因个体的某些人格特征得不到公众的认可而产生的挫折和焦虑。

囚此,人有一种为了维持个人的自尊而将坏的个体心理特征排除在自身之外并加诸他人的潜在倾向,称为投射作用。

而所谓投射检测是用一个无完整组织的刺激,如一张内容模糊的墨迹,要求被试者自由填写一个未完成的句子,或编造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

这样被试者就不自觉地把潜藏在内心的欲望和心理特征宜泄出来。

下面列出的是常用的投射技术:

(1)联想技术:

(2)完形填空:

(3)构造技术:

情绪是影响个体消费行为的强烈且难以控制的心理因素。

消费中的情绪因素也是一种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