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方案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9243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动方案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活动方案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活动方案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活动方案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活动方案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活动方案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docx

《活动方案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动方案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活动方案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docx

活动方案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篇一:

2015年横市镇卫生院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

横市卫生院2015年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根据宁乡县卫生局、县疾控

中心下达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并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及时发现和控制手足口病疫情,减少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和死亡病

例,控制暴发和流行规模。

配合县疾控中心做好相关督导工作。

二、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全面准备,依靠科学、依法管理,加强合作、统一领

导,分类处臵、有效应对。

三、领导小组

组长:

黄新和

副组长:

易湘华姜太群陈小利

成员:

公卫办人员村卫生室负责人各学校负责人

主要职责:

负责全镇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应急处理和督导工作。

四、普通病例发现、报告和监测

托幼机构及小学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制定专人

或校医落实晨检制度,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状况进行巡查,

及时核实缺勤、缺课原因,一旦发现疑似手足口病例或其他传染病病

人、疑似病人时,要及时送医院救治。

镇卫生院实行首诊负责制和预检分诊制,接诊手足口病例时,除

了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诊断和救治病人,还应按

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的有关规定报告疫情,报告疫情时要详细报告病例的现居住地、学习

(工作)地点、家长姓名和联系电话等信息。

疫情管理员及时浏览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及时审核相关信

息,密切关注疫情动态。

组织各村卫生室负责人定期到辖区内托幼机

构、学校进行督导管理。

五、聚集性疫情报告和调查

托幼机构和学校等单位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1周内,同一

1

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以上,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

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3例及以上;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同一

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县疾控中

心报告。

并配合县疾控中心搞好相关资料收集、调查和督导工作。

六、控制措施

(一)病例管理。

多数手足口病患者症状轻微,可以居家隔离治疗,领导小组组织

村医对居家治疗病例每日访视。

陈小利医师每日浏览疾病监测信息系

统,将辖区内的患者基本情况告知相应村医,由其到患儿居住地进行

面访。

访视时告知家长或监护人居家患儿不应外出,避免与未发病儿

童接触直至体温正常,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后1周。

密切关注患儿的

病情变化,每4小时量一次体温,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发现神经系

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相关症状时,应立即转诊至上级医院,管

理时限为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

(二)加强晨午检和健康观察。

督导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每日晨午检和健康观察,

如发现发热或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疱疹患儿,应立即通知家长带患

儿到医院诊治。

(三)加强消毒隔离措施。

医疗机构应加强预检分诊,开设发热疱疹门诊接诊发热、出疹病

例,增加候诊及就诊等区域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

洁方式。

医务人员应加强洗手和双手消毒,在诊疗中使用的非一次性

仪器、体温计及其他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医疗机构对住院患儿使用过

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医疗机构的消

毒由专人进行。

督导学校、托幼机构每天进行全面消毒。

(四)关班、关园措施。

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

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

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可建议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停课关园(校)

2

10天,并出具书面预防控制指导意见书。

七、加强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

在发生聚集性疫情,暴发或者流行时,在疫情发生地和高发区重

点加强健康教育,印发手足口病防治宣传单,由专人发放至儿童家庭

中,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和重症早期识别指针,培养正确的洗手方

法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一)散居儿童的预防措施。

预防手足口病要广泛宣传十五字方针:

“常洗手、喝开水、吃熟

食、勤通风、晒衣被”。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

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2、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

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3、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暴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

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二)医疗机构的预防措施。

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

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

医院门诊和病房要保持清洁卫生,

严格消毒制度,重点加强儿科和感染科等科室门诊、病房和医院产房

的消毒,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粪便排泄物及其污物等及时进行消毒

处理。

八、培训

组织对全院医师和乡村医生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并做好

培训效果考核,提高专业人员早期识别能力和早期急救能力。

九、督导检查

组织对全镇学校、托幼机构进行手足口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督

导检查,及时发现与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措施

逐一落实到位。

并将督导情况上报镇卫生院领导。

3

附件1手足口病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

黄新和

副组长:

姜太群易湘华陈小利

成员:

公卫办人员村卫生室负责人

各学校负责人

主要职责:

负责全镇手足口病的预防控

制,应急处理和督导工作。

4

村卫生室手足口病病例管理要点

一、手足口病的认识

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

ev71感染发病的早期可能仅表现为

流感样症状,易被诊断为“上感”、“感冒”、“扁桃体炎”等,到发病

极期才会出现皮疹。

二、村卫生室、个体诊所职责

1、转诊:

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在手足口病流行期和流行地区一旦

发现就诊的3岁以下患儿出现:

体温≥38℃的病例或一天内反复发热

不退或体温持续升高的病例或有皮疹或疱疹表现,不能排除ev71感

染的病例,应立即转诊至乡镇卫生院进行观察。

同时,医生要向患儿

家长或监护人告知患儿可能感染手足口病,并阐明及时就诊、转诊的

重要性(有可能病情加重发展成重症)和迫切性(病情进展迅速,多

在3-5天内)。

2、及早发现重症早期表现:

接诊3岁以下发热患者时应仔细询问和

观察下列收足口病早期重症症状,发现类似患儿要立即安全转送到市

级或县级定点医院救治。

①持续高热不退;②出冷汗、周围循环障碍;

③呼吸、心率明显增快;④精神差或意识障碍,频繁呕吐、肢体抖动、

无力或抽搐;⑤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⑥高血糖;⑦高血压或

低血压;

3.病例随访:

对居家治疗手足口病患儿每日访视,时限为自患儿发

现起至症状消失后一周。

要求最好到患儿居住地进行面访,访视时:

①告知家长或监护人患儿不应外出,避免与未发病儿童接触

直至体温正常,皮疹消褪及水泡结痂后1周。

②嘱家长或监护人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若发现一天内

患儿反复发热不退或体温持续升高,或者发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等相关症状时(如高热、精神萎靡、嗜睡、哭闹不安、呕吐、

易惊、肢体抖动、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等),应立即至县人民医院就

诊。

5

【篇二: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2013】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2013年)

为了科学、规范、有序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市今年疫情流行特点,特制定《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及工作原则

工作目标:

早期发现、报告临床诊断病例和重症病例,严防疫情大规模爆发流行,尽可能减少死亡病例发生,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

工作原则:

高度重视,沉着应对,周密部署,有效防控。

二、组织领导

办事处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工作的组织和落实。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在办事处卫生院设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办公室,负责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日常开展,任办公室主任。

卫生院成立工作专班,负责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

三、疫情处置

(一)病例的早期发现

1、卫生院组织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对手足口病进行巡诊。

2、辖区内学校和托幼机构按照《**省手足口病学校托幼机构晨检方案》开展晨检。

3、办公室设置疫情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疫情监督。

并设立咨询电话(),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

(二)疫情报告

1、卫生院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督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省手足口病医疗救治方案(2009年)》规定的时限、流程、方法和病例定义诊断和报告疫情。

2、聚集性病例报告标准:

学校或托幼机构同一班级或同一宿舍等集体单位,3天内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3、暴发疫情报告标准:

1周内,同一学校或托幼机构、行政村等集体单位,发生2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4、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报告标准:

重症患儿必须经市级医院2名以上医师确诊,死亡病例需经省医疗救治专家组确认。

(三)疫情控制

发现手足口病疫情后,卫生院应会同办直各相关部门做好社会动员、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社区疫情巡查、学校和托幼机构卫生管理、流行病学调查、样本采集和检测、隔离治疗、疫点消毒、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等防控工作,重点落实以下措施:

1、散发病例调查处理村卫生室医师负责手足口病病例巡诊,办事处卫生院负责流调、消毒、随诊和密切接触者的管理,病例居家隔离治疗或住院隔离治疗,学生病例痊愈1周后方可返校。

2、聚集性病例调查处理接到聚集性病例报告后,将疫情信息通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配合市疾病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核实和疫点处理,追踪、管理密切接触者。

发生聚集性病例的学校或托幼机构根据建议,采取停课或关园等防控措施。

3、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接到辖区内暴发疫情后,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办公室启动日报和零报制度,填写《**省手足口病疫情日报表》,进行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的登记、追踪和医学观察。

落实疫点卫生处置措施,强化学校、托幼机构卫生监督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暴发疫情结案标准:

(1)所以临床病例均治愈出院;

(2)最后1例病例治愈后连续7天无新发病例;(3)所有疫点均已完成终末消毒。

4、重症病例调查处理出现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时,按照暴发疫情调查处理,转往指定医院隔离治疗。

5、流行病调查处理出现手足口病流行时,按照上级政府启动相应级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开展工作。

三、医疗救治

手足口病的医疗救治按《**省手足口病医疗救治方案(2009年)》要求执行。

四、卫生监督

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加强对辖区内学校、托幼机构、餐饮业、食堂、生活饮用水的监督检查。

辖区内学校、特别是托幼机构,要坚持晨检制度和疫情报告制度,认真做好环境、用品、玩具等消毒,

加强教室、宿舍的空气消毒及开窗通风。

切实加强学校的食品及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确保饮用水饮食安全。

五、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

文化服务中心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广泛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和防治政策。

卫生院要利用宣传栏、健康处方等形式,开展针对性宣传。

辖区内各村(居)委会、学校、托幼机构、医疗机构要将宣传材料发放到每一个家庭,送到每个患儿家长手上,做到家喻户晓。

手足口病防控办公室公布疫情举报电话(),手足口病咨询电话(),保持24小时畅通,接受群众咨询和举报疫情。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讲清手足口病“可防、可控、可治”的道理,将疫病防控措施变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六、加强检查督办,严肃工作纪律

办直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落实乡村干部包保责任制和乡村医生巡诊制,加强工作措施,确保防治工作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对于防治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职责,玩忽职守,弄虚作假,隐瞒、漏报重要情况,以及对本辖区防治工作的重要问题处置不及时造成不良后果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对因防治工作不力或对重大问题处置不及时造成死亡病例或发生重大社会问题的,除给予直接责任人纪律处分外,有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篇三:

医院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xxx中医医院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2013年度)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柯萨奇a16型、埃可病毒或肠道病毒71)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为了贯彻落实好上级相关文件精神,有效防止手足口病疫情的发生和扩散,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海丰县中医医院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1、预防为主

宣传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手足口病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3、快速反应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现疫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二、组织管理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将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调整当重要位置,明确职责,保障各项措施落实,成立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专家指导小组和防控救护队,名单如下:

1、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xxx

副组长:

xxx

成员:

xxxxxxxxxx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陈学胜任办公室主任

2、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专家指导小组:

组长:

xxx

成员:

xxxxxxxxx

3、手足口病防控救护队:

队长:

xxx

队员:

xxxxxxx

手足口病防控救护车:

xxxx三、预防控制措施

如我市出现手足口病疫情的暴发流行,要立即启动本工作方案,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及时扑灭疫情。

具体要做好如下工作:

1、加强对传染病诊室的监督管理工作,要落实预诊制度,设立发热传染病专门诊室,强化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重点加强医院产房、儿科、传染科、急诊科病房的消毒,防止新生儿、婴幼儿院内感染而导致严重后果。

2、开展疫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掌握流行动态。

(1)认真做好预检分诊工作。

大厅分诊台工作人员执行预检分诊制度。

引导发热或疑似手足口病的患者去传染病诊室就诊。

儿科诊室的医师对疑似病人也应转传染科诊室就诊。

(2)对疑似病例应收传染科住院隔离观察治疗,同时认真做好日志。

传染科登记及疫情报告上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住址在乡镇的要到村到组,街道要到门牌号码)、家长姓名、联系电话、发病日期、就诊日期等楣栏项目逐一填写。

疫情报告卡由院感科派专人收集整理并上报。

(3)注意手足口病的鉴别诊断,确保流行病学调查的准确性。

(4)要求儿科、急诊科、产科病室加强晨检工作,发现患有疱疹的患儿,及时报告,立即转传染科隔离治疗。

3、开展病室的宣传与健康教育工作。

开展患者饭前便后洗手、促进房间通风等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倡导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建议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及时就诊,及时隔离。

4、做好专业人员培训。

对重点科室(儿科、传染科、急诊科、产科及各诊室)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掌握手足口病的医疗救护、疫情报告、疫情调查处理、防护措施、实验室采样及监测等技术。

进行一次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

四、传染病区及诊室消毒隔离措施。

1、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

2、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洗。

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无菌器械容器、器械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计用后要用消毒液浸泡。

4、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拖洗地面,床头桌及椅子每日湿擦,抹布要专用,定期消毒。

5、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处,不随地乱丢,不在病房清点,便器每次用后清洗消毒。

6、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备用,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再用,病人被褥要定期更换消毒。

7、出院病人的单元,必须做好终末处理,床、椅、及墙壁,应用消毒液擦洗,床垫被褥洗晒消毒,死亡病人的被褥应更换.用具应消毒。

8、疑似病人应在隔离观察,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9、病人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外出,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出院、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候诊、检查和治疗,不要在门诊各处走动,以防交叉感染。

10、按呼吸道、消化道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11、治疗换药室,每天通风换气,清洁、用消毒液拖地,紫外线照射,或用消毒液喷雾消毒.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

12、每天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注射器盒及盐水棉球和纱布缸每天更换。

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13、治疗室的抹布、拖把等用具应专用。

14、病室垃圾用双层塑料袋盛装,每天收集后送锅炉房焚烧。

15、认真作好消毒隔离记录。

五、中医特色防治手足口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