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营口增殖实验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9197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营口增殖实验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营口增殖实验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营口增殖实验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营口增殖实验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营口增殖实验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营口增殖实验站.docx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营口增殖实验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营口增殖实验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营口增殖实验站.docx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营口增殖实验站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营口增殖实验站

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9-2020年)

营口增殖实验站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下属的国家级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承担着环渤海公益性科研工作(增殖放流)、环渤海养殖品种的技术成果转化及推广的重大任务。

长期以来,我站在农业部和水科院的正确领导下,使我站在我国渔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明确我站中长期发展思路、工作重点和主要工作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具体部署和要求,按照国家农业科技宏观政策确定的发展方向和我国渔业发展的特点,遵循《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的工作目标,并结合我站的具体情况,从科研开发及成果转化、渔业资源增殖技术、养殖技术及推广、良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等方面制定本计划。

一、发展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营口增殖实验站位于辽宁省营口市西市区,地处辽河入海口处,筹建于1983年,1985年正式成立。

1997年农业部批准营口站由副县级升格为正处级单位,隶属农业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是农业部下设的辽宁省环渤海地区唯一一家国家级水产科研单位。

现有两处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即营口站炮台基地和营口站望海基地。

炮台基地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总规模1500m3,苗种培育车间和饵料培育车间两栋;望海基地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总规模3000m3,苗种培育车间和饵料培育车间共四栋。

我站主要承担环渤海水域辽东湾海蛰、海参、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资源增殖科研工作及适应渤海水域内重要的水产经济物种的技术成果中试、转化工作,为渤海渔业资源修复增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在渤海渔业资源、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及示范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并与院属单位、大连水产学院、营口市水产研究所及各地水产养殖企业寻求和争取广泛合作,为环渤海地区渔业资源增殖、技术研发、良种繁育及大范围养殖推广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二)科研工作基础状况

1.水产基础性研究及科研开发工作积淀较厚

1986年至1988年间与日本海外渔业协力财团共同合作“三疣梭子蟹育苗与增殖技术的研究”项目。

并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成果一等奖。

先后派多名技术人员赴日深造,为我国三疣梭子蟹育苗与增养殖业做出了一定贡献。

同时,多年从事水产名优苗种的增殖放流及资源回捕调查,为渤海资源增殖做出了一定贡献。

对我站今后科研实验及资源增殖事业的发展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1986年承担了营口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海蜇育苗与增殖》项目研究,为营口地区海蜇苗种生产、增殖做了开拓性工作,同时,利用此项目为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关于海蜇生活史等基础研究作了一定协助工作。

1987年承担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辽东湾海蜇增殖技术开发研究》,此项目有针对性的对辽东湾主要经济品种海蜇进行了增殖放流方面的研究,为辽东湾海蜇增殖放流、为本地区渔业创收作了一定贡献,目前此放流项目已经进入推广、产业化阶段,成果显著。

1988年独立承担并完成了农业部国家“七五”科研项目《三疣梭子蟹人工育苗与增殖技术》科研项目,在三疣梭子蟹育苗的基础上开发中华绒螯蟹的育苗与养殖,并在辽宁省迅速推广起来了,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1989年开展《辽东湾海胆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项目研究,利用中日合作项目所用的调查船,对辽东湾底栖经济类生物进行了相应开发与研究,为政府的决策提供相应依据。

1989年开展《辽河口、江河口鳗鱼苗资源调查》工作,为辽宁地区鳗苗生产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1986-1991年间,在中国对虾的放流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持并完成了黄渤海渔政分局下达的中国对虾放流工作,累积放流五千余万尾,为辽东湾对虾生产、渔民创收、资源增殖作出了很大贡献。

特别是1987年-1989年期间,结合中日合作项目《中国对虾标志放流技术研究》对放流品种进行了跟踪调查、回扑率分析等系统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2000年以来我站主要从事扇贝、牙鲆鱼和海参的人工育苗研究工作,且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6年恢复了中国对虾增殖放流项目。

2.在养殖水产品种开发、技术成果转化上成绩突出

我站对三疣梭子蟹育苗技术基本成熟,1990年我站利用此技术对中华绒蟹人工育苗进行了研究,使育苗技术逐步成熟,并形成产业化发展。

1991年举办全省河蟹人工育苗与养殖技术培训讲座,编印和整理了河蟹人工育苗和养殖的专题材料,并进行育苗生产指导、养殖试验等大量工作,为北方地区河蟹育苗和养殖工作的展开做了较好的示范。

此品种已经在辽宁、河北形成大规模产业,受益养殖户近万名,每年所创产值数亿元,并且在营口、盘锦等中心地区形成了全国性河蟹种苗市场,经济效益显著,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

近些年来,我站一直以市场为导向,把海参苗种培育作为我站的主要养殖开发品种,并且带动周边地区海参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现海参养殖在辽宁省作为重要的养殖品种,其面积之广,范围之大,令人可喜可贺,我站利用海参苗种养殖创收,也取得不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站一直坚持与周边各养殖户进行广泛的合作,其中海参土池苗种培养合作有两年的经验,2008年秋季出苗量达到每亩100-150市斤,其产值每亩2-3万元,经济效益非常好,成果显著,土池培养迅速在当地养殖农户得到推广,2009年仅营口地区预计土池保苗面积将扩大至1-2千亩,该技术在营口地区乃至辽宁省得到应用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好评和社会效益。

2009年我站在搞海参苗种培育的同时,对其它品种的养殖进行了尝试,2009年7月,在望海基地对鲍鱼苗进行暂养和半滑舌鳎孵化。

鲍鱼成活率在60%左右,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半滑舌鳎人工孵化进展顺利,现在正处于试验中期,其试验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我站坚信通过大胆尝试、多渠道开发育养品种可为我站未来多元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科研成果转化生产实验基地不断完善和人才队伍不断加强

我站通过不懈努力,对内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制度建设,与此同时着力提高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对外积极争取和寻求合作,通过置换部分土地资源,建设了新的生产实验基地,并开始大规模的技术中试和转化工作,不断地对基地基本设施建设进行完善,使基地设施更加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2009年我营口站进入了2名硕士研究生,为我站的科研开发注入了新的血液。

以上所有措施都为我站更好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面临的挑战

我站定位是以水产资源增殖及转化、推广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公益性科研单位,但当前国家渔业部门在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方面的科研成果及探索性的科研经费支持较少,特别是对水科院环渤海四站这样的小型科研单位,由于技术人员组成总体水平与大型科研院所有较大差距,无领军人才,自有技术人员因无法申请竟争性科研项目而难于锻炼、培养自身人才队伍的建设,无法把增殖放流技术这一特有技术进行系统研究、中试和推广。

而且在当前放流指标的财政转移支付的体制下,如我站这样的中直水产科研单位无法在地方申请到经费支持。

因而,我站认为对小型农业科研单位的项目支持应有针对性政策支持,才能更好地以我站科研工作为依托搭建起水产增殖放流科学研究的技术平台,通过环渤海四站布局的地理区位优势,将渤海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推进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为渤海渔业资源的修复贡献我们的力量。

(四)抓住机遇、勇于挑战、努力开创营口站工作的新局面

科研工作是今后我站的工作的重点,全面贯切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是我们当今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

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扶持和壮大远洋渔业,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加大增殖放流工作力度,这对每个水产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我站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农业部党组织通过了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审议,这充分体现了党组织对水产科技和以水科院为代表的水产科研国家队的重视,对我站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2006年,国务院批准发布《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是一个指导新时期渔业发展、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纲领性文件,是我国渔业科技和产业发展指明了长期的工作目标,同时对我站的发展方向也指明了方向。

二、中长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我站在农业部和水科院的正确领导下,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即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强调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扶持和壮大远洋渔业,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加大增殖放流力度等有关决定,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水科院的“坚持产业导向,突出自主创新,加强推广应用,促进和谐发展”的方针,结合我站自身情况,深化体制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迎难而上,同时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把我站的公益性科研工作真正开展起来。

(二)发展总目标

到2020年,我站总体目标是:

形成完整的科研成果转化及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努力做好增殖放流的公益性科研工作、搞好科研基地建设、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良种培育、原种养护基地。

即在水科院的领导下把我站建设成为完整的科研成果及技术服务示范基地、公益性科研工作即增殖放流基地、应用性研究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良种培育、原种保护基地,使我站整体纳入公益性水产科研单位行列。

在应用技术方面,形成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和国家良种培育基地,在公益性科研工作方面,更加完善增殖放流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使我站成为国家增殖放流示范基地。

科研成果转化及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就是利用我站的所有科技资源和技术人员,加强我站水产应用性研究用于生产,真正做到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建设完善的服务体系和基地的配套设备,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不断推进技术成果转化示范,全面提高我站技术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的能力,以此促进和推动渔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公益性科研工作是我站工作重点。

我站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下属的国家级公益性科研机构,其建站主要目的是承担环渤海增殖放流工作。

我站紧紧抓住《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的工作目标,投入和加大改善增殖放流项目的科研水平,增强科研效果评估能力,使我站成为全国公益性科研即增殖放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搞好科研基地建设就是要通过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建立符合我站长远发展的和渔业科学发展规律、适合科学研究基本建设和公益性职能研究建设的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厂房和与之相辅助的实验设施体系,使我站在环渤海水产养殖品种的基础性研究和公益性科研方面的实力明显增强,为我国渔业发展和养殖技术的提高做出贡献。

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就是要把发展人才作为主要的目标,人才是单位发展的基础,高水平的拔尖人才是单位发展的关键,把发展人才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培养学术带头人、优秀技术骨干,特别要提高和加强现有人员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努力在最短期内打造出符合我站发展的人才队伍,也为我国渔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建立良种培育基地就是要以科学的养殖方法为核心,研究环渤海地区鱼、虾、贝、海珍品的育苗、养殖和增殖技术,选择适合本地区养殖新品种,加大力度开展新品种的基础性研究,加强苗种的人工孵化、培育及养成的研究,建立和健全苗种繁育计划,提高养殖技术,完善基地建设,建立良种培育基地,使之成为国家良种培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良种场的建设做出贡献。

(三)近期发展目标

通过新增殖实验基地的规划和构想,建设适应现代渔业产业化发展需要的国家级试验基地,努力增强我站的公益性职能建设,提高我站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我院的“一流院所、三个基地”发展的目标。

在今后一段时间里,我站要在公益性职能建设、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渔业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渔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水产遗传育种、主要养殖品种的病害防治等重点领域开展研究工作,使我站在增殖放流、技术推广等公益性职能建设显著提高,对渔业资源和生态的保护水平得到改善,努力培养学术带头人和优秀技术骨干力量,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得到提高,以此推动环渤海地区渔业建设和养殖技术持续发展,做好渤海湾的增殖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努力成为国家级的海洋渔业资源增殖实验中心。

三、重点研究领域和建设重点

(一)重点研究领域

以研究渤海湾地区的鱼、虾、贝、海珍品的育苗、养殖和增殖技术为目的,全面提升我站在渤海湾的增殖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不断增强我站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能力,以此促进渔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根据我站具体情况和农业部水科院的实际要求,我站重点加强增殖放流为主的公益性科研工作、水产增养殖技术、水产养殖实用新型产品研发和推广、养殖品种的病害防治、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等重点领域建设。

1.公益性科研工作

开展我站公益性科研工作是当今和以后发展的重点,也是我站立足之本,不断加强科研、增殖放流、技术推广等公益性职能建设,提出合理的公益性职能建设实施的具体措施和规划,完善我站职能建设管理措施,建立符合我站职能建设的科学体系,努力提升公益性职能建设项目的设计和实施的科研水平,为有效的提升我站在增殖放流、技术推广等公益性职能建设方面在我国渔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

2.水产增养殖技术

探索适应渤海湾地区水产养殖新品种,主要解决养殖新品种的人工孵化、苗种培育到成品养殖的全套技术,在掌握养殖品种的营养需求基础上,研究新品种从开口饵料到配合饲料的研制开发及投喂技术,研究增殖技术,推广适应本地区养殖新品种的增养殖技术,做好技术示范作用和技术培训工作,以此带动渤海湾地区海水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本站在渤海水域辽东湾海蛰、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海参的重要水产养殖经济物种的技术已成熟,目前已大面积推广,并逐步建立起高效安全养殖技术体系和养殖模式。

3.水产养殖实用新型产品研发和推广

以提高养殖技术,扩大养殖规模,适应现代养殖技术,提升现代渔业整体效益为目标,研发和推广水产养殖过程中实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流程,为现代渔业养殖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在我站实验基地的大型养殖生产,努力钻研,使养殖技术更加成熟、设备工艺不断完善,使其在经济及社会效益,为现代养殖渔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基础。

4.养殖品种的病害防治

与大型科研院所专家联合研究渤海地区养殖品种病害发生的病因、病原、症状、发生情况、传播途径与流行规律,建立养殖品种病害的检测、检疫体系,及时建立疾病档案,提高疾病诊断技术,形成科学系统的防治措施,撰写疾病防治技术手册,开展疾病技术培训班,并研发低毒、高效的专用防治药物,从而保障养殖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5.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

增强海洋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开展水生生物资源监测、调查与评估等工作。

研究渤海区渔业作业海区渔场、鱼讯期形成规律及捕捞技术,根据当地海区情况计算最大捕捞量。

宣传保护濒危、珍稀水生动物的重要性,建立和健全濒危物种的保护、驯养、繁殖等技术体系。

研究不同生态环境对渔产量的影响,如污染海区养殖水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主要污染物质对养殖品种的影响及防治措施,形成系统、完善的水质评价技术体系和科学的处理措施。

(二)近期实施及发展的科研开发项目

围绕农业部的战略部署和水科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遵循我站建站的宗旨,以技术体系为支撑,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组织和培养学术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力量,加强和攻克养殖中技术难问题,全面提高我站基地技术示范作用。

近期我站在客观分析了渤海地区渔业发展的特点,开展了养殖新品种的为目标,加强当地养殖品种的扩大和技术的研究,养殖成功后扩大生产和推广,以满足当地农户的需求。

1.增殖放流的科研工作

中国对虾、海蜇、梭子蟹等人工苗种繁育及增殖放流科学研究与示范(其中,放流品种的选择、放流技术规范的制定、放流地点的选择、放流环境及容量的评估等)。

同时进行生态监测及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估。

2.科研成果的转化与示范

近期我站主要在做好中国对虾、海蜇等苗种繁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海参育苗、保苗(室内及室外)工作,该品种为辽宁地区最大规模,产值最高的养殖品种。

根据近几年的站内实验经验,海参室内保苗的病害防治及室外保苗的水质控制,仍是该品种当前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我站通过与王印庚等专家在站的实验进行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对广大农户也能起到较好的推广示范作用。

3.做好生产一线的科技服务工作

我站地处辽东湾的海蜇资源是我地区独有的唯一能形成渔汛的天然渔业资源。

该品种育、养技术在我站已十分成熟。

我站除在本地推广池塘养殖外,还与广东广垦海珍品苗种繁育场联合进行了海蜇的育苗及养殖推广。

通过地域温差及资源优势形成渔业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

目前,工作正进一步展开思路,计划将半滑舌鳎鱼苗冬季南移及龙胆石斑北移育苗都可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为我站苗种繁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利用南北优势互补为我国水产行业发展做贡献。

四、基本建设和财政保障重点

根据水科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国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

我站在科研工作、成果转化及推广、养殖技术体系、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进行项目设计,努力争取水科院和国家在基本建设项目和财政专项项目方面的资金投入,以改善我站在科研开发等方面的不足,为我营口站中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一)基本建设和财政支持重点方向

1.科研工作

(1)基础设施建设方向

——综合实验室的建设

为加强我站的科技研究创新能力,根据水科院的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我站在原有的基本建设基础上,建设适合我站发展要求的基础实验室,其中包括水质分析实验室、水生生物分析实验、饵料培养间实验室等,使我站的科研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

我站在当地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根据多年养殖经验,对虾、河蟹、海参等品种养殖技术已成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技术规程,我站计划在适当时机建立水产咨询服务流动站,面向社会提供全面的咨询服务,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水产养殖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这样既能发挥我站的作用,又能给养殖户提供免费的技术服务,真正起到服务平台的示范作用。

(2)争取科研项目支持重点方向

——主要养殖品种基地设施建设

开展适应本地生产的养殖品种,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实验厂房、实验池、饵料室等配套设备和设施,建立完善的技术体系和科研人员队伍建设,推广水产养殖新品种,使我站示范基地建设体现更为突出。

——水生生物资源调查与保护

根据《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的指导方针,建立和健全渔业资源保护与增殖行动,对水生生物资源进行调查好保护,建立水生生物资源多样性和水生濒危物种保护体系建设,开展生态评估等。

——公益性科研工作保障体系

近年来随着中央财政对我站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我站也着力加强站人才队伍建设、社会资源配置、创新思想观念和内部运行机制等方面建设,确保公益性职能建设,使增殖放流工作内容不断充实,努力提升我站在增殖放流项目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更好发挥我站的公益性职能的作用。

2.成果转化及推广

(1)基础设施建设方向

——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

根据我站建站的基本要求,结合水科院的具体部署和水科院的发展要求,我站努力建设科学示范基地,以技术为支撑,充分发挥我站在环渤海地区示范作用,我站在养殖、研发等方面的建设中,不断增强示范动态效应,使我站努力成为国家级养殖示范基地中心。

——中试试验车间的建设

为提高我站示范作用,不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设现代化的试验车间,使现代化的试验车间对多种水产养殖品种都适用,充分发挥我站生产车间的作用和附加值,其中包括科学实验厂房的建设、饵料培养车间及配套设施的建设等。

——培训基地的建设

充分发挥水科院与我站的技术体系和人才结构的作用,建设营口市西炮台和望海2个培训基地,培养和带动水产从业者的技术水平,对提升产业发展做出我站应有的贡献。

(2)争取财政项目支持重点方向

——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

不断进行水产养殖品种的研发、繁殖、推广、提倡生态环保型健康工厂化养殖及其与之相适应的配套设备等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3.养殖技术体系

为提升我站的整体综合能力,我站紧紧围绕水产养殖品种的养殖技术、病害防治、渔业资源增殖及调查等方面,加强养殖技术体系的建立和技术骨干力量的培养工作,为渔业发展和行业管理提供支撑力量。

(1)基础设施建设方向

——水产养殖品种的养殖技术体系

我站不断探索适应环渤海地区养殖新品种,增强和不断完善养殖技术的管理,从孵化、幼体至成体的养殖,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和养殖示范基地,为提升我院的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做出贡献。

——水产养殖品种的病害防治

在建立完善的养殖技术体系的同时,增强对养殖品种的病害防治,建立养殖品种病害诊断、监测和药物的研发基地,形成完整的疾病档案技术体系,为养殖品种的病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撑作用。

——渔业资源调查及增殖

增强环渤海地区渔业资源的调查、监测和评估体系的形成,建立和完善环渤海渔业资源调查、监测与评估体系,为我院形成全国渔业资源环境监测区域中心发挥我站的作用。

(2)争取项目支持重点方向

——养殖体系的建立和管理

掌握对水产养殖品种的研发、技术推广,建立完善的技术体系和技术服务团队,通过对技术的完善和技术骨干人员的管理,形成具有环渤海地区独具特色的养殖示范基地,为水科院打造高水平的实验、示范基地做出贡献。

——水产品病害防治管理

开展对水产养殖品种日常管理、病害的防治研究、药物的开发和应用、药物安全性指标的鉴定等对水产病害有关的技术措施和管理工作。

——渔业资源增殖调查及水质管理

开展对环渤海地区渔业增殖资源的调查、分析和研究、水质污染物监测、水质分析化验、水生生物鉴定与分析等管理手段和应急措施。

4.人才培养

(1)基础设施建设方向

——技术交流会议厅建设

以提高我站的科技示范基地和技术交流为目的,建设1个技术交流的学术报告厅,为开展学术交流、教育培训提供良好的场所。

——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培养设施建设

人才是单位发展的基础,适当的待遇、和谐的工作环境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建立科学、合理、具有竞争力和争优创先的职务晋升制度和分配制度,建立职工寝室(刚参加工作的同志)、食堂和职工公寓等基本设施。

(2)争取财政项目支持重点方向

——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建设

大力培养水产专业技术人才、渔业资源增殖技术人员、科技管理和综合性管理人才等,申请相关工作的专项经费,把学科带头人、优秀技术骨干培养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提高现有人员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使我站打造出具有承担国家科研水平的能力和较强的技术服务与科技创新于一体的团队。

(二)近期需建设的重大基本建设

结合国家重点发展规划和水科院总体战略目标,以提高我站的基本科研能力水平为出发点,建设适合我站发展需要的基本建设项目,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研发水平,为实现“三个基地”的奋斗目标。

我站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全面规划、统筹兼顾,重点从院长期发展和我站具体发展的整体需求考虑;二是因地制宜、控制规模,为较好提供资源利用率,做到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三是注重实用高效、节能环保型建设,以此减轻劳动强度和增加效率;四是紧紧围绕水科院发展规划而开展科研工作;五是努力结合现代渔业发展要求,加快我站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职能建设等问题。

我站根据以上原则,确定了基本建设项目,我站有2个生产示范基地,即望海基地和炮台基地建设,现在主要是对基地的进行基础性建设,包括实验室和中试场房的建设、沉淀池的改造和建设及配套设备安装的建设等方面的建设项目。

1.营口站营口水产园区基地建设项目

(1)实验室、中试场房及配套设施

总设计面积5000平方米,其中:

鱼类实验池1500平方米,其它海珍品1000平方米,设备安装200平方米,饵料培养1000平方米,小型隔离试验室400平方米(分区),水质检测、生物分析、办公室500平方米,设备安装100平方米,值班室150平方米(三处),50吨冷库及加工间150平方米。

(2)配套设备安装

其中包括海水循环水质处理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