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性建筑资料.docx
《标志性建筑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志性建筑资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标志性建筑资料
一个经常被忽略的事实是:
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建筑的“节能”和“低碳”注定成为绕不开的话题。
因此,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节能环保、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
1. 旋转的“动态城堡”
迪拜的这座“动态城堡”,将是“世界上第一座运动中的大楼”。
它的每一层都可作360度旋转,让大楼可以不断地变换外观形状,其旋转动力来自于79个水平风力涡轮机。
每层楼的屋顶上都安置了太阳能光电板,可以收集太阳能为住户提供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自给的生态目标。
此外,摩天楼还配有声控风力发电机等多种环保装置。
据透露,该楼设计楼高420米,共有80层,将包含办公楼、豪华酒店和高级公寓,预计建造预算为7亿美元,整座大楼将于2010年完工。
2.超级隔热节能的奥赫塔大楼
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奥赫塔大楼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的新总部,这座大楼由罗麦庄马(RMJM)建筑设计公司完成,楼高396米。
通过由两片玻璃“皮肤”制造的一个环绕大楼主体的“心房”,使得这座大楼具有超级隔热性,从而有效地节约了大楼制冷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
3.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光照的梅那拉·梅西加尼亚大楼
位于马来西亚梳邦再也市(Subang Jaya)的梅那拉·梅西加尼亚(Menara Mesiniaga)大楼,在设计上考虑到了马来西亚的气候,在屋面种植了大量植物,从而减少了大楼的聚热性。
此外,建筑设计师还为大楼的阴阳面设计了不同的采光方式——从东(热)向西,按一定间距在玻璃办公室立面安装沿制遮阳板,有效地为建筑物进行了遮阴。
而在大楼南北冷面,设计师则采取无遮盖的玻璃墙窗户,以获得适量的日照。
楼顶阳台还运用许多自动隔热系统,通过设备和空调装置降低能源损耗。
4.曼彻斯特 保险合作协会“太阳能大楼”
在不久的将来,太阳能有望成为破解高层住宅节能问题的最佳“法宝”, 这座英国曼彻斯特保险合作协会的太阳能大楼,就充分利用了天然环保的太阳能作为自给能量,采用7244面太阳能光伏板替代传统材料(如砖、玻璃等)。
建成后外墙高达120m,成为欧洲最大的立式太阳能电池阵。
每年将产生18万单位的可再生电力。
该公司形象地估算说,这些电可用泡900万杯茶。
5.韩国绿色“能量中心”
位于韩国首尔南部35公里的“Gwanggyo”梦幻城市是一座能够容纳大量住宅群和办公室的所谓“能量中心”。
它由荷兰MVRDV建筑事务所设计,其最大特征就是梯田状的建筑,每一层的外侧建有花园,让所有居民都可获得一个室外活动空间,种植自己喜欢的花草。
此外,花园这种设计也为这座自给自足的新城披上了一件绿衣,不仅可以改善城市中的区域气候和通风,还减少了对能源和水的使用量。
6.多种环保特性基于一身的赫斯特大厦
赫斯特大厦(Hearst Tower)目前已经成为了纽约的绿色新地标,它是纽约第一座在启用时获得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LEED黄金级别认证的写字楼。
其环保特性在于:
从建筑外壳到内部装修,全部采用百分之百可回收且无污染排放的材料;采用内墙最少化的设计,以增加自然光的利用;屋顶被设计成可收集雨水的结构;首层大堂主要依靠辐射石地板来调节冷热;大楼内采用智能化的节能电器(如电灯、电梯)等。
7.TheBMWWelt(宝马世界)
慕尼黑的是德国的工程史上最好的范例之一,占地785,000平方英尺,最突出的特点是它157英尺宽的双圆锥。
此双圆锥构成了屋顶(简直恰到好处)。
在建筑物的顶部,有一个巨大的光电阵(在德国由Solarwatt制造),至少能产能824WP。
设计家在其顶部安装了一个钢制仪表电路系统通过日光吸收给大楼供暖。
据调查显示,目前全球70%的木材砍伐量在中国,而其中又有70%的木材是在建筑工地使用,也就是说中国住宅工地是最大的木材用户。
同时,家庭生活中的能源消耗也比较巨大。
如何提供减少能源消耗的绿色建筑,同时减少居住过程中的碳排放,已成为中国住宅开发企业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因此,尽管中国已有了如鸟巢、水立方、世博轴工程等一系列低碳环保的绿色公共建筑,但要想真正实现“40%-45%的低碳承诺”,中国、以及中国的建筑企业任重而道远。
推广低碳节能建筑 打造世界田园城市
2009年12月初,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哥本哈根召开,之后与低碳经济等新兴产业相关的话题越来越频繁地被人们提及,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建筑的“节能”和“低碳”注定成为绕不开的话题。
根据资料显示,“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
不可忽略的事实是,在房地产的开发过程中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的能源都参与其中,碳排放量很大,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碳,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而交通汽车只占到30%。
因此,尽快建设绿色低碳住宅项目,实现节能技术创新,并形成可循环持续发展的模式,是中国房地产业走上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开发商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日前,由成都市建委主管指导、成都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协会主办的“成都市优秀开发企业和开发项目评选”活动正进入评审阶段,其中评定的重点在于开发企业信用、质量管理能力、住宅项目整体建设品质、绿色生态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以及对城市建设的推动力等方面。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顾问总建筑师、四川工程设计大师刘小舟是本次活动的评审之一,带着住宅的发展趋势、成都低碳节能住宅的发展情况、住宅如何推动世界田园城市等疑问,记者特地对刘小舟专家进行了访问。
时间:
2010年1月14日上午10点半
地点:
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嘉宾:
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刘小舟
主持人:
搜狐焦点网成都站记者周玲琳
主持人:
刘总,您好!
您是建筑方面的专家,这次作为成都市优秀开发企业评选活动的评审之一,如何来把握这次评选的公正性呢?
刘小舟:
据我了解的情况,这次的评选由市建委、市消费者协会等相关主管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专家共同组成,专家来自不同的单位、不同的专业领域,评审的角度也会不同,应该说过程会更透明,大家自由发表意见。
主持人:
在评选的标准里面,这次着重提出了对于企业信用的考核,作为评审,您认为房企最大的信用应该表现在什么地方?
刘小舟:
我觉得最大的信用在于,开发企业宣传的内容应该和购房者最终得到的内容一致。
举个例子,现实生活中,有的开发商在宣传中说到楼房外墙用面砖,结果等到交房的时候购房者发现变成了涂料,这就是在销售阶段宣传与实际不一致。
这方面邀仔细算起来,涉及的内容会很多,包括绿地率的大小、节能材料的使用、交房时间等等。
如果开发商能做到前后一致,我认为就是最大的诚信。
主持人:
对于本次建委组织的评选活动,您认为它最大的作用是什么?
刘小舟:
长期以来,购房者和房地产开发企业之间存在矛盾,最大的障碍就是不信任感,这次的活动可以挑选出优秀的企业代表,在整个行业树立好的企业标杆、企业家,促进购房者和企业的双方利益更加和谐,逐步一致性。
主持人:
既然要树立标杆项目,那您认为成都的住宅小区什么才是标杆,住宅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刘小舟:
说到低碳节能建筑,我认为和之前国家倡导的绿色建筑是同一个概念,绿色生态建筑应该是未来几年建筑的主要发展方向。
住宅本身是一个个体,除了达到绿色生态的标准,还需要强调整个住宅小区内部环境的怡人,甚至要做到住宅小区与之外的城市环境做到和谐。
有的住宅小区内部的环境做的很好,人走在里面感觉很好,但是它与城市大环境之间并不呼应。
之前,住宅小区出现了大围和的修建方式,一个个单元楼围住中间的内部环境,自己形成一个小主体,与城市之间就产生了分隔感觉,今后将不再提倡。
概括起来,住宅小区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楼房个体+小区环境+城市关系的整体绿色生态。
主持人:
刚才您说到了绿色生态住宅,请具体谈谈此类建筑好在哪里?
刘小舟:
绿色生态住宅首先要满足住宅本身的合理性,包括有良好的通风、日照环境,使用环保材料,利用屋面和坡面做到节能等。
进一步需要达到对太阳能、地热的利用,水循环系统的建立,包括雨水收集处理、生活用水处理、小区水景利用等等。
主持人:
这次评选中除了有绿色生态住宅的项目评选,还提到了优秀性能住宅,您个人是如何理解优秀性能住宅的呢?
刘小舟:
我个人的理解是强调功能性。
比如说,优秀性能的住宅能充分满足小区业主的机动车停车需要,还包括自行车、电瓶车的停放,目前很多小区停车位都十分紧张;小区要有好的物业管理服务;要有适宜的供小孩老人活动的场地;小区内部对于老人、残疾人士的无障碍设计要到位,保证他们能自由上下电梯;居住空间布置要合理,在各个功能间做到闹静、内外有很好的分别;充分考虑朝向,日照符合国家标准,象成都中心城区就得满足冬至那天日照不低于1个小时;当然还要满足节能的需求。
我一口气举了很多例子,这些关于建筑功能性方方面面的细节都是一个优秀的住宅需要做到的。
甘肃会展中心
时间:
2007年
业主:
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设计
甘肃会展中心位于兰州市中心,黄河百里风情线的重要景观带上,是兰州城市发展的重点项目,其建筑与空间形象应反映时代精神和地方特色。
甘肃会展中心规划用地约10万平米。
由市民广场西侧4万平米的展览中心,东侧1.5万平米的会议中心和5万平米的五星级酒店组成。
会议中心与酒店相邻,两者功能互补兼用。
且设置在靠近省人大的一侧,方便省人大使用会议中心及酒店设施。
展览中心设置在市民广场的西侧,相对独立。
市民广场可以兼做室外展场。
甘肃会展中心地处黄河沿岸,地理位置十分突出。
本设计方案既体现了现代建筑风格,又抽象地反映了黄河奔腾汹涌的气势。
酒店建筑悬空腾飞,有甘肃武威东汉墓出土文物“马踏飞燕”之神,在现代建筑技术中表现出中国古长城文化的沉淀,展示了中国西北黄土高原的质朴和力量。
在功能上,展览中心按照现代国际会展的管理经验,所有展位具有均好性。
会议中心中,大会议厅为单层大空间结构,拥有可升降的舞台。
酒店客房和餐厅都具有极佳的室外景观。
全新的甘肃会展中心是现代科技建筑与黄河古老文化有机结合的典范。
北京2008国家体育馆
时间:
2003年
业主:
北京城建投资股份发展有限公司
国际竞赛第一名
合作方:
慕尼黑集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
2008国家体育馆是北京2008年举办第29届奥林匹克夏季运动会的三大主场馆之一,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B区,是奥运会期间举行体操、手球、排球、及残奥会轮椅篮球比赛的场馆。
赛后将成为多功能综合文体设施。
总建筑面积67,151平方米,19,000座。
国际竞赛建筑方案第一名,运营方案第一名。
主馆和副馆简洁连接,构成了一个“8”字样的外部造型。
它意指2008年奥运会、象征着中国古代红山文化的“双连壁”,象征着各国家、民族间的友谊和奥林匹克精神。
主副馆设计,既满足赛时比赛馆和热身馆分设功能的需要,又满足赛后在主馆和副馆同时举办不同活动的需求。
国家体育馆由一连续的空间拱形屋顶结构覆盖,长250米,最大宽度140米,高40米。
透明的外立面为玉绿色玻璃纤维板,并安装有PolyLED技术支持的由内向外照明的多媒体墙。
技术概念方案中切合实际地考虑了能源利用,节约用水,减少能耗等要素。
“人文、绿色和科技的奥运”这一主题在方案中得以体现。
珠海天朗海峰城
时间:
2006年
委托项目(在建)
业主:
天朗海峰商贸有限公司
与化工部长沙设计研究院珠海分院合作
珠海天朗海峰超高层公寓项目为集高层公寓及商业广场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建筑群。
位于珠海市前山桥西、珠海大道和南屏次干道交叉口的东南角。
该项目旨在成为南湾新城的中心建筑,城市西扩后的城区聚焦点,和澳门彼岸眺望大陆的第一地标。
总建筑面积130,000平米,其中商业建筑面积24,700平方米。
地下三层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车库,以及相配套的设备及人防用房。
地上由两幢50层的超高层住宅塔楼及一座五层的精品商城组成。
依据规划要点和设计导则,180米高的主楼放在基地南侧,24米高的商业、配套设施以及停车库置于基地西侧和北部。
机动车出入口分别从基地北、东和南三个方向进入地块内,就近进入地上和地下停车库。
避免了人车混行,提升了地块的内在品质。
建筑构思为一海中灯塔综合体。
塔体顶部有明确简洁的收头造型,商业空间形成一种沉实的基座,有遨游于海洋的暗示。
总体形象干净简练、含而不露,具有内在的自信格调。
商场设计保持了大型综合百货建筑的典型布局,地面四层楼面为百货,五层为餐饮。
商场外部立面采用金属密孔外挂网,增强商场的光照,又能保持商场造型的完整性
杭州政苑区域配套公建项目
时间:
2006年
国际竞赛第一名实施方案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本项目为集高级配套服务设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建筑群,位于杭州市西湖区政苑小区的西北侧,分为南北两区。
地下为机动车车库,以及设备及人防用房。
地上由南北两区的三栋21层板楼及配套服务设施组成。
地上总建筑面积约为90,000平方米。
本项目综合考虑了货运、消防、配套服务用房人车流,员工出入口等各类不同交通,秩序井然,互不干扰。
北区,简洁有力的建筑体量界定并强化了步行街空间,形成一视觉通廊连接地块西北角规划地铁站和东南面政苑小区的入口广场。
南区为一东西向板楼和卫生院。
建筑群造型既有现代动感,又稳重大方,犹如一对展翅欲飞的蝴蝶,给美丽的西子湖畔的杭州城平添一道城市景观。
大厦之间遥相呼应,从不同的方向看去,给人一种不断起伏、变化的城市建筑空间形象,形成城市空间结构和谐的张力和动态的韵律
北京阳光上东国际社区(原嘉润园)
时间:
2002年
委托项目(已建成)
业主:
阳光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阳光上东位于北京东北方向,东四环边,交通便利。
四环路绿化带环绕,京城主要景观水系之一坝河近在咫尺。
项目与朝阳公园隔路相望,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受业主委托,设计完成的滨河花园组团由低层建筑和高层建筑通过不同组合方式围合出一系列优美宜人的庭院空间,形成高水准的,充满绿色和阳光的社区氛围,是阳光上东最高级的组团区域。
住宅的立面设计遵循相近的原则。
通过户型组合方式,大小,颜色,材质,朝向以及顶层阁楼的变化处理,使得每座建筑都拥有自身的特点。
经典的立面三段式构图,大面积开敞与封闭阳台的设计与相对封闭的点窗形成对比,建筑立面简约,现代又亲切,活泼,有着鲜明的个性。
朝向中心广场的东南区域为重要的河畔高层区。
在景观设计中,此区域用一环形的回廊连接不同的景观单元,实现不同设计风格的转变与过渡。
五栋高层塔楼疏密有致,遥相呼应,与低层建筑一起构建了舒朗的城市天际线。
美的总部大楼
时间:
2007年
国际竞赛第一名 实施方案
业主:
美的集团
哈工大深圳分院完成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美的总部建设方,具有较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采用了设计首先从规划着手的理性操作程序。
通过规划方案的国际竞赛,确立了三个地块的主要功能和布局。
在宣布规划竞赛中标后,我司开始全方位研究探讨单体方案,前后提出了若干个单体方案,供建设方选择,最后设计方向业主推荐了最能代表“美的公司蓬勃发展,不断进取形象”的实施方案。
得到了业主方的普遍认可。
在规划方案中,我们将总部大楼置于临街角的地块上,以在两条主要道路的方向上展示总部大楼的形象。
美的总部大楼以与道路平行的两翼围合出一内庭院。
一高一矮两座塔楼与四层高的群楼一起,构成了错落有致的城市天际线与北侧高尔夫球场取得了视觉上的呼应,体现了美的公司和谐,开放,务实,创新的企业文化。
总部大楼高128米,总建筑面积97,000平方米,有31层办公空间。
15层的IT大楼69米高,设有办公室及数据中心。
4层裙楼中设有展览,博物馆,餐厅,健身中心及会议室等辅助功能空间。
总部大楼的立面构成遵循着一个简单的原则,外立面的柱按一定的角度连接顶层和底层的外轮廓线。
尽管所有的柱子都是直的,但围合的外立面却是一个动态的三维立体双曲面。
整个外观在南北方向光滑平缓,而在东西方向具有强烈扭转的形态。
外立面柱子之间是平板玻璃,单元与单元之间有小部分重叠搭接。
总部大楼的立体形态,在运动中观察,更可以感受到他强有力的动势。
总部大楼这个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必将成为美的公司巨大成功的最好象征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松江新院
时间:
2002年
国际竞赛第一名,实施项目
业主: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合作单位:
TopconsultKölnGmbH,上海市卫生建筑设计研究院
项目基地东西长约740米,南北宽约360米,占地面积266,700平方米。
鉴于这一宽敞而理想的建筑用地,上海第一人民医院设计方案充分利用这一自然环境优势,采用分散型布局,利于分阶段建设实施。
本医院设计的高度控制在10层至12层,减轻大量人群垂直交通的压力,创造花园式绿色医院,符合现代医院建筑“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各功能区的交通入口明确并独立:
医院病人及访问者的主入口为南侧,贵宾交通在医院的东侧的中部,可直接进入二楼。
北侧的中部是本医院的医疗技术的心脏。
医院主要的货运也由北侧进入,并在地下有一与各主要楼宇相连的环路。
同时,急诊交通的出入口也设在这一侧。
门诊区、住院区及急诊区等各部门水平交通路线明确并分离。
东西向明亮通透的连廊,不仅为病人提供一个一目了然的交通联系,亦可提供一个舒适的、具有各种服务设施的候诊区。
住院部的所有病房均朝南。
除了急诊部、放射科及手术室外,功能区域(门诊等)及公共区域(交通)均有自然采光。
锥形的科技中心与医院相对分开,可独立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