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专题同步训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8887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专题同步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专题同步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专题同步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专题同步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专题同步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专题同步训练.docx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专题同步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专题同步训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专题同步训练.docx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专题同步训练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专题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2018年2月2日15点51分,我国第一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成功入轨。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前与发射成功后相比(   )

A. 发射前不是天体,发射成功后是天体

B. 发射前与发射成功后都是天体

C. 发射前是天体,发射成功后不是天体

D. 发射前与发射成功后都不是天体

2. “张衡一号”正常工作后,对其电磁监测影响最大的太阳活动是(   )

A. 黑子    B. 耀斑    C. 日珥    D. 台风

【答案】1.A   2.B

【解析】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前还是地球上的物体,发射成功后存在于宇宙空间,属于宇宙间的物质存在形式,是人造天体,属于天体,故A项正确。

2.太阳活动,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进而会影响卫星的正常工作。

太阳耀斑是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是对“张衡一号”卫星电磁监测影响最大的太阳活动,故B项正确。

2017年10月4日中秋夜20点左右,一道火光划过云南香格里拉县城西北40公里处的德钦县上空,后经证实,这是一枚自太空坠落的“火流星”。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自太空坠落的“火流星”一般多属于

A. 行星    B. 卫星    C. 恒星    D. 小行星

4. 太阳系中小行星带的位置在

A. 地球轨道和火星轨道之间    B. 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C. 木星轨道和土星轨道之间    D. 金星轨道和地球轨道之间

【答案】3.D   4.B

【解析】

3.自太空坠落的“火流星”一般多属于小行星,小行星进入地球大气层后,摩擦燃烧,形成“火流星”,多数在大气层中烧尽。

故选D。

4.太阳系中小行星带的位置在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故选A。

5.下面四幅图中,A点在B点的方向排列正确的是

A. 西北、东北、西南、西北    B. 西北、西北、西南、西南

C. 西南、东北、西北、西北    D. 东北、西北、西北、西南

【答案】B

【解析】

第一幅图:

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为北极点俯视图,A在B的北方,地球自西向东转,A在B西方,所以A在B的西北方。

第二幅图:

自转方向为顺时针,为南极点俯视图,A在B的北方,地球自西向东转,A在B西方,所以A在B的西北方。

第三幅图:

根据指向标来判断,箭头指的方向为北方,可判断出A在B的西南方。

第四幅图:

读图可知,两地的经纬度为A为(140°E,60°N),B为(120°E,40°N),A在B的东北方。

故答案选B。

6.一架飞机从M点出发,以每小时1100千米的速度向北飞越北极点后继续沿经线圈飞行,8小时后到达地点的地理坐标是                                                                            

A. 无法确定    B. 50°N,120°E

C. 40°N,120°E    D. 50°N,120°W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经纬网。

沿着经线飞行,每小时飞行1100千米,则每小时跨越10个纬度,从北纬60°向北飞行总计80个纬度,到达北极点后在相对的经线上向南运动50个纬度,纬度为北纬40度,经度与西经60度相加为180度,经度为东经120°。

图中虚线是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的晨昏线,①点以西是东半球,以东是西半球,①点与②③两点间的时差均为2小时。

回答下列各题。

7. 图中③点的经度是

A. 160ºE    B. 130ºE

C. 180º    D. 170ºW

8. 此时北京时间是

A. 15点20分    B. 2点40分

C. 14点20分    D. 3点20分

9. 图中⑤点的昼长约为

A. 8小时    B. 16小时

C. 12小时    D. 6小时

10. 此刻图中②点的时间为23日8时整,则④点的时间为

A. 23日4时    B. 23日12时    C. 24日4时    D. 24日12时

【答案】7.B   8.D  9.A   10.C

【解析】

7.该题主要考察经纬网的应用。

根据题目中:

“①点和②、③点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3330千米”这一信息可以肯定①点和②、③点两点间的经度跨度为300(赤道上两点之间的经度差10,距离为111千米),再根据“①点以西是东半球,以东是西半球”这一信息可以肯定①所在的经线的经度数为,再根据“向东东经度增大”的原则,可以推定图中③点的经度是130°E,故选B

8.该题主要考查时间的计算。

根据题目中:

“虚线是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的晨昏线”这一信息可以肯定图示时间为1月份前后,北极地区有极夜,越往北白昼时间越短,由此可以推断图中的虚线为晨线,根据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①(1600E)的地方时为6:

00,由此可以推断北京时间=6:

00-2小时40分钟=3点20分,故选D

10.①点与②③两点间的时差为2小时,若此刻图中②点的时间为23日8时整,②点比④点早4小时,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④的时间为23日4时.故选C.

11.假设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地球上下列地理现象中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

A. 日、月东升西落现象    B. 南半球河流一般右岸多沙滩

C. 昼夜现象    D. 120°E的地方时早于90°W

【答案】C

【解析】

昼夜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地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造成的,与地球自转无关。

因此不会随地球自转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1)昼夜更替-----太阳东升西落;

(2)地方时与区时的变更---时间东早西晚;(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北右南左,赤道不偏;(4)对地球形状的影响(容易被忽略)。

若由东向西自转,日、月将西升东落现象;南半球物体水平运动右偏,右岸侵蚀严重;时间西早东晚。

因此A、B、D均发生变化。

故C正确。

12.为了让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刻与日出同步,兰州(103°53′E)春分日升旗的时刻应选在北京时间

A.6点整   B.6时49分44秒

C.4时55分32秒   D.7时4分28秒

【答案】D

【解析】

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兰州与其他各地一样地方时6点日出,兰州经度约104°E,在北京时间西16°,当兰州地方时6点时,根据公式:

所求地地方时=已知地地方时±4分钟/1°*所求地与已知地经度差。

可算出北京时间为7:

04,D正确。

13.2010年上海世博会受到全球广泛关注。

如果要求全球各国在同一天可以同收看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的电视实况转播的开始,那么开幕时应在北京时间几时进行

A. 20时    B. 10时    C. 15时    D. 4时

【答案】A

【解析】

若全球各国都同一天收看,全球应处在同一日期,那么0时经线应与180°经线重合,即180°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北京时间应为20时。

故选A。

读世界地图,回答下列各题。

14.若AB为昏线,则H地的区时为

A.6月21日6时   B.6月22日6时   C.12月21日18时   D.12月22日6时

15.若DF为晨线,则东半球内属于22日的范围可能是

A.20°W向东至160°E之间   B.0°向东至180°之间

C.160°W向东至20°E之间   D.0°向东至160°E之间

16.当我国2010年新年钟声敲响时,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已进入2010年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4.B   15.D  16.D

【解析】

14.AB为昏线,则AC为晨线,而且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圈以及以北为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间为6月22日, H点位于晨线与赤道相交的所在的经线,时间为6:

00,因此H所在地应该为6月22日6时,故答案选B。

15.若DF是晨线,则DE为昏线.那么D所在的0度经线为0点(或者说24点),而0时所在经线与180度经线为日界线,且过180度日期自西向东减一天,所以,0度经线以东至180度经线的区域为22号,又西经20度以东至东经160度为东半球,所以,在东半球内属于22日范围是0°向东至160°E之间,选D。

16.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自然界线,为0时经线;另一条是人为界线,为180°经线。

由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为新的一天,由180°经线向东到0时经线为旧的一天。

当我国2010年新年钟声敲响时,说明,此时北京时间为新的一天的0时,根据由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为新的一天可知,此时只有丁地在120°E与180°之间,故属于新的一天,故答案选D。

17.下图中实线箭头表示物体原始运动方向,虚线箭头表示物体运动发生偏转方向。

则图中位于南半球的有                                                       

A. ①③⑤    B. ③④⑤    C. ②③⑥    D. ②④⑥

【答案】D

【解析】

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方向的差异: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注意结合图示应面对原始运动方向来看实际运动方向。

图中实线箭头表示物体原始运动方向,虚线箭头表示物体运动发生偏转方向,①向右偏转,位于北半球;②向左偏转,位于南半球;③向右偏转,位于北半球;④向左偏转,位于南半球;⑤向右偏转,位于北半球;⑥向左偏转,位于南半球.故②④⑥符合题意,D对。

读地震波速度的变化和地球构造图,完成下列问题。

18. ②界面上下两侧地球圈层名称分别为(   )

A. 地壳和地幔    B. 岩石圈和地壳

C. 地幔和地核    D. 地幔和软流层

19. 关于地震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B. ④向下传到②界面时,波速突然下降

C. ③和④在向下经过①时波速明显增大    D. ③和④在向下经过②时波速明显增大

【答案】18.C  19.D

【解析】

18.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

据图可知,在2900千米的深度是古登堡界面,该界面以上为地幔,以下为地核,结合选项可知,C项正确。

19.考查地震波的特点。

地震波可以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传播速度纵波大于横波,故图中③为横波,④为纵波;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正确;④向下传到②界面时,波速突然下降,正确;③和④在向下经过①时波速明显增大,正确,故D项符合题意。

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太阳光照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

我国有关专家指出:

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下图示意屋顶太阳能发电站。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0. 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主要原因是

A. 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B. 海拔高,距太阳近

C. 海拔高,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    D. 深居内陆,晴朗天气多

21. 大致与青藏高原同纬度的上海也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A. 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B. 上海常规能源(煤炭、石油等)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C. 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生产成本低

D. 上海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答案】20.C 21.B

【解析】

20.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主要原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C对;与青藏高原同纬度的四川盆地,太阳辐射少,纬度低,太阳高度角不是主要因素,A错;海拔高,距离太阳近,这点距离差距相对于日地距离来说,影响很小,B错;青藏高原东南部受海洋水汽影响较多,降水较多,D错。

故选C。

21.大致与青藏高原同纬度的上海也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上海经济发达,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该计划可以缓解能源紧张的状况,B对,D错;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A错;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但初期投入生产成本高,C错。

故选B。

22.下图为1900~2000年的太阳黑子年平均数变化示意图,下列年份发生“磁暴”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A. 1950年    B. 1960年    C. 1970年    D. 1980年

【答案】B

【解析】

“磁暴”是太阳耀斑爆发时瞬间产生的大量能量干扰地球磁场所造成的,从图中可以看出1960年太阳黑子数最多,说明该年是太阳活动的极大年,其他太阳活动也很强烈,产生“磁暴”的可能性最大。

故选B。

23.下列关于太阳和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B. 黑子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

C.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大约是22年    D. 太阳大气层从外到里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答案】B

【解析】

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氦和氢,故A叙述错误;黑子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故B叙述正确;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大约是11年,故C叙述错误;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目冕层,故D叙述错误。

故选B。

24.如果黄赤交角变为20°,则

A. 热带、寒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扩大    B. 热带、寒带范围增大,温带范围缩小

C. 热带范围变小,温带、寒带范围扩大    D. 热带范围扩大,温带、寒带范围缩小

【答案】B

【解析】

黄赤交角变小,则回归线度数变小,则热带范围变小;而极圈度数与黄赤交角度数互余,故极圈度数变大,则极圈到极点的范围即寒带的范围变小,则温带的范围变大。

考点:

本题考查黄赤交角对五带的影响。

点评:

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和极圈的度数关系。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回答下列各题。

25. 甲地时间为

A. 15时    B. 9时    C. 3时    D. 12时

26. 北京时间为

A. 6日8时    B. 7日8时    C. 6日20时    D. 7日20时

【答案】25.C   26.B

【解析】

25.南极上空俯视地球顺时针方向自转,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在自西向东的方向上,0时到180°(非阴影部分)要比180°到0时(阴影部分)要早一天,根据0时经线可以算出甲地时间为9时,故选B。

26.由上题信息可以判断,0时和0°经线重合,可以算出北京时间为7日8时,故选B。

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27. 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

A. a、c、b、d    B. a、b、c、d

C. d、c、b、a    D. c、d、a、b

28. 当c地昼最长时

A. 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    B. 北京昼长夜短

C. 郑州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D. 北极出现极昼现象

【答案】27.B  28.C

【解析】

27.读图,a地全年昼长12小时,位于赤道,自转线速度最快,C、D错。

B点昼夜长短变化明显,无极昼极夜现象,应位于温带。

C只有一天极昼、极夜现象,位于极圈上。

D有半年极昼、极夜现象,位于极点,自转线速度为0,最慢。

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慢,所以A错,B对。

28.当c地昼最长时,是冬至日,说明该地位于南极圈上。

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A错。

北京昼短夜长,B错。

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C对。

北极出现极夜现象,D错。

考点:

地球自转的特征,地球公转的特征及现象。

二、综合题

29.据所学知识,把下列字母序号填人图中方框内。

A.地球处在比较稳定的宇宙环境中

B.有适宜的温度

C.体积质量适中

D.原始海洋形成 

E.日地距离适中

F.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G.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H.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加速了水气外逸

【答案】

 

【解析】

地球上能够诞生生命物质乃至演化出现最高级智慧生命—人类,与地球所处外部的安全环境,本身具有符合生命演化的条件有关。

就外部环境而言,太阳光照长期稳定,源源不断稳定地将光和热输送给地球,保证生命物质诞生所需要的能量;太阳系体积较大、质量较大的八大行星等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保证了地球生命物质演化过程的安全。

就地球本身而言,体积、质量适中,不大不小,保证了地球对大气引力大小的适中,保证了地球周围有适宜厚度适宜生命呼吸所需要的大气;日地距离适中,保证地球获得太阳的光和热适中,保证了地球上适宜生命物质存在的温度,保证了地球上生命物质演化所需要的液态水的存在;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如岩浆活动)加快了水汽逸出,导致地球表面降水的发生,形成了地球上原始的海洋,为地球生命演化提供给了适宜的空间。

30.读“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为北半球________(节气),日期为________前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

(2)此时AB位于____(晨、昏)线上;北半球的昼夜状况_______;A地的昼长为____小时,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_。

(3)此刻B点的太阳高度为_____,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

(4)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规律是:

【答案】

(1)冬至日 12月22日 23.5°S  

(2)昏 昼短夜长(昼最短夜最长) 4 北温带 (3)0°43°(4)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

【解析】

(1)据图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夜现象,可判断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昼夜半球的界线为晨昏线,顺地球自转方向从夜进入昼为晨线,从昼进入夜为昏线,据图可知AB为昏线;北半球昼短夜长;据图可知,A点所在地方时为14时,又因位于昏线上,因此14时即为日落时间,则日出时间为10时,昼长为4小时;据图可知,A点位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因此属于北温带。

(3)据图可知,B点位于昏线上,因此太阳高度为0°,D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H=90°-纬度差=90°-(23.5°+23.5°)=43°。

(4)据上题分析可知,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因此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规律是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

3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左图所示节气太阳光照图转绘到下图中。

(要求:

①在图的右侧用箭头画出三条太阳光线;②画出晨昏线;③用阴影表示黑夜)

(2)左图所示,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A、B、C三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昼长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时。

(3)当地球运行在右图中③段时,太阳直射点在_____(填南或北)半球并向______(填南或北)方向移动;该时间段内,北京的昼长变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角变_____;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________。

(4)当地球运行至①位置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                        B.海口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C.北京正午旗杆的影子逐渐变长                D.新疆葡萄成熟

【答案】

(1)

(2)(23°26′S,180°) B>C>A  B>C>A  B>C>A 8

(3)北 南 短 小  先减小再增大

(4)B

【解析】

(1)根据逆时针的自转方向可知左图为北半球,左图中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左图所示节气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据此图示如下:

(2)左图所示,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且图示180°为12点,则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S,180°),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则A、B、C三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B>C>A;昼长这一天自北向南递增,则A、B、C三地昼长由大到小依次是B>C>A;正午太阳高度角这一天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则A、B、C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依次是B>C>A;此时180°为12点,据时差计算方法,北京时间是8时。

(3)当地球运行在右图中③段时,也就是从夏至向秋分的时段,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该时间段内,北京的昼长变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由于中间经过了7月远日点,则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先减小再增大。

(4)当地球运行至①位置期间,也就是从冬至向春分的时段,此时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北极极夜现象范围变小但没有极昼现象,故A说法错误;海口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故B说法正确;北京正午旗杆的影子逐渐变短,故C说法错误;新疆此时天寒地冻,葡萄不可能成熟,故D项错误。

故选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