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备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8850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下册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下册备课.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下册备课.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下册备课.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备课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以教改为锲机,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以教育部颁发的《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的进入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研透新教材,认真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家庭、认识社会、认识自然。

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过程。

通过含有丰富信息的综合情景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个性发展。

 

二、教材分析  

1、选取的素材既广泛又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家庭、认识社会、认识自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2、注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优化单元结构。

本册教材在知识安排上,将口算、估算和笔算有机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策略。

 

3、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过程。

本册教材不受严格的体系束缚,由解决现实情景中的问题引出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把学到的新知识又作为解决新情景中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基本框架。

 

4、强化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

本册教材沿用了前两册教材的编排特点,通过丰富信息的综合情景图让学生提出问题。

 5、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

三、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数与代数:

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

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

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

 

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数学思考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3、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4、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5、在对长方形及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6、经历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过程,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三)、解决问题 

1、能用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四)、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班级共有27个人,二年级的学生自律能力不强,需要靠别人,或老师、或家长、或同学的积极鼓励,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能老老实实坐着的时间也只有20几分钟,他们能集中精力学习、听课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抓住学生的最好吸收期,利用一切教具或多媒体条件跳动他们的积极性,而且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对百内数的认识及组成非常了解,能正确快速计算百以内数的加减法;熟练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学看钟表及统计等。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认识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图形与拼组;认识时、分、秒;分段统计。

这些知识是基础,为今后的学习打下铺垫。

难点: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容易混淆,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

    

六、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

通过设计图案复习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再如:

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

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

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七、教学进度    

一、有余数的除法 3.4-3.10 

 二、万以内数的认识 

 三、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四、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 

五、观察物体

 六、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 

 七、图形与拼组  

 八、解决问题 

 九、统计 

 

年级

主备人

汪妍

审查人

审查时间

使用人

汪妍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安排

共2课时

授课班级

一班、二班

课题名称

有余数的除法信息窗一

第1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明白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3、培养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难点:

用算式正确表示有余数的除法。

课前准备

课件

导入

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和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参加过野营活动吗?

有什么感受?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参加一次野营活动,愿意吗?

个性化修改

 

1. 提问:

认真观察这幅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学生可能说:

我发现有一些小朋友在玩耍,有四个小朋友围在一起分食品,我发现他们带的食品很多,有……

2. 追问:

根据以上信息,谁能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预设:

①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能分多少个?

       

②13个香蕉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

      

③15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

       

④18瓶酸奶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

       

⑤11瓶矿泉水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

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出相应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1、 先来解决“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这个问题。

 请同学们自己想想,也可以用小棒代替面包分一分,看谁分的又快又好!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

谁来说说你的分法和分得的结果?

 预设:

①一个一个地分 

②两个两个地分。

 

小结:

同学们的分法都对,不管怎样分,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也就是,每人分2个,还剩一个。

 

同学们想想,为什么会剩下1个?

这一个还能不能再平均分了?

 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反馈,重点突出这一个不能再平均分下去。

 5. 谁能把我们刚才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

可以和同桌商量一下。

 学生尝试列示,教师注意发现,然后全班交流。

 

3、讲解算式的写法:

9÷4=2(个)„„1(个)    (板书) 

讲解算式的意义:

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2个,这个2就是商,剩下的一个,就叫“余数”。

这个算式读作:

9除以4商2余1.

二、体会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谈话:

同学们,刚才我们发现并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除法问题。

现在请你想一想,18瓶酸奶可以平均分给几人?

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知道什么呢?

请大家先思考,然后小组一起交流,并把想到的分法用算式表示出来,看哪组想得全,分得对。

 

小组活动,教师参与、指导。

 

2.汇报交流不同的分法,教师进行板书。

 注意引导学生说清算式的意义。

 3.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①学生可能谈到,同样是18瓶酸奶,每人分得的数量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②商和余数的单位不同等。

 

4.观察黑板上所有的除法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余数都比除数小。

 追问:

为什么余数比除数小?

 

结合实际分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这一环节的设计注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理解。

借助直观操作、课件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这里的教学要注意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教学。

 

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是这部分内容的重点。

因此在教学时不要轻易地告诉学生这一结论,而应在解决了大量的生活实际问题后,引导他们观察、发现这一关系,这样会更有说服力,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注重了这一点。

 

1、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

汇报交流:

谁来说说你的分法和分得的结果?

 

①一个一个地分 

②两个两个地分。

2、观察除法算式汇报交流发现

余数都比除数小。

通过展示交流从而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1.自主练习第1题:

连一连,填一填。

交流时注意学生不同的方法,并注意学生的表述是否准确。

 2. 自主练习第2题:

圈一圈,填一填。

 

 首先观察图意,然后自己填一填,反馈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发现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年级

主备人

汪妍

审查人

审查时间

使用人

汪妍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安排

共2课时

授课班级

一班、二班

课题名称

有余数的除法信息窗二

第2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知道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2. 能够比较熟练的笔算有余数的除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让学生逐步养成书写工整,计算仔细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以及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

 

难点: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以及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

导入

复习导入

用竖式计算,并说一说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20÷4=        30÷6=      24÷6=       35÷7= 

注意:

(1)被除数、除数和商在竖式中的位置;      

(2)除法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      (3)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必须规范。

个性化修改

 

(课件出示教材第六页情境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野营时都做了些什么?

在他们分工合作安排晚餐和搭帐篷的活动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结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收集数学信息以及提出问题。

 

(1)如果每个人分4条鱼,那么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2)我采了48个野果,平均分给我们小组的9个人,每人能得到几个?

 „„ 

教师提议:

我们就从第一个问题开始解决吧!

 

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

1.请同学把第一个问题完整的看一遍,思考题目意思和解题方法,并列出算式。

 学生汇报情况预设。

题目意思和解题方法:

就是要看22里面包含了多少个4?

用除法解决。

 列出算式:

22÷4= 

2. 请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想好后先在小组里交流,看看你想到的办法和别人的是不是一样?

谁的方法最简单?

教师巡视时注意发现典型算法,为后面的汇报选好候选人。

 

(小组交流后,请部分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计算方法。

) 

3.引导学生分析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回忆比较、讨论交流,让有余数的除法竖式逐步变得完善。

 提醒学生:

 

(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一位数时,商要和被除数的个位对齐。

 

(2)在用竖式算出商和余数后,还要记得在横式后面把他们写出来。

 4.思考:

 

(1)在除法竖式中如何试商?

 

(2)在竖式中“商与除数的积”是什么意思?

 

(3)在竖式中从被除数里减去商与除数的积,剩下的是什么?

 (小组讨论后,老师组织汇报比赛。

) 

5.比较22÷4与复习题中20÷4的竖式的不同之处。

 6.请学生对四种算法进行比较和评论,然后老师再总结发言。

 (“摆一摆” “圈一圈” “列竖式笔算” “口算”) 

7.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学习,自主解决前面提出的“分野果”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

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让学生讨论交流算法,发现典型算法,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回忆比较、讨论交流,让有余数的除法竖式逐步变得完善。

1、22÷4= 

小组交流后,请部分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计算方法。

2、在竖式中从被除数里减去商与除数的积,剩下的是什么?

 (小组讨论后,老师组织汇报比赛。

) 

通过展示交流,对比分析,发现典型算法,让有余数的除法竖式逐步变得完善。

 

课本第八页习题。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能够比较熟练的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年级

主备人

汪妍

审查人

审查时间

使用人

汪妍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安排

共4课时

授课班级

一班、二班

课题名称

万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一

第1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整十数的口算加减法。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重点难点

重点: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难点:

会计算简单的整十数的口算加减法。

课前准备

课件

导入

谈话导入课题

学生仔细观察信息窗,并回答:

 

A. 你看到了什么?

从这些信息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B. 学生观察并交流汇报。

(提出问题)

个性化修改

 

通过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结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收集数学信息以及提出问题。

 

 

通过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借助学生已有的计数单位和数位等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想象。

(一)千的认识 

1、解决问题“一千是多少?

”。

 

A、你认为一千是多少?

学生说一说。

 

B、交流:

 

a、根据回答让学生用小棒数一数,感知10个一百是1千。

 

b、再让学生用计数器数拨出1千来(关注学生拨珠过程,适当引导),近一步感知10个一百是一千,并理解百、千的十进制关系。

 

2、让学生再用计数器拨一拨,一个数一个拨。

 

3、让学生感知一千的多少,1000页纸,1000粒玉米粒。

 4、感知“千”这个计数单位和“千”在数位顺序中的位置。

 

(二)百的认识 

1、解决问题“一百二十五是多少”。

 

A、学生合作尝试用计数器拨珠认识一百二十五 

从99开始,边拨边数,数到125。

(关注99-100、 101、110几个段的拨珠) 

B、怎样写一百二十五?

为什么这样写?

学生写一写,说一说写数的方法。

 

C、学生说一说125的组成。

并说出为什么。

 

2、尝试:

三百和八百零八怎样写?

并说一说组成。

(关注空位) 

(三)千以内数的读法 

1、376是多少?

怎么读?

 

   学生说一说怎么读,读数的方法。

 

2、读出下面的数 

   629     700      360       204         (关注零的读法)

在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师首先提供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宽松环境,让每个学生有效地参与,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一个便于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接受他人的思想。

怎样写一百二十五?

为什么这样写?

学生写一写,说一说写数的方法。

 

学生说一说125的组成。

并说出为什么

巩固所学知识。

 

1、写出下面的数 

   四百一十七        五百五十      

二百零三          九百 

2、读出下面的数,并说一说组成。

    701      680      247 

利用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了起来,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应用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