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实验中学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要点汇总八年级上册2.docx
《江苏省南通市实验中学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要点汇总八年级上册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实验中学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要点汇总八年级上册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南通市实验中学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要点汇总八年级上册2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原因),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①白银外流,清政府财政危机。
②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
③腐蚀统治机构。
④危害中国人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州的虎门海滩烧毁鸦片两百多万斤。
4、虎门销烟的意义:
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二、中英《南京条约》
1、1840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发动战争的原因:
扩大海外市场和殖民地(根本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直接原因)。
2、1842年,中国战败,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3、《南京条约》:
内容
危害
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领土完整和主权
赔款2100万元
加剧了财政危机,加重人民的负担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破坏了贸易关税主权,逐渐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场地
协定关税
4、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以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在圆明园中掠夺珍宝,并焚烧罪证。
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二、太平天国起义
1、为了反抗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抗击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2、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全盛时,太平天国已拥有中国的半壁江山。
3、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成立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1862年9月,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华尔,严惩洋枪队。
4、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被镇压下去。
第三课收复新疆
一、阿古柏侵占新疆
1、新疆是中国西部的门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①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②东汉时期,班超经营西域;③唐朝时期,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④清朝初期,设伊犁将军。
2、1865年,中亚浩罕国的陆军司令阿古柏在英俄两国的支持下,侵占新疆。
3、1871年,俄国直接出兵占领新疆的伊犁地区。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1、1876年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率清军兵分三路挺进新疆,并于1878年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
2、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派曾纪泽赴占领伊犁的俄国交涉,中俄两国签《改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3、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4、收复新疆的原因:
①人民的支持;②策略、方法正确。
5、收复新疆的意义:
①维护了中国的领土主权;②打击外来侵略者嚣张的气焰。
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
一、黄海大战
1、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1894年9月,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2、黄海大战:
1894年9月,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冲锋向前,迎战敌舰,最后壮烈牺牲。
3、辽东战役:
日军在旅顺大屠杀。
4、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二、《马关条约》
1、1895年4月,中国战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2、《马关条约》
内容
危害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完整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进一步加强了人民的负担,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增辟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3、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1895年,台湾人民组织义军,同驻防台南的刘永福的黑旗军互相配合,共同战斗,重创日军。
第五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1、1898年,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得到清政府的默许。
于1900年春发展到京津地区。
2、由于义和团运动损坏了帝国主义在华的利益,1900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发动侵华战争。
3、八国联军在京烧杀抢掠。
二、《辛丑条约》
1、1901年,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与八国联军签订了《辛丑条约》。
2、《辛丑条约》
内容
危害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使中国人民的负担又进一步加重,以海关税收担保,使清政府的经济将长期受制于列强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中国人民不仅受外来侵略的打击,还受清政府的镇压,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的工具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道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清政府对外不得设防,侵略者可以长驱直入清政府的中心地带,中国在军事上也失去了自主权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使馆区成为列强监控清政府的公开场所,清政府内政外交的一举一动完全被洋人控制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六课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
1、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廷统治。
洋务派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①创办军事企业:
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李鸿章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洋务派开办的最大近代军事企业),左宗棠的轮船招商局(远东第一大船厂)。
②创办民用工业:
李鸿章的上海轮船招商局(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张之洞的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厂)。
③创建近代海军:
南洋海军、北洋海军(最大)、福建海军(最小)共三支海军。
④创办近代学堂:
目的:
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
代表:
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座新式学堂)。
作用:
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
二、洋务运动的评价
1、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失败。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也是中国实现经济上的工业化的开端。
2、洋务运动的作用:
积极作用: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②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③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消极作用:
目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但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第七课戊戌变法
一、公车上书
1、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与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2、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继续宣传维新变法。
他们又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并将《万国公报》改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二、百日维新(1898年)
1、百日维新历时103天。
政治上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经济上
鼓励私人新版工矿企业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化教育上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
思想上
创办办刊,开放言论
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需求
军事上
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军事强大
2、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把光绪帝囚禁在中南海瀛台,下令逮捕维新人士。
康有为和梁启超逃到国外。
谭嗣同不肯逃走。
不久,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
戊戌变法失败了。
3、变法失败的原因:
①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
②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教训:
改良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第八课辛亥革命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
2、1905年,孙中山提出团结革命力量,建立统一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国民党的前身)。
3、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
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
4、中国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
三民主义[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核心思想、建立民国)、民生(平均地权)]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5、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二、武昌起义
1、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
2、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3、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在北京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成功的一面)。
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失败的一面)。
第九课新文化运动
一、《新青年》的创办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政治上,袁世凯建立起独裁统治,主张尊孔复辟,这限制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思想上,西方思想正受到人们的欢迎。
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改造国民性,这有利于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2、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以“民主”“科学”为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3、新文化运动内容:
①政治上: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②思想上: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③道德上: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学术上: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新青年》杂志上的几篇文章:
陈独秀《敬告青年》;李大钊《孔子与宪法》;胡适《文学改良刍议》;1918年鲁迅《狂人日记》(白话文短篇小说);1918年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发表于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
二、“新世纪的曙光”
1、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2、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积极意义:
①这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②宣传民主与科学,启发探索救国之真理;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消极意义:
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批判态度,不利于后期东西方文化的发展。
第十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五四爱国运动
1、由于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导火线)。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三千多人在陈独秀和李大钊的领导下发动五四运动。
口号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反帝反封建的性质);②取消“二十一条”;③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④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2、五四运动的发展:
工人罢工(主力),商人罢市,支持学生(先锋)斗争。
3、五四运动的结果:
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了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4、五四运动的意义: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1921年7月中共一大先在上海秘密召开,后在嘉兴南湖召开。
参加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共产国际的代表也出席了大会。
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2、大会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施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3、意义:
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4、中共“二大”制定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十一课北伐战争
一、黄埔军校
1、1924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
2、1924年5月,国民党在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孙中山为创建人,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意义:
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二、北伐战争
1、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目的要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2、蒋介石任总司令。
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
第四军叶挺领导的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敌军败退武昌。
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3、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4、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这两个反革命政变的爆发标志着第一次国民革命战争失败(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第十二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南昌起义
1、国民党实行血腥屠杀政策。
1927年8月1日(建军节),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等人领导南昌起义,占领南昌城,但在南下广东时受挫。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会议,通过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二、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1、1927年9月,秋收起义,开始时,他们攻占了一些县城,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
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并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由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1、1933年10月,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博古和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
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2、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人员损失过半,毛泽东提出红军不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红军改向贵州前进,渡过乌江,夺取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3、1935年1月,遵义会议,内容:
①集中权利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②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③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意义: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4、遵义会议后,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又翻过大雪山,通过草地。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
4、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第一方面军会师,这宣告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的胜利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共产党转危为安。
5、长征精神:
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坚定信念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亲密团结的乐观主义精神。
第十四课难忘九一八
一、九一八事变
1、1931年9月18日夜,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被炸,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九一八事变爆发了。
2、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蒋介石下令不抵抗,日军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二、西安事变
1、在中华民族的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
周恩来提出:
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日,就释放他,以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结果: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意义:
十年内战(1927—1937)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十五课“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一、血染卢沟桥
1、日军侵略我国东北三省后,企图占领华北。
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2、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
蓄意挑动战争的日本军队悍然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动进攻,并炮轰宛平城。
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力抵抗,标志:
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3、二十九军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等指挥部队奋勇抵抗,先后为国捐躯。
7月底,平津相继沦陷。
4、在危急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变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二、南京大屠杀
1、1937年12月,日军攻陷中国首都南京。
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2、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
据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统计,日军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第十六课血肉筑长城
一、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115师,歼敌一千多人。
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二、台儿庄战役
1938年春。
由李宗仁领导,歼敌一万多人。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三、百团大战
1、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到敌人的后方,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打击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
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2、百团大战:
为了粉碎日军实行的“囚笼”政策和“三光”政策,1940年8月,彭德怀率领八路军投入一百多个团朝着摧毁日伪军据点和交通线的攻击目标,开展百团大战。
在三个半月的战役时间内,共计战斗1800多次,毙伤俘日伪军数4万多人,破坏交通线2000多千米,拔掉据点近3000个。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四、中共七大
1945年7月,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召开中共七大,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意义:
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
1、1944年到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德国在欧洲败局已定,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遭到美国的沉重打击。
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苏联发表对日宣战的声明,派遣苏联红军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
2、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3、抗日战争的胜利历史意义:
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②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斗争支援了其他国家人民的斗争,具有世界意义。
③中国人民为反法西斯的侵略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奉献。
第十七课内战烽火
一、重庆谈判
1.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方针早就定了,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的目的:
①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②为了欺骗人民。
2.概况:
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目的:
①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②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重庆谈判结果:
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1.1946年6月,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进行疯狂进攻,标志全面内战爆发。
2.1947年3月,国民党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
毛泽东、周恩来等撤离延安后,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直转战陕北。
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进行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3.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插入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
严重的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
第十八课战略大转移
一、三大战役
1.辽沈战役(关门打狗)时间:
1948年9月—11月。
指挥者:
林彪、罗荣桓。
作战部队:
东北解放军。
战果:
歼敌47万余人,解放军攻克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2.淮海战役(猛虎掏心)时间: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挥者: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作战部队:
中原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战果:
歼灭和改编敌人55万余人,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3.平津战役(瓮中捉鳖)时间: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挥者: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作战部队: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战果:
歼敌52万余人,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4.三大战役历史意义:
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工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二、渡江战役
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命令,分三路渡江作战。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第十九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状元实业家张謇
1.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
2.办实业的目的:
挽回中国的利益,发展本国工商业。
3.口号:
“实业救国”。
4.历程:
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还建立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和治铁厂等产业。
5.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出现了些民族工业萌芽,原因:
①、外商企业的刺激;②、洋务运动的推动。
但这些民族工业往往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
2.一战期间,原因:
①、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队中国经济的掠夺;②、辛亥革命的冲击作用。
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的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
3.一战后,原因:
①、帝国主义经济实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②、由于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没能得到很好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