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学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课两伊战争练习选修讲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8057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步步高学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课两伊战争练习选修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步步高学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课两伊战争练习选修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步步高学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课两伊战争练习选修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步步高学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课两伊战争练习选修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步步高学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课两伊战争练习选修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步步高学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课两伊战争练习选修讲义.docx

《新步步高学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课两伊战争练习选修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步步高学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课两伊战争练习选修讲义.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步步高学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课两伊战争练习选修讲义.docx

新步步高学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课两伊战争练习选修讲义

第6课 两伊战争

[课标要求] 了解两伊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一、战争原因

1.领土争端:

阿拉伯河主权之争。

2.宗教矛盾

(1)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分歧。

(2)具有宗教背景的两国领导人之间的恩怨。

3.霸权政策:

萨达姆推行地区霸权主义,谋求阿拉伯世界盟主和海湾霸主地位。

4.民族纠纷

(1)波斯人(伊朗)与阿拉伯人(伊拉克)的冲突。

(2)伊拉克支持伊朗境内的部分阿拉伯人自治。

(3)两伊都支持对方国内的库尔德族人自治。

5.大国介入:

重要的战略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大国争相控制的对象,这就增加了两伊矛盾的复杂性。

[误区警示]两伊战争是诸多矛盾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根源却是两国称霸该地区的野心。

二、两伊战争的经过

1.爆发:

1980年9月,伊拉克首先对伊朗的一系列目标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战争爆发。

伊拉克发动大规模进攻,在短时间内占领了伊朗大片领土。

2.相持

(1)1980年底到1981年9月,双方军队在战场上进行拉锯战,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伊朗军队发动反攻,逐渐收复了失地。

(2)1982年,伊朗军队进入伊拉克境内,占领了伊拉克领土。

伊拉克在多次要求停战遭拒的情况下,发动了举世震惊的“袭船战”,并在地面战斗中多次使用化学武器,苏美等国相继同意为油轮护航,并以此为由不断向海湾派遣军舰,海湾局势增添了更大的危险。

(3)结束

①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通过决议,要求双方立即停火。

②伊朗拒绝接受安理会决议,之后双方对对方主要城镇发动导弹“袭城战”,伊拉克军队再度攻入伊朗境内。

③1988年,伊朗接受联合国决议,两伊终于实现停火。

[知识点拨]两伊之间存在严重的矛盾和问题,主要包括领土争端、宗教矛盾、民族问题、大国的干预。

1980年9月,伊拉克首先对伊朗发动大规模进攻,两伊战争爆发。

为制止两伊战争,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一致通过决议,要求双方立即停火。

1988年8月,两伊终于实现停火。

三、战争的教训和影响

1.交战双方

(1)影响了两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经济的全面倒退。

(2)战争给两国人民心灵投下的阴影,短时间难以抹去。

2.地区局势:

使中东国家分裂成支持伊朗的国家、支持伊拉克的国家和中立国三个阵营,并导致了新一轮军备竞赛。

3.国际关系

(1)为美苏等国插手这一地区事务创造了条件。

(2)导致世界石油价格暴涨。

[知识点拨]冲突国家往往两败俱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遭到灾难性破坏。

越来越多的国家都认识到:

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应当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在解决两国矛盾时,应当遵循国际关系原则,平等协商、互相谅解、和平解决,反对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

主题一 两伊战争的原因和经过

1.两伊战争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爆发有什么不同?

前者主要是在领土归属问题、宗教问题、民族问题上存在着矛盾。

后者主要是美国推行霸权政策的结果,是冷战的产物。

2.两伊矛盾与巴以矛盾有何相似之处?

(1)都存在领土争端问题,且互不相让。

(2)都存在宗教问题,且矛盾不可调和。

(3)都存在大国干涉因素,且主要是美苏。

(4)都存在民族争端,且仇视对方。

3.促使两伊战争结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战争带来的巨大损失和灾难使人民厌倦战争。

(2)两伊作战过程中危及非交战国安全,遭到抗议。

(3)联合国安理会多次进行协调。

材料 1979年2月霍梅尼在伊朗执政后,公开声明向邻国输出“什叶派伊斯兰革命”,要发动一场圣战,推翻伊拉克“逊尼派政权”。

与此同时,伊拉克要求修改《阿尔及尔协议》,收回两伊交界的阿拉伯河控制权。

材料反映了两伊之间哪些矛盾?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两伊战争的其他原因。

答案 矛盾:

宗教矛盾;霍梅尼和萨达姆的私人矛盾;领土之争。

原因:

民族纠纷;美苏等大国的影响。

表格法掌握两伊战争的经过

开始

1980年9月,伊拉克首先对伊朗的一系列目标发动大规模进攻,两伊战争爆发

相持

1980~1981年9月,双方展开拉锯战

伊朗反攻

1982年伊朗反攻,进入伊拉克境内,伊拉克发动“袭船战”,并使用化学武器

结束

美、苏等国不断向海湾派遣军舰

1987年7月,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要求双方立即停火,双方发动导弹“袭城战”

1988年,两伊终于实现停火

主题二 两伊战争的影响和教训

1.以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为例,分析地区冲突的教训

(1)残酷的战争不仅制约本国的经济发展,而且影响世界经济。

 

(2)战争给交战国人民心灵投下了阴影,不利于世界和平。

(3)地区冲突为大国插手地区事务创造了条件,往往加剧冲突升级。

(4)地区霸权主义也是影响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因此,任何争端应该首先并尽量坚持诉诸和平的谈判与协商,而不应轻易发动战争。

2.两伊战争与印巴战争的异同

比较项

两伊战争

印巴战争

同点

领土之争

主要是由伊拉克企图在该地区建立霸权引起的

是英国殖民者“分而治之”的政策造成的(克什米尔归属问题)

战争经过

战争持续8年,1988年宣布停战后没再发生

三次战争,以后小规模武装冲突不断,直至今天

其他

有石油资源之争

没有石油资源之争

背景原因

都是在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潮背景下;战争双方之间都有领土之争、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英、美、苏等大国利用这些矛盾进行干预,企图控制这些地区

经过

背后都有美苏大国的插手

影响

都造成地区的紧张局势,双方损失惨重,且没有一方取得决定性胜利

国际

安理会都曾作出要求停火的决议

特点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之间爆发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

材料 1980年,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爆发了一场长达8年的战争。

这是一场两败俱伤、没有胜者的战争。

据统计,双方在8年中死亡100多万人,伤150多万人,经济损失达9000多亿美元,国力受到很大削弱,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促使战争结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我们应从两伊战争中吸取哪些教训?

答案 因素:

①战争带来的巨大损失和灾难使人民厌倦战争;②战争危及到非交战国的安全,遭到抗议;③联合国安理会多次进行协调。

教训:

发生冲突的国家往往两败俱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遭受灾难性的破坏;国与国的争端,应当遵循国际关系准则,本着友好协商的精神加以解决,而不应当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图示法理解两伊战争与印巴战争的异同

1.两伊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民族冲突B.宗教纠纷

C.领土争端D.资源争夺

解析 引发这场战争的因素很多,其中以伊拉克与伊朗之间的领土争端最为主要。

阿拉伯河的主权归属问题一直是两国争执的焦点。

答案 C

2.1979年,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表示要用武力解决领土争端的直接原因是(  )

A.霍梅尼鼓动伊拉克的什叶派反对萨达姆

B.伊朗支持伊拉克的库尔德族人进行反政府活动

C.伊朗拒绝以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线为两国分界线

D.伊朗没有兑现答应补偿伊拉克的土地

解析 注意题目要求回答的是用武力解决领土争端的直接原因,实际上也就是伊拉克进攻伊朗的借口。

答案 D

3.两伊发动“袭船战”后,美苏等国同意为油轮护航,其主要目的是(  )

A.发扬国际人道主义B.保护油轮与石油资源

C.防止污染环境D.趁机派军舰控制中东地区

解析 两伊的“袭船战”又称“油轮战”,指在战争期间双方专门对对方运输石油和货物的油轮和货船发动的袭击。

两伊“袭船战”一再升级,并且影响到非交战国的利益,科威特等国向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提出护航的要求,美苏相继同意为油轮护航。

美苏等大国的这种做法主要目的是借机向海湾派遣军舰,增加其在该地区的军事实力。

答案 D

4.为制止两伊战争,联合国安理会1987年7月通过决议。

决议通过后(  )

A.伊拉克拒绝接受,继续发动进攻

B.伊朗军队再次攻入伊拉克境内

C.伊朗拒绝接受,伊拉克军队再次攻入伊朗境内

D.两伊实现停火,进行直接谈判

解析 为制止两伊战争,联合国安理会1987年7月通过决议。

要求双方立即停火,但伊朗拒绝接受,伊拉克军队再次攻入伊朗境内。

答案 C

5.两伊战争加剧了中东局势的动荡,造成了中东国家的分裂,主要分裂为(  )

①亲美国家 ②支持伊朗的国家 ③支持伊拉克的国家 ④中立国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 中东国家在两伊战争中的分裂,是指针对两伊各国的态度、立场,故排除①。

答案 D

基础巩固

1.两伊战争、印巴冲突、巴以冲突均包含宗教派别问题,这说明(  )

A.宗教派别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B.宗教派别问题是导致地区冲突的重要原因

C.人们不应该有宗教信仰

D.上述矛盾冲突的根源是宗教矛盾

解析 宗教派别矛盾是可以协调的,A项错误;人人都有信仰自由,C项错误;宗教矛盾是矛盾产生的一个因素,领土主权的争夺激化了其他矛盾,D项夸大了其影响。

答案 B

2.两伊战争中,伊拉克首先发动“袭船战”的直接原因是(  )

A.伊朗封锁了阿拉伯河的航道

B.伊朗在地面战斗中多次使用化学武器

C.双方进入拉锯战,难以打开局面

D.伊拉克提出停战要求,遭到伊朗拒绝

解析 伊朗攻入伊拉克境内后,伊拉克多次提出了停战要求,遭到拒绝后,伊拉克在发动“袭船战”的同时,在地面战斗中多次使用化学武器。

答案 D

3.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防御、伊朗进攻阶段是属于第几个阶段(  )

A.一B.二C.三D.四

解析 两伊战争经过了三个阶段,分别是:

伊拉克进攻、伊朗防御阶段;伊朗进攻、伊拉克防御阶段;在边境地区互有攻守阶段。

故选B。

答案 B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战争双方来讲持续时间较长、损失消耗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是(  )

A.两伊战争B.朝鲜战争C.越南战争D.印巴战争

解析 从1980年9月到1988年8月8年的两伊战争使两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两伊战争是一场时间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伤亡人数超过朝鲜战争、经济损失超过越南战争的大规模消耗战。

答案 A

5.右面图片最能说明(  )

A.美国直接参加了两伊战争

B.美国出售武器增加了战争的危害

C.美国出售武器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D.为了石油资源,美国无偿向双方提供武器

解析 美苏两国通过对两伊战争提供武器,在大发战争财的同时,带动了战争的升级,造成了更大的伤害,同时美苏大国借机插手中东地区的事务,使中东地区更加不稳定,选B。

答案 B

6.两伊战争之后,中东地区的形势(  )

①趋向稳定 ②形成三大阵营,局势更加紧张 ③有些中东国家开始了新一轮的军备竞赛 ④造成了中东国家的分裂,国家内部分裂活动加剧

A.②③④B.①④C.③④D.②③

解析 两伊战争后,中东地区分裂,局势更加不稳定,但“分裂”是不团结之意,并非国家内部分裂。

答案 D

能力提升

7.两伊战争中,两方互有攻守,当伊朗进攻时,为扫清前面的地雷,伊朗成千上万的少年怀着能升入天堂的梦想,冒着伊拉克炮火,冲进布雷区,被称为“肉弹”。

这说明了伊朗少年(  )

A.具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B.是一种战争狂热

C.是一种极端宗教狂热D.爱国主义精神大发扬

解析 本题关键是审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升入天堂的梦想”,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伊朗信奉的是伊斯兰原教旨派,该派教义比伊拉克的教派要狂热。

答案 C

8.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有许多相同点,下列各项中不是相同点的是(  )

A.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战争

B.都有大国操纵和干预

C.都因为领土争端、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而引起

D.争夺的焦点都是丰富的石油资源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这两场战争都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战争,都因领土、民族、宗教等问题而引起,且都受到大国干预,故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两伊之间有石油资源之争,但印巴之间没有。

答案 D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记得那是1984年2月27日的早上,在我们听见一阵战机轰隆飞过上空,不久后,我们手上的枪与其他武器的表面就沾上了一层黑色物质。

然后,我就感觉身体火烫,鼻孔很疼痒。

接着……不……是马上感觉呼吸困难,像是窒息一样。

6个小时后,眼睛发炎、视力减退,身体的许多部分更是疼痛不已。

——一位遭到化学武器袭击的伊朗士兵的回忆

材料二 遭袭后,石油码头燃起大火

请回答:

结合两则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分析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

解析 本题设计的材料以及问题与当今非常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相结合,关注热点和重点一直是高考考查的能力要求之一,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

答案 共同问题:

两伊战争使海湾地区环境污染严重,人民受到极大伤害,社会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原因:

主要是由战争中化学武器的使用、“袭船战”、对对方石油基地和设施进行攻击等因素造成的。

【学思之窗】(教材第134页)

两伊的这些言行说明了什么?

结合课文想一想,造成两伊之间冲突的还有什么原因?

提示 说明两伊的经济支柱均是石油。

两伊利用对方少数民族制造矛盾;大国插手;争夺资源;民族纠纷。

【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134页)

一、本课测评

1.两伊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是什么?

交战双方各自有哪些有利条件?

提示 原因:

两伊之间围绕阿拉伯河部分领土归属问题的争执;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的分歧,伊朗输出“伊斯兰革命”对伊拉克政权的威胁;两国相互帮助对方的反政府武装;美苏在海湾地区的争夺和对两伊的分别帮助。

双方各自的有利条件:

伊朗石油资源丰富,为石油出口大国;兵力和武器与伊拉克不相上下;可以得到苏联的帮助;国内民族成分和宗教信仰比较单一,霍梅尼新政权鼓动起宗教狂热。

伊拉克经济实力略占优势;兵力较强。

2.试分析两伊战争给中东地区局势和世界和平带来的负面影响。

提示 两伊战争造成中东国家分裂,出现了三大阵营,形成了更复杂的矛盾,给这一地区增添了新的不稳定因素。

美苏趁机插手中东事务,以护航为名派军舰进入波斯湾,加强了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存在;在战争中美国和伊朗发生军事冲突,增加了紧张局势,也殃及了和平居民。

二、学习延伸

就两伊战争造成的严重损失写一篇调查报告。

提示 两伊战争期间,双方伤亡200万人以上,军费开支1000多亿美元,直接经济损失9000亿美元以上。

伊拉克战前外汇储备370亿美元,战后却欠下700多亿美元外债。

战争中,伊拉克石油出口量减少了近1/3,伊朗则减少了一半。

截止到1988年7月底止,有近400艘轮船遭两伊袭击,造成260名船员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