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有解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7624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有解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有解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有解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有解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有解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有解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docx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有解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有解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有解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docx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有解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16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有解析):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1.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C.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

D.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一定量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用水稀释到所需浓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C中错误是在做滴定实验时,眼睛需注视锥形瓶中液体颜色变化,不应注视滴定管中液面,故C错误。

考点:

实验基本操作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泥沙和水的混合物可以直接用分液漏斗分离

B.用水可以区分苯和四氯化碳

C.配制稀硫酸时,可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慢慢加入浓硫酸

D.用托盘天平称量11.72g氯化钾固体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泥沙和水的混合物分离应该用过滤的方法,错误;B、水与苯和四氯化碳互不相溶,但密度

苯<

水<

四氯化碳,正确;C、不可以在量筒中配置溶液,错误;D、用托盘天平称量,只能精确到0.1g,错误。

考点:

考查化学实验操作相关知识。

3.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20.6g(1g以下用游码),但砝码和氯化钠的位置放反了,当天平平衡时,称得的氯化钠的实际质量为……()

A、21.2gB、20.6gC、19.6gD、19.4g

【答案】D

【解析】根据杠杆原理判断,所称氯化钠的实际质量为20g-0.6g=19.4g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进行蒸发操作时,应将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进行蒸馏操作时,蒸馏烧瓶中应加入几粒沸石

C.进行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进行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答案】BC

【解析】A、蒸到将干,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B、加沸水,放在爆沸;

C、正确;

D、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且溶质在其中溶解度不同。

密度可以大也可小

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说法正确的是

A、用pH试纸检验气体的酸碱性时,一定要先用蒸馏水润湿

B、润洗滴定管:

从滴定管上口加入所要盛装的酸或碱溶液至“0”刻线,再将液体从滴定管下部放出,重复操作2~3次

C、用瓷坩埚加热熔化碳酸钠固体

D、Mg和Al分别为电极,插入NaOH溶液中,构成原电池,探究Mg、Al的活泼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用pH试纸检验气体的酸碱性时,一定要先用蒸馏水润湿,A正确;B、润洗滴定管:

从滴定管上口加入少量所要盛装的酸或碱溶液,倾斜着转动滴定管,使液体润湿其内壁,再从下口倒出,重复2~3次,B错误;C、瓷坩埚中含有二氧化硅,在高温下能与碳酸钠反应,因此不能用瓷坩埚加热熔化碳酸钠固体,C错误;D、Mg和Al分别为电极,应该插入盐酸溶液中,构成原电池,探究Mg、Al的活泼性,而不能用氢氧化钠,因为镁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D错误,答案选A。

考点:

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判断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将蒸馏水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B.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溶液

C.实验室加热KMnO4固体制取氧气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D.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质量时,砝码放在左盘

【答案】C

【解析】稀释浓硫酸时,要考虑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密度比水大,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如果把水倒入浓硫酸中,水会浮在上面,放出的热足以使水沸腾,从而造成液滴飞溅,导致事故发生,所以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使热量快速扩撒,A错;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线,会使溶液浓度偏小,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溶液,容量瓶中的溶液浓度仍然偏小,只能重新配制,B错;实验室加热KMnO4固体制取氧气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湿存水倒流到试管底,引起试管炸裂,C对;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质量时,砝码放在右盘,D错。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把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倒入试管中,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多余的试剂倒入原试剂瓶中。

B.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C.将氧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以除去其中的氢气。

D.用萃取的方法分离汽油和煤油。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多余的试剂不能倒入原试剂瓶中,以防止污染试剂,A错误;B、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B正确;C、将氧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氧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水,不能除去其中的氢气,C错误;D、汽油和煤油互溶,不能用萃取的方法分离汽油和煤油,应该蒸馏,D错误,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物质的的分离与提纯、试剂处理等

【名师点晴】多余的试剂不能倒入原试剂瓶中,但有些是例外的,例如活泼的金属钠、钾等。

8.下列物质中见光会分解的是

①HNO3②AgBr③HClO④氨水⑤AgNO3

A.①

④B.①②

⑤C.②③④⑤D.全部

【答案】B

【解析】HNO3、AgBr、HClO、AgNO3均见光易分解,而氨水是受热易分解。

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或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中铜丝主要起氧化剂的作用

B.用钠可以检验某无水酒精中是否含有水

C.制取乙酸乙酯时,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水剂

D.除去甲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可以将混合气体通过酸性KMnO4溶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中铜丝主要起催化剂的作用,故A错误;钠可以与酒精反应,也可以与水反应,所以不能用钠可以检验某无水酒精中是否含有水,可以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无水酒精中是否含有水,故B错误;制取乙酸乙酯时,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水剂,故C正确,为本题的正确答案;除去甲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将混合气体通过酸性KMnO4溶液时,乙烯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混入了新的杂质,故D错误。

考点:

物质检验、化学实验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的基本概念,涉及考查了物质的检验,化学的部分实验,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本题难度适中。

10.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蒸馏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B.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中,导管末端要伸入饱和Na2CO3溶液液面下

C.分液操作中,待下层液体流出后,再将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D.测定溶液pH时,可用pH试纸蘸取少量待测液,并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中操作正确,B选项中导管应该要与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相切,以防止倒吸;C中后面上层液体应该从上口倒出;D选项中不能用pH值试纸蘸取,会污染待测溶液。

考点:

化学实验操作

点评:

本题对于实验操作进行了细致的考查,在化学实验中,需要实验结果严谨,所以每一个步骤都要精细。

11.下列实验装置与描述正确的是

A.装置①:

用于吸收HCl气体

B.装置②:

用于除去NO2中的NO

C.装置③:

配制1mol/LNaCl溶液定容操作

D.装置④:

滴有淀粉碘化钾溶液的纸蝴蝶变蓝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苯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且苯和水不互溶,水在下方,氯化氢极易溶于水,直接将导气管插入水中会产生倒吸现象,A错误;B.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不能用水收集,B错误;C.定容时,胶体滴管在容量瓶的正上方,不能插入容量瓶中,C错误;D.氯气能将碘化钾氧化成碘单质,碘遇淀粉变蓝,D正确;选D。

考点:

考查尾气的处理、气体的除杂、定容操作,氯气的化学性质。

1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5.00mL1mol·L-1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定容时俯视刻度线,结果将偏高

C.配制100g20%的氯化钠溶液,必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1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D.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带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

【答案】C

【解析】A正确,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氧化性,不能用碱式滴定管量取。

B正确,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水放的少,浓度就偏高

C错误,配置的是质量分数,不是物质的量浓度,所以,不用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要用烧杯。

D正确,浓硝酸见光易分解,放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保存,氢氧化钠溶液易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有粘性,瓶塞要用橡胶塞,不用玻璃塞。

13.下列对物质进行研究的基本方法或所得的结论,正确的是

A.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上测定pH

B.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分液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C.某种溶液滴入用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一定含有SO2-4

D.25℃时,往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等量MnO2,以研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答案】D

14.下列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NO2和溴蒸气分别通入盛有AgNO3溶液的洗气瓶均被吸收而褪色

B.萘片、碘片、氯化铵晶体分别置于大试管中加热,试管底部物质都会逐渐消失

C.SO2和Cl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D.福尔马林、葡萄糖溶液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都会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答案】D

【解析】A是NO2易溶于水,而溴在溶液中歧化为Br-和HBrO,Br-与Ag+生成AgBr↓;B中萘片、碘片受热升华,NH4Cl则受热分解;C中SO2能和某些有色物质形成无色的加合物,湿氯气的漂白作用则是由于其歧化生成的HClO强氧化性所致;D是醛的特征反应之一。

15.下列是几种不同类型的漏斗,用途有差异。

(1)粗盐提纯用到的是(填序号,下同);

(2)用CCl4从溴水中提取溴用到的是

(3)实验室制氢气常用到

【答案】(6分)

(1)A

(2)D或C(写对一个即给分)(3)B

16.室温下将40g已磨成粉末的Ba(OH)2·8H2O和20gNH4Cl置于250mL锥形瓶中,并迅速搅

拌将固体药品混合均匀(如图),

再在玻璃管口悬挂一块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化是:

;其原因是

⑵温度计的变化是,其原因是。

(3)锥形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答案】

(1)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1分),Ba(OH)2·8H2O和NH4Cl发生反应生成碱性气体NH3(2分)。

(2)温度计的示数变小(1分),Ba(OH)2·8H2O和NH4Cl反应过程中吸热,该反应为吸热反应(2分)。

(3)Ba(OH)2•8H2O+2NH4Cl=BaCl2+2NH3↑

+10H2O(2分)。

【解析】Ba(OH)2·8H2O和NH4Cl为吸热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Ba(OH)2•8H2O+2NH4Cl=

BaCl2+2NH3↑+10H2O。

17.某同学帮助水质检测站配制800mL1mol·L-1NaOH溶液以备使用。

(1)该同学应选择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有___________。

(2)其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则如图操作应在下图中的(填选项字母)之间。

A.②与③B.①与②C.④与⑤

(3)该同学应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g,用质量为33.1g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取所需NaOH固体时,请在下图中选出能正确表示游码位置的选项(填选项字母)。

(4)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的浓度大小有何影响(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①定容时,俯视读数,浓度会;

②转移溶液过程中,少量液体溅出来,浓度会;

③容量瓶未干燥,浓度会;

④定容摇匀后发现溶液凹面低于刻度线,浓度会。

(5)配制溶液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动作要快,否则由于,会使配制的NaOH溶液的浓度比1mol·L-1(填“大”或“小”)。

【答案】

(1)1000mL容量瓶;

(2)C;(3)40.0;c;(4)①偏大②偏小③无影响④无影响

(5)NaOH易潮解、易吸收空气中的CO2而变质(答出一点即可);小;

【解析】

试题分析:

(1)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一定要用到容量瓶。

(2)图所示的操作是加入蒸馏水,在移液之后,定容之前,选C(3)容量瓶用的是1000mL容量瓶,所以计算时溶液的体积有1000m,m=c×v×m=1mol/L×1L×40g/mol=40g,加上33.1g的烧杯总质量为73.31g,游码位置要移到3.1g的位置,故选C。

(4)①定容时,俯视读数造成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就偏大;②转移溶液过程中,少量液体溅出来造成溶质有损失,浓度偏小。

③定容是要加水,所以没有影响。

④摇匀后发现溶液凹面低于刻度线那是分子间所用力造成的,对浓度无影响。

考点: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和误差分析。

18.“套管实验”是将一支较小的玻璃仪器装入另一支玻璃仪器中,经组装来完成原来需要较多仪器进行的实验。

因其具有许多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下列三个实验均为“套管实验”,请观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图甲是对课本有关Na2O2某性质的两个实验的改进。

⑴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小试管,然后,在导管口A、B处分别进行适当操作,再根据所观察现象可得到的两个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

图乙是对铜和浓硝酸反应实验的改进。

⑶写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反应开始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后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大试管中液面上升。

⑸与普通演示实验相比,此实验除操作方便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等优点。

实验三、现有下列药品:

A.氯化铵固体,B.氢氧化钠固体,C.浓氨水,D.浓硫酸,E.碳酸氢铵。

采用“套管法”,只用一支试管(药匙等辅助用品略,不加热),选择合适的药品就可在圆底烧瓶中集满喷泉实验用的氨气(如图丙)。

⑹此实验制备氨气选用的最合适药品是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⑴Na2O2与H2O反应生成O2该反应放热

⑵2Na2O2+2H2O=4Na++4OH-+O2↑⑶Cu+4H++2NO3—=Cu2++2NO2↑+2H2O

⑷小试管中溶液变蓝(绿),试管中出现红棕色气体⑸减少气体对空气的污染

⑹BC(1,1,1,1,1,1,1)

19.Ⅰ.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滴定10.00mL某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时使用pH计精确测量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温度为25℃),并绘制出滴定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

实验过程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

(选填下列仪器对应的字母)

由下图可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忽略溶液混合时体积和温度的变化)

Ⅱ.该小组四位同学在做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

向上述NaOH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开始时溶液变红,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

对此意外现象形成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分别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并进行相应的实验设计。

   [猜想]甲:

可能是酚酞变质造成的;

   乙:

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

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丁:

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大小有关。

[理论分析]

(1)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他的理由是                                 

                                                         

[实验设计]

(2)为证实丙同学的猜想,还需做如下实验,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1.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

①                           

2.在加热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②利用植物油隔绝

(3)通过以上实验,四位同学看到:

溶液先变成红色,一会儿红色仍然消失。

因此酚酞红色褪去与氧气无关。

若丁同学的猜想正确,设计如下实验证明并完成有关问题:

实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方案一:

分别配制不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各滴加数滴酚酞溶液。

浓度大的溶液中酚酞红色会消失,则证明红色消失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大小有关

方案二:

向原红色消失的溶液中加    ① 

(填试剂名称)

     ②                                  

【答案】ABDHJ(2分);4.0mol/L(2分)

Ⅱ.

(1)因为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后的产物是Na2CO3,溶液仍然呈碱性。

(1分)

(2)①除去溶液的氧气(1分)

(3)①水②红色重新出现,则说明红色消失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1分)

【解析】Ⅰ.考查中和滴定实验,根据实验原理可知需要的仪器是ABDHJ;根据图像可知,终点是消耗盐酸是16.00ml。

当加入15.00ml盐酸时,溶液的pH=13,所以如果设氢氧化钠和盐酸的浓度分别是xy,则有10x=16y、

,解得x=4.0mol/L,y=2.5mol/L。

Ⅱ、

(1)因为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后的产物是Na2CO3,溶液仍然呈碱性,所以溶液还应该是红色的。

(2)①由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加热可以除去溶液的氧气。

(3)根据实验方案一可知,浓度大的颜色消失,因此可以通过降低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来进行对比,即向原红色消失的溶液中加入水,红色重新出现,则说明红色消失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20.右图是给病人输液用的氯化钠注射溶液的标签。

(1)该注射溶液(密度为1g/cm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保留两位小数)

(2)若用NaCl固体配制500mL该浓度的溶液,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用到的是____。

(填序号)

A锥形瓶B烧杯C胶头滴管D药匙E托盘天平

(3)若要实施配制,除上述仪器外,尚缺的玻璃仪器是、。

(4)下列四项错误操作会导致所得溶液浓度偏高的是(填序号)。

A.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C.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

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便补充几滴水至刻度处

(5)某同学配制了500mL该浓度的氯化钠注射溶液,为测定所配氯化钠注射液是否达标,取该氯化钠注射液130mL于烧杯中,然后滴入足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2.87g,试通过计算判断配制的该氯化钠注射液是否达标。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

(1)0.15

(2)A

(3)玻璃棒500mL容量瓶

(4)B

(5)达标

【解析】

试题分析:

(1)

(1)c=1000ρw/M=1000×1×0.9%/58.5=0.15mol/L

(2)实验操作的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恢复室温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继续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水到凹液面与刻度线水平相切,盖好瓶塞,反复颠倒上下摇匀,移入试剂瓶贴标签贮存。

所以需要的仪器为:

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故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A.锥形瓶,答案选:

A

(3)由

(2)中的操作步骤可知,所以需要的仪器为:

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还缺少的仪器为:

玻璃棒、500mL容量瓶

(4)A、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体积偏大,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

C、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对结果没有影响;

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少量溶液残留在瓶塞与瓶口之间,补充几滴水至刻度处,使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答案选B

(5)白色沉淀2.87g为AgCl的质量,AgCl的物质的量为2.87g/143.5g/mol=0.02mol,根据氯元素守恒,m(NaCl)=0.02mol,则c(NaCl)=0.02mol/0.13L=0.15mol/L,该氯化钠溶液符合标准

考点:

溶液的配制

21.I、A、B、C、D四种可溶性盐,其阳离子分别是Na+、Ba2+、Cu2+、Ag+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是Cl-、SO42-、CO32-、NO3-中的某一种。

现做以下实验:

①将四种盐各取少量,分别溶于盛有5mL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B盐溶液呈蓝色。

②分别向4支试管中加入2mL稀盐酸,发现A盐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C盐溶液中有较多气泡产生,而D盐溶液无明显现象。

(1)根据上述事实,推断这四种盐的化学式:

A,D;

(2)写出实验步骤②中产生较多气泡现象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II、用98%的浓硫酸(其密度为1.84g/cm3)配制100mL1.0mol·L-1稀硫酸

实验步骤如下:

①计算所用浓硫酸的体积②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③溶解④检漏、转移、洗涤⑤定容、摇匀

若实验仪器有:

A100mL量筒B玻璃棒C50mL容量瓶D100mL容量瓶E10mL量筒F胶头滴管G50mL烧杯

回答下列问题:

(1)需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__mL。

(2)实验时不需选用的仪器有(填序号)_______________。

(3)配制过程中,下列情况会使配制结果偏高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

①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观察液面②容量瓶使用时未干燥

③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补至刻度线

④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

⑤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

(4)检验试剂瓶中的溶液含有SO42-的操作是。

【答案】I、AgNO3BaCl2CO32-+2H+=CO2↑+H2O

II、

(1)5.4

(2)A、C(3)①⑤(4)取瓶中少量的溶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的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含有SO42-

【解析】

试题分析:

I、①将四种盐各取少量,分别溶于盛有5mL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B盐溶液呈蓝色,这说明B中含有铜离子,则一定不存在碳酸根离子;②分别向4支试管中加入2mL稀盐酸,发现A盐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因此A中含有银离子,则阴离子只能是硝酸根;C盐溶液中有较多气泡产生,因此C中含有碳酸根,阳离子只能是钠离子,D盐溶液无明显现象,所以D是氯化钡,A是硝酸银,B是硫酸铜。

(1)根据上述事实,化学式:

A、D的化学式分别是AgNO3、BaCl2;

(2)实验步骤②中产生较多气泡现象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O32-+2H+=CO2↑+H2O。

II、

(1)浓硫酸的浓度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