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有效教学问题情境创设之探索.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7233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问题情境创设之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问题情境创设之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问题情境创设之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问题情境创设之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问题情境创设之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问题情境创设之探索.docx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问题情境创设之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堂有效教学问题情境创设之探索.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问题情境创设之探索.docx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问题情境创设之探索

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之探索

内容摘要:

数学情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的纽带,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然而,纵观大量的的教学案例,不难发现有些教师在理解创设情境的认知上有所偏差、误解,在操作上有些盲目,“赶时髦”,逢课必是从情境引入,不考虑创设情境的目的及有效性,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

创设教学情境是容易的,而要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并非易事。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能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各种各样有效的教学情境之中,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如何使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赋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背景,使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与生活,用于生活,充分体验到数学的趣味、价值和魅力?

我个人提供以下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对教学情境的认识

       教学情境是情感环境和认知环境的综合体,是知识的获得、理解及应用的文化背景。

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重温旧知识、获得新知识,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信息,有利于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发散地思考,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适宜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提供生动、丰富的学习材料,还可以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促进知识技能与体验的链接,促使知识由课内向课外迁移,让学生在生动的应用活动中理解知识,了解它的来龙去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增长才干。

3、适宜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可以不断地维持、强化和调整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对教学过程起到导引、定向、支持、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二、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

       一个有效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主动进取学习状态,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明显的问题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产生学习的动力,从根本上改善数学学科鼓噪乏味的负面特点,因此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设置好课堂教学情境是重要的数学手段。

下面从几个方面谈一下如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1、创设有效情境要有趣味性

教育学家赞可夫说过:

“凡不是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忘掉的。

”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时,就会全力以赴,废寝忘食,甚至创造出奇迹,而没有兴趣的学习,却是一个包袱,一件苦差事,难以继续下去。

因此,在新课的导入时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尝试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非常必要的。

在这方面主要可以通过激情有趣的开场白、趣味数学题、数学谜语、数学故事、小实验、小比赛等形式来创设趣味情境导入新课。

例如,在《用字母表示数》这个内容的教学中,可以创设这样的游戏情境:

师举例:

一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1声跳下水;

生1:

两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2声跳下水;

生2:

三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扑通3声跳下水;

……

当青蛙数量增加时,学生的出错率也越来越高,同时参与热情也高涨了,从而很快找出规律:

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扑通n声跳下水.

创设这样的游戏或竞赛情境,学生既觉得有趣,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竟争意识,又能使他们易于掌握知识,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又例如,讲“无理数”时,历史上,古希腊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他认为世界上只存在着整数和分数,除此以外,没有别的什么数了。

毕达哥拉斯有一个学生叫希伯斯,对正方形对角线问题很感兴趣,他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对角线的长为。

既不是整数,又不是分数,而是人们还没有认识的新的数。

希伯斯的发现推翻了毕达哥拉斯的结论,背叛了自己所在的学派,毕达哥拉斯毫不容情,残忍地将希伯斯扔进地中海里淹死了。

学生在一片惋惜声中进入了新的学习。

经常向学生介绍有关数学发现与数学史的知识,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我想对学生后续学习会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2.创设有效情境要有生活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

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内容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类似的学习对象容易被学生感知,并能促进知识的迁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创设一些生活情境,充分挖掘教材并注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创造性的把教材中的数学问题转化成生活问题,已显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绝对值》时,设计了下面的问题情境:

小明和小丽是同班同学,小明的家在学校的西边3km处,小丽的家在学校东边3km处。

加入他们都骑车上学,且速度相同,谁先到达学校呢?

以“小明、小丽上学所花时间”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为背景,力求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成为主动、积极的探索者,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为新课的引出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果把学校门前的大街看成一条数轴,把学校看做原点,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实际问题数学化。

具体做法如下:

(1).如果数轴上的一个单位长度表示1km,你能把小明和小丽家的位置在这条数轴上表示出来吗?

(2)从数轴上看,两家离学校距离相同。

(3)在上述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强化了“距离”,自然地引入绝对值概念。

又例如在进行“截一个几何体”教学时,让学生拿出事先切好的正方体形状的萝卜,然后让同学们用一个平面(小刀)去截这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什么形状?

学生兴趣很高,纷纷动手操作。

很多学生不但能截出三角形、四边形,还能截出五边形、六边形,但不能截出七边形。

并且电脑演示给学生看。

这样引入新课自然,而且较好地激发了学生思维。

再例如教学“100万有多大”时,让学生按如下程序进行操作,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效果较好。

①4人合作数出200粒大米;②用天秤称出这200粒大米的质量;③计算100万粒大米的质量;④若每个人一天节约1粒米,中国共有人口13亿,一天可以节约多少千克米?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心情舒畅,感到容易,思维活跃。

实践表明,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有效的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3.创设有效情境要有实践操作性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感性认识到到理性认识的,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恰到好处地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实验、实践,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或借助教具,直观模型,通过实验揭示问题,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充分的感性认识,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加以理论证明,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兴趣盎然。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我并不急着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过程,而是让学生用已准备好的一张三角形纸片,试着用量角器测量三个内角的度数和,对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再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从而发现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为180度。

这一发现,无疑是一种成功的快乐。

我因势利导,再通过运用理论的证明使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知识和运用。

这样的问题设计不仅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上课时学生的听讲效率极大的得到了提高,而且既自然,又生动,使整节课保持活跃气氛。

又例如:

学习“全等三角形”时,课堂上我带来了摔碎的半截玻璃,让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分析,从而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通过实验、实践,使学生自觉地动脑、动手去猎取知识,不仅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4.创设有效情境要有类比性

奥苏伯尔曾经说过:

“教育心理学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知道儿童已经知道了什么。

”正是基于这些认知经验,学生才能通过种种活动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现在所面临的问题,驱动思维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由此发展他们对数学的理解。

例如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可以提问学生①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②它的标准形式是什么?

③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④一元一次方程一定有解吗?

有几个解?

要求学生口答。

随后让三名学生上黑板解方程①2+x=2(x-1)②3(1-x)=2(x-9),并在数轴上表示他们的解。

以及指出不等式x+3<6的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完成后由学生判断是否正确。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得到: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最大的区别就是式子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需改变方向,而等号不改变。

这样通过仿同求异对比来学习,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又强化了对新知识的理解。

  5.创设有效情境要有直观性

多媒体教学以其逼真的动态画面,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能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形象,更直观。

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出等腰三角形、飞机、古建筑等多幅图案,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再用红线显示出它们的对称轴,从而使学生很快地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例如在学习“黄金分割”这一内容时,可设计这样的学习情境:

今天我们学习“黄金分割”,大家到微机房上网去,看谁查得的有关“黄金分割”资料最多。

通过上网同学们了解自然界存在着大量的“黄金分割”现象,正如阿基米德所说:

“自然界总是以最合理、最简捷方式工作着。

”同学们为自然界的如此巧妙设计而感叹!

同时为华罗庚0.168法广泛运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科研成果,造福于人类而折服。

这不但使同学们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说教中解放出来,投身到生动活泼的现实世界中去学数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探究学习和整合知识的能力。

荷兰著名学者斯塔尔说得好:

“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

”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搭建创造的舞台、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总之,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直接关系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空中,教师要以有效的问题情境为教学的中心,以置疑、问难等灵活的探究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师——生合作,教——学合作,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供适宜的教学活动内容,积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和拓宽“最近发展区”,更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其学得更多、更快、更好。

 

参考文献:

(1)董林伟李善良.有效的教学技能——教学问题诊断与技能提高.吉林出版社出版,2009

(2)杨裕前董林伟.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07

(3)《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秦岭《促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初中数学教与学》

(5)徐杰《数学教学创设情境的认识与实践》中学数学教育,2009.3

 

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之探索

 

刘家堡乡一中

崔晓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