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段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7218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段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段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段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段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段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段考试题.docx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段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段考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段考试题.docx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段考试题

广西南宁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段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

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都给出A、B、C、D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正确。

请考生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迁徙(xǐ)

行辈(xínɡ)追溯(sù)

B.两栖(xī)劫难(nàn)悬殊(xuán)

C.磅礴(pánɡ)缄默(jiān)狩猎(shǒu)

D.屹立(yì)亢奋(kànɡ)龟裂(jū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嘱咐踪迹戛然而止B.弥漫枯躁周而复始

C.思幕领域海枯石烂D.燎原脑畔消声匿迹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舞者舒展水袖,身姿摇曳,与悠扬的京曲声配合得天衣无缝,引得观众们拍手叫绝。

B.

中国人讲究人情世故,逢年过节、上门做客都需要备上一份薄礼,而且送礼也颇有讲究。

C.扬州八刻以牙刻、竹刻闻名遐迩,匠人在方寸间展示绝伦刀法,精微细致,令人叹为观止。

D.出于对盲人目空一切这一特点的考虑,许多人行道和路口都设有保障盲人安全通行的装置。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谁也不能否认家长的这种做法不能说是对孩子的关爱,但结果也许适得其反。

B.当我看到他的神态是那样自然,目光是那样清澈的时候,使我满腹的疑虑消失了。

C.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D.参赛者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认真复习,就能在赛场上正常发挥,取得好成绩。

5.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亲子活动开始前,主持人提醒:

“活动期间请各位关闭手机,否则后果自负!

B.酒店经理对员工们说:

“大家要用心做好服务工作,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C.一位乘客冲着从往车外扔香蕉皮的人说:

“老兄,你太造孽了!

积点德吧!

D.提到自己的父亲,班长总是动情地说:

“令尊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

6.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春日踏青,青芜如毯,;夏日听雨,雨声淅沥,;秋日看花,花叶相辉,;冬日观雪,雪意阑珊,。

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分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④②①B.③①④②C.④③①②D.④②③①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信天游”属于山歌性质,流行于江南一带,曲调淳朴、高亢,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

活泼,节奏自由,

B.在古代,“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儿童,“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即指老人,“垂髫”指垂

下来的头发,以此指小孩。

C.《诗经》为“五经”之一,先秦时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

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D.鲁迅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

日记》,其代表作还有小说集《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8.下列关于名著《傅雷家书》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主要是长子傅聪)

的家信一百多封,这些书信凸显了傅雷严厉、尽责又不乏爱心的父亲形象。

B.傅雷在家书中常用大量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和艺术修养等,表现出了他对

儿子艺术道路上成长的关注,也体现出他个人在艺术方面的极高造诣。

C.“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了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这些话是傅雷写于儿子消沉苦闷之时,他劝慰儿子以赤子心来理性面对挫折,泰然处之。

D.傅雷认为做人是第一位的,他在家书中常以自己的经历教导如何孩子为人处世,如待人要谦

逊、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如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等。

二、现代文阅读

(一)(每小题2分,共6分)

细菌发电前景广阔

①科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

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

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

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

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

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

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

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且能持续数月之久。

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

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

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

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

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

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

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

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9.下列关于“细菌发电”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细菌发电由来已久,可追溯到1910年美国植物学家成功制造的第一个细菌电池。

B.细菌发电的发电效率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但已无可挖掘的潜力。

C.细菌发电站因其成本低、对环境无污染且能够废物利用而具有诱人的前景。

D.美国和日本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成为现实。

10.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

B.文章由科学家的预言自然地引出本文的说明内容——细菌发电。

C.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本文语言平实准确,第⑤段加点词“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A.细菌发电的原理很简单,只需要细菌的参与就可以产生电能。

B.细菌发电的优点可概括为效率高、成本低、无污染,其发展的前景十分诱人。

C.细菌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却不能为细菌发电带来任何好处。

D.细菌发电是只需要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无需添加任何物质便可以达到40%的发电效率。

三、古诗文阅读(12-15题,每题2分;16-19题,共10分;本大题共18分)

(一)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2.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从河洲上关雎和鸣写起,运用比兴手法引出对窈窕淑女的爱慕之情,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第二章的两个“悠”字,以感叹语气写出,着意加重感情色彩,使相思难耐之情表现得更加深重。

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写出主人公梦想成真,与心上人甜蜜相处并举行婚礼的欢快场面。

D.作为一首表现对爱情和婚姻执着追求的热情恋歌,它的情感既热烈浓郁,又坦率朴素、健康明朗。

(二)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B.潭中鱼可百许头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似与游者相乐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不可久居     居天下之广居

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B.为坻,为屿  多髯者为东坡

C.潭西南而望  濯清涟而不妖D.乃记之而去  见渔人,乃大惊

1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语

言凝练,第一段仅用“蒙”“络”“摇”“缀”四个字就描画了树木、茎蔓的种种姿态。

B.第二段中作者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烘托出潭水的清澈。

C.本文句式灵活,以四字句为主,杂用三五七句,造成参差错落的变化美,读起来和谐流畅,极有韵味。

D.作者将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自身心境的凄清美形成对比,反衬出作者被贬的抑郁及对现实的不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16.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

(三)东坡居士

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

有乞书者,正色责之,或终不与一字。

元祐中锁试①礼部,每来见过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

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②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

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③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④之士争衡哉?

                        (节选自黄庭坚《题东坡诗后》)

【注】①锁

试:

文中指东坡任主考官近两月间,不能与外界联络。

②龠(yuè)古代容量单位。

③谑弄:

开玩笑,嘲弄。

④翰墨:

借指文章书画等。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每小题1分,共2分)

(1)或终不与一字 或:

(2)虽谑弄皆有义味 虽:

18.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每来见过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

译文:

19.你觉得苏东坡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用自己的话作简要概括。

(2分)

四、古诗文默写(共10分)

20.按要求填空。

(每空1分)

(1),胡为乎泥中?

(《诗经·邶风》)

(2)一日不见,(《诗经·郑风》)

(3)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

(4)坐观垂钓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黄发垂髫,。

(陶渊明《桃花源记》)

(6)请默写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后四句:

,。

,。

五、综合性学习(共8分)

21.近年来,随着《中华诗词大会》《中华成语大会》等弘扬传统文化的节目火热,传统文化的学习也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某班进行了“漫步古诗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表述】2017年新版“部编本”教材问世。

本次

教材最引人关注的变化之

一是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

有人认为,在教材中大比例提升文言文和古诗词,加大了学习语文的难度,于学习无益。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要求:

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字数在80字以内。

(4分)

(2)【故事链接】右图是与一首古诗有关的故事,简要复述这个故事。

字数在60字以内。

(3分)

(3)【对联征集】结合活动主题,续写下面的对联。

(1分)

上联:

秉承祖先智慧

下联:

六、现代文阅读

(二)(共12分)

倒挂的油画

金建云

①我家的餐馆开在美院边上,美院的师生常常来餐馆吃饭。

我的父亲是个很优秀的厨师,他不懂艺术,但是一直很尊重这些搞艺术的人。

②父亲眼中似乎只有两类画家:

一类是成功的,另一类是怀才不遇的。

成功的画家常常请客,在餐馆里提前存上一笔钱,吃完饭就拂袖离去;怀才不遇的画家都喜欢赊账,偶尔还掉账单的一部分,然后继续赊账。

 ③陈是个怀才不遇的画家。

有一天,陈吃完饭后,找父亲借钱。

他说自己的母亲病危,他非常想去见她最后一面。

父亲不假思索就帮他出了机票钱,嘱咐他立刻打的去机场,千万不要留下终身遗憾。

 ④一个月之后,陈重回餐馆吃饭。

他对父亲千恩万谢,一定要送他一幅画。

父亲指着餐馆墙壁上挂满的画说:

“你看,很多有困难的学生都以画抵账,我这里最不缺的就是画了。

过去的事情你不要放在心上,尽管来吃饭就是……”

 ⑤陈恳切地说:

“这幅画不是为了抵账,而是为了报恩。

我陪伴在母亲身边看着她咽气的时候,最感谢的人就是你。

你让我没有留下终身遗憾,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就画了这幅油画。

您务必要收下,否则我……”

 ⑥父亲终究不忍拂了陈的好意,便把这幅画带回了家里。

这是一幅抽象派的油画,几团大大的色块,深浅不一,形状莫名。

由于客厅、卧室墙壁上都有了装饰品,所以父亲把这幅画挂在了厕所里。

于是,我们家人如厕的时候都可以欣赏这幅画了。

 ⑦厕所靠东,朝阳温暖的光线常常落在这幅画上,色块隐隐浮动,凸凹有致。

我们越看越觉得奇妙,不知不觉脑中就会出现很多美丽的联想。

母亲每次注视这幅画的时候,脸庞

都会泛起红晕,宛若少女般的娇羞,她说她会想到她的家乡,想到漫天彩霞和她少女时候的梦;父亲则是心事重重的样子,他说他会联想到

自己的父亲,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无法送终,那种挥之不去的哀愁也浓缩在浮动的色块中了……

 ⑧后来,父亲把这幅画从厕所请到了客厅最显眼的位置。

父亲常说陈能画出这么伟大的作品,让我们这一家“粗人”都为之感动,有朝一日他会大有出息的。

果然,没过10年,陈成为我国著名的抽象派画家之一。

他的画开始被许多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据说市面上每幅画已经卖到了百万元。

陈还是常常带朋友来我家的餐馆吃饭,他早就不赊账了,还常常请父亲喝一杯他自带的洋酒。

相识于贫微时的感情,不用太多的言语,一颦一笑中就能看懂。

 ⑨有一天,陈忽然说想看

看当初送给父亲的画:

“这么多年来,那仍是我这一生中最满意的作品。

”父亲将他带到了家中,一进客厅陈就大叫起来:

“你把我的画挂颠倒了!

 ⑩我们一家人都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原来当年他忘记了签名,而我们都是些看不懂抽象画的“粗人”。

陈取下画,转过来,郑重地在右下角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然后他半开玩笑地对父亲说:

“哪一天你缺钱了,打电话给博物馆,他们会送钱上门并千恩万谢的。

 ⑪父亲很认真地说:

“这幅画已经是我家的宝了,看了这么多年,我们已经有了感情。

我虽然是个粗

人,但是绝不会卖艺术和感情的。

 ⑫陈高兴地拍了拍父亲的肩膀说:

“老哥,你真是我见过的最有文化的厨子。

这幅画在你手里,真是值了。

⑬于是,这幅画就继续留在了我家的墙上。

只是,我们一家人还是喜欢扭头来欣赏它颠倒过来的样子,就好像它本来就该如此一样。

⑭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到很多鱼龙混杂的现象,我越来越感觉到父亲朴实话语中的真谛——一个人风雅与否,不在于他是否懂得艺术和美,而在于他是否有一颗敬畏和尊重的心。

22.阅读全文,用简要的语言将本文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2分)

→→→

→→→

23.结合语境,赏析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每小题2分,共4分)

(1)父亲不假思索就帮他出了机票钱,嘱咐他立刻打的去机场,千万不要留下终身遗憾。

(2)陈取下画,转过来,郑重地在右下角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24.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每小题2分,共4分)

(1)母亲每次注视这幅画的时候,脸庞都会泛起红晕,宛若少女般的娇羞,她说她会想到她的家乡,想到漫天彩霞和她少女时候的梦。

(2)父亲很认真地说:

“这幅画已经是我家的宝了,看了这么多年,我们已经有了感情。

我虽然是个粗人,但是绝不会卖艺术和感情的。

25.联系全文,分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2分)

七、作文(50分)

26.大千世界,皆由我

们双眼所见。

眼中有景有人,心中有情有感。

请以“我眼中的”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

(2)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3)内容充实,表达真情实感。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5)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八下段考语文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D(A.“行辈”中的“行”应为hánɡ。

B.“两栖”中的“栖”应为qī。

C.“狩猎”中的“狩”应为shòu。

2.A(B.“枯躁”应为“枯燥”C.“思幕”应为“思慕”D.“消声匿迹”应为“销声匿迹”)

3.D(D.“目空一切”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

在此语义不符。

4.C(A.滥用否定词,可删去“不能说”。

B.成分残缺,缺主语,可删去“使”。

D.关联词搭配不当,“就”改为“才”。

5.B(A.语气过重,说话不够礼貌。

C.用语不够礼貌。

D.敬辞使用不当,“令尊”用于别人的父亲。

6.B(对应关系。

7.A(A.“信天游”流行于陕北一带。

8.C(C.这些话傅雷写于儿子获得成功之时,鼓励儿子保持赤子之心,勇于创造艺术人生的更高境界。

二、现代文阅读

(一)

9.C(A项:

不是美国而是英国。

B项:

“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D项:

最后一段“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

10.B(本文的说明内容是细菌发电前景广阔。

11.B(A项:

与第②④段的内容不符;C项:

与文章第最后一段意思不符。

D项:

还需要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何稀释,并往电池里不断冲入空气。

三、古诗文阅读

12.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抒情主人公的美好向往,是他的幻想而非真实。

13.B(A.清澈;凄清B.表约数,上下、左右;C.和;参与,

这里指欣赏D.停留;居住)

14.D(A.把;因为B.成为;是C.介于修饰语及中心语之间;表转折D.于是)

15.D(D.并未有对现实的不满。

16.

(1)参考译文:

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犬牙”1分,句意通顺1分)

(2)参考译文:

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凄”1分,翻译要体现意动用法,句意通顺1分)

17.或:

有时虽:

即使

18.参考译文:

每次来见到桌上有纸,他会不择好坏地在上面写,写完了才停止。

(“已”1分,句意通顺1分)

19.自己喜爱书法,却从不给别人;(1分)酒量不行,却要喝醉。

(1分)

参考译文:

[译文]苏东坡平时极不吝啬自己的书法,但却不可求他写。

凡是求他写的人,他都会严肃地拒绝,有时到底也不给一个字。

元祐年间他在礼部任职,每次来见到桌上有纸,他会不择好坏地在上面写,写完了才停止。

他天性好酒,然而饮上四五龠便会醉,不管什么场地,倒头便睡,鼾声如雷。

不久醒后所写的字落笔如风雨般潇洒,即使是开玩笑也是非常有意味的,真像是神仙中的人呀!

这哪里是当世的书法创作者能与他争高下的呢?

四、默写20.

(1)微君之躬

(2)如三月兮(3)白露为霜在水一方

(4)徒有羡鱼情(5)并怡然自乐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五、综合性学习21.

(1)[答案示例]教材里增加古诗文篇目对学习语文大有益处的。

因为多学古诗文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审美情趣,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所以应在教材中增加古诗文的篇目。

(观点1分,理由2分,结论1分)

(2)[答案示例]曹植很有才华,他的哥哥曹丕忌恨他,要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杀掉他。

曹植作出了这首《七步诗》,曹丕看了无言以对。

(3)[答案示例]传播华夏文明

六、现代文阅读

(二)

22.①陈感恩送画②父表态绝不卖画

23.

(1)“不假思索”指不用思考就做出的反应,(1分)写出了父亲借钱时的果断、毫不犹豫,表现了父亲心地善良的品格。

(果断、毫不犹豫、乐于助人,答对任意一点得1分)

(2)“郑重”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1分)写出了画家陈签字时的严肃和庄重,表现了他对这幅画的重视和对父亲的尊重。

(1分,得分关键词:

严肃、庄重、重视、尊重)

24.

(1)神态描写或侧面描写,(1分)通过母亲看画时对画作的喜爱、沉醉,侧面写出了这幅画的艺术价值。

(1分,得分关键词:

喜爱,艺术价值)

(2)语言描写(1分),突出了父亲对艺术的尊重和敬畏之情,以及表现出他是个重感情的人。

(1分,得分关键词:

对艺术的尊重和敬畏,重感情)

25.结构作用:

总结全文,画龙点睛,点明主旨,首尾呼应(答对其中任一点得1分)

内容理解:

一个人若是懂得对艺术和他人持有敬畏和尊重,他便可以成为一个风雅的人。

(1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