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6591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一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一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一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一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习题及答案.docx

《第一章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习题及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习题及答案.docx

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选题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实际存在性B客观实在性C具体性D可感知性

2,把物质理解为某种具体实物的观点是属于

A庸俗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

C旧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3,设想无物质的运动是

A唯心主义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D辩证法观点

4,时间和空间

A同物质运动无关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物质的存在方式D是运动着物质的本身

5,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明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C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6,唯心主义一元论主张

A世界的本源是精神B世界的本源是某种实物

C世界的本源是原子D世界的本源是自然

7,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A存在性B运动性C物质性D辩证性

8,形而上学的错误在于

A在绝对同一中思维B在对立统一中思维

C在普遍联系中思维D在发展中思维。

9,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

A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B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

C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D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

10,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这是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

1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B实践第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

12,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的数量增加B事物性质的变化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运动和变化

1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也就是说

A没有运动就没有静止B运动是相对静止而言的

C没有静止就没有运动D相对主义才关心这类问题

1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

A形而上学思辩的理论依据B矛盾学说的精髓

C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条件D马克思和毛泽东的伟大发现

15,外在形式和内在形式的本质区别在于

A它们都是形式B是否包含了主观和客观的差异

C一种偶然的一种是必然的D一种是原始的一种是高级的

16,“割下来的手再也不是人的手”这是

A形而上学片面孤立的观点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

17,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A部分和整体的关系B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C相对和绝对的关系D次要和主要的关系

18,“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大关系

C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主要方面与矛盾次要方面的关系

19,确立小康目标的根据是

A现实的可能性B好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D现实性

20,“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这是

A形而上学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

2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运动发展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2,没有上,无所谓下;没有先进,无所谓落后。

这说明矛盾双方是

A相互排斥的B相互渗透的

C相互转化的D相互依存的

23,现代化建设要从中国国情出发,这体现了

A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量变与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4,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这是因为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B原因必然引起结果

C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说明

A事物的连系是客观的普遍的

B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绝为的

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26,“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这句话的含义是

A特殊性就是普遍性B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

C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D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27,“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而外都是鬼话”这是一种

A唯心主义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28,“或然率”是对

A可能性在量上的说明B现实性在量上的说明

C必然性在量上的说明D偶然性在量上的说明

29,关于狼孩的的记载证明意识是

A社会的产物B仅仅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C语言的产物D人脑的产物

30,本能活动是动物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这是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

31,哲学基本问题是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

C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3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对立统一规律

33,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B世界的唯一性和多样性的问题

C世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问题

D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34,科学证明,人脑是

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

35,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36,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为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37,《坛经》中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38,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 

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

39,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40,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

“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4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

4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是

A.正确的原则B.人们的目的,制定的路线

C.领导者的意图D.客观存在的事实

43,“此亦彼也,彼亦此也”的观点是

A.普遍联系的观点B.辩证法转化的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D.唯物主义观点

44,承认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唯一特性的哲学派别是

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

45,我国哲学家范缜说: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这是

A.唯心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6,.二元论哲学主张世界有两个各自独立的本原,它是

A.介乎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一个独立的蹭派别

B.唯物主义的一种形式

C.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

D.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不彻底的哲学

47,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A.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B.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

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D.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

48,唯心主义的思想认识根源是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夸大物质的决定作用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

49,以下论断属于唯心主义真理观的是

A.有用即真理B.凡真理必有用

C.有效的工具必以真理为依据D.真理必在实践中达到预期效果

50,承认人的观念,情绪等对人体生理活动有重要影响,这是

A.符合实际的唯物主义B.唯意识论的观点

C.机械论的观点D.物与物的关系

51,“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这是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52,.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5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A.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物质和运动的统一D.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5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主要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

55,“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这是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56,在人类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自然界的变化B.能够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的劳动

C.语言和思维的形成D.脑量的增加

57,世界上本没有鬼,可是人们能画出牛头马面等各种各样鬼的图形来,这仍然表明

A.意识的内容来自人脑B.意识的内容来自主观能动性

C.意识的内容来自人的思维活动D.意识的内容来自外部世界

58,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是指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和源泉是主观的

D.意识的内容和源泉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59,意识的本质是指它是

A.人脑主观自生的B.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C.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D.可以脱离被反映者

60,“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观点的错误在于

A.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B.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C.夸大了真正的相对性D.夸大了矛盾的特殊性

61,物质和意识关系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没有反作用

B.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对意识有能动作用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62,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B.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

63,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说明人的才能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系

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

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64,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65,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

这一事实说明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创造条件

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的发展

66,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它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是

A.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B.唯心主义诡辩论的错误观点

C.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67,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D.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68,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

A.是又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

B.是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

C.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的

D.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

69,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

A.人们思维中的自相矛盾B.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

C.对立面的相互排斥D.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

70,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原理在方法论上应坚持

A.均衡论B.一点论C.重点论D.二元论

71,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

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

72,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A.观察实验的方法B.逻辑推理的方法

C.矛盾分析的方法D.归纳和演绎的方法

73,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行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依据是

A.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B.主次矛盾相互转化的原理

C.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D.事物的变化幅度的大小原理

7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别属于

A.矛盾不平衡性的两种形式B.矛盾普遍性的两种情形

C.矛盾斗争的两种形式D.矛盾运动的两种形式

75,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体现了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76,“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是一种

A.不可知论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庸俗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77,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

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

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C.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

7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强调的是

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有重要影响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79,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的生命力

C.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

8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

A.要承认事物的客观性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81,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A.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B.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

C.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D.它是正确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

82,矛盾的普遍性的含义是说

A.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B.矛盾推动一切事物发展

C.矛盾决定一切事物的性质D.矛盾是永远存在的

83,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84,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

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C.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二,多选题

1.造大楼先在图纸上设计,然后根据图纸造楼,这说明

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D.意识可以创造世界

E.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

A.是各种物质形态的共性B.是标志客观实在哲学范畴

C.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D.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E.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

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B.坚持物质的可知性

C.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克服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

E.批判孤立静止的错误观点

4.列宁物质的理论意义在于它

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B.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C.坚持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批判了唯心主义时空观的错误

E.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划清了界限

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原子及其特性看作世界本原,因此它

A.不能解释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B.不能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

C.必然陷入诡辩论D.必然倒向不可知论

E.采取二元论的基本立场

6.恩格斯说:

“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说明:

A.物质范畴和实物完全是一回事

B.物质范畴是带有普遍性的哲学范畴

C.物质范畴和实物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物质范畴就是各种具体实物的总和

E.物质不过是人的主观产物

7.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起源问题的基本观点是

A.先于自然界而存在B.人先天具有的

C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与物质世界同时产生

E.社会的产物

8.意识的本质是

A.大脑的机能B.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C.人脑中进行的各种生理过程D.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E.“绝对观念的产物”

9.“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一命题所揭示的是

A.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区别B.意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C.意识就是物质D.意识是对客观外界的反映

E.物质是意识的根源

10.承认世界统一性的有

A.唯物主义一元论B.唯心主义一元论

C.相对主义诡辩论D.不可知论

E.怀疑论

11.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主要缺陷在于

A.把物质归结为某种“不可分”的实物粒子

B.把原子的属性看成为物质的一般属性

C.把特殊的物质形态认为是物质的一般

D.混淆了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同哲学物质范畴的界限

E.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12.哲学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学说的关系是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C.哲学的物质范畴是在总结具体科学理论成就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

D.哲学物质范畴为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研究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E.哲学物质范畴随着自然科学以及其他具体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得到丰富

1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是

A.多样性中包含着统一性

B.统一性存在于多样性之中

C.多样性和统一性根本不相容

D.统一性以多样性为前提并通过多样性表现出来

E.没有多样性就没有统一性

14.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A.内在统一的

B.解放思想是为了做到实事求是

C.不能做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也是一种盲目蛮干

D.科学意义上的解放思想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E.主观和客观的辩证关系

15.人的意识的主观方面表现为

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  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

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 D.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

E.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

16.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

“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

A.多元论的思想       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E.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17.鲁迅说过:

“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

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脖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A.头脑中主观自生的      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C.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E.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18.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A.矛盾特殊性寓于矛盾普遍性之中B.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E.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19.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天不变,道亦不变”

B.“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C.“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D.“光阴一去不复返”

E.“蛋白质在每一瞬间既是自身,又是别的东西“

20.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C.矛盾的个性与共性,相对与绝对的关系问题

D.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问题

E.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21.“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A.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B.违反客观规律的表现

C.急躁冒进的表现D.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E.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表现

22.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动中有静,静中含动B.物极必反

C.凡是存在的都是要灭亡的D.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E.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

23.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有

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

C.联系发展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E.因果作用规律

24.“祸福相倚”,“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说法表明祸与福的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包含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D.矛盾双方是相互贯通的

E.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25.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A.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是普遍联系还是彼此孤立

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是发展变化还是凝固不变

C.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还是精神

D.世界是可以认识还是不可以认识

E.承认还是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6.在矛盾的同一性的问题上,形而上学的主要错误在于

A.否认同一中包含差别的对立B.认为同一是绝对的自身等同

C.认为同一性和斗争性不可分D.否认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性

E.否认要在同一性中看到斗争

27.下列说法体现正确对待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有

A.物极必反,相反相成B.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D.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E.退避三舍,声东击西

28.辩证法发展的基本阶段是

A.思维辩证法B.朴素辩证法C.自然辩证法

D.唯心辩证法E.唯物辩证法

29.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在本质上是指

A.物质世界的一般变化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D.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E.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

30.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认为

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的

B.事物之间的界限是模糊不清的

C.联系是相互区别的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

D.事物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