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复习提纲超详细加强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6578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5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地理复习提纲超详细加强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世界地理复习提纲超详细加强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世界地理复习提纲超详细加强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世界地理复习提纲超详细加强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世界地理复习提纲超详细加强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地理复习提纲超详细加强版.docx

《世界地理复习提纲超详细加强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地理复习提纲超详细加强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地理复习提纲超详细加强版.docx

世界地理复习提纲超详细加强版

世界地理

第一节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⑴七大洲

世界海陆分布:

陆地占29%,海洋占71%

大陆:

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

岛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格陵兰岛-世界最大

群岛:

马来群岛-世界最大

半岛:

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

概念: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分布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

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大洲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界线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大洲面积:

亚洲4400非洲3000北美洲2400南美洲1800南极洲1400

欧洲1000大洋洲900

⑵四大洋

太平洋:

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

呈“S”形印度洋:

热带海洋面积大北冰洋:

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海:

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

海峡:

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二、七大洲地形特色

洲名

地形主要特征

亚洲

⑴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⑵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⑶大陆东缘有岛弧带,外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非洲

⑴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⑵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⑶山脉少,分布在西北和东南角高原边缘

欧洲

⑴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⑵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⑶冰川地形广布

北美洲

⑴地势东西高,中部低;⑵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⑶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南美洲

⑴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⑵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大洋洲

⑴地势低平。

地表起伏和缓;⑵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

南极洲

⑴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⑵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三、各大洲的气候特点

洲名

地形主要特征

亚洲

①气候复杂多样(南北所跨纬度和东西所跨经度,各大洲中最广,因此地面受热状况和干湿程度,各地差异很大)②季风气候显著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巨大的面积和完整的大陆轮廓,一方面使亚洲具有广大的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促成了大陆性和干燥性气候范围的广大;另一方面,冬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非洲

①干燥(a南北回归线横穿大陆的南部和北部;b海岸线平直,缺少深入内陆的港湾,减少了海洋的影响;c东北部紧邻亚洲大陆干燥区,从那吹来的东北信风性质干燥)②暖热(a纬度位置决定了太阳高度角大,地面接受太阳辐射量多;b干燥地区广,空气透明度高;c相当大地区处于背风位置,加强了高温的程度)③气候南北对应

欧洲

①有常住人口各洲中唯一没有热带气候的大洲②温带气候占绝对优势(a纬度位置决定36°N-71°N;b大陆轮廓,以南欧为底边略呈三角形,缩小了寒冷北冰洋影响的范围)③海洋性显著(a西风带;b大陆轮廓破碎,各地距海近;c山脉东西走向;d北大西洋暖流+三角形的大陆轮廓,使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广,西北欧沿海地区成为同纬度冬季最温和的地区)

北美洲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大陆形状北宽南窄,其中50°N-70°N最宽,所以温带气候占优势,热带气候缩减)②气候类型多样(北美大陆南北延伸很广,地面受热状况有很大差异,几乎穿越了北半球除热带以外的所有气候带)

南美洲

①温暖湿润,以夏雨为主(由于多雨面积广,干旱沙漠区面积相应狭小,它在南美大陆所占的比率在具有沙漠的各洲之中是最小的)②热带气候为主(大陆北宽南窄,略呈三角形,5°S附近最宽广,使得热带气候占优势。

同时南回归线以南大陆紧缩,52°S已近尾闾,使亚热带、温带气候大大局限,且缺乏水平地带的亚寒带、寒带气候)③气候类型结构的独特性(大陆东西两侧同纬度地区气候类型截然相反)

大洋洲

①干旱区面积大(山地偏居大陆东岸,阻碍太平洋暖湿气流西进,广大内陆地区因此干燥)②降水分布呈半环状(地形单调,无气候障碍,使中西部气候类型渐变)③普遍暖热(大陆轮廓东西宽、南北窄,增加了副高控制的面积且南北各地受热状况差异小)

南极洲

烈风、暴雪和酷寒的极地气候

四、世界主要河流湖泊

洲名

河名

注入海洋

发源地

主要地形

亚洲

鄂毕河

叶尼塞河

勒拿河

北冰洋

蒙古高原北部,西伯利亚南部山地

以春季的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河流结冰期长。

常在河流下游形成凌汛

黑龙江

黄河

长江

太平洋

亚洲中部的高原和山地

以降水补给为主,受季风影响较大。

以秦岭—淮河为界,界南河流水量丰富,径流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无结冰期;界北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恒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

印度洋

东南亚和南亚的河流都源于青藏高原。

西亚的河流源于亚美尼亚高原

东南亚和南亚的河流都以降水补给为主,受热带季风影响,水位变化很大。

西亚的河流,流经干燥地区,水量不大,属于融雪和雨水补给的河流,春季水位最高,夏季水位低

阿姆河

锡尔河

塔里木河

内陆沙漠或湖泊

亚洲中部的高山

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河流径流量最大,冬季最小,是流经区灌溉农业的主要水源

非洲

尼罗河

地中海

东非高原,青尼罗河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

世界最长的河流(6600km),白尼罗河水量稳定,青尼罗河水量变化大,夏季河水大增,造成尼罗河定期泛滥

尼日尔河

几内亚湾

西非高原

上、下游在热带雨林区,水量较大;中游在沙漠地带,水量较小

扎伊尔河(刚果河)

大西洋

赞比亚北部高原

大小支流都处在热带雨林区,水量大,富水能,是世界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赞比西河

印度洋

隆达-加丹加高原

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水量有季节变化

欧洲

伏尔加河

黑海

东欧平原西部

欧洲最长的河流,在俄罗斯水运中占重要地位

莱茵河

大西洋

阿尔卑斯山

开发较充分,两岸居民点和工业城市密集

多瑙河

黑海

阿尔卑斯山

水力资源丰富,以铁门电站著名

北美洲

圣劳伦斯河

大西洋

安大略湖

是五大湖的出水道,水位稳定

密西西比河

墨西哥湾

美国北部

以春季融水和降水补给为主,航运价值大,有运河同五大湖相连

南美洲

亚马孙河

大西洋

安第斯山脉

以降水补给为主,流域面积和流量均居世界首位,航运便利

大洋洲

墨累河

印度洋

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

雨季河水暴涨,枯水期常有断流现象

第二节世界居民和国家

1、世界的人口

(1)增长特点:

速度加快,地区差异

(2)分布及原因:

分布地区

分布规律

分布原因

人口稠密地区

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及北美东北部

北半球中、低纬近海地带

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历史悠久,交通、城市发达

人口稀少地区

苔原带、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带、沙漠地带、高原和山区

纬度高,气温低,赤道附近湿热,沙漠地区干旱,山区地势高

自然条件恶劣,开发程度低

(3)人口问题

A增长过快——生态方面:

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社会方面:

粮食不足,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困难。

B停止或负增长:

劳力短缺、兵源不足、老龄化问题。

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途径和目标:

途径:

控制人口数量,实行有计划地生育。

目标: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人口向城市迁移带来的问题

城市人口比重:

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

发达国家70%以上,发展中国家30%左右。

问题:

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地面积少等。

2、人种、民族、语言、宗教

(1)人种:

黄、白、黑

[注意]印第安人、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均属于黄种人。

(2)民族:

世界近2000个,人数最多汉族。

(3)语言:

世界上共有2000多种语言,有的有文字,有的无文字

语言

说明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中国、东南亚等

英语

使用较广的语言

英国、美国、加拿大等

俄语

国际上的重要语言

俄罗斯等

法语

国际交往中重要语言

法国等

西班牙语

取代了当地的语言

西班牙、拉丁美洲等

阿拉伯语

国际上的语言

西亚、北非等

(4)宗教

三大宗教

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

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的教徒最多,分布最广。

伊斯兰教

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东部(教徒称穆斯林)

佛教

亚洲

 

2、日本:

[读图识记]1.四大岛、日本海、濑户内海、北方四岛;2.纬度(300N—450N);3.关东平原、富士山;4.札幌、函馆、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福山、北九州

⑴自然地理特征

①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形似一张弓,东京是搭箭的交点,似乎要射向太平洋

②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亿的国家

③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最大海港,东京是第三大港

④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

⑤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

⑥季风显著,海洋性强:

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

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⑦矿产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

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

但硫磺矿较多,这是火山活动的结果

⑧森林水力丰富:

国土面积小,山地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68%,远大于其国土面积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较多→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⑵发达的经济

①世界经济大国---“世界经济最发达的三极之一”

②经济发展的条件

不利条件:

国土(狭小)市场、矿产贫乏

有利条件:

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及岛国多港湾的有利条件。

③扬长避短,发展经济。

对外贸易发达,但经济对外依赖性很大。

日本主要的对外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④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二、东南亚

[读图识记]1.中南半岛、马来群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2.10个国家(新世纪第一个独立的国家——东帝汶);3.赤道穿过;4.克拉地峡

1、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⑴范围赤道两侧,100S—250N之间,主要位于热带。

中南半岛:

有6个国家,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三个(越南、老挝、缅甸),老挝是惟一内陆国,半岛上的半岛是马来半岛

马来群岛:

世界最大群岛,6个国家和地区,印尼在东南亚面积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首都雅加达是东南亚最大城市,东帝汶2002年5月独立

⑵十字路口的位置

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在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本区的咽喉,载重通过能力25万吨

[注意]中国的能源安全与泰国的克拉运河计划

⑶地形与河流

中南半岛:

北部地势高峻(是我国西南南北走向的横断山系向南的自然延伸,与我国西南地区的山水相连),高山大河自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

上游河段落差大,切割成“V”形谷,水利资源丰富;中下游地区多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

湄公河平原(东南亚最大平原),红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湄南河平原、伊洛瓦底江下游平原,成为主要农业区。

河流

上游河流

流经国家

城市

红河

元江

中国、老挝、越南

河内

湄公河

澜沧江

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

金边、万象

湄南河

泰国

曼谷

萨尔温江

怒江

中国、缅甸

伊洛瓦底江

中国、印度、缅甸

仰光

马来群岛:

地形崎岖,河流短促。

多山、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火山最多的国家

⑷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马亚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终年高温多雨,降水类型为对流雨

热带季风气候:

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每年分旱、雨两季

2、居民和经济

⑴人口稠密华人众多

世界人口稠密区之一,黄色人种,印尼为东南亚人口最多的“亿人”国家,一半以上分布在爪哇岛,岛上有其首都城市雅加达。

宗教:

信仰佛教的居民很多,缅甸仰光大金塔、柬埔寨吴哥窟为著名佛教建筑、泰国将佛教为国教。

印尼、马来西亚把伊斯兰教作为国教,菲律宾居民多信仰天主教

华人、华侨最集中分布区,原籍主要为广东、福建

⑵主要农产和矿产

①主要热带经济作物---热带企业化种植园

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金鸡纳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

马来西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最大生产国。

②主要农作物(主食):

水稻

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平原区,如湄公河三角洲、湄南河平原,此外马来群岛沿海平原也产稻米。

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为稻米产国,其中泰国出口最多。

③东南亚的矿产以锡和石油最著名

缅甸、泰国、马亚西亚、印度尼西亚处于东南亚的锡矿带

石油主要分布于印尼、文莱,特别是印尼,集中于苏门答腊岛,由于石油丰富被称为“希望之岛”,现在印尼成为东南亚重要的石油输出国,主要输往日本,当两伊战争爆发时,东南亚的石油尤其显得重要。

物产

天然橡胶

油棕

椰子

蕉麻

金鸡纳霜

稻米

石油

主要国家

马亚西亚

马亚西亚

菲律宾

菲律宾

印尼

泰国

马亚西亚

印尼、文莱

⑶迅速发展的工业和旅游业

初级产品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利用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发展工业,旅游业发达。

第二节西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⑴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沟通大西洋、印度洋,联系亚欧非三洲,位于地中海、红海、黑海、阿拉伯海、里海(湖)之间,还有苏伊士河和土耳其海峡控制海上交通要道

⑵高原为主的地形

有阿拉伯高原、伊朗高原、小亚细亚高原等,平原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及两河流域,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400米)

⑶炎热干燥的气候

大部分属热带沙漠气候,干燥少雨,河流稀少。

地中海沿岸地区属地中海气候

撒哈拉沙漠:

世界面积最大的沙漠。

地表植物稀少,地下石油丰富

无流国——阿拉伯半岛上的沙特、科威特、阿曼等七国降水很少,地面没有河流。

2、居民和经济

⑴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为主的社会

白色人种,半数为阿拉伯人,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国家被称为阿拉伯国家。

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发源地。

⑵世界最大的石油库和磷矿库

西亚和北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西亚石油以波斯湾为中心,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为主要产油国,北非石油分布在撒哈拉地下,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为主要产油国

油田特点:

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

输出:

输出量占生产量的90%,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油管

A油田油管地中海、红海沿岸

好望角

苏伊士运河

路线B波斯湾西欧、北美(过好望角运输量最大)

马六甲海峡

C波斯湾日本

北非摩洛哥一国的磷酸盐占世界的3/4,磷酸盐生产是该国的经济支柱

⑶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畜牧业:

比较发达,游牧为主。

安卡拉羊毛和阿富汗紫羔皮著名

种植业:

分布在河谷平原和绿洲地区,枣椰是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椰枣是伊拉克特产

[注意]北非是非洲工矿业最发达地区

3、巴勒斯坦和以色列

⑴亚非的“陆桥”:

巴勒斯坦地区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地中海东岸,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⑵先进的灌溉农业:

灌溉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

为解决水资源问题,以色列政府修建了水渠和输水管线,还大力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

4、埃及

[读图识记]1.地中海、红海、苏伊士运河(亚非分界线);2.尼罗河、纳赛尔水库和阿斯旺水坝3.北回归线;4.金字塔、开罗(非洲第一大城市)、亚历山大(埃及最大海港)

位置和领土:

非洲东北部,亚洲境内的西奈半岛(在苏伊士运河以东),也是埃及领土

人口城市:

主要集中于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开罗在尼罗河三角洲顶端,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亚历山大是地中海边的重要海港

尼罗河:

全长6600千米,世界第一长河,发源于东非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苏伊士运河:

沟通红海和地中海,连接大西。

[注意]中东问题:

领土、石油、水源、宗教、外国势力插手等。

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读图识记]1.开普敦(气候);2.赤道穿过,好望角;3.高原、盆地、岛屿、海峡、湖泊、东非大裂谷、刚果河

1、自然环境

⑴地形

高原为主(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东部高原上有非洲最大湖泊维多利亚湖——盆地凹陷形成。

范围:

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死海附近

东非大裂谷

特点:

两岸悬崖壁立、附近火山很多,谷底湖泊连串。

有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有非洲最深而狭长的湖泊坦噶尼喀湖

形成:

板块张裂处断裂形成

刚果盆地:

内流湖地壳上升,刚果河下切,湖水外泄而成为世界最大盆地,刚果河是世界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海岸线:

平直,海湾、半岛、岛屿少。

最大海湾几内亚湾;最大岛屿马达加斯加岛,南端有好望角

⑵气候——炎热多雨热带大陆

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南部南回归线附近;地中海气候局限在最南部的沿海地区

[注意]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为什么是热带草原气候,而不是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地区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气流上升,终年形成大量降水,因而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但位于赤道的东非高原,因地势较高,气温大大降低,上升气流减弱,降水量减少,因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⑶矿产:

铜矿—刚果民主、赞比亚;黄金—南非、加纳;金刚石—刚果民主、南非;

石油—尼日利亚;铝土-几内亚

2、居民和经济

⑴黑种人故乡:

90%以上是黑种人,有“黑非洲”之称

⑵政治地图的变化:

二战前非洲三个独立国家(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现在都已独立

⑶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许多国家发挥各自在矿产、森林、畜产和热带经济作物方面的优势,生产一两种工业发达国家需要的原料、半成品等初级产品,用于出口作为本国经济的支柱。

最发达的国家是南非,约翰内斯堡是该国最大城市和采金中心

⑷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人口:

自然增长率居各洲之首,增长速度超过粮食增长速度,人均量各洲最低

粮食:

中非、西非、东非缺粮最为严重

环境:

人们为了生存,采取了滥砍、乱垦、乱牧,致使环境恶化

解决途径:

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加强民族团结

3、南非

⑴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国家:

首都比勒陀利亚,绕着好望角的航线是世界最为繁忙的航线之一,临近好望角的开普敦,是南非最大的港口。

⑵矿产丰富,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世界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出口国,也是金刚石、铀、锑的重要产地,约翰内斯堡是金矿开采和机构制造中心。

 

第三节欧洲西部

一、欧洲西部

[读图识记]1.主要国家;2.群岛、岛屿、海峡、海域;3.北极圈;4.平原、山脉、河流、运河5.北海石油和航运

1、自然环境

⑴位置范围:

欧洲西半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⑵海岸线曲折:

世界上最曲折的一洲,多半岛、岛屿和海湾。

主要半岛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南部有巴尔干、亚平宁、伊比利亚,主要岛屿有不列颠群岛和冰岛,主要内海有北部的波罗的海、南面的地中海、东南面的黑海,边缘海有北海,比斯开湾是著名的海湾

⑶地形:

平原、山地为主,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

分布

平原:

北海、波罗的海沿岸,莱茵河以东波德平原、以西西欧平原

山地:

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阿尔卑斯山脉,博朗峰本区最高

[补充]冰川对西部欧洲的影响

冰川运动时对地面的强烈刨蚀作用,造成角峰、宽谷、冰蚀湖、峡湾等冰蚀地形。

冰川消退后,又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等冰碛地形。

第四纪冰川在欧洲有两个中心,一个是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为中心的大陆冰川,一个是以阿尔卑斯山脉为中心的山岳冰川。

第四纪冰川对欧洲的地形起了雕塑作用,如芬兰、瑞典众多的冰川湖,挪威幽深曲折的峡湾,东欧平原和波状起伏的冰碛丘陵,阿尔卑斯山脉高山带峰峦挺拔、谷地宽阔、两侧多湖泊等,都是第四纪冰川塑造的结果。

⑷深受大西洋影响的气候

特征:

海洋性特征显著

气候:

成因

纬度位置

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35°~60°之间,属温带气候

海陆分布

西临大西洋,大陆轮廓曲折,使海洋影响深入内陆

地形

中部为平原,山脉东西走向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洋流

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对沿岸地区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分布

东西差异:

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差异;北部是极地气候,南部是地中海气

2、俄罗斯

[读图识记]1.北冰洋、波罗的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里海(世界最大湖泊)、黑海;2.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乌拉尔山、高加索山;3.北极圈;

4.伏尔加河(欧洲最长河流,世界最长内流河)、贝加尔湖(世界最深湖泊),自南向北流的三大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5.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符拉迪沃斯托克、摩尔曼斯克、西伯利亚铁路

⑴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地跨欧亚,欧洲部分面积小但其政治经济中心都为于此

⑵较为平坦的地形

平原、高原为主。

乌拉尔山以西东欧平原,以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以叶尼塞河为界:

西部平原,东部高原、山地)

⑶冬季漫长而寒冷,各地气候差异很大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北部有极地气候,西南端有地中海气候,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⑷河流与湖泊

伏尔加河欧洲最长,水能丰富,最主要的内河航道。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富水能,封冻期长,不利于航运,有凌汛。

贝加尔湖世界最深。

⑸资源丰富:

天然气储量占世界首位、世界重要石油生产国(乌拉尔、秋明油田)、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

[注意]中日关于俄石油管线走向的争夺问题

⑹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

以莫斯科、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乌拉尔和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工业由欧洲部分向亚洲部分发展

⑺农业:

东欧平原和顿河流域是主要农业地带,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甜菜、马铃薯、向日葵、亚麻,正在从粮食进口国变为出口国,有世界最大的针叶林带。

⑻交通:

铁路为主(注意:

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差异)

第一条欧亚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铁路):

莫斯科—伊尔库茨克(贝加尔湖南)—符拉迪沃斯托克

⑼首都和城市

莫斯科:

首都,全国最大城市、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全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圣彼得堡:

波罗的海沿岸海港,全国第二大城市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太平洋沿岸主要海港

摩尔曼斯克:

北冰洋沿岸不冻港(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奥伊米亚康:

北半球寒极

第四节北美,拉丁美洲

一、北美

[读图识记]1.美国、加拿大、格陵兰岛(丹麦);2.北极圈、大洋、海湾;3.五大湖、密西西比河、尼亚加拉瀑布;4.城市群(带)

1、概述

⑴以英语为主的美洲国家

位置:

美洲北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

范围:

加拿大、美国、格陵兰岛(丹麦)

⑵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

西部高山区:

山脉(落基山等)、高原、盆地相间,山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