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复习题答案测绘.docx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复习题答案测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复习题答案测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复习题答案测绘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复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在横线上填写答案,每空1分)
1.土地是地球表层的陆地和水面的总称。
它是一个空间概念,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人类活动成果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
2.土地资源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类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3.“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4.土地管理的基本内容由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和土地市场管理四大部分职能构成。
5.我国国有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规定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国有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
6.土地权属(即地权)是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总称。
7.《地籍测绘规范》对土地地块定义为:
“地块是地籍的最小单元,是地球表面上一块有边界,有确定权属主和利用类别的土地”。
8.界址点又称地界点,是土地权属界线上的转折点。
由权属调查人员依照法律程序,会同邻界各方土图使用者,经现场共同指界认定、现场设置界标,并由地籍测量人员依据有关规程实地测定地理坐标。
经土地登记的界址点成果具有法律效力,受法律保护。
9.宗地草图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纪录,是权属调查时,在调查人员核实、填写所调查的各项内容并实地确定了界址点位置之后,根据宗地实地状况现场绘制的,记录了观测手簿之外的所有测量数据。
10.现代多用途地籍是国家为规划、控制、调节、监督和组织土地利用,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本单元所建立的记载土地权属、位置、界址、面积、质量、利用现状及附着物等的册簿和图件,是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基本信息的集合
11.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是农民集体
12、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主体,是依法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单位和个人。
其中,承包地使用权的主体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以及依法取得承包经营权的其他单位或个人;自留地、自留山的土地使用权的主体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且符合立户条件的户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主体是依法取得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
13、农村土地调查覆盖完整的调查区域,其中城市、建制镇、村庄、采矿用地、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依据《规程》规定的“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划分要求,按单一地类图斑调查。
14、地籍调查,是对城市、建制镇内部和农村居民地非农建设用地的每宗土地,以土地权属为核心开展的调查。
其主要任务是查清每一宗土地的权属、位置、界线、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
城镇土地调查与农村土地调查确定的城镇范围相互衔接。
15城镇土地调查街道范围一般以民政部门确定的城镇行政管理的街道界线为准。
对街道界线发生变化的区域,应以最新的街道界线作为该街道划分街坊的控制界线。
在准备好的初始地籍调查工作用图上,勾绘出划分街道的界线,再根据划分的街道,进行街坊的划分。
15、街坊是指在街道界线控制范围内,由互通道路、河流、沟渠等线状地物封闭起来的地块。
一般一个街坊范围控制在100宗地以内为宜。
当自然街坊面积较小时,可将几个自然街坊划为一个地籍街坊;如果一个自然街坊面积较大、宗地数量较多时,也可将一个自然街坊分成多个地籍街坊。
16、土地他项权利。
是指其他土地使用者在本宗地拥有的权利,即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以外与土地有密切关系的权利。
主要包括地役权、地上权、空中权、地下权、土地租赁权、土地借用权、耕作权和土地抵押权等。
17、地籍图是对土地表层自然空间中地籍所关心的各类要素地理位置的图式表示和描述,是地籍调查的主要成果之一,是地籍管理的专业用图件。
地籍图通过宗地标识符与地籍数据和表册建立有序的对应关系。
地籍图的内容包括地籍要素、必要的地形要素和数学要素。
18、宗地图是以宗地为单位绘制的,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及宗地内建筑物位置与性质的分宗地籍图。
是处理土地权属的原始资料,是土地证书的附图。
19、农村土地调查面积计算采用椭球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图斑面积。
城镇土地调查面积计算方法,根据地籍测量采用的方法确定。
20、当图幅内村(乡)数少,图斑过多(一般一个控制区域内下级量测图斑数达到百个以上)时,可利用地物界线分片划定控制界线,分片量测,对各片按面积比例平差。
21、量算控制面积,任何方法都必须独立量算两次。
两次量算的较差未超过限差时,取两次量算的平均值。
22、图斑编号的基本原则是按权属单位(例如村)统一进行编号,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连续编号。
23、图上宽度≥2.0mm的线状地物,按图斑编号,单独量算面积,参与平差。
24、国有铁路、公路、渠道等,应按征用土地的宽度计算面积,这样才能保证计算的面积与征地面积相符,以便满足地籍管理的需要。
25、《规程》规定耕地面积应按坡度级分别进行量算统计。
二
(1)、单项选择题 (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地籍最初是为()而建立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用途(地类)等状况的田赋清册和簿册。
A.维护土地交易秩序B.维护土地所有者利益 C.防止土地投机 D.征税
2.城镇地籍图的比例尺一般为()。
A.1:
500或1:
1000 B.1:
1000或1:
2000
C.1:
2000或1:
5000 D.1:
5000或1:
10000
3.地籍测量的工作内容不包括()。
A.绘制宗地草图 B.测定界址点 C.测绘地籍图 D.制作宗地图
4.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统一时点是每年()。
A.1月1日B.6月25日C.10月31日 D.12月31日
5.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灌木林地是指灌木覆盖度不低于()的林地。
A.30%B.40%C.50% D.60%
6.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宗教用地所属的一级类是()。
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B.特殊用地 C.公共设施用地
D.医疗慈善用地
7.城镇初始权属调查的基本单元是()。
A.宗地 B.地块 C.图斑 D.街坊
8.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进行地籍调查时,宗地的实际用途应调查至()。
A.一级类 B.二级类 C.三级类 D.四级类
9.界址点按宗地编号时,应()统一编号。
A.从左向右,自上而下 B.从右向左,自上而下
C.从右向左,自下而上 D.从左向右,自下而上
10.关于地籍编号的说法,错误的是()。
A.街道(乡、镇)、街坊(村)可以用文字表示,也可以用字母和数字表示
B.以地(市)级行政区为单位开展初始地籍调查时,地籍编号分为四级
C.以县级市为单位开展初始地籍调查时,地籍编号分为三级
D.宗地编号必须以阿拉伯数字表示
11.宗地草图的内容不包括()。
A.相邻宗地的使用者名称 B.相邻宗地的宗地号
C.本宗地所在的图幅号 D.本宗地的界址点编号
12.地籍调查表上的附图是()。
A.宗地图 B.地籍图 C.宗地草图 D.街坊图
13.在对某个体企业进行地籍调查时,地籍调查表中“土地使用者名称”一栏应填写()。
A.法人代表姓名 B.户主姓名 C.企业简称 D.企业公章全称
14.关于地籍调查表填表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全表内容划改不得超过三处 B.同一项内容划改不得超过两次
C.地籍调查表应以宗地为单位进行填写D.划改处应加盖划改人员印章
15、经量算面积和平差后的耕地地类图斑,均须用坡度尺或通过计算等高线间距来划分(),并计算各坡度级面积。
A.等高线B.坡度线C.地类界线D.计曲线
16、
二
(2)、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地籍最初是为()而建立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用途等状况的田清册和薄册。
A.产权B.征税C.登记D.法律
释:
地籍最初是为征税而建立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用途(地类)等状况的田赋清册和簿册,其主要内容是应纳税的土地面积、土壤质量及土地税
2.地籍的各个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
A.土地产权B.土地价格C.土地质量D.土地用途
答案:
A
解释:
略
3.地籍管理是国家为获得()而采取的一系列地政措施。
A.地籍图片B.地籍卡C.地籍资料D.地籍表册
答案:
C
解释:
ABD只是C的一部分。
4.地籍测量是指在()的基础上,测量宗地的界址位置,计算面积,并绘制地籍图和宗地图的技术性工作。
A.土地登记申请B.土地登记发证C.土地权属审批D.土地权属调查
答案:
D
解释:
略
5.确定土地产权的法律手段是()。
A.权属调查B土地登记C.地籍测量D土地统计
答案:
B
解释:
地籍是以土地产权的确立和调查作为学科的研究核心。
地籍管理措施体系是土地管理的基础与核心之一;土地登记是确定土地产权的法律手段,土地统计是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实施土地规划的前提条件;所研究的地籍管理技术手段中地籍调查是土地调查重要环节,地籍信息系统是土地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6.地籍调查按时期和工作任务的不同,可划分为()两大类。
A.城镇地籍调查和村庄地籍调查B.城镇地籍调查和农村地籍调查
C.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D.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
答案:
C
解释:
按城乡划分城镇、农村。
按发展阶段划分地籍类型(或地籍制度的变化)分为税收、产权、多用途。
D为具体的内容。
7.初始地籍调查是土地总登记前的()普通调查。
A.常规性B.区域性C.法定性D.行政性
答案:
B
解释:
初始地籍调查是土地初始登记前的区域性普遍调查。
初始地籍调查既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和社会性很强的具体工作,又是一项集科学性、技术性、实践性、统一性、严密性于一体的基础工作。
8.变更地籍调查是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之后,为满足变更土地登记的要求,适应日常地籍管理的需要,保持地籍资料的(),对宗地变化信息的调查。
A.现势性B.精确性C.完整性D.规范性
答案:
A
解释:
变更地籍调查的特点为变更分散、发生频繁、调查范围小;政策性强、精度要求高;变更同步、手续连续;任务紧急。
9.宗地上有一栋8层的楼房,第1层至第7层为饭店,第8层为职工集体宿舍,按现行《全国土地分类》的规定,地籍调查时,该宗地的地类应确定为()。
A.综合用地B.商服用地C.商业用地D.餐饮旅游业用地
答案:
D
解释:
需要划到三类,2建设用地/21商服用地/213餐饮旅游业用地。
以主要的地类为准。
饭店原属于旅游业。
10.按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和《全国土地分类(试行)》的要求,土地勘测定界过程中,应按()调查并标注地类。
A.一级地类B.二级地类C.三级地类D.实际需要
答案:
C
解释:
实地调绘是指依据《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图、航片、地形图或地籍图上的地类界线,通过现场调查及实地判读,将用地范围内及其附近的各地类界线测绘或转绘在工作底图上,标注三级地类编号,核实现状地类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上标注的地类一致性,与实地不一致的,在勘测定界技术报告及面积量算表中注明,同时调绘用地范围内的基本农田界线和农用地转用范围界线并标注在工作底图上。
11.地籍街坊划分后,应填街坊号,其编制应考虑()。
A.相关性B.比较性C.时效性D.统一性
答案:
D
解释:
地籍编号原则为适应性、统一性、可扩展性、可更新性、实用性、惟一性。
12.共用宗地是指几个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块地,并且相互之间界线()的宗地。
A.容易划清B.难以划清
C.可以划清但面积较小D.可以划清但面积较大
答案:
B
解释:
与面积无关。
共用宗地是指几个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块地,并且相互之间界线难以划清的宗地。
共有使用权情况调查是指调查人员现场调查共用宗地使用情况、共有使用者各自使用的土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共有使用者共同使用的土地面积和建筑面积等情况,将调查结果及确定的每个使用者的共用分摊面积填写到地籍调查表上。
13.地籍调查的核心是()。
A.土地使用者法人身份调查B.土地使用者单位性质调查
C.地籍测量D.权属调查
答案:
D
解释:
核心是产权。
14.单位使用的土地,由单位的()出席指界。
A.房管人员B.法人代表C.后勤管理人员D.技术管理人员
15.界址调查时,属于代征的市政建设用地,应()确定该宗地界址。
A.按用地单位申请B.扣除代征地后
C.包括代征地在内D.按调查人员调查结果
答案:
B
解释:
代征的市政建设用地的宗地,按规定扣除代征地后,确定该宗地的界址。
16.违约缺席者对调查结果如有异议,须在收到调查结果之日起,()日内重新提出划界申请。
A.10B.15C.30D.60
答案:
B
解释:
违约缺席者对调查结果如有异议,须在收到调查结果之日起,15日内重新提出划界申请,并负责重新划界的全部费用。
17.()是土地证书的附图。
A.地籍图B.房屋平面图C.宗地图D.宗地草图
答案:
C
解释:
注意问的是土地证书。
宗地图在此即分宗地籍图。
18.《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
解析法测定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位置时,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距离允许误差应控制在()内。
A.±10cmB.±5cmC.±7.5cmD.±15cm
答案:
A
解释:
注意区分临街与非临街的点,同时区分中误差和限制误差。
19.比例尺是地图的一个重要参数,地籍图属于()图。
A.大比例尺B.中比例尺C.小比例尺D.中小比例尺
答案:
A
解释:
由于地籍图要反映详细产权信息,比例尺大的时候才可反映细节。
通常比例尺大于十万分之一的地图称为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介于十万分之一至一百万分之一之间的地图,称为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百万分之一的地图,称为小比例尺地图。
20.在土地征用征收、土地出让或转让时,一般采用()法计算宗地面积。
A.解析B.图解坐标C.求积仪D.方格网
答案:
A
解释:
变更调查需要更高精度。
21.地籍测量与普通地形测量相比较,不需要测量的是()。
A.重要地物B.等高线C.土地权属界线D.河流
答案:
B
解释:
地籍测量通常要测量土地权属界线、重要地物、重要交通、水系。
22.某权利人拥有建筑面积为146m2一块宗地,本栋建筑物占地面积为1032m2本栋建筑物建筑总面积3247m2,该权利人应分摊的基底面积为()。
A.29.31m2B.43.40m2C.22.24m2D.15.17m2
答案:
B
解释:
(146/3472)X1032。
提示,分摊面积=(自有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基底面积。
23.有一矩形宗地,宗地界址点J1(7,1),J2(3,4),界址边长J2J3=12m,J3J1=13m。
宗地面积为()。
A.60m2B.156m2C.120m2D.30m2
答案:
A
解释:
矩形宗地,显然,给定的三边构成直角三角形。
24.如图,已知A(100m,100m)、B(200m,200m),方位角αo=45°。
测量A点到P的水平距离D=38m,观测水平角β=52°。
界址点的坐标的计算结果是()。
A.(123.40m,129.94m)B.(95.37m,137.72m)
C.(126.87m,126.87m)D.(195.37m,237.72m)
答案:
B
解释:
方法一是参考讲义,利用极坐标的公式进行计算,注意方位角的计算。
方法二是分析A、B、P的位置,推出P的坐标大体数值,但应熟悉地籍测量中用的坐标系,X轴是南北向。
25.地籍铅笔原图的基本精度要求是,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的中误差应控制在图上()内。
A.±0.4mmB.±0.3mmC.±0.5mmD.±0.7mm
答案:
B
解释:
地籍铅笔原图或地籍电子底图的基本精度要求:
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的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3mm;依勘丈数据装绘的上述距离的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3mm;宗地内部与界址边不相邻的地物点,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勘丈,其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5m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4mm。
地籍图精度的检测方法通常用图解距离与相应的解析反算边长、检测距离或宗地草图上注记的原测距离进行比较,其较差的中误差不得大于以上要求,较差的允许误差不得大于2倍中误差。
26.地籍测量坐标系最好选择国家统一的()带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其成为国家网的组成部分。
A.1.5°B.3°C.6°D.9°
答案:
B
解释:
区域大时为6°带。
地籍测量属城镇区域,采用3°带。
27.GPS定位技术在测绘中已经得到应用和普及,近年来推出的RTK技术,又称为()定位技术。
A.动态B.实时动态C.静态D.实时静态
答案:
B
解释:
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又称RTK(RealTimeKinematic)实时动态定位技术。
28.宗地分割时,宗地编号的变更原则之一是()。
A.旧宗地号将作为历史,不复再用
B.分割后面积较大的宗地采用旧宗地号,其他宗地重新编号
C.分割后面积较小的宗地采用旧宗地号,其他宗地重新编号
D.分割后任意一个宗地都可以采用旧宗地号。
答案:
A
解释:
宗地编号方式与面积大小没关系。
29.变更地籍调查时,界址未发生变化的宗地,界址点号的变更原则之一是()。
A.宗地界址点号不变
B.在宗地所在街道最大界址点号后顺序重新编号
C.在宗地所在街坊最大界址点号后顺序重新编号
D.在原界址点号后加支号重新编号
答案:
A
解释:
界址未发生变化的宗地,其界址点号也没有变化。
30.变更地籍调查时,对由于宗地合并的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其宗地草图上应加盖()字样的印章。
A.“作废”B.“变化”C.“变更”D.“初始”
答案:
C
解释:
原编号废止,同时应该加“变更”印,同时原有的资料归档。
31.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土地用途变更是指土地使用者在征得出让方同意,并经土地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批准,依照有关规定,重新签定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调整()后,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土地用途。
A.土地使用权出让金B.宗地标定地价
C.土地租金D.基准地价
答案:
A
解释:
主要是补因为用途不同造成的差价。
32.指造林成活率大于或等于合理造林株数的41%,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新造林地(一般指造林后不满3-5年或飞机播种后不满5-7年的造林地)。
A.未成林造林地B.有林地C.灌木林D.有林地
答案:
A
解释:
本题难度不大,但注意土地分类中的几个重要地类。
33.16—1号宗地与15号宗地及32号宗地合并,则合并后的宗地号为()。
A.16—2B.16—1—1C.15—1D.32—1
答案:
C
解释:
合并时采用最小号加支号的方法。
34.变更地籍调查时,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应按要求()宗地草图。
A.在实地勘丈B.依据地籍图修改C.在室内修改D.依据宗地图修改
答案:
A
解释:
注意是修改的宗地草图,所以必须实地调查。
35.变更地籍调查完成后,审核人对变更地籍调查结果进行全面审核,结果核实无误,在意见框填写合格的审核意见,否则()。
A.填写不合格B.填写不合格并指出错误所在
C.应指出错误所在D.填写不合格并指出错误所在及处理意见
答案:
D
解释:
不应该仅仅说明不合格,更重要的是说明指导意见。
36.变更地籍测量一般不进行()。
A.首级控制测量B.界址测量C.制作宗地图D.面积量算
答案:
A
解释:
只有大规模的初始调查才需要进行首级控制。
变更地籍测量尽量采用已有资料。
37.变更地籍测量精度应()变更前地籍测量精度。
A.低于B.等于C.不低于D.不高于
答案:
C
解释:
一般变更时,测量本身要求的精度、测量规范标准、技术设备都提高,自然,精度也要提高。
38.对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进行变更地籍测量时,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测量人员都应首先检测()的精度,确认无误后再进行变更地籍测量。
A.地形点B.原控制点及原界址点C.水准点D.高程点
答案:
B
解释:
注意进行的是界址测量,需要检测的是与它有直接关系的点。
39.假设不考虑检查数量上的要求,且检测距离与原丈量距离是同精度的,检测了5条边(见下表),则间距中误差为()。
点号检测距离(m)原勘丈距离(m)较差(cm)
J1J230.95130.961-1.0
J2J352.23952.252-1.3
J3J477.95077.935+1.5
J4J530.95530.949+0.6
J5J177.94877.939+0.9
A.±0.78cmB.±1.11cmC.±0.87cmD.±1.24cm
答案:
A
解释:
利用公式
(2),N为5。
若检测精度较高于原测量精度,检测值可视为真值时,界址点点位中误差为:
40.极坐标法放样P点的步骤是:
将仪器安置在已知点A上,对中整平后,后视另一已知点B,并以B点为零方向,放样AB与AP的夹角β,得AP方向,沿AP方向放样()距离,得P点。
A.B到P的长度B.A到B的长度
C.P到B的长度D.A到P的长度
答案:
D
解释:
注意极坐标法放样的基本过程。
41.放样新增界址点P的坐标为(100.32,200.69),临近的控制点A的坐标为(156.56,169.20),临近的界址点B的坐标为(120.00,261.23),计算边长作为距离交会法放样数量,则A到P的长度和B到P的长度分别为()
A.99.03m63.66mB.99.03m64.46m
C.64.46m63.66mD.63.0m62.3m
答案:
C
提示:
公式计算AP,图形绘制A、B、P相互接合。
42.为保证地籍图的现势性,当一幅图内的宗地变更面积()时,应对该幅图进行基本地籍图的更新测量。
A.接近1/2B.超过1/2C.超过1/3D.接近1/3
答案:
B
解释:
略
43.以街道为单位的宗地面积汇总表的变更,应(),将新增加的宗地面积加在表内。
A.保留变化数据
B.划掉发生变更的宗地面积数并加盖“作废”字样印章
C.划掉发生变更的宗地面积数并加盖“变化”字样印章
D.划掉发生变更的宗地面积数并加盖“变更”字样印章
答案:
D
解释:
D是标准说法。
注意考虑地籍的连贯性的特点。
44.宗地是被()封闭的地块。
A.权属界线B.街巷C.行政区内行政界线D.主干道路
答案:
A
解释:
必须是权属界线,并且是封闭的。
45.新增界址点坐标为:
P(4000.00,4732.00),临近控制点坐标为:
A(3000.00,3000.00),原界址点坐标为:
B(6000.00,4732.00),用极坐标法放样时,AP与AB的夹角β和AP的长度S为()。
A.60°1732.00mB.30°1732.00m
C.60°1999.96mD.30°1999.96m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