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运输1docx.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5162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运输1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玉米运输1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玉米运输1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玉米运输1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玉米运输1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玉米运输1docx.docx

《玉米运输1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运输1docx.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玉米运输1docx.docx

玉米运输1docx

经济与管理学院

《大宗商品物流》课程实践报告

实践项目名称:

了解某一产物的物流情况

班级

姓名

学号

任务

玉米贮藏、运输实践

总结

报告

摘要:

通过分析玉米在贮臧过程中的特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玉米贮藏的方法和技术,为我国玉米贮藏保鲜探索提供依据。

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玉米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着重介绍了国内外玉米物流过程中的优秀做法及其对我国玉米物流的启示,为推动我国玉米现代化物流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玉米贮藏物流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饲料原料以及化学工业和食品工业原料。

我国玉米的种植区域分布很广,但玉米的主产区集中在东北、华北及西南等地区,形成一个由东北到西南的区带。

尤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玉米产量逐年增加。

适量、安全地储藏玉米对于社会稳定和维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玉米物流是指玉米在生产、收购、储运、加工和销售服务的整个过程的实

体运动以及在流通环节的一切增值活动。

玉米物流发达国家已形成基础设施完善、自动化水平较高、政策规划体系完备的玉米物流管理模式;而我国的玉米

物流依旧处在一个相对落后的阶段,设施、技术手段等,相对落后,建立现代化科学的玉米物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玉米贮藏中的特点,主要介绍玉米贮藏保鲜的方法与技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玉米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国内外玉米物流的优秀做法和应用效果及其启示,为建立现代玉米米物流体系提供有益借鉴。

一、玉米储藏中的特点⑴

玉米的成熟度也不很均匀,这主要是由于同一果穗的顶部授粉时间较晚,致使顶部籽粒产生不成熟粒,加之玉米原始水分高,脱粒时容易损伤,所以玉米的未熟粒与破碎粒较多,这些因素都给玉米的安全储藏带来不利影响。

玉米的耐藏性差,有以下特点:

1.玉米胚大,生理活性强

2.玉米胚含脂肪及可溶性糖多,易于变质

3.新玉米组织松散,原始水分高

4.玉米易生虫

5.玉米胚部带菌量大、易霉变

二、玉米储藏保鲜技术

国内

1.玉米的降水

由于北方玉米生产及气候的特殊性,除了采取日晒、自然通风及机械烘干降水外,在收获前采取田间扒皮晒穗方法也是降低收获后玉米水分的一个重要途径。

1.1田间扒皮晒穗

1.2通风栅自然干燥

通风栅自然干燥降水,是采用特制的通风栅储存高水分玉米,利用自然风降低玉米水分的方法。

1.3高水分玉米的春季晾晒

将已脱粒的玉米薄摊在晒场上晾晒降水。

1.4机械烘干⑷

采用机械烘干方法将高水分玉米的水分降低到安全水分标准以内。

严格掌握烘干温度与时间,达到烘干后玉米水分均匀并保持玉米品质。

2.玉米的储藏

2.1高水分玉米的越冬冷冻储藏

东北三省高水分玉米的越冬冷冻储藏,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露天围堆冷冻。

另一种是露天做囤冷冻储藏。

2.1.1露天围堆冷冻

玉米露天围堆的堆砌方法同玉米露天储藏的堆装方法相同,用这种方法将

高水分玉米利用冬季气候寒冷的自然条件进行冷冻,可延缓烘干或晾晒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可以安全储藏到四月十日以后。

2.1.2高水分玉米做囤冷冻

高水分玉米露天做囤冷冻的方法同露天做囤方法相同,用这种方法对高水分玉米进行越冬冷冻储藏,同样可延缓烘干和晾晒的时间。

如果在冷冻囤内加插直径30厘米的竹笼5-7个,更能增加冷冻效果。

2.2玉米房式仓常规储藏

安全水分玉米的常规储藏方法与稻谷、小麦一样,其主要的措施也是控制水分、清除杂质、提高入库粮质,坚持做到“五分开”储藏(即水分高低分开,质量好次分开,虫粮与无虫粮分开、新粮食与陈粮分开、色泽、粒型不同分开)以及加强虫害防治与做好密闭储藏等232玉米露天储藏的堆装

露天储藏主要有袋装,围包散堆与圆囤散堆三种形式。

a.包装堆放

b.做囤散装

国际上

1.玉米物流发达国家经验

1.1

玉米物流各环节有法可依,相关法规不断完善发达国家通过法律规定玉米生产、储运、加工和销售各环节的责任和义务,做到管理和监督有法可依。

澳大利亚粮食市场发达,交易秩序井然,主要得益于健全的法律体系。

政府在玉米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等各个方面都制定了相应的且操作性很强的法律。

凡是法律明文规定的,都要严格执行。

日本在1942年制订了《玉米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为应对WTC有关规则又于1995年制定了《新玉米法》。

这些法律的出台和实施,为稳定玉米生产、规范玉米交易、建立玉米储备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2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化管理发达国家一般都建立了完备的玉米信息

管理平台,实现从产到销整个产业链的有机统一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了玉米

流通的效率和效益。

如美国联邦政府建立了以服务社会为目标、资料齐全的玉米统计信息网络,随时采集,定期发布,指导农民和玉米企业的生产和贸易活动。

在上述公共信息平台的基础上,玉米物流企业建立了自成体系的物流管理信息平台,用于玉米物流的计划、采购、仓储、运输等各项业务活动,从而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

澳大利亚在玉米的接收、装卸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大大提

高了效率。

全国的收购点都与澳大利平小麦质量保证体系联网,所有收购数据均汇总在澳大利亚小麦保证体系的数据中[12]。

1.3玉米物流设施配套齐全,物流企业装备技术含量高玉米物流发达国家一般都具有良好的硬件基础设施,粮食物

流企业也一般实现了机械化,信息化。

澳大利亚政府为促进全国玉米产业健康发展,提高玉米出口竞争力,统一规划并用五十年时间花费巨资投资建设了铁路、公路、沿海粮食专用码头和港口库、大型铁路沿线中转库等玉米物流基础设施,

购置了散粮专用火车皮、散粮船舶、散粮汽车。

玉米物流企业基本实现机械化,

自动化;配送中心的分拣设施、拼装作业使用数码分拣系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

率。

1.4

玉米物流基本实现四散化玉米实现四散化,即散装、散卸、散运、散存,可以提高粮食流通率,降低玉米物流成本,也是发达国家玉米物流发展的主要原因。

澳大利亚政府在1930年就通过立法推行玉米的散装、散卸、散储、散运。

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配套完善的“四散”系统。

这套“四散”系统管理规范化、法制化、现代化,粮食在流通过程损失少,成本低,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根据玉米主要产区和港口的分布,澳大利亚规划建立了以各州为基本覆盖范围的散装玉米运输系统,配有方便的运输网络,粮库配有铁路和汽车散粮装卸

系统;在水路运输条件较好的港口还配有玉米专用码头和玉米散装散运系统。

利用铁路、公路和水路,澳大利亚整个玉米运输系统实行散装、散运,玉米运输、

配送效率较高,大大节约了玉米运营成本。

加拿大玉米的“四散”物流也己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

粮库作业采用智能化管理,每个中转库和港口都配备完善的散粮设施以及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合理的配套设施大大降低了玉米物流成本。

同时,玉米集装箱运输与一般玉米散装运输相比,以其装卸方便、玉米不易腐烂等优势发展较快[14]。

1.5

政府和行业协会玉米物流体系中发挥作用美国政府在玉米物流体系中所起

的作用主要是创造公平的信息共享系统和公正的玉米质量控制系统,信息共享

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政府有关部门定期向全社会无偿发布的信息,而美国农业部

联邦谷物检验局(FGIS)负责建立国家粮食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保证美国玉米

生产和物流标准化。

美国各个玉米行业协会通过帮助会员(农民或粮商和加工企

业等)研究市场,开拓市场,提供预期建议,使美国的玉米生产、贸易和加工都能在基本稳定的预期框架中运作,从而保证了美国玉米物流的稳定发展。

澳大利亚政府实行开放的农业政策,政府只在市场动态、信息反馈、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上加以引导和服务。

农民的市场观念、竞争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强,主动适应国

际国内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玉米作物的种植[16]。

1.6

完善的玉米物流网络布局物流系统具有效益悖反性,某一功能要素的优化和

利益产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利益损失。

玉米加工节点布局直接影响到玉米物流的效果,系统化是现代玉米物流发展战略的首要条件,

发达国家的玉米物流系统强调供应链合理布局和和玉米物流系统整体效率最优,综合成本最低。

美国玉米从生产到消费(出口)集并运输的基本路线为:

农场筒仓一内河或铁路中转库一加工厂或港口终端库。

从农场筒仓到内河中转库主要依靠卡车运输,从中转库到加工厂或终端库,主要依靠铁路和驳船运输,出口主要是5万吨级以上的大型散装或集装箱船运输。

在澳大利亚,玉米收储由州级

散粮流通公司、港口中转库和乡村收购站形成一个储运系统。

全澳洲有5个散

粮流通公司,基本各州都设有这种公司负责本州的玉米收储、运输和销售业务,

均建立了通过铁路、公路连接乡村收购站和港口中转库的收购、运输和销售网络。

全澳散粮流通体系约有900个乡村收购站和17个港口中转库,仓储能力在3000万吨以上。

此外还有仓储能力达1000万吨的临时性粮仓。

这些玉米收购站和港口中转库按照玉米种植区域流向,形成了合理的布局和结构。

三、我国玉米物流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落后

信息化程度不高从总体上看,我国玉米物流设施整体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

由于储备库存点不科学、仓容不足、仓储保管技术落后、运输设施的简陋等因素,导致玉米流通效率低,流通费用高,导致商品粮成本高,难以在国际市场取得竞争优势。

同时,国内玉米流通信息管理系统不健全,玉米流通存在信息不畅、价格失真、玉米信息服务不周到、不及时,以致玉米流通不方便、速度慢、交易率低。

2.四散化程度低

我国玉米流通过程中,基本以包装储存、包装运输、拆包装船、卸船打包作业为主。

经常出现散粮打包、包粮运输等重复性作业,收纳库、中转库、储备库之间没有形成良好衔接的网络。

同时,我国适合玉米散装、散运的交通设备不完善,大大影响玉米快速便捷流通。

而玉米流通涉及的铁路、交通等部门信息沟通不畅,没有形成系统化、网络化玉米流通体系,也致使玉米流通成本高、效率低下。

3.玉米流通网络不完善

目前,中国储备粮库主要分布在东北、黄淮海以及长江中下游玉米产区,东南

沿海销售区库容相对不足,中转设施也相对落后,港口接待能力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例如,我国东北地区玉米南运,主要铁路运输和水上运输,玉米运费高损耗大且效率低。

如黑龙江玉米南运,走铁路加水运到广东,流通费用占销售总成本的35M右,如果从大连口岸出口玉米,流通费用占30%左右,撒漏损失一般占3%~5%

4.玉米物流组织化程度低

我国许多玉米批发企业、储运企业各自为政,缺乏组织协调和市场规划安排,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和资本优势。

缺乏一批跨行业、跨地区,集玉米收购、

储存、中转、加工、贸易等业务于一体的大型玉米物流企业。

四、玉米物流发达国家对我国玉米发展物流的启示

1.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力度[18]

根据全国各地玉米生产和消费情况,统筹规划和构建区域玉米物流网络和全国玉米物流体系。

为玉米物流提供信息服务和政策指导,政府部门应经常向玉米经营者、玉米物流组织者提供国内外玉米市场供求信息、交通运输信息和运

力方面的情况,使他们能依据市场供求情况和运力等现实条件组织玉米流通活

动。

同时,国家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玉米物流参与者的行为,规范和监督玉米商品运作过程,协调和处理所发生的玉米物流纠纷。

2.加快玉米物流设施建设,推进玉米“四散化”[19]

建成一批适应散装散卸的全国主要玉米物流节点。

加大对玉米仓储设施建设

的投入,改善玉米储运条件,适当建设部分立筒仓并在较大范围内研究、推广平

房仓的机械化作业。

增加散粮自动装卸、计量设备和专用运输工具的数量,适度

提高集装箱运粮的比重。

3.构建新型玉米组织结构模式[20]

推进玉米企业改组、改制,努力形成精简、统一、高效的组织结构新格局,

组建一定规模的企业集团,使其在玉米物流体系中承担着从玉米收购、集并、仓储、运输、进出口到加工的各个物流环节的组织运作,实现了物流上下游、产销加工的有效衔接,使其具备与国际玉米企业竞争的实力。

鼓励玉米协会等组织的构建,这些组织可以为粮农和企业提供咨询服务,预测市场需求,提供市场信息,有利于玉米供需平衡,同时也提高了我国玉米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得分

指导老师

年月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