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4556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99 大小:1,00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9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

单元

第一单元五彩民歌风

计划课时

4课时

教学内容

唱:

《我的祖家是歌乡》《跳柴歌》

听:

《花儿与少年》《月光下的凤尾竹》

动:

歌表演:

我的祖家是歌乡,律动:

跳柴歌

奏:

竖笛练习《阿西里西》

1.通过学习能够用轻快,愉悦的声乐演唱《我的祖家是歌乡》和《跳柴歌》,表达歌曲的情绪。

掌握歌曲当中的附点节奏,一字多音等。

通过接口唱,在句末长音处添加身势活动等方式,感受歌曲句逗特点。

2.认识连线的两种不同的含义,并能过在歌曲演唱中较好的表现出来。

学会竖笛“mi”的吹奏方法,随着乐曲中力度起伏的变化,准确,连贯,流畅地表现音乐。

3.通过欣赏乐曲《花儿与少年》,感受,体验乐曲中各段落与拍号的变化,并能运用肢体语言,打击乐器等方式表现出来。

通过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感受葫芦丝的音色特点,学习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并能跟着音乐律动。

4.在了解民俗民风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开展创造性的“跳柴”游戏和歌表演活动,要求动作合拍,情绪饱满,在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5.感受民族民间音乐的色彩,增强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单元

第一单元五彩民歌风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1.听《花儿与少年》

2.游戏:

配合音乐做声势动作

3.舞蹈:

花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听辨乐曲片段节拍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伴奏等音乐活动中,接触具有民间特色的代表性音乐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青海民歌的特色,扩大音乐文化的视野。

重难点

重点:

感受《花儿与少年》不同版本的特色。

难点:

了解青海民歌的特色。

教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等等。

 

 

主备

复备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在歌曲《花儿与少年》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欣赏

师: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不光有他们各自的风度特色和秀美风光,也有着地方代表的民间歌曲,我们称之为“民歌”,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大家听听歌曲的演唱形式和情绪。

(播放视频《花儿与少年》男女对唱)

2.介绍“花儿”

(1)师:

青海的花儿是民歌中的一种,青海的花儿一般在山里和田间歌唱的。

(PPT出示“花儿”)。

3.欣赏器乐版《花儿与少年》(笛子独奏)

师:

经典传统的民歌也常常被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演绎,下面我们共同欣赏器乐版的《花儿与少年》,你听听是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情绪是什么样变化的呢?

学生欣赏乐曲,(情绪欢快转而优美,最后又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4.情绪的变化和乐曲速度和节拍有关系,让我们跟着乐曲感受一下情绪不同的两段它们的拍子和速度的变化。

5.学生用“la”哼唱,非常欢快的A段请大家自己创编节奏为乐曲伴奏。

6.融入歌曲:

A段声势表演,B段跟着哼唱。

三、扩展欣赏《花儿与少年》(女子十二乐坊)

四、扩展王洛宾的青海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对比说感受。

五、课堂总结

我们身边有许多动听的民歌,它们就像明珠一样镶嵌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应该多去了解,播放《花儿与少年》结束这节课。

 

单元

第一单元五彩民歌风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1.唱《我的祖家是歌乡》

2.歌表演《我的祖家是歌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用快乐自豪的情绪演唱歌曲《我的祖家是歌乡》,并能认识连线的作用,运用到歌曲的演唱表现中。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模唱等方法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学会演唱歌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积极地参与民歌的演唱活动,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感受音乐的多元化。

重难点

重点:

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准确地表现歌曲的情绪。

难点:

连线处音值要唱的饱满。

教具

钢琴、多媒体等

 

 

主备

复备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在歌曲《我的祖家是歌乡》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2.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游玩,请看图片。

(展示台湾图片),在台湾有个有趣的民族——高山族,他们有很多好听的歌曲,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唱一唱他们的歌曲,感受他们的热情。

二、教学新歌

1.欣赏:

在背景音乐《我的祖家是歌乡》音乐中,欣赏美丽的台湾风光。

2.教师范唱。

师:

高山族人民是能歌善舞的,他们有首歌曲叫《我的祖家是歌乡》,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演唱一遍,想一想歌曲情绪是什么样的?

歌曲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生:

情绪欢快自豪,内容是赞美家乡。

请同学们再欣赏一遍,随着音乐轻轻地摆动身体。

3.试唱曲谱。

(1)用la模唱旋律

(2)跟随钢琴学唱歌词,并且认识连线记号,了解连线的作用,并且能运用到演唱中。

(3)完整聆听歌曲,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顺序。

(4)完整唱歌曲,注意音准,同时引导学生使用科尔文手势。

4.创编活动,表现歌曲。

(1)播放音乐,教师拍手为歌曲伴奏。

师:

大家表现的真棒,我不禁为你们鼓掌,老师的掌声是有节奏的,请大家听好了!

(2)一半学生唱歌,一半学生为他们伴奏,然后调换。

(3)歌表演:

结合歌曲、教师和同学们一起跳高山族舞蹈动作并做汇报表演,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鼓励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三、课堂小结

1.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领略了台湾高山族民歌的特色,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好,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不可侵犯的领土,高山族也是中华民族中的一员,让我们在歌声中共同祝愿海峡两岸同胞早日团聚。

2.随音乐离开教室。

 

单元

第一单元五彩民歌风

课时安排

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1.唱:

《跳柴歌》

2.动:

《跳柴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自然的声音来表现歌曲,掌握“跳柴”的基本节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身体的律动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绪。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海南的音乐,了解黎族的风土人情,感受不同地区音乐文化的魅力。

重难点

重点:

能自信,自然地演唱歌曲《跳柴歌》。

难点:

歌曲衬词“啰”的演唱表现。

教具

钢琴、多媒体等

 

 

主备

复备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在歌曲《跳柴歌》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PPT展示海南风光图片),背景音乐为《跳柴歌》。

师:

海南岛的气候温湿,风景秀丽,四季常青,物产丰富,还有雄伟的五指山和秀丽的万泉河,现在那里成了旅游圣地,跟随者老师一起去看看吧。

2.背景音乐叫做《跳柴歌》,来自海南的黎族,请听老师演唱一遍,思考这首歌曲情绪是怎样的?

(欢快活泼)

三、学唱歌曲

1.师:

这首歌曲是几几拍?

(四二拍)

2.学会用“la”模唱旋律,问:

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3.同学们跟着钢琴完整视唱曲谱,感受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

(注意八分附点的地方)

四、学唱歌词

1.师:

这首歌曲不仅旋律好听,歌词也写的很美。

请同学们听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注意一字多音的地方。

2.个别学生按节奏读歌词,跟随钢琴唱歌曲。

五、评价与表演

师:

黎族人民是怎样边唱边玩的呢?

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吧!

学生和老师一起跳竹竿并表演唱歌曲《跳柴歌》。

互相评价。

六、了解黎族的风土人情。

七、课堂小结

今天这堂音乐课老师带你们到海南黎族游玩了一次,体会了黎族欢度节日的快乐的心情。

 

单元

第一单元五彩民歌风

课时安排

第四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1.听:

《月光下的凤尾竹》

2.奏:

竖笛《阿西里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感受乐曲情绪并能跟随音乐哼唱主要旋律。

认识竖笛“do~ti”音的吹奏位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对比,感受葫芦丝的音色特点。

学习竖笛的吐奏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让学生热爱少数民族音乐,增进民族的友谊。

重难点

重点:

感受葫芦丝音色特点,了解民族乐器,感受中国乐器音乐。

难点:

感受葫芦丝的特点,竖笛吐奏吹奏方法的掌握。

教具

钢琴、多媒体、竖笛等

 

 

主备

复备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乐器,你们知道它的名称吗?

二、认识竖笛

1.教师吹奏乐曲《阿西里西》,引起学生的兴趣。

2.介绍竖笛的历史。

3.认识高音八孔竖笛构造:

吹口、笛头、窗孔、笛身、笛尾。

4.告之学生学习竖笛的基本要求和常规

5.了解高音八孔竖笛八孔的音名及手势、手形、吹奏的姿势。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边指导学生练习)

6.练习手指动作,大家来做手指操,从“do~ti”各音的手指按音的要求,提出闭指,开指手指尖的要求。

7.吐奏练习,介绍吹奏的要求,吐音练习,气息的控制。

8.ti音练习:

请你跟我这样吹,吐奏不同长短时值同音的练习。

三、吐奏练习

1.找个别学生试吹,寻找优点,缺点,并改正。

听学生范奏,纠正。

2.la音练习:

3.sol音练习:

4.任意说sol,la,ti三个音,提示学生快速将音准确地吹奏出来。

5.教师用钢琴弹奏sol,la,ti三个音,学生自己寻找并吹奏出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吹奏兴趣。

四、欣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1.师:

(展示葫芦丝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吗?

(葫芦丝)是傣族人民很喜爱的一种乐器,它的声音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

欣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2.学生交流葫芦丝声音的特色,教师简单介绍乐器葫芦丝。

3.播放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学生想像乐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4.学生跟着音乐哼唱乐曲。

5.欣赏傣族舞,背景音乐为《月光下的凤尾竹》。

五、知识拓展

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

六、课堂小结

竖笛的学习贵在坚持,只有不断地练习、体验和感悟,我们才能真正地了解竖笛这件乐器,从而用它吹奏出动听的乐曲,希望今后你们都能成为小小演奏家。

也希望同学们多多了解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感受不同民族音乐的魅力!

 

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单元

第二单元丰收之歌

计划课时

4课时

教学内容

唱:

《丰收之歌》《打麦号子》

听:

《丰收歌》《喜洋洋》

动:

我的编创

奏:

竖笛练习《丰收之歌》

1.感受音乐的情绪,体验劳动的艰辛以及收获的喜悦,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增强对劳动人民奉献与创造的崇敬之情。

2.有表情地演唱《丰收之歌》和《打麦号子》,感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以歌声表现喜庆丰收的场景和情绪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了解劳动号子及其演唱形式。

通过视唱、听唱旋律,感受乐句间的异同,了解歌曲乐句的结构。

3.欣赏《喜洋洋》,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区分乐曲的段落,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不同段落情绪特点的感受。

能尝试为不同段落创编打击乐器伴奏。

能积极参与《丰收歌》律动,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以及情绪特点。

4.能根据歌乐曲内容,发挥想象,模仿人们田间劳作时的动作、表情、声音,进行编创活动。

单元

第二单元丰收之歌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1.唱《丰收之歌》

2.集体舞《丰收之歌》

教学目标

1.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歌唱《丰收之歌》,表达丹麦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学跳集体舞《丰收之歌》。

重难点

用柔和、连惯的声音歌唱《丰收之歌》,唱好一音多字处。

教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

 

 

主备

复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二、读谱知识。

1.出示课件:

视唱歌谱

2.观察、思考、探讨:

这几个小节同我们以前认识的有什么不同?

三、教学新歌《丰收之歌》

1.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

猜猜这是来到了哪儿?

(丹麦)是什么美景?

请听《丰收之歌》

2.聆听范唱,了解节拍及乐曲的基本情绪。

3.我们用拍手的方式为他们伴奏。

4.随琴用la哼唱两遍。

5.随琴唱歌谱。

6.朗读歌词。

(要饱含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7.随音乐唱歌词。

四、创编集体舞

1.根据歌曲的特点,创作几个简单的动作,分组编排集体舞。

2.各组展示。

五、音乐游戏:

1.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先后离开坐位围成两大圈,边唱边跟着领头的小朋友做动作,歌声形成卡农式,最后各大圈又回到自己的坐位结束

2.布置家庭作业:

在美丽的秋天里,你喜欢什么?

是果园的水果?

动物园的动物?

公园里的花朵?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喜爱,把它画在书上,课后给大家说一说,另外,希望同学们利用休息时间到公园、郊外寻找一些树叶,经过自己剪贴,制作一幅精美的艺术作品,为它选上一段音乐,或配上几句歌词。

六、总结,下课。

 

 

单元

第二单元丰收之歌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唱《打麦号子》

教学目标

1.感受一领众合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并从中感受到浓郁的靖江民歌风格。

2.能用一领众合的形式,热情的歌声演唱歌曲《打麦号子》。

重难点

重点:

用热情的歌声演唱歌曲《打麦号子》。

难点:

歌曲21—22小节的音准,16小节和24小节的变拍子的节奏。

领唱与演唱的互相衔接。

教具

钢琴、多媒体。

 

 

主备

复备

一、游戏导入,了解体验

1.拔河比赛。

老师喊一二三、学生喊加油。

2.让学生讨论加油声所起的作用,体验到号子这一领众和的形式。

3.引入号子的概念

号子又称为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

一般分为农事号子,船渔号子,工程号子,搬运号子。

二、新歌教授,学唱歌曲

1.教师带领学生用一领众和的形式按节奏朗读。

2.初听录音,出示歌谱,让学生感受出歌词不同之处、演唱形式以及演唱的情绪

3.教师简介方言,引入靖江民歌这一主题。

课件出示歌曲中的方言字,并读读。

4.再听录音,要求找到不同的拍号处,并边划拍边唱3/4拍处的两句。

(示范)

5.出示打麦图片,引导学生做表演动作。

尤其在“接过你号子我来喊啊”通过调动学生的身体器官,使教学非常富有趣味,逐渐掌握这里较复杂的音准节奏的难点。

(教师示范)

6.学唱领唱部分(教师示范)

7.指导学生用热情饱满的声音完整齐唱歌曲。

8.我设计了不同的演唱形式:

女领男合、男领女合、一领众合。

三、创编表演,表现歌曲

1.出示道具,学生分组讨论,用道具进行即兴创编一个主题的劳动场面。

2.分组展示,鼓励评价

3.尝试用靖江方言演唱歌曲。

四、拓宽欣赏,开阔视野。

小结学生的活动后,进入点歌台栏目,让学生自由点击各种号子歌曲。

如《打夯号子》等。

 

 

单元

第二单元丰收之歌

课时安排

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1.欣赏《丰收歌》

2.欣赏《喜洋洋》

教学目标

1.在听赏乐曲时,能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用身体语言表现自己所感受到的不同音乐情绪。

2.通过欣赏,感受人们在丰收时的喜悦之情。

重难点

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

教具

钢琴、多媒体。

 

 

主备

复备

教学过程:

一、情感导入:

学生在《喜洋洋》的背景音乐中进入教室。

感受音乐气氛。

师:

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进入快乐的音乐课堂,我此刻的心情就和这首乐曲一样高兴欢快。

这首欢快活泼的音乐能让你们想起什么吗?

二、听赏民乐合奏《喜洋洋》。

1.整体听赏,感受情绪。

师:

在这些喜庆的日子里,人人脸上都喜气洋洋。

也是咱们听到这首乐曲最多的时候。

让我们再一次在音乐声中回味一下那些快乐的心情吧!

整体听赏乐曲,随乐轻哼,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

(课件播放音乐)

师:

同学们猜猜这首乐曲的名字叫什么?

(《喜洋洋》)

你们觉得哪个名字更适合这首曲子?

为什么?

2.分段赏析,深入感受。

师:

刚才欣赏的过程中有些同学的表情发生了变化。

有时候特别高兴快乐,有时候又显得放松一些。

老师把这两段不同的地方记录了下来,让我们听听有什么不一样?

分别听赏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

师:

给你们一个红色方块和一个蓝色圆形,给这两段音乐配色,你想怎么配?

然后让学生说说两个乐段音乐情绪的表现特点。

(第一段旋律欢快,热情洋溢;第二乐段旋律舒展流畅,非常抒情。

3.综合欣赏,参与表现。

师:

你们的感觉真是敏锐!

现在请用你们的身体来表现一下你们所感受到的音乐情绪吧!

(1)完整播放乐曲,学生随音乐节奏,选择最能表现自己快乐心情的动作律动。

(2)请几个学生按其他同学的表现为音乐标记不同乐段。

(3)课件出示乐曲的乐段标记。

师:

同学们笑得可真开心!

快乐的心情来自于快乐的生活!

有节日的快乐,有喜事的快乐,更有丰收的快乐!

听!

这里传来了一阵快乐的歌声!

三、欣赏《丰收歌》

1.整体欣赏。

2.说说歌曲中人们的演唱情绪和演唱形式。

情绪:

欢快兴奋。

演唱形式:

领唱、合唱。

3.再听歌曲,模仿哼唱,亲自感受。

4.创编丰收舞,用纱巾或其他道具,演一演丰收时的各种场景。

5.跟着音乐分组展示。

四、总结,下课。

 

单元

第二单元丰收之歌

课时安排

第四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1.成长的足迹

2.竖笛练习

教学目标

1.感知旋律进行方式的多样性所具有的丰富表现力。

2.竖笛练习丹麦民歌《丰收之歌》,进一步巩固已掌握的吐音技巧,提高中、低音区的气息变化的能力。

重难点

熟练听辨出各种演唱形式。

教具

钢琴、多媒体、竖笛等。

主备

复备

一、复习本单元歌曲

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丰收之歌》和《打麦号子》。

二、成长的足迹

1.听一听,老师弹奏是那一句?

跟琴唱一唱。

(1)先听一听每一句旋律。

(2)唱一唱每句旋律。

(3)辨认老师弹奏的是哪一句?

2.听一听,说一说,下列作品分别运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对花》《DoReMi》《哦,十分钟》《打麦号子》

(1)学生辨别对唱、合唱、独唱的不同演唱形式。

(2)再次聆听《doremi》和《打麦号子》,并在一领众合的地方唱一唱。

三、竖笛练习——丹麦民歌《丰收之歌》

1.师示范演奏,讲清do的发音要领。

2.带领学生做do的发音练习。

3.学生练习歌曲,吹奏时带着欢快的情绪并注意吸气符号。

4.齐奏和指名演奏,并做评价纠正。

四、总结,下课。

 

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

单元

第三单元雨中交响

计划课时

4课时

教学内容

唱:

《捉泥鳅》《水花花,泥巴巴》

听:

《落水天》《雷鸣电闪波尔卡》

动:

为《捉泥鳅》伴奏,歌表演:

《水花花,泥巴巴》

奏:

竖笛练习《落水天》

1.积极参与演唱、欣赏、创作等活动,结合作品,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作品的情趣,丰富情感体验。

2.能专注地聆听《落水天》和《雷鸣电闪波尔卡》,感受旋律进行与情绪表达的关系,关注音乐形象的表现方式,能通过身体动作、线条、色彩等方式表达内心的体验。

3.3.能用活泼、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捉泥鳅》。

结合歌曲的学习,认识四四拍拍号,知道其含义及强弱关系,在歌曲演唱中能较好地表现四四拍的韵律。

学习用轻巧活泼的声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水花花,泥巴巴》并根据歌曲情绪,用合理的想象力和积极的的创造力,编创合适的节奏,为歌曲的演唱增添情趣。

4.在《水花花,泥巴巴》的音乐声中尝试编创固定节奏型并随音乐做势动作与歌表演,表现出较强的创造、表现欲望,能乐于与同伴合作表演。

5.能用饱满的气息演奏《落水天》,掌握“♩♩|♩♩.|”的典型句式节奏型,并在演奏中处理好前倚音。

单元

第三单元雨中交响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1.听《落水天》

2.竖笛练习《落水天》

教学目标

1.能专注地聆听《落水天》,感受旋律进行与情绪表达的关系,通过画旋律线的方式表达内心的体验。

2.能用饱满的气息演奏《落水天》,掌握“♩♩丨♩♩·丨”的典型句式节奏型,并在演奏中处理好前倚音。

重难点

重点:

感受欣赏歌曲的情绪,并学会用旋律线来表达内心的体验。

难点:

竖笛吹奏中前倚音的处理。

教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竖笛

 

 

主备

复备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在歌曲《打麦号子》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

有感情的演唱《打麦号子》,试着背唱歌曲。

3、新课教学

1.播放音乐《落水天》

师:

请同学们思考:

这首歌曲说的是哪里的方言?

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够听得懂歌曲在演唱什么呢?

2师:

《落水天》是一首山歌,流传于广东客家方言地区。

表现的是旧社会穷苦人遇到下雨天,没有雨帽有没有雨伞被淋得湿透的可怜情景,可以是无奈的倾诉,也可以是幽默的自嘲。

3.播放《落水天》旋律,教师先有节奏的带读,再让学生读,让学生通过有节奏的读歌词,感受这首广东民歌风味的特色节奏型。

4.师:

同学们,你们听听用什么乐器表现雨滴比较合适?

还能听到什么声音吗?

用什么乐器表现比较合适?

(生回答)

5.让学生尝试敲打节奏。

6.由学生跟随录音范唱进行学唱,并学习用广东客家方言演唱,让学生从客家方言语调中感受广东民歌风格。

7.启发学生进行有创意地表演。

如:

让学生拿着芭蕉叶,分小组表演小短剧或舞蹈。

表演时一部分同学唱,一部分表演,一部分同学选择乐器制造刮风下雨时的声响场景。

8..竖笛练习

(1)吹奏音阶

(2)师:

在演奏mi’时,还可以采用mi’的第二种指法(可在谱上的标记为“Ⅱ”)来演奏。

这种指法的优点是闭孔所用的手指比第一种指法少,它所奏出的声音的音色也比第一种指法明亮,它在与比它低的各音相连接时,避免了开、闭音孔的特殊动作要求。

这种指法所存在的缺点是它的发音敏感性不如第一种指法,演奏时须加大气流的力度才行,它在与

比它高的各音相连接时,就不如第一种指法方便了。

(3)同学们试一试,觉得哪一种比较方便呢?

为什么呢。

生答:

第二种。

师:

因为第二种指法是闭第2、3、4、5孔。

采用这种指法演奏曲中的“re’-mi’-re’、mi’-do’时会明显地觉得它比用第一种指法更方便

(4)吹奏re’-mi’-re’、mi’-do’连接的练习。

(5)学生自由练习吹奏《落水天》。

4、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具有广东地方色彩的民歌,曲调以抑扬格的节奏型贯穿,采用山歌的上下结构,词与曲即兴性地巧妙生成,使演唱更有地方色彩与生活情趣。

竖笛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mi’的第二种吹奏方法,希望同学们可以融会贯通。

课下能再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