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4445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试题.docx

《历史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试题.docx

历史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试题

2015年秋期高中一年级期终质量评估

历史试题

第I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

”这表明宗法制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权利的继承问题B.强化中央政府权力

C.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D.确保宗族内部稳定

2.《礼记》载:

“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禅让制

3.分析下面表格中有关察举制与科举制的相关内容,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田强调门弟到取消门第限制B.由地方推荐到考试选拔

C.由注重整体素质到注重知识才能D.由世袭制到任期制

4。

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

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

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5.“君主近臣,代起朝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

”如果这种情形是说汉武帝时代的话,下列史实可以论证这一看法的

A.三公决策,辅助皇帝B.推恩诸侯,维护统治

C.攘夺相权,形成中朝D.设中书门下分割相权

6.唐朝元和年间(806~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傅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祜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

崔祐所属的部门应是

A.参知政事B.中书省C.门下省D.尚书省

7.雅典民主制是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它所创立的很多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

以下表格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8.“这一法律适用的对象是罗马人与外国人及外国人相互之间的讼争案件,它所调解的社会关系不再是一个共同血缘团体内部的关系,而是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京。

”材料中的法律主要是指

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自然法D.万民法

9.《十二铜表法》规定:

“立法者不得为个人利益立法,贪官污吏应受到惩罚,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被处死刑”。

上述规定

A.适用于罗马帝国的各族人民B.解决了家庭财产纠纷

C.掺杂了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D.体现了平等的思想

10.古代希腊哲哲学苏格拉底说:

“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

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

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

”这实际上表明苏格拉底

A.反对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B.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

C.反对问政于民D.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

11.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

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共和制B.联邦制C.分权制D.“权力制衡”

12.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13.史学家钱乘旦说:

“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

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法国模式发生转折的根本原因是

A.共和派与君主派势均力敌B.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C.革命使经济发展缓慢D.英国“光荣革命”的影响

14.17-18世纪资产阶级代议制先后在英美等国家确立。

下列关于其共同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议会政治,两院组成B.选举代表,间接参政

C.权力制约,民主平等D.元首直选,但有任期

15.1905年,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为了挽救自身统治危机,清政府首次派出以王公大臣为首的考察团去欧美日等国考察政治,此次考察团出洋,对德国的宪政考察尤为仔细,收获颇多。

清政府之所以对德国宪政最感兴趣在于

A.宪政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B.宰相由议会选举产生不能世袭

C.议会制度之下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D.宪政之下皇帝仍掌握国家大权

16.下图为“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的示意图”,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A.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

B.其焦点表现在君主制和共和制政体、维护发展民主共和的斗争上

C.法兰西的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D.其确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对美国独立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17.黎仁凯在《洪仁轩的历史定位》中指出:

对于作为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的洪仁轩,论者已不囿于太平天国的圈子,而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多角度进行透视……。

这说明史学家对洪仁轩的定位较高,主要是看重了他

A.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核心领导了防御战B.利用西方学说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C.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设想D.虽早进行“器物”及政治改革的实践

18.清道光帝收到耆英的奏折,更清晰地了解到英方的要求后,作了一些让步,下达谕旨(部

分内容):

“一、厦门、宁波、上海准其贸易,但再次强调‘不准久住据为巢穴’;二、福州

不准开放,不得已可改为泉州;三、香港仍坚持‘赏借’;四、对于赔款不再反对,只是询

问款项如何筹措”,该谕旨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19.下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

据你所学历史知识推测他们痛打的结果是

A.“弱者”最终灭亡B.“弱者”成为“木偶”

C.“弱者”迅速恢复,并发展壮大D.“弱者”被肢解瓜分完毕

20.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

“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

”此评价最适用于

A.义和团运动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21.胡汉民在自传中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进行总结: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

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

”对这个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民主共和观念尚未为民众普遍接受

B.创建民国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C.民众对“民国共和”理念理解上的偏差是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D.民主共和不适合中国国情

22.1919年6月25日下午,在长沙一个靠摆摊维持生计家庭的九岁孩子放学回家,忽将摊上所摆仁丹、洋火及其父母所用的洋磁盆、牙膏等,凡属日货,一律掀掷于地,用脚踢毁。

父母责骂,孩童则对骂父母是“凉血动物卖国贼”。

影响孩子的事件可能是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首次国共合作

23.观察并分析下表,从表中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B.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C.国民党是领导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力量

D.国共合作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最根本保证

24.1940年9月,《大公报》载文说:

“宜昌(枣宜会战)战后三个月,各线无大战事,战况的沉闷……就在这夹缝中间,传来了北方的捷音。

”材料中所说的“捷音”指的是。

A.淞沪会战沉重打击了日军气焰B.平型关大捷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C.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华北日军D.徐州会战胜利激励了抗战信心

25.1930年6月,中共中央制定了以夺取武汉为中心的全国中心城市起义及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并发出了“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号召。

这属于

A.符合国情的革命计划B.目光短浅的右倾思想

C.脱离国情的盲目行动D.摸着石头过河的谨慎策略

26.某年3月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漫画:

画中描绘了骑在一头熊背上的自由女神形象,她右手高举象征光明与自由的火炬,左手所执的白纸上写着“1776”、“1917',两个意味深长的年份,周边站着一群对之脱帽敬礼的俄国人。

漫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A.《独立宣言》发表B.俄国二月革命的爆发

C.自由女神像落成.D.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27.美国新闻记者约翰·里德在其采访录《震撼世界的十天>-书中真实记录了“亲眼所见的一段剧变的历史”。

其中有“反对政府”、“反对战争”、“要和平”、‘‘要面包”、‘‘要土地”、“分娩之前的阵痛,正在生育出一个新的世界’’等内容。

此书反映的是

A.巴黎公社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俄国十月革命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8.1881年,在巴黎公社失败十年之际,马克思在给友人的信中强调:

公社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

这里说的“特殊条件”指

A.巴黎工人不掌握军队B.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

C.缺少社会主义者的领导D.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工人

29.2011年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2周年。

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

这主要是因为它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30.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

”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此时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

B.各族人民都可以选举自己的人大代表

C.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方针

D.它说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3l、下面是1954年北京西单区笫_届人大代表的构成统计表。

它突出反映了

A.第一届人大代表来源高度集中B.文化落后的农民阶级无法担任代表

C.国家政权中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D.人大代表选举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32.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材料中的

“里程碑”指的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33.《人民日报》评论一次国际会议说:

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

……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这次会议最引人注目的是

A.新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4.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

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

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

”这段咨文反映出美国对华政策的新动向是

A.强调中美意识形态的差异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轨道

C.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D.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

35.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