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习题第二专题+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4360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习题第二专题+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习题第二专题+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习题第二专题+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习题第二专题+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习题第二专题+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习题第二专题+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习题第二专题+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习题第二专题+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习题第二专题+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习题第二专题+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

单元质量综合检测

(二)

(时间:

150分钟 分值: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和阿拉伯人远航的局限性

中古时期,中国人和阿拉伯人的远洋航行技术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他们开辟了从东亚到印度洋和东非之间的各条航线,包括从好望角到印度的航线。

15世纪的中国,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军事实力,都是当时世界上比较强大的国家,郑和船队就已具备了环球航行的能力,但郑和下西洋后,中国的远洋航行却偃旗息鼓了,阿拉伯人的远航也仅在印度洋海域,至多到中国而已。

首先,明成祖命郑和下西洋政治上的动因是主要的。

这是因为在仍以自然经济立国的中国,没有对海外商品市场的需求。

中国历代的封建王朝统治者都以天朝上国自居,把邻国视为番夷,对邻国主张宣化、怀柔政策,通过“贡赠”或“厚往而薄来”的形式,笼络邻国,建立起封建宗主国和臣属国的关系,只要邻国番邦岁岁来朝,歌功颂德,就满足了。

其贸易交往实质上是以经济赠予为手段,达到邻国在政治上拥护自己的目的。

如1411年马六甲国王拜里迷苏剌率540余人的庞大使团访问中国,明成祖按王礼接待,他们住在中国的开支不算,告别时,还赠送礼物和金银。

因此,郑和下西洋期间,主要是宣诏封王授印,调解邻国间的纠纷,立碑颂德,送迎使节等,以天朝上国的姿态吸引亚非国家向中国示好。

需要指出的是,明朝基于政治上的考虑,降低来自东南沿海的海盗、倭寇等政治势力的威胁,一方面对海外奉行开放政策,另一方面却对本国商人出海采取封禁政策,毁灭性地打击了正在兴旺发展的民间海上商业力量,严重影响了中国航海在海外的开拓。

其次,明朝命郑和下西洋,与海外互通有无,贸易目的也主要是为官府服务。

明朝的远航是由政府组织的,海外贸易控制在政府手中,进口的主要产品,珍宝类和动物类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显然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占第二位的是医药和香料,由于价格昂贵,只有统治阶级才享用得起;进口的布匹,虽属外国普遍使用的生活用品,然而明初中国的棉花种植也尚属大力发展阶段,棉织品使用并不普遍,进口的布匹可能因为价格不菲而未能落入普通居民手里。

用中国精美的手工业品丝绸、瓷器,交换珠宝、珍禽等自然物品,不仅对中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很小,反过来巩固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完全违背价值规律的贸易方式,使国家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这种方式在当时尽管赢得了邻国的拥护,却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

因此明成祖去世后,就有大臣劝谏停止远航。

1431年,明宣宗时郑和第七次远航,终成绝唱。

活跃于印度洋海域的阿拉伯人,经济上比较依赖海上贸易,以盈利为目的,独立性较强,但14、15世纪,阿拉伯各国尚未出现资本主义关系萌芽,阿拉伯人的商业没有国内的产业作为基础,没有建立海内外一体化贸易网络的必要,不像西欧基于国内手工业制成品贸易的基础,具有强烈的扩张特点。

因此,阿拉伯的海外贸易也是建立在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上的中介贸易,所得利润多用于封建性耗费,对商品经济的促进没有很大影响。

(选自解光云《世界文化史•全球海道

大通和新旧大陆文化的交融》,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成祖曾以天朝上国自居,命令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因为中国当时以自然经济立国,没有产生对海外商品市场的

需求。

B.明朝远航通过政府组织,自然海外的贸易控制在政府手中,进口的珍宝类、动物类产品占有很大的比重,明显服务的对象就是统治阶级。

C.明朝贸易方式完全违背了价值规律,使国家消耗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有大臣反对远航,郑和的第七次远航则不同,于是成了

绝唱。

D.建立在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上的中介贸易,所得利润多用于封建性耗费,这是阿拉伯各国海外贸易的特点,对商品经济的促进没有太大

影响。

解析:

C C项,曲解文意。

原文说“明宣宗时郑和第七次远航,终成绝唱”,而选项说“郑和的第七次远航则不同,于是成了绝唱”表述与原文不符,并不是郑和第七次远航与其他的远航不同才成了绝唱,他第七次远航与其他远航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属于完全违背价值规律的贸易方式,使国家消耗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两个方面,也就是政治动因和贸易目的来论证中国远航受限的原因,其中政治动因是主要的。

B.文章第二段举明成祖按王礼接待马六甲国王拜里迷苏剌率领的使团告别还赠送礼物、金银的例子,证明明朝贸易交往实质是以经济赠予为手段,达到邻国在政治上拥护自己的目的。

C.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中国人和阿拉伯人远航受限的原因,其中指出了中国人的远航给国家财政带来的沉重负担。

D.文章采用总分结构论证了中国和阿拉伯远航的局限性,二者平分笔墨,举例详实,具有说服力。

解析:

D “中国和阿拉伯远航的局限性,二者平分笔墨”,“举例详实”不当,明显中国的内容是重心,笔墨多,举例详实。

故D项错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15世界中国的郑和船队已具备了环球航行的能力,后来却偃旗息鼓了;阿拉伯人的远航虽然独立性较强,但也仅在印度洋海域。

可见,中国人和阿拉伯人远航有局限性。

B.中国历代的封建王朝统治者通过“贡赠”或“厚往而薄来”的形式,笼络邻国,建立相互关系,因为他们喜欢以天朝上国自居,只要邻国番邦岁岁来朝,歌功颂德就满足了。

C.如果明朝远航与海外互通有无的目的不是以服务官府为主,那么海外贸易有可能加大对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动摇中国的自然经济。

D.只要明朝不采取封禁本国商人出海的政策,就不会使中国人的航海受到毁灭性打击,使中国航海在海外的开拓严重受损。

解析:

D 第一,“只要……就……”推断过于绝对;明朝不采取封禁本国商人出海的政策,也只能是可能不会使中国航海在海外的开拓严重受损,因为中国航海在海外的开拓需要的因素还很多,并不是政府不禁止就能达成的。

第二,“就不会使中国人的航海受到毁灭性打击”表述错误。

原文“另一方面却对本国商人出海采取封禁政策,毁灭性地打击了正在兴旺发展的民间海上商业力量,严重影响了中国航海在海外的开拓。

”偷换概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城市聆听

崔 立

晚上。

一个陌生来电,一个年轻男人的声音:

“哥——”

我愣了一下,说:

“你哪位?

“哥,你不认得我,我也不认得你。

你能听我说说话吗?

“好。

“哥,我很孤单,也很寂寞,在这个城市,我没有朋友,你不知道,我是多么的无助。

以前在老家,我总是在想,将来一定要来大城市赚大钱,闯出一番天地来。

真正来到这里,才感觉到万分的不易……”

我静静地听他说,他接二连三的话语,似乎也不想让我插嘴发表什么意见。

“……哥,你知道吗?

我刚来第一个月的时候,找不到工作,把家里带来的钱也都花完了。

有一晚,我还睡在了街边石椅子上,有点冷,但睡着就不觉得冷了。

我刚睡着,就被几个巡逻的警察给吵醒了,叫我别睡那里……”

“一切都会好的。

“对。

谢谢你,哥。

又一个晚上。

又一个陌生来电,“哥。

我笑了,说:

“你好啊。

陌生男人想不到我那么客气,不好意思起来,说:

“哥,没打扰你休息吧?

“没事,你说吧。

“哥,知道吗?

在这个城市,我是迷路的人,找不到方向。

我是一个工头老乡介绍来的,老乡说,大上海,遍地都是钱,只要弯弯腰,你就能把钱捡起来。

可是,并不是这样的……”

我认真地听他说,屏住呼吸没有说话,我怕我的呼吸声影响了他讲话的气氛。

“……哥,我干了一个月,问老乡要钱,老乡说投资方还没给钱。

干了三个月,再要,老乡说投资方资金周转不过来。

干满半年,老乡竟然不见了。

我们就问投资方要钱。

投资方拿出签收单给我们看:

原来老乡携款跑路了啊!

我们一大帮子人就去投资方那里去吵、去闹。

闹到后来,投资方只好再结工钱给我们。

我们是不是有点不地道?

“一切都会好的。

“对。

谢谢你,哥。

多年之前,一个人站在街角的封闭式的电话亭前,落日的余晖照在他疲惫的身上,不时有路人不无鄙夷地从他身边走过。

他给家里打了个长途。

“你都习惯吗?

工作累吗?

想家了吗……”妈的问题像连珠炮

一般。

“我很好,您放心吧,一切都很好……”他是想笑的,但笑不出来,寻了个理由,匆忙挂了电话。

电话挂了,他没有离开。

他有倾诉的想法,许多无法和熟人去说的苦闷与难过。

他拨了一个陌生号码。

一个女人的声音,说:

“你找谁?

”他说:

“我是来这个城市打工的,我能和你说说话吗?

”电话挂了。

他拨了第七个陌生电话,是一个男人的声音。

他说:

“我是来这个城市打工的,我能和你说说话吗?

男人说:

“可以呀。

他说:

“我来这个城市一个月,太苦了,你知道吗?

蚊子特别多,第一晚我都没睡着。

还有,这里养了一条大狗。

那狗白天虽然是拴着的,可很吓人。

见人吼两声,能把人给吓尿了。

到了晚上,这狗就被放了出来,说是为了看家护院。

我就不敢开门,天一黑关在屋里。

和我一起上班的几个年轻人,他们住得近,晚上可以回家,我只能呆在这里。

白天我们几个人去干活,去挖那大大的树穴。

挖树穴我挖不动,一天勉强挖了一个。

老板眼睛瞪我,很不满意。

老板让我给树浇水,那长长的管子,那重重的机器,都是我从没干过的。

浇过水,我身上脏兮兮的像是从河里捞出来的……”

他还说:

“我想家了,我想过放弃,想过回家,但我又不能

回家……”

“一切,都会好的。

“对。

谢谢你,”

电话挂了。

他的心头却暖暖的,是倾诉过后的放松,还有别的

什么。

那个人,是我。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个倾诉者刚来城市时花光了在家带来的钱,晚上“睡在了街边石椅子上”,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农民工在城市环境中的生存困境。

B.第二个倾诉者在谈到老乡携款跑路后一大帮子人找投资方吵闹要来工钱时,说“我们是不是有点不地道”,表现了农民工无奈与善良。

C.“我静静地听他说”“我认真地听他说”“一切都会好的”,这些情态描写和语言描写,充分表现了“我”对倾诉者的尊重和鼓励。

D.小说表现了三个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的遭遇,他们的遭遇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工作压力巨大,以至于通过向陌生人诉说才得以缓释。

解析:

D “他们的遭遇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工作压力巨大”不当,第一个农民工主要倾诉的是精神上的“孤单”,第二个农民工主要倾诉的是物质上的“工资”(被骗)“我”当年倾诉的是生活环境之差和工作之苦,各有侧重。

5.将小说的题目“城市聆听”改为“打工倾诉”好不好?

请简要说明。

(5分)

 

 

 

 

解析:

考查标题的作用。

从题目含义和主题上区分两者的区别。

“城市”与“打工”之间是包含被包含的关系,再则“城市”与“农村”关系更密切一些。

“聆听”与“倾诉”也不同,“聆听”更侧重“我”的作用。

答案:

不好,(1分)

(1)表意上,“城市聆听”已经暗含了“打工倾诉”的意思,若改为“打工倾诉”,却不一定意味着“城市聆听”。

(2)人物上,小说重点表现了我由当年的“倾诉”者成为了现在的“聆听”者。

(3)主题上,以“城市聆听”为题,更能彰显城市要关注农民工的工作、生存和精神诉求的主题。

(第1点2分,2、3任意一点2分)

6.小说将“我”当年进城打工的遭遇放在了最后,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

 

 

 

 

解析:

考查情节的作用。

情节的作用题可以从这一句段与情节、主题、人物、环境、读者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等角度作答。

小说将“我”当年进城打工的遭遇放在了最后,而把后发生的故事放在前面,这是一种倒叙的写法,情节上避免了平铺直叙,主题上升华了主旨,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人物上使人物形象更立体。

答案:

(1)从情节上看,三个故事高度相似,顺叙排列,难免使读者产生单调之感,而这样处理是一种倒叙的叙述方式,使小说形成一定的起伏,避免了平铺直叙。

(2)可以造成“我”的角色逆转,突出主题,前两个农民工正是当年“我”的身影,我耐心聆听他们是因为当年他人耐心地聆听了“我”,“我”的角色逆转,更有冲击力,更突出了每个人都需要心灵关爱,心灵关爱需要传递的主题。

(3)先设疑,再释疑,可以吸引读者,前两个故事中,“我”对陌生人的电话骚扰无条件倾听的态度令人生疑,似乎不合情理,读者急欲一穷究竟,结尾才搞清缘由,得到合理解释,产生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加深读者印象。

(每点2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2016年中国安卓手机预装软件调查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安卓手机平均预装软件数量约为9.2款,占用的存储空间634.4兆,同时近八成用户表示,虽然某些预装软件会带来一定的便利,但一般不会使用或仅会使用少部分预装软件。

从现实情况看,大量的预装应用不仅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更成为手机功能正常体验的绊脚石。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陈江认为,过多预装应用的弊端很多。

“一类问题是占据容量、消耗待机时间和偷走流量;另一类问题主要在于他们对用户个人信息的侵犯、对消费者选择权的干扰。

前者是显性的但潜在危害相对较小,后者是隐性的但潜在危害大。

专家指出,有的手机预装70个以上的软件,甚至占到手机内置存储器80%以上的容量,它们在开机默认启动后会因占用CPU时间多而缩短待机时间,同时造成流量浪费。

然而,用户私自卸载手机预装软件又成了另一大“雷区”。

专家指出,在不能正常卸载预装软件的前提下,用户会选择“刷机”破解系统(获取ROOT权限),之后就可以对任意的软件进行卸载。

可是,这种操作会导致误删、误改手机系统必要的文件从而使手机难以恢复正常使用,也会使更多的病毒、后门软件侵入系统,极大地影响手机此后的安全性。

“尽管手机生产商可以把上述风险归咎于用户自行破解的行为,但是厂家预装太多软件才是问题的起因。

”陈江说。

时隔数年,手机预装软件仍如同顽疾困扰着广大用户。

艾媒咨询近期发布的数据表明,近半厂商预装App数量超过了30个。

“手机预装软件有较大的潜在利益,因此很难杜绝。

”陈江说。

据了解,预装一款手机应用,手机生产商可以获得1到10元的收益。

另外,预装软件对于软件商来说也是一种获得用户数量的手段。

更有甚者,还会通过预装软件或者帮助用户“刷机”窃取用户信息进而贩卖,牟取不义之财。

(摘编自蒋齐光《新规实施一月,软件仍难卸载,手机预装

应用咋成了“钉子户”》,2017年08月03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工信部2017年第二季度电信服务有关检测和治理情况

检测55家手机应用商店的应用软件

发现违规软件42款

高压严打网上改号

软件

累计屏蔽搜索结果超过3亿条

删除下载和链接信息58万余条

联动“安全百店”106家手机应用商店累计下架改号软件880个

电商平台累计发现并下架改号软件产品1118个,处理商户811户

社交网络累计清理2864条改号软件信息,处理账号334个

拦截境外“+86”虚假号码

累计拦截非法境外呼叫1114.5万次

(摘编自《二季度42款手机应用软件涉恶意“吸费”等被下架》)

材料三:

7月1日起,《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实施。

其中明确要求,生产企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确保除基本功能软件外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可卸载。

新规实施一个月来,市场上部分手机预装应用已经可卸载,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智能手机的预装软件不能由用户自主卸载,用户依旧显得有些无可奈何。

值得注意的是,仅仅依靠《暂行规定》的制定者——工信部的力量来督促是不够的。

业内人士表示,手机出厂后要经过许多环节才能到消费者手中,其中难免有软件商要求预装软件。

对手机厂商、软件商和渠道商这条利益链,工信部也难以做到百分百、全覆盖式监管。

专家认为,现阶段最为可行的模式是多管齐下、软硬兼施,即政府有关部门和消协加强合作,拓宽用户维权渠道。

与此同时,工信部应尽快完善《暂行规定》,制定细则来界定可以预装、不可以预装和能够卸载的应用种类,并出台违反规定的具体惩罚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新规落地生根。

(摘编自尹志烨《卸载难》,2017年08月04日《光明日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暂行规定》

具有一定效果

相当数量预装软件不能自主

卸载

B.互联网数据中心

预装软件调查报告

近八成用户不用或只用少数预装软件 

C.教授陈江

预装软件过多有弊端

占容量、耗电量、费流量 

D.对于预装软件

“刷机”后自己任意卸载

误删了手机文件,手机就无法使用

解析:

D D项错,只有误删、误改系统必要文件后,手机才无法使用。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手机预装应用侵犯了用户的个人信息,使消费者没有了选择权,潜在危害大。

B.材料二采用表格形式列举了多项数据,目的是激发用户研究使用手机的对策。

C.工信部材料显示,大量境外“+86”虚假号码非法呼叫我国用户,其中许多被拦截。

D.手机从出厂到进入消费者手中,中间要经过许多环节,有近半厂商会预装App。

E.手机预装软件,虽然可能给用户带来危害,但某些软件也可能给用户带来便利。

解析:

CE A项,“没有了选择权”错,应该是干扰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B项,“激发用户研究使用手机的对策”错误,目的是对检测和治理情况进行清晰呈现。

D项,“有近半厂商会预装App”错,原文是“近半厂商预装App数量超过了30个”。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手机预装软件难以卸载的原因。

(4分)

 

 

解析:

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由材料一尾段可概括出利益问题。

由材料三第二段可概括出制度问题、监管问题。

由材料三尾段可以概括出维权问题。

答案:

①利益问题:

手机生产商可以获得1到10元的收益;是软件商获得用户数量的一种手段;甚至窃取用户信息而贩卖。

②监管问题:

目前仅靠工信部的力量来督促,还是远远不够的。

③制度问题:

制度不完善,为制定出界定细则及违反规定的具体处罚措施。

④维权问题:

消费者无奈而反映出维权的意识淡薄及维权的不易。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子崧字伯山,燕懿王后五世孙。

登崇宁五年进士第。

汴京失守,起兵勤王,道阻未得进。

闻张邦昌僭位,以书白康王:

“宜遣师邀金人河上,迎请两宫,问罪僭逆,若议渡江,恐误大计。

”遂与知颍昌府何志同等盟,传檄中外。

已而闻金人退,引兵襄邑,遣范埙、徐文中诣济州,请王进兵南京,且言:

“国家之制,无视王在外者,主上特付大王以元帅之权,此殆天意。

亟宜承制号召四方豪杰,则中原可传檄而定。

”王命子崧充大元帅府参议官、东南道都总管。

邦昌家在庐州,子崧檄通守赵令儦几察之,且请捕诛其母子,以绝奸心。

又言:

“自围城以来,朝命隔绝,乞下诸路,凡有事宜,并取大元帅府裁决,伪檄毋辄行。

宜蠲被兵州县租,经理淮南、荆、浙形势之地,毋为群盗所据。

”会邦昌遣使迎王,子崧即贻王书曰:

“似闻谓以京师残破,不可复入,止欲即位军中,使困迁徙,臣窃惑焉。

夫欲致中兴,当谨举措,宜先谒宗庙,觐母后,明正诛赏,降需四方。

若京师果不可都,然后徐议所向。

”遂传檄京师,奏于隆祐太后曰:

“诸路先闻二圣北迁,易姓改国,恐有假讨逆之名,以窃据州郡者。

乞速下明诏,谕四方以迎立康王之意,庶几人心慰安,奸宄自消矣。

”寻以所部兵会济州。

康王即位,奏曰:

台谏为人主耳目近年用非其人率取旨言事请遵旧制听学士与中丞互举范祖禹先朝言事尽忠请录其子帝可其奏子崧与御营统制辛道宗有隙,道宗短子崧于帝。

帝降子崧为单州团练副使,谪居南雄州。

绍兴二年赦,复集英殿修撰,而子崧已卒于贬所。

(选自《宋史·赵子崧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台谏为人主耳目/近年用非其人/率取旨言事/请遵旧制/听学士与中丞互举/范祖禹先朝言事尽忠/请录其子/帝可其奏/

B.台谏为人主耳目/近年用非其人率取旨言事/请遵旧制/听学士与中丞互举范祖禹/先朝言事尽忠/请录其子/帝可其奏/

C.台谏为人主耳目/近年用非/其人率取旨言事/请遵旧制/听学士与中丞互举范祖禹/先朝言事尽忠/请录其子/帝可其奏/

D.台谏为人主耳目/近年用非/其人率取旨言事/请遵旧制/听学士与中丞互举/范祖禹先朝言事尽忠/请录其子/帝可其奏/

解析:

A “范祖禹”是“先朝言事尽忠”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故B错;“用非其人”的意思是用人不当,中间不能断开,故D错;C项兼有这两处错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勤王,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

史上也有以勤王为名行篡位之实者。

B.路,是古代行政区域名称,始于宋代。

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C.宗庙,是供奉、祭祀祖宗的地方。

根据礼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和庶人一庙。

D.太后,是古代对帝王母亲的尊称,始于秦昭王之时;根据具体情况,太后自称可用哀家、老身等。

解析:

C “士和庶人一庙”错,按照礼制,庶人不准设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赵子崧忠于国家,对僭位者深恶痛绝。

他听说张邦昌窃据上位时,就建议康王向张邦昌问罪;任大元帅府参议官时,派人监察张邦昌的家,并且请求捕杀其母子。

B.赵子崧富有远见,多次提出积极建议。

他请求康王进兵南京,且建议康王承制号令四方豪杰;上奏隆祐太后建议向四方宣谕迎立康王的意向以安慰人心、消除违法乱纪的事。

C.赵子崧直抒己见,劝阻康王军中即位。

当康王听从张邦昌的建议想在军中即位时,他认为,应该先拜谒宗庙,朝见母后,明正赏罚,施恩四方;定都之事可从长计议。

D.赵子崧与人有隙,遭到贬官卒于贬所。

他和辛道宗有嫌隙,遭到辛道宗的诽谤。

皇帝听信谗言把他贬为单州团练副使,谪居南雄州。

后来虽然被赦免起用,但已离世。

解析:

C “康王听从张邦昌的建议打算在军中即位”错,康王欲即位军中的原因是因为京师残破;“定都之事可从长计议”错,应该是定都在哪里之事可从长计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宜蠲被兵州县租,经理淮南、荆、浙形势之地,毋为群盗所据。

(5分)

译文:

 

 

(2)诸路先闻二圣北迁,易姓改国,恐有假讨逆之名,以窃据州郡者。

(5分)

译文:

 

 

答案:

(1)应当免去遭受兵火的州县的租税,经营管理淮南、荆、浙地形险要之地,这些地方不要被群盗占据。

(关键点:

“被”“经理”“为……所”各1分,语意2分) 

(2)各路先前听说二位圣上被挟持到北方,改变姓名和国号,恐怕有人假借讨伐逆贼的名义,私自占据州郡。

(关键点:

“易”“假”“窃”各1分,语意2分) 

  参考译文:

赵子崧字伯山,是燕懿王五世孙。

考中崇宁五年进士。

汴京失守,起兵勤王,因道路阻塞不得前进。

听说张邦昌僭位,写书信给康王说:

“应当派遣部队在黄河上邀击金兵,迎请两宫,向僭位叛逆问罪,如果打算渡过长江,恐怕耽误大计。

”于是与知颍昌府何志同等联盟,传檄中外。

不久听说金人退兵,子崧就带领部队到襄邑,派遣范埙、徐文中到济州,请康王进兵南京,并且说:

“国家制度,没有亲王在外面的,皇上特意付给你元帅之权,这是天意。

应当马上承制号令四方豪杰,则中原可以传檄而定。

”康王命令子崧充任大元帅府参议官、东南道都总管。

张邦昌的家在庐州,子崧传令通守赵令儦监察其家,并且请求捕杀张邦昌的母亲和儿子,以绝奸心。

又说:

“自从金兵围攻京城以来,朝廷命令隔绝,乞求下令诸路,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