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3511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分析文中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2、探讨“林教头”这一形象的意义。

教学重点:

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的使用及作用

教学难点:

探讨“林教头”这一形象的意义

教学方法:

探究法,以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为主,力求让学生在自己开动脑筋,踊跃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文能力。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的情节都已经熟悉,对林冲的形象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林冲是《水浒》里一个代表性的人物,是一个由安于现状的小官吏被逼上梁山的典型。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下小说的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并对林冲的形象结合现实做进一步的探讨。

二、环境描写

1、大家来找一找,文章中直接描写风雪的语句有几处?

明确:

三处

1第7段,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纷纷扬扬”,写雪花之大;“卷”,写朔风之烈;“一天”,写范围之广。

2第8段,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

3第9段,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2、这三处描写中,有一个最有表现力的词,是哪一个?

有什么效果?

明确:

“紧”,一个“紧”字,使境界全出,十分简洁地写出了雪越下越大的情景,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中曾说:

“《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

这两个紧字,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一把汗。

3、侧面描写风雪的文字有哪些?

明确:

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林冲看住处草屋时,只见:

“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②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

写林冲则神庙里,“先取下毡签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

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身”。

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二字。

4、这里的景物描写,虽然都非常简洁,但其作用却非常丰富,就像鲁迅《祝福》里面对雪的描写。

请大家归纳一下,这些景物描写有哪些具体作用?

明确:

(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这里的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

当林冲在风雪中大踏步走上反抗道路时,风雪衬托了一个孤独、悲壮、坚定、勇敢的英雄形象。

(举例: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那个美人究竟长得如何,作者并未告诉我们,但借助于娇艳鲜嫩的桃花,烘托出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形象。

(2)暗示情节,推动发展:

作品通过对风雪的描写,暗示了将要发生的故事情节的趋向,推动情节发展:

①纷纷扬扬的一天大雪,这就暗示着他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

②正是因为风大雪紧,天气寒冷,林冲才要出去买酒;如果林冲不去买酒,草厅倒塌就可能被压伤压死;如果他不出去买酒,就不会看到山神庙,在草屋倒塌后也不会想到去山神庙过夜。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压塌,林冲无处存身,只好到山神庙过夜;正是因为风大雪紧,林冲到了山神庙后,才用石头挡住庙门;如果他不挡住庙门,陆谦等人就会直接进入庙中,他也就不会从他们口中得知事情的真相,也就不会杀敌报仇,投奔梁山。

由此可见,作品的景物描写确实是非常精彩而传神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细节描写

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以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取胜,《水浒》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试着举例赏析。

在这篇作品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大致有三种情况:

(1)有的细节描写生动具体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

请大家找一找这方面的例子。

比如:

第八段中对林冲出门买酒时的描写,就通过一系列的动作细节,表现出他谨慎小心的性格,同时也说明他是准备安心地在草料场度过他的流放生活的,这就表现了他的随遇而安的一面。

(2)有的细节描写则使故事情节前呼后应,使作品布局更加严谨。

请大家找一找这方面的例子。

比如:

第七段开头对林冲离开天王堂时的描写,看起来好像是不经意的描写,但这里所写到的事物,在后文都有着落:

包裹——放在床上(第8段);尖刀——剜了陆谦的心(第12段),同时也照应了第五段的“买把解腕尖刀”;花枪——挑了酒葫芦(第8段,第10段),挑了差拨和富安(第12段)。

再如:

第10段对林冲来到山神庙后的描写,通过他掇石头靠住庙门为下文写陆谦等三人进不了庙埋下伏笔。

有道是名家笔下无闲文,从本文来看,确实如此。

(3)有的细节描写同时兼有以上两方面作用。

请大家找一找这方面的例子。

如:

第五段写林冲听到店小二报告的消息后,立刻大怒,去街上买了把解腕尖刀。

这一细节既表现了林冲刚烈的性格,也为下文写刀剜陆谦心做好了铺垫。

再如第十段,写林冲见草厅被雪压塌后,怕火盆内有火引起火灾,就探半身进去摸。

这一细节既表现了林冲的小心谨慎的性格,也为下文写陆谦放火做了铺垫。

   

四、扩展思维

1、通过分析,大家对林冲的性格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了,但是有人看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以后,总觉得施耐庵在写林冲杀陆谦的时候有点小小的遗憾,你是否感觉有什么遗憾?

那就是杀陆谦杀得太容易了,陆谦几乎没有怎么反抗就被杀死了,总觉得不太过瘾,一个盖世的英雄人物应该有一个最厉害的反派来衬托,我在想,假如陆谦也是个武艺高强的厉害角色,那么林冲怎么杀掉他才能更好的表现出林冲的不凡。

2、有人说,从节选部分的结尾看,应该叫“林教头血溅山神庙”,说林冲杀人太血腥,你如何看待?

林冲杀陆谦等三人杀得好,使人禁不住拍手称快。

作者描写这场斗杀也写得好,更使人拍案叫绝,十分精彩。

一个人接连斗杀三个人,三四个回身转体,手起脚落;或用枪搠,或用刀剜,或用刀割;写得有层次、有波折、有疏有密,有板有眼;而且不雷同、不烦琐、不慌不忙,从容自如,游刃有余。

特别精彩的是杀陆谦的场景,你看林冲劈胸一提,将他丢翻在雪地,脚踏住他胸脯,刀搁在他脸上,先审后杀,理直气壮,“把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

”真是刀落惊风雪,文成泣鬼神。

人们丝毫不感到杀得心惊,反而感到杀得无比痛快!

出自林冲口中那“杀人可恕,情理难容”八个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受尽奸贼迫害的英雄,举刀杀人行动的理直气壮,正义凛然;充分揭露了高俅、陆谦这些封建统治者及其走狗的卑鄙、狠毒和罪恶。

草料场被烧毁,又杀了陆谦等人,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林冲犯下了弥天大罪,罪不容诛;到了这个地步,林冲的一切退路都被彻底堵死,只剩下“逼上梁山”这一条光明大路了。

于是,在无情的现实教育下,英雄丢掉了幻想,撇下了自家前程的包袱,终于克服了自身软弱忍让的弱点,挺起腰杆,带着慷慨激昂的豪情,大踏步地走上了梁山农民革命的道路。

小结:

林冲杀死其他的人,都是用花枪,而杀陆虞侯却是用解腕尖刀,因为这把尖刀就是为他准备的。

林冲杀陆虞侯,其实不是在杀人,而是借杀人来控诉,控诉陆虞侯的不义,控诉社会的不公,显示林冲革命造反的正义性,读来痛快淋漓。

3、有人说:

“林冲结尾的杀人,既是杀自己的结义兄弟,也是在杀‘自己’。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林冲结尾的杀人,既是杀自己的结义兄弟,也是在杀“自己”,杀那个软弱屈辱的自己,一个新的林冲从血腥和烈火中涅磐。

又忍又仁的林冲,也被逼得走投无路,愤然反抗,由一只温顺的羊变成了一只凶狠的狼,从反面印证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卑劣、阴险、狠毒。

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体现《水浒传》的主题——“官逼民反”。

五、文外延伸

1、俗话说“少不看《水浒》”,你对这句话怎么理解?

明确:

《水浒》描绘了梁山英雄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义举,难免涉及他们杀人放火、胆大妄为的情节,年轻人血气方刚,情绪冲动,容易受水浒人物的影响而意气用事。

问:

这句话有无道理?

明确:

有,但失之片面。

它只看到了其中打打杀杀的场面,却忽略了英雄的行为是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抗。

《水浒》所揭示的正是“官逼民反”的主题,这句话是在误解《水浒》主题的前提下所做出的结论。

歪曲、误解《水浒》主题的还不止今人,清代的金圣叹就批判过《水浒》主题,他说:

“无恶不归朝廷,无美不归绿林,已为盗者读之而自豪,未为盗者读之而为盗也。

”(《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卷之一·序二》

2、我们应该挖掘水浒传中有价值的东西,那么,学习了这篇课文,林冲这个形象在为人处世上给了你什么启示?

通过分析林冲与李小二夫妇、管营、陆虞候等的交往(正面实写),林冲与高俅的关系(侧面虚写),以及林冲对神明的态度,运用现代观念引领学生分析评价,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做人一定要善良。

林冲在东京时看顾李小二;李小二遇到官司时,林冲“主张陪话”“赔钱财”,未因为李小二地位卑下而瞧不起他,因了这个交往经历,沧州遇旧时,李小二夫妇才称林冲为“恩人”,才肯告知那几个“不尴不尬”的人的情形,促使林冲买刀寻敌,杀敌,这是后话。

②要有清醒的头脑。

林冲在已被李小二告知,管营和差拨接了“东京来的尴尬人”的银两的情况下,也曾大惊,买刀,团团寻找,但三五日便“自心下慢”了;在被管营调到草料场时,一点儿也不怀疑了,甚至还做长远打算。

③交友一定要慎重。

林冲上梁山前,有两个朋友,一是自幼相交,后来又是同事的陆虞候,一是偶然相见、互相佩服、结为兄弟的鲁智深。

千方百计来害林冲的,竟是他“自幼相交”的朋友。

高衙内看上林娘子之后,交给陆虞候一项重任,调虎离山,把林娘子送入虎口。

陆虞候经受住了智力和道德上的双重考验,完成得非常好。

鲁智深呢,当高衙内调戏林娘子而林冲手软时,叫道“我来帮你厮打”“洒家怕他甚鸟”,此后林冲有意回避鲁智深,怕影响自己的政治前途,而鲁智深,当林冲在野猪林就要被杀害时,从松树林后跳出,割断绳索,扶起林冲,开口便呼:

“兄弟!

④顺境逆境都要保持人格。

高俅是林冲的上司,“上司如父母”,林冲从不把上司往坏处想,很敬畏高俅,还想巴结他,把高球想看宝刀的骗局当真,还想借机同上司亲近呢;见到李小二时还说自己“恶了高太尉”;刺配去沧州的路上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也不敢说一句厉害话。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冲因为仕途上的欲望,由猛虎变成了兔子。

⑤求人求佛不如求己。

文本写到林冲路上看到一所古庙,顶礼到:

“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当大雪压倒草厅时,作者也写到,“原来天理昭然,庇护善人义士”。

我们都是无神论者,也懂得性格决定命运,所以,与其膜拜神明,不如提升自己。

如果说,《水浒传》里只有一个真正悲壮的英雄,那么这个英雄非林冲莫属;如果说,梁山好汉里只有一个富有人道精神的帅才,那么这个好汉也非林冲莫属;如果说,《水浒传》里也居然有一个真正的爱情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林冲和他的夫人之间。

林冲就象这个寓言故事中的羊,他原本不属于狼群,可他最终只能活在狼群之中。

林冲是痛苦的,可是这痛苦只属于他,梁山中没有人能真正地分担他的痛苦,他是最值得我们同情的英雄,他也是最能代表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林冲是所有在这片土地上生存过的中国人缩影,他是中国历史上一切苦难的缩影。

他是羊,可是他却不得不成为狼;他是人,可是他却不得不杀人;他是我们所有人的叹息,是《水浒》里最震撼人心的艺术形象。

留下阅读的期许新课标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在第四环节设计了两道题,旨在倡导多读书,读好书,让大家明白,读书不仅仅是为升学,读书还相关一个人的生命愿望、理想、人格,获得幸福、获得成功的能力。

通过书本的阅读,具备了理解、分析、鉴赏、评价的能力,从而去解读社会人生这部无字大书。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2课时)学情分析

水浒英雄的故事,学生听说过不少,《水浒传》也已经拍成了电视剧,许多学生都看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情节曲折,张弛有致,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多数学生读完文章后能够把握林冲的基本性格特点,但是还有三点在具体教学中要落实到位,一点是做好学生语言的疏通,文章中有些学生不甚了解其意的文言实词,甚至有些古代的口语方言,要提醒学生学习积累,同时文中还有许多地方文字简练传神极富表现力,要引导学生体会。

二点是要引导学生挖掘出林冲性格中与一般草莽英雄的不同点,他的性格中更多的是善良和隐忍,随遇而安的成分很重,被逼上梁山实属无奈。

三点是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笔力精深,达到了和社会环境的描写浑然一体的境界,二者结合天然无痕。

在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过《林黛玉进贾府》《老人与海》《祝福》三篇小说,所以学生对小说常识和小说鉴赏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数学生在阅读小说时把注意力放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上,往往是通过故事情节来把握人物形象,而忽略了文本中通过语言、动作、深情、心理等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因而不利于深入挖掘小说主旨。

教学中要强调环境描写在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方法。

针对学生状况的分析,我把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定为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把第拓展探究定为教学难点。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2课时)随堂练习效果分析

4月9日,我在高三24班通过导学案引导的方式进行古典小说的讨论探究教学,由于之前通过研读教材,分析学生,进行自备、同时讨论、再备课、教学实践、伙伴点评等阶段,因此我觉得这次教学实践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结合随堂练习现将教学效果分析如下:

1. 得分率抽样统计:

抽样学生人数:

30人

一、基础知识

二、课内阅读

三、拓展练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人数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答对率

0.63

0.77

0.83

0.73

0.67

0.60

0.83

0.87

0.73

0.70

0.27

0.40

 

个性分析:

基础知识题部分和课内阅读题,学生答得普遍较好,说明多数学生对课文内容也已经熟悉,对课文的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的方法已基本理解和掌握,对人物形象的意义和塑造方法也已经了解。

在12道题目中,错误率较高的是第11题和第12题,第11题即考查了对联的知识,又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和积累,反映了学生的阅读面窄,对对联这一语言现象还不够熟悉。

12题是古诗鉴赏题,结合课文考查了关于雪的环境描写 ,反映了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还有所欠缺。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2课时)教学反思

通过执教这堂课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直提醒自己:

1. 对课堂的预设一定要再多些。

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突出与学习非常重要,但不能简单地认为学生学过了其他的知识点就可以略过,这些知识点的复习与巩固对新授内容的学习仍然非常重要。

2.课堂重难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为了用这种方法而用这种方法,表面看起来好像效果有的,课堂也很热闹,这种方法使用的时候究竟是否用到了实处,是否真正充分地让学生进行了操练,都是要注意的地方。

3.课堂教学的进行并不能为了这堂课而进行,还要综合考虑前后的关联性,所学知识的复现,教师能教什么,选择教什么,如何教,怎样为之后的教学内容作铺垫,都是要下很大的功夫的。

4.课堂教学的目的除了达到相关的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要求,教师更要牢牢记住英语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从如何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

所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注意让学生保持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2课时)教材分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新课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是高中阶段必修课本的第二个小说单元,其教学重点是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而人物性格的刻画往往直接揭示主题,情节的发展、矛盾的解决常常刻画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可见三者紧密相连。

本课通过叙述林冲怒杀贼人,逼上梁山的完整、曲折故事情节,再现了林冲由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性格变化,鞭笞了北宋王朝的黑暗腐败,揭示了“官逼民反”的小说主题和历史必然性。

小说以人物形象为中心,借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人物性格刻画真实自然,语言凝练传神,其中“风雪”等自然环境的描写起到了重要作用,作者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情节、深化主题的技巧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

这些都应指导学生在写作中借鉴。

这也是第二学时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便应该充分考虑到整个高中阶段小说教学的循序渐进性。

学习本文中可为学生今后鉴赏不同风格的小说打下基础。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2课时)评测练习

 一、基础知识

 1.填空

   ______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作品概括了农民起义______、______直至______的过程。

课文节选自原书第十回,题目是______,主人公是______,原是京城的八十万禁军教头。

 2.对林冲被逼上梁山的原因,分析得最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草料场被烧,已无宿身之地,只得上了梁山。

   B、是因为杀了陆谦、富安等人,罪责难逃,不得不投奔梁山。

   C、是因为林冲已认识到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本质,对它不再抱有任何幻想的原故。

   D、是反动统治者一“逼”再“逼”,“逼”之不已的结果,也是尖锐的矛盾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3.对本文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得正确的几项是()

   A、越来越紧,越来越大的风雪,已成了小说中人物活动的自然背景,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B、通过大风雪的描写,渲染了气氛。

   C、由于风雪的变化,层层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深化了主题。

   D、自然景物的描写能给小说抹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对下列环境描写,判断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①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②那雪下得正紧。

   ③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④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

   A、全部的环境描写,为小说人物的活动设置了一个特色鲜明的背景,为人物活动渲染了气氛。

   B、环境描写中风雪的变化层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情节的发展作好了铺垫

   C、第①句描写风雪初起,照应了题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它与后面的环境描写相照应,使全文结构更加紧密。

同时,典型的环境描写也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D、第③句称这场大雪为“瑞雪”,暗示了林冲的命运的转折,表现了作者的态度。

5、本文揭示了林冲从委曲求全到被迫反抗的转变过程及原因。

下列各句是林冲不同阶段的语言描写,反映出林冲什么样的内心活动,从句后的答案中分别选择恰当的项:

  ①我是罪囚,可怕玷辱你夫妻两个……()

  ②这屋如何过得一冬?

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

  ③泼贼!

我日来又和你无什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

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A、心地善良,为人正义B、安分善良,认识糊涂

   C、忍无可忍,感到不平D、奋起反抗,报仇雪恨

   E、委曲求全,得过且过F、逆来顺受,随遇而安

  6、对下列句子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ui

   ①且把闲话休题,只说正话。

   ②话不絮烦。

   ③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性命。

   A、这些话都表现了作者对他深爱的主人公的关注。

   B、这些话都反映古代白话小说是从说书人的话本或拟话本脱胎而来的事实。

   C、这些话都体现作者驾驭故事情节发展的努力。

   D、这些话都反映出作者把握文章结构、能充分吸引读者的本领。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

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林冲道:

“这屋如何过得一冬?

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

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俪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7、这一段里几次写到风雪,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写风雪为后文草厅倒塌,林冲只得去住古庙的情节做了铺垫。

 B、因风雪而寒冷而沽酒,情节发展顺理成章。

   C、风雪的环境描写激发了英雄的壮志豪情,林冲义无返顾地走上了反叛之路。

   D、古人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大风大雪正为坏人作恶陷害林冲提供了客观条件。

  8、对这段文字中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林冲还想在草料场过一冬,表明林冲屡遭磨难,此时却并无反心,一心只想逆来顺受,以待出头之日。

   B、林冲雪夜沽酒不忘带上花枪,说明他对奸人陷害已有防范。

   C、盖火的细节暗示草料场失火并无林冲半点责任。

   D、拽门、锁门、带钥匙的细节描写,说明林冲办事精细,小心谨慎。

三、拓展练习

  9、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是()

  10、《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

《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

  11、对对联。

   上联:

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

  12、阅读白居易的《夜雪》,完成

(1)、

(2)题。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风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此诗新颖别致,立意不俗。

对“夜雪”的描写,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是从哪三个角度来写夜雪?

 

参考答案

  1、《水浒》诞生发展失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林冲

  2、D3、ABC4、C5、①B②F③D 6、B 7、C 8、B

  9、曹雪芹10、鲁达曹操 

11、①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 ②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

③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④嫉贤妒能,公谨暗设计

  12、

(1)全用侧面描写。

   

(2)肤觉:

“冷”。

视觉:

“明”。

听觉:

“折竹声”。

课标分析

《新课标》提倡“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主导”“提倡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理念;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提出“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具体要求。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和容纳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多元文化,正确理解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分辨精华和糟粕,作出恰当的评价。

引导学生从优秀的小说作品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素养。

 《新课标》要求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深入领会作品的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