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全国新课标区高三模拟卷二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全国新课标区高三模拟卷二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全国新课标区高三模拟卷二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全国新课标区高三模拟卷二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全国(新课标区)2018届高三模拟卷
(二)理综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葡萄糖可存在于线粒体与叶绿体中
B.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与尿嘧啶核糖核苷酸不会存在于同一病毒中
C.过酸的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混合,淀粉就不会发生水解
D.大象的血液中钙离子的含量太高,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叶绿体中发生光合作用的全过程,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形成丙酮酸才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2.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3.以酸(无机酸或有机酸)为催化剂,在高温高压下可将淀粉水解转化为葡萄糖;4.血液中的钙离子含量太高,会出现肌无力的现象,血液中的钙离子含量太低,会出现肌肉抽搐的现象。
【详解】叶绿体中有葡萄糖是因为光合作用合成了葡萄糖,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的过程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进入线粒体的是丙酮酸,所以线粒体中不含葡萄糖,A项错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合成DNA的原料,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病毒中只含有一种核酸,所以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与尿嘧啶核糖核苷酸不会存在于同一病毒中,B项正确;过酸的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混合,淀粉酶在强酸下失活,但淀粉在酸的催化作用下,能发生水解,C项错误;大象的血液中钙离子的含量太高,会出现肌无力的现象,D项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合物的作用及分布,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教材相关知识点,分析每个选项找并出每个选项的错误所在。
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桃树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存在染色单体与中心体
B.胰岛素基因与血红蛋白基因能在人体同一细胞中表达
C.奶牛成熟的红细胞衰老时,与凋亡有关的基因开始表达
D.癌症患者的细胞中可能存在没有突变的原癌基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有丝分裂前期出现染色单体,后期随着丝点分裂而消失;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纺锤体由两极的纺锤丝形成;2.由于人体所有的细胞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则正常的体细胞中的基因是相同的,但不同细胞中表达的基因不一定相同。
3.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器和细胞核,不能进行转录翻译。
4.原癌基因存在于一切正常细胞中。
【详解】桃树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存在染色单体,但桃树是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A项错误;胰岛素基因只在胰岛B细胞中表达,血红蛋白基因只在未成熟的红细胞中表达,B项错误;奶牛成熟红细胞中无细胞核,已丧失控制其凋亡的基因,C项错误;癌症患者体内有正常的体细胞,含有未发生突变的原癌基因,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细胞分化、细胞凋亡和癌变等知识点,首先要求考生掌握细胞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规律,明确同一个体中所有的体细胞都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理解细胞分化、凋亡和癌变的实质,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
3.Rbfoxl蛋白质能够与特定的信使RNA分子结合,阻止这些信使RNA被翻译成蛋白质。
如果Rbfoxl蛋白质丢失,那么mRNA分子将不再受到抑制,这可能会导致细胞的异常生长,甚至引起癌症。
研究人员发现,细胞质中的Rbfoxl蛋白质是果蝇生殖细胞发育过程中必需的。
没有这种蛋白质,生殖细胞的分化过程被封锁在一个特殊的阶段,不会向下进行。
它们不能分化成为成熟的卵子。
对此说法中正确的是
A.果蝇的1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生殖细胞
B.Rbfoxl基因转录时,RNA聚合酶要与该基因上的起始密码子结合
C.Rbfoxl基因转录时两条DNA链可同时作为转录的模板
D.上述特定的信使RNA上有的密码子不能在转运RNA上找到相应的反密码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启动子是DNA中的一段碱基序列,对转录mRNA起调控作用,是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当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后,能准确地识别转录的起始点并开始转录;2.起始密码是mRNA上三个相邻碱基,是翻译的起点。
3.mRNA上有终止密码,任何tRNA分子都不能正常识别,即tRNA上没有与之相应的反密码子。
【详解】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A项错误;基因转录时,RNA聚合酶要与该基因上的启动子结合,B项错误;转录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形成RNA的过程,C项错误;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tRNA上没有与之对应的反密码子,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转录和翻译等知识点,要求考生识记密码子的概念和种类,掌握密码子的特点,解题关键是对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的综合理解。
4.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DNA分子中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但却未发生基因突变
B.在高倍镜下认真观察染色体,可判断基因突变的具体部位
C.基因重组就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D.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有遗传讯息的DNA片段称为基因;2.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异;3.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即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详解】如果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增添在非基因片段,则未发生基因突变,A项正确;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B项错误;基因重组的类型有:
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项错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而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相互交换片段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可遗传变异三个来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因突变的实质,区分基因重组的类型,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重组的区别。
5.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胚芽鞘、芽、成熟组织中,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
B.用某种植物激素处理植物可以使细胞的体积增大,物质运输效率也随之增大
C.向日葵花向阳开,并未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木瓜产生的乙烯利可以促进其他果实成熟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
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即进行极性运输,而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2.生长素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作用特点是两重性:
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
3.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低。
【详解】在胚芽鞘、芽中,生长素只进行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A项错误;生长素可通过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而使细胞体积增大,但物质运输效率随之减小,B项错误;单侧光下由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使向日葵茎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背光的一侧浓度高,这样,向光的一侧生长区生长较慢,背光的一侧生长区生长较快,从而出现向日葵花向阳开的现象,没有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项正确;乙烯利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木瓜产生的,可以促进其他果实成熟,D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种类、作用及作用特点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识记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作用部位,生长素的运输方向,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并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茎的向光性、顶端优势等现象。
6.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并非只有标志重捕法
B.沙丘、火灾过后的草原、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属于群落的初生演替
C.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标志重捕法是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进行粗略估算的一种生物统计方法;对于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2.初生演替指在一个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上或原来存在植被,但后来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3.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循环的过程。
【详解】对于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A项正确;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火灾过后的草原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项错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C项错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的不是化合物而是化学元素,D项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动物种群密度调节方法、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对教材相关概念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
二、非选择题
7.图甲表示过氧化氢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与图丙(曲线Ⅰ)分别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氧气产生量与时间、过氧化氢浓度之间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____________(填:
一定/不一定)高于无机催化剂。
甲图中,pH由C降到A的过程中,过氧化氢酶活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适度升温,图乙中M点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_____(填:
左移/右移)。
(3)图丙中若在0点____________(填:
适度升温/增加底物量),就会形成曲线Ⅱ。
(4)将动物的肝脏研磨液煮沸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发现此时仍有少量的氧气产生,试解释原因:
__。
若将动物新鲜的肝脏研磨液加入到另一过氧化氢溶液中,如发现只产生少量的氧气,试解释原因:
___。
【答案】
(1).不一定
(2).保持不变(3).右移(4).增加底物量(5).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能分解产生氧气(6).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过低
【解析】
【分析】
1.分析图示内容:
图甲中,B点为酶作用的最适pH,A点时酶的活性下降,C点时由于过碱酶的活性=0;图乙中M点表示H2O2已全部分解;图丙中的曲线I表示O点之前,氧气生成量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2.酶催化功能的本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3.H2O2常温下可以分解,加热可加快其分解。
【详解】
(1)过氧化氢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比无机催化剂显著,所以酶的催化效率高于无机催化剂;pH值处于C点时,强碱下酶已失活,所以当pH由C降到A的过程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保持不变。
(2)图乙是在适温条件下所做实验,如果适度升温会降低酶的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延长反应所需时间,即M点将右移。
(3)图丙是在适温条件下所做实验,如果适度升温会降低酶的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而减少氧气的生成量,因此如果形成曲线Ⅱ即增加氧气的生成量,只有增加底物量。
(4)将动物的肝脏研磨液煮沸,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失活,但由于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能分解产生氧气,所以肝脏研磨液煮沸后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仍有少量的氧气产生。
新鲜的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活性较高,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如发现只产生少量的氧气,说明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过低。
【点睛】本题借助图形考查酶的作用及作用机理、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对题图信息的解读,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点,分析图中曲线变化的规律,理解温度、pH等因素影响酶促反应的实质,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
8.如图甲为夏季时某密闭玻璃罩内(罩内放置—株完整菠菜)CO2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据图甲回答下列问题:
(1)菠菜叶肉细胞中吸收光能的色素位于____________,可用____________等有机溶剂提取色素。
(2)下图能代表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图甲中D点相符合的一项是____________。
(3)试解释FG段C02浓度下降不明显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科研人员给该菠菜浇灌H2180,预期会在02中检测到放射性。
在实验时,叶肉细胞中也出现了(CH2180)。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CH2180)最可能的转化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2).无水乙醇(其它合理答案也可)(3).④(4).此时温度很高,蒸腾作用很强,气孔大量关闭,C02供应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5).H2180→C1802→(CH2180)(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
【分析】
1.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捕获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2.分析图甲:
由于玻璃罩内放置—株完整菠菜,所有细胞都进行细胞呼吸,而只有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所以A~D点时玻璃罩内CO2浓度上升,说明此段时间内所有细胞的呼吸速率大于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D点后叶肉细胞光合速率大于所有细胞呼吸速率;FG段较EF段C02浓度下降较慢,说明FG段的光合速率低于EF段。
【详解】
(1)叶肉细胞中吸收光能的色素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由于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故可用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丙酮等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2)图甲中的D点时叶肉细胞光合速率=所有细胞的呼吸速率,此时光合作用所需CO2来自叶肉细胞和非光合作用细胞,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除了自身细胞有氧呼吸外,还提供给非光合作用细胞,即图④所示。
(3)FG段与EF段相比光照强度增大,但由于此时温度很高,蒸腾作用很强,导致气孔大量关闭,使C02供应减少,影响暗反应,导致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所以C02浓度下降不明显。
(4)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将H218O光解产生18O2,同时叶肉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在第二阶段将丙酮酸水解,产生C18O2,C18O2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生成(CH2180)。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点,解题关键是1.识记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及发生场所。
2.提取题干信息,抓住关键句“罩内放置—株完整菠菜”,据此分析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是进行光合作用细胞的光合速率与所有细胞呼吸速率的差值所致。
3.分析题图内容,找出曲线变化规律,分析图甲中各个关键点的含义(如D、H点),理解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间的关系。
9.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神经递质存在于____________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__结合,引发突触后膜变化。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出现在____________处。
(2)小肠黏膜产生的促胰液素通过____________的传送可作用于胰腺,促胰液素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免疫活性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答案】
(1).突触小泡
(2).特异性受体(3).突触后膜(4).体液(5).促胰液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6).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7).监控和清除
【解析】
【分析】
1.神经递质在突触传递中是担当“信使”的特定化学物质,在突触前神经元中合成,通过高尔基体形成突触小泡,以胞吐形式分泌到突触间隙;当兴奋冲动抵达神经末梢时,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即小泡内递质释放入突触间隙,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特殊受体,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2.激素调节的特点:
微量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3.激素作为信号分子与靶细胞上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详解】
(1)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被突触小泡膜与细胞质分开,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在突触后膜处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变。
(2)小肠黏膜产生的促胰液素是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胰腺。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的促胰液素,以维持其含量的动态平衡。
(3)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免疫系统的功能有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几种方式,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解题关键是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激素调节的特点,理解神经元间信号传递的过程及信号变化。
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
10.己知果蝇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两条致死。
其两对相对性状中直毛(B)对分叉毛(b)(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该等位基因位于Ⅱ号常染色体上)。
一对都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长翅直毛的雌果蝇(AaXBXb)与长翅分叉毛的雄果蝇(AaXbY)杂交得F1,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欲根据子代果蝇的眼色就能区分雌雄,则亲本的基因型应选择为___________(只考虑红眼、白眼这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E、e表示)。
(2)F1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_种。
F1长翅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
(3)F1中染色体数正常的长翅直毛果蝇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
(4)某果蝇种群的不同个体之间通过生存斗争而发生的进化___________(填:
属于/不属于)共同进化。
【答案】
(1).易饲养、繁殖快、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答出两点即可,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2).XeXe与XEY(3).12(4).5/6(5).1/8(6).不属于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干信息“根据子代果蝇的眼色就能区分雌雄”,判断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分析题干的信息判断染色体与性状的关系为:
ⅣⅣ:
正常生存(染色体正常),ⅣO:
正常生活(缺失一条Ⅳ号染色体),OO:
致死(缺失2条Ⅳ号染色体);一对都缺失1条Ⅳ号常染色体的果蝇杂交,雌配子为1/2Ⅳ+1/2O,雄配子为1/2Ⅳ+1/2O,理论上F1成活概率为3/4,其中正常染色体的占1/3,缺失一条染色体的占2/3。
3.长翅直毛的雌果蝇(AaXBXb)与长翅分叉毛的雄果蝇(AaXbY)杂交,F1果蝇的基因型及表现型比例为:
1/4AA+2/4Aa(长翅)、1/4aa(残翅);1/4XBXb(直毛雌果蝇)、1/4XbXb(分叉毛雌果蝇)、1/4XBY(直毛雄果蝇)、1/4XbY(分叉毛雄果蝇);
【详解】
(1)果蝇作为典型的实验动物的优点是:
易饲养、繁殖快、后代数量多、相对性状明显、染色体数目少等。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欲根据子代果蝇的眼色就能区分雌雄,应选择基因型分别为XeXe与XEY亲本杂交,子代中雄果蝇全为隐性性状,雌果蝇全为显性性状。
(2)一对都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长翅直毛的雌果蝇(AaXBXb)与长翅分叉毛的雄果蝇(AaXbY)杂交,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F1基因型种类为2×2×2=16,其中能成活的占3/4,故F1的基因型共有12种。
F1长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Xb、AaXBXb、AaXbXb四种,其中纯合子AAXbXb占1/3×1/2=1/6,杂合子占5/6;
(3)根据题干分析,F1中正常染色体的占1/3,表现为长翅果蝇占3/4,直毛果蝇占1/2,
故F1中染色体数正常的长翅直毛果蝇所占的比例为1/3×3/4×1/2=1/8;
(4)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所以某果蝇种群的不同个体之间通过生存斗争而发生的进化不属于共同进化。
【点睛】本题考查了染色体缺失致死的变异以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要点是根据题意用“O”来表示不含Ⅳ号染色体的配子,进而分析后代的染色体组成;进行相关子代某种基因型或表现型的概率计算时,先根据分离定律逐对分析F1的基因型,再进行自由组合。
11.【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问题:
(1)在制作果醋、泡菜的过程中需要提供充足氧气的是___________。
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_________、温度和___________。
(2)某同学进行微生物纯化培养时,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
该同学所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出现此图所示结果的原因很可能是___________。
除此法外,还有___________法也可对微生物进行纯化培养。
后一种纯化微生物的方法___________(填:
能/不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
活菌的实际数目往往比统计的菌落数___________(填:
高/低)。
【答案】
(1).制作果醋
(2).腌制的时间(3).食盐的用量(4).稀释涂布平板法(5).由于稀释度过低导致纯化效果不甚理想(6).平板划线(7).不能(8).高
【解析】
【分析】
1.果醋的制作原理:
起作用的是醋酸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适宜温度为30℃~35℃;2.泡菜的制作原理:
起作用的是乳酸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适宜温度为30℃~35℃;3.常用接种方法:
平板划线法一般多用于菌种的纯化,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对混合菌进行分离;稀释涂布平板法一般多用于筛选菌株,可以计数,可以观察菌落特征;
【详解】
(1)制作果醋时参与的微生物是醋酸杆菌,是好氧菌,制作过程中需要提供氧气;制作泡菜时参与的微生物是乳酸菌,是厌氧菌,制作过程需要密封;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
(2)据图分析可知,该同学所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出现图示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稀释度过低导致纯化效果不甚理想;还可选用平板划法来接种,此种方法不能用于微生物的计数;由于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因此活菌的实际数目往往比统计的菌落数高。
【点睛】本题考查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醋、泡菜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微生物培养的操作步骤和相关原理,充分联系教材,找到与教材的衔接点,尽可能用教材语言规范答题。
12.【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材料一科学家巳培育出能够完全抵御一种毁灭性和致命性病毒的“超级猪”。
这种转基因猪不会感染“猪蓝耳病”(由能够引发严重呼吸问题的病毒感染所致)。
材料二世界上第二个“三亲宝宝”于2017年1月5日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