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3043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一、教材分析:

本节特点之一是:

内容抽象、政治性、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

因此,教学中要明确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特点之二是:

具有总结性的作用和地位。

明清时期已到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政治制度在前代基础之上又有新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空前强化时期,且逐步走向衰落。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识记:

明设三司,废丞相;内阁制度的由来及演变;清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及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

2.了解明清在政治制度上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及影响,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归纳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表现及其影响,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过程与方法

1.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使学生掌握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并提炼有效信息,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使学生认识到从专制到民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

⑵中国皇权的高度集中式地主阶级政治发展的产物,也是封建社会步入晚期最后“辉煌”的折射。

三、、重点及难点

 :

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发展的社会影响。

 难点:

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分析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发展的社会影响。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接触过“内阁”“军机处”等概念,也知道这些机构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达顶峰阶段。

但对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强化后对整个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还不是很清楚。

高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特别是古代史知识还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在教学前需要以某种方式来补充或扩充与教材有关的历史知。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用具

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感悟,互动创新”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课前准备:

学生的学习准备:

预习学案预习内容

教师的准备:

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疑惑,使教学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师:

中国历史上既出现过一些贤相,名垂青史;也有一些奸相,留下万古骂名。

请分别举几个例子说明?

(譬如贤相:

文天祥正气永存;魏征刚正不阿;比干直言纳谏;包拯:

铁面无私。

奸相:

赵高颠倒黑白;贾似道祸国殃民;李林甫口蜜似剑;秦桧残害忠良。

)导入:

丞相该不该存在?

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案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

1.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为什么到明朝时被废除了?

首先要明白明太祖为什么要废宰相。

可以针对此问题请学生结合教材知识思考得出结论——原因:

①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直接原因);②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

有人认为明朝废除宰相制度,是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请学生讨论、探究这一问题。

参考答案:

首先,明朝因为改革地方政治制度而加大了丞相的权力,(教材小字部分有所介绍)导致皇权与相权矛盾进一步激化。

其次,胡惟庸擅权专恣成为明太祖加强皇权、废除丞相的借口。

胡惟庸被杀是加强皇权的必然结果。

最后,宰相制度的废除,标志着君主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

设问:

宰相制度的废除带来了怎样的结果?

结果:

①加强了皇权,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②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设计意图:

通过结合史料分析原因,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二、内阁的设立:

设计表格学生自主完成:

时期

名称

职权

特点

明太祖时期

设立殿阁大学士

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

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时期

设立内阁

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地位逐渐上升,有专门的衙署和属官

明宣宗以后

可以“票拟”对奏疏的处理意见

地位变得更加重要

首辅权压群臣,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

设计意图:

直观再现内阁制的形成过程,是学生更好的掌握。

探究三:

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

参考表格:

结论:

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设计意图:

通过设计表格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认识宰相制与内阁制的不同,加深学生的掌握。

探究四:

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积极作用: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①皇帝决策:

具有独断性、随意性,易出现失误;

②官场风气:

使官吏唯上是从,助长因循守旧之风;

③官僚机构:

使官僚机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

(和申)

阻碍了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总结如何评价另外是积极作用为主还是消极作用为主?

设计意图: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评价历史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学生提升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反思总结,当堂测试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是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下一课我们将会学习希腊的民主政治,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希腊民主政治的原因历程评价,并完成本节课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

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

九.板书设计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违背时代潮流

阻碍社会发展

明朝

清朝

设三司

设内阁、置六部

废中书省和丞相

设南书房

设内阁

设军机处

 

封建制度的衰落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

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探究点,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其中情境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教学过程课堂探究部分30分钟,反思总结当堂检测10分钟,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争取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

由于平时只顾历史兴趣的培养,所以对历史发展规律性的认识和探索方面还显得不太够。

对新课标的实施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案

学校:

临清市实验高级中学学科:

高中历史编写人:

陈雪平审稿人:

王明强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初步了解丞相制度废除的过程2、知道内阁制确立的步骤及军机处设立的目的

二、预习内容: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

(1)历史原因:

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

(2)元朝教训:

明太祖鉴于元朝丞相权势过重,认为丞相的使用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3)现实原因:

明太祖废元朝,在地方设,集地方权力于中央,使宰相职权扩大。

(4)导火线:

“胡惟庸案”成为废除宰相制度的导火线。

2.经过:

年,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同时,裁撤和,以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

秦以来的宣告废除,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二)、内阁的出现:

1.直接目的:

帮助皇帝。

2.形成过程:

(1)明太祖设立,作为侍从顾问;

(2)明成祖选拔官员入值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由此出现

(3)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3.认识:

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阁臣的升降、职权的大小依皇帝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

(三)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

(1)清朝初年,仿照明朝制度,设负责奏章票拟;

军国机要,由定夺,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康熙亲政后,将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和三足鼎立,互相制约,集权于皇帝。

2.目的:

(1)根本目的:

加强。

(2)直接目的:

办理军务。

3.时间:

年间。

4.职权:

跪受笔录,按皇帝旨意拟写成诏书,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执行。

5.认识:

(1)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

(2)军机处的设置,使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手中,空前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提出疑惑:

黑板上展示,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重点:

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1.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2.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二、学习过程:

探究一:

1.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为什么到明朝时被废除了?

 

探究二:

内阁的设立

时期

名称

职权

特点

明太祖时期

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

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

设立内阁

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地位逐渐上升,有专门的衙署和属官

明宣宗以后

可以“”对奏疏的处理意见

地位变得更加重要

首辅权压群臣,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

探究三:

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学生讨论或者展开辩论:

内阁就是变相的宰相制度吗?

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

参考表格:

结论:

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探究四:

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三:

教学反思明清时期,我们第一次被西方落下,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正抓紧机遇迎头赶上。

21世纪的一百年,中国能否赶上世界?

对中国来说,很重要;对我们来说,任务很艰巨。

当堂测试:

1、废除丞相制度后,明朝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

A内阁B军机处C三司D枢密院

2、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①参知政事的设置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军机处的设立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②④①③D④①②③

3、明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明()

A内阁和军机大臣职权渐重B皇帝任人唯亲

C内阁和六部职权加强D专制皇权加强

4、明朝建立以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

“三司”指的是()

①承宣布政司②提刑按察使司③奴儿干都司④都指挥使司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

说明了明朝()

A皇权日益加强B中央机构健全C相权受到削弱D地方权力加强

6、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是在()

A明太祖时B明成祖时C明宣宗时D皇太极时

7、关于明朝内阁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在明初殿阁大学士的基础上发展而来②设立后地位日益提高

③是位居六部之上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④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以下关于“票拟”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随着明朝政治制度的发展,内阁大臣取得票拟权

②票拟是指内阁大臣替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处理意见

③票拟权的取得反映了内阁地位的提高

④票拟权的取得使内阁成为最高决策机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皇帝是()

A明太祖B明成祖C康熙D雍正

10、史载:

“军国大计……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这一现象始于()

A明朝早期B明朝末期C清朝早期D清朝末期

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

1、内阁制正式确立于()

A.明太祖时B.明成祖时C.明宣宗时D.明宪宗

2、“票拟”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中央政府运作的重要制度,该制度始自()

A.汉武帝B.唐太宗C.明宣宗D.康熙帝

3、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在于()

A.激化了阶级矛盾B.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C.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D.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5、关于“废行省,设三司”的评价正确的是()

A.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巨大变革

B.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和开发

C.通过分散地方的权利来加强中央集权

D.通过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提高了办事效率

6、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体现了()

A.国家统一的需要B.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D.政令统一的需要

7、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中,与后来宦官专权有直接关系的是(  )

A.废除丞相B.设立厂卫特务机构C.八股取士D.地方设三司

8、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统治阶级的权欲B.地主阶级的要求

C.封建小农经济的分散性D.法家思想的启示

9、《大明律》主张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这充分体现了()

A.封建法规的尊严B.法制意识的加强C.君主专制意志D.地主阶级的利益

10、“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A.适应军事需要B.加强中央集权C.加强皇权D.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11、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A.决定军国大事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

12、中国古代君臣关系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过程:

唐朝大臣和皇帝讲话是坐着的,宋朝大臣和皇帝讲话是站着的,明清大臣和皇帝讲话是跪着的。

这种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封建君臣关系日趋不平等B.封建君臣关系逐渐疏远

C.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D.封建君主越来越不开明

二、材料解析题

1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首章》

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明太祖《皇明祖训·序》

请思考: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为何不许立丞相?

(2)你认为应怎样评价明太祖的这种规定?

说明你的理由。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

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

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

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但到了宋朝,宰相大臣就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

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

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长,以至于大臣们都有的护膝。

请思考: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的,说明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为什么到明朝时被废除了?

原因:

①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直接原因);②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

有人认为明朝废除宰相制度,是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请学生讨论、探究这一问题。

参考答案:

首先,明朝因为改革地方政治制度而加大了丞相的权力,(教材小字部分有所介绍)导致皇权与相权矛盾进一步激化。

其次,胡惟庸擅权专恣成为明太祖加强皇权、废除丞相的借口。

胡惟庸被杀是加强皇权的必然结果。

最后,宰相制度的废除,标志着君主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

学案探究三:

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

参考表格:

结论:

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探究四:

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积极作用: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①皇帝决策:

具有独断性、随意性,易出现失误;

②官场风气:

使官吏唯上是从,助长因循守旧之风;

③官僚机构:

使官僚机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

(和申)

阻碍了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答案:

当堂测试

1---5ADDBA6---10AAADC

课后练习与提高

1---5BCDBC6---10BBCCA11---12DC

(1)原因:

明太祖认为丞相制度妨碍皇权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胡惟庸谋反案。

(2)废丞相,权分六部,皇帝操权柄,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巩固统治;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但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社会兴衰维系于皇帝个人素质;便利了君主独裁专制。

演变了皇权。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一、说教材

1、 教材地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

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明代罢中书省、废丞相,内阁制为中央辅政机构;清代以内阁及军机处为中央辅政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军政要务。

明清两代,以六部为中央政务部门,分理国政,直属皇帝。

皇权兼并了相权,使皇权发展到顶端。

本节课承接本单元的第2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第3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脉络清晰地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

同时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使中国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揭示了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一个原因,从而为学生以后学生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奠定了基础。

2、 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

(2)、识记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

(3)、了解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极其发展。

(4)、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5)、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

内阁、军机处,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6)、从多角度分析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掌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极其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过程与方法:

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

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二、说学情

高中学生自身的知识、个性与社会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强,而且获得比较丰富的学习策略。

对于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时接触过,但对它的认识比较肤浅,大多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

三、说学法

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激发学习激情的重要因素。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以下两种学习方法:

一是观察学习法,充分运用材料作铺垫,引导学生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期望学生在运用历史材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培养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与辨析历史材料的方法;培养“论从史出”,“以史实为依据”的历史学习习惯。

二是思辨学习法。

通过提供相关知识背景,创设各种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开展课堂讨论,形成互动的课堂氛围,在合作与交流中切实体验历史,深刻理解历史。

四、说教法

应该充分利用历史学科蕴含丰富图片、史料资料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整体。

使学习过程成为“感知-理解-运用”的过程,更是掌握方法、积累经验、发展能力、生成情感的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带领同学们回顾一下第2、3课学习的内容,因为第2课讲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第3课讲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对这两节课内容的复习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发展脉络完整的呈现在学生面前。

接下来就通过对胡惟庸案的讲解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问题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①  导入新课后,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们展示一段朱元璋大肆杀戮功臣的资料,提示学生大肆杀戮功臣是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接着引导学生看课本提问他们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还采取了哪些措施,从而得出明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关于清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是引导学生回忆清宫戏中见到的一些现象,通过讨论来总结清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因为最近有关清代宫廷的电视剧比较多,学生们应该都接触过。

这是难点“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措施”的解决方案。

②难点“宰相制和内阁制区别”解决方案:

著名史学家钱穆在其《国史大纲》曾指出:

“(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

此乃“权臣”,非大臣。

故虽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

”引导同学们认识到宰相是“大臣”,握有大权的阁臣只是“权臣”。

然后通过课本P17“历史纵横”中张居正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宰相制下,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

但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

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发生,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及其职位,而来自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比如张居正当时是有皇太后的支持。

一旦失宠,其地位便会一落千丈,张居正死后的下场可以证明这点。

因此,尽管有人认为明代的首辅即变相重设的宰相,但其权力与前代宰相已不可同日而语,更谈不上制约皇权。

难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解决方案:

主要是通过对西方内阁和明清时期内阁的比较这一探究性问题来认同学们认识到:

明朝的内阁是皇权专制强化的产物,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而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中国的内阁使得中国走向专制、愚昧,而西方近代的内格使他们走向民主、科学。

从而引导同学们来总结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3、课堂小结

在讲授完本节课的内容后,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力求本课内容当堂消化,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同时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作个小结。

4、知能训练,运用迁移

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5、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