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宝风景名胜.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2774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宝风景名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参宝风景名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参宝风景名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参宝风景名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参宝风景名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参宝风景名胜.docx

《参宝风景名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宝风景名胜.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参宝风景名胜.docx

参宝风景名胜

欢迎来我的家乡参宝休闲观光

~~会龙花椒谷、十二寺庙、十八山庄、四十一名胜等你来

参宝风景名胜,听我来给你作一一介绍:

参宝花椒谷位于参宝镇会龙村,地处浅丘,山谷延绵,地势高低起伏,由于山地土壤贫瘠,岩层疏松,蓄水能力弱,在山上种植花生、玉米、红薯等经济作物收成均不理想,长久以来,山体荒废,杂木丛生。

经过深入调研发现,花椒谷海拔高310米,平均气温17.5度,年降雨量1045.4mm-1184.2mm,日照充足,其土壤、气候条件适宜发展花椒种植。

参宝镇党委政府通过决策,决定托山地资源优势,开发非耕地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花椒产业,打造“麻哥”花椒品牌。

2017年,通过土地承包等方式,完成了荒地流转,建成了3000亩花椒产业园,建设有300亩花椒种植管护示范基地,并成功打造了1000亩花椒高产稳产核心区。

以自然资源和产业园区为依托,通过“农业+”“旅游+”、“生态+”发展模式,发展农业产业、观光休闲、餐饮娱乐、科普体验、民宿康养以及农副特产品交易等多种业态,打造独具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

每年6月初,正值花椒采摘的季节,山间地头,是椒农们忙碌的身影,一簇簇青绿色的果实,油囊饱满,油脂浅黄至棕黄,清澈透明,椒香味绵长。

麻哥麻嫂欢迎四方来客摘花椒,吃豆花腊肉。

龙顶山寺庙

龙顶山寺庙位于合江、泸县、永川三县市的交汇处,江北泸合公路穿境而过,龙顶山绵延起伏,山势雄伟。

东与北寨山接壤,群山拥抱,犹如万马归朝,南与浩瀚的万里长江相望,东南与笔架山遥相对峙,西面有十二个小山丘,犹如十二朵莲花,西北面约一公里处有宏伟壮丽的雷霹石。

龙顶山系九龙群居山,嘴上有九个龙头犹存,形象逼真,楚楚动人。

其龙头,龙身,龙尾分布在合江、泸县、永川三县市的参宝、太伏、百和、大磨、马滩等十个乡镇,婉延百余里,这一带石滩起叠的石片,犹如鳞片,酷似一条腾飞的巨龙。

龙顶山寺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培修,有前、中、后三殿,前殿是18罗汉,中殿是玉皇,后殿是观世音。

均是古代雕刻的,气势雄伟壮观,玉皇殿是由四根合抱大的古木支撑,庙内设施齐全,藏匿有不少佛学经文。

椐碑文、石刻记载。

山门牌坊一刻有“龙顶山寺”四个大字;对联书刻:

有龙则灵,上龙顶仰龙光,龙诞飘香,龙子龙孙相会会龙山,瞻龙颜之俨然,有仙则名,到仙山游仙境风馥郁仙童仙女进出,出仙院者见仙姿之仿佛。

九龙举头朝玉帝,群山俯首拜金阙。

门前座立一对栩栩如生的石狮子,正龙口石壁上有明朝李巡抚在此观光,赏景游性大发,欣然书刻“山水奇观”四个大字,赫然醒目,有灯杆和若干香炉;每年正月初八,有四面八方,几里以外或百里以外的人来朝拜神庙有近万人来朝山,旅游观光,方园数百里久享盛名。

解放后,系龙顶乡人民政府处所。

龙顶山修建办公室、住宿楼、礼堂后,系龙顶山敬老院。

1994年龙顶敬老院与望川参宝敬老院合并搬迁。

寺庙除寺的菩萨、经书外,其余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是信教群众念经拜佛的圣地,也是广大群众休闲、旅游、观光的理想景区。

是川南成渝两省、市、西陲边境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

1992年后,参宝乡人民政府要挟气态在群众的要求及其龙顶山有其开发的价值,多次向县人民政府、县民族完教办、县旅游局申请,请求批准为综教活动场所和经济旅游开发区。

经过乡人民政府的不断申请不懈努力,要求逐步得到实现。

1994年12月6日合江县建设环保旅游局,以合建发{1994}191号文件批准成立合江县龙顶山旅游发开管理委员会,由当时任乡长的姚世泰任管理主任,成员7人,开发时对龙顶山景区进行开发管理。

1995年5月,参宝乡政府将原龙顶乡政府的房屋和住地,划归龙顶山管理委员会管理。

管理委员会股入资金10万元进行开发,使龙顶山寺庙占地及使用面积扩大到50余亩。

1996年合江县民族宗教办公室根据合江县人民政府合府办{1995}273号文件精神,批准合江县境内继法王寺后的第二个宗教活动场所。

市、县统战部、民宗办、旅游局及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到龙顶山进行指导规划,赠送万余元的树木花草苗,县统战部邬振家,李泽忠等领导亲自将花木送到龙顶山并参加种植。

1998年乡人民政府将原龙顶乡政府办公室、住宿楼及30亩地划规龙顶山寺使用管理。

1999年寺庙信教群众募捐56万元,新修大雄宝殿,完善了殿内设施,举行盛大的大雄宝殿开光仪式。

2000年后对寺庙前、中后殿,九龙口,九龙壁等进行维修,投入资金60余万元,2008年又投入资金30万元,新建了茶园,游亭。

既保持了古色古香,又使其焕然一新。

现在仍在继续投资,完善设施。

现在寺内设施俱全,有神职人员3人居士20余人,后勤服务人员100余人,平时每天接待香客游人100余人,庙会活动接待上万人次。

每逢正月初八,龙顶山寺“神仙”朝拜,有方园百里的众僧和成千上万游客观光朝拜。

当你踏上龙顶山顶时自然给你一种奇思遐想,心旷神怡的感觉。

放眼山下,四周群山净收眼睑各种各样的树木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让人目不暇接,留恋往返。

龙顶山神话的传说

龙顶山寺相传始建设于很古老的年代,要川西南大地有一片马桑树地势很高,在山顶上有一颗树长得特别高大,直入天宫,美猴王(孙悟空)经常与猴儿们在马桑树上嬉戏、攀爬,一次他们在最高那颗马桑树上攀爬时不小心爬到了天宫,口渴了想喝水,却不慎将玉帝的圣水打翻,顿时大地一片汪洋九龙趁机游到此地游戏,造成了大害。

玉皇大帝大发雷霆,令如来佛祖将孙悟空捉拿,压在五台山下,令雷公电母霹断马桑树,并咒骂:

马桑,马桑,你太娇,从此你不能长高,长上三尺就得弯腰。

从那以后马桑树便从乔木变成了灌木。

又派盘古王输通大江河流这九条龙被控在此下不了江,九龙头就成了龙顶山,龙顶山由此得名。

雷霹断的马桑树被埋入龙顶山周围地下,若干年后埋入土中的马桑树变成了乌木露出了地面。

人们为祷慰玉帝,将这些乌要修成了北寨山寺、龙顶山寺四望山寺三个寺,并将玉帝坐在三个寺的中间个寺——龙顶山寺的中殿。

展望滔滔江水,滚滚的长江东去,防止九龙下江作崇。

参宝乡除龙顶山外还有不少寺庙,主要有会基山寺,森华山寺,进宝山寺,飞孪堂寺,参宝山寺,会龙山寺,四望山寺,天台观寺,出仙院寺,四堡山寺,高照山寺,回龙寺等诸多寺庙。

会基山寺:

位于会基山一二社交界处的山顶上,建于乾隆年间,有前中后三殿,占地10余亩,寺庙门前有两根大黄桷树,民国时期,在这里办过保国民学校。

解放后,作过会基村办公室。

解放初期系会基联小后一直是会基村小学校址。

森华山寺;位于森华村六社,寺庙建于咸丰年间,建寺时四周森林茂密,故名森华山。

解放后系森华村办公室,森华村小校址,现为民房。

进宝山寺;位于郑坝一社,地型似宝,故称进宝山。

寺庙建于光绪年间,解放后为民房。

飞孪堂寺:

位于飞孪村一社,地型似一只飞行着的孪鸟,明朝万历年间在此建寺,故名飞孪堂寺,康熙皇帝巡访时曾留书“化成天下”四个大字的匾额,文煞费苦心大革命时被毁掉。

解放后作为村办公室,村小校址,村小搬走后寺庙已毁。

参宝山寺:

位于先坝村二社,现中心幼儿园,是良石坪山山尾,七朵莲花花心,明朝末年,一僧士将安子上,糟房山两山的小庙搬来修在此山上,取名参宝山寺,有三山共一寺之意。

这一带胜产稻谷、杂粮。

清初改名仓宝山,有粮仓之意。

1981年还名参宝山1994年在此修建了参宝幼儿园。

会龙山寺:

位于会龙村六社,与龙顶山山脉相连,传说是龙顶山的九条龙来自四面八方,邀约在这里会合在一起到龙顶山。

山寺建于明朝初年,乾隆4年,乾隆33年两次培修。

解放后曾是惠龙乡处所,惠龙乡并入望川乡后改为会民村办公室,会龙联小,会龙村小学校舍。

四望山寺:

位于赵村三社,系龙顶山山脉的延伸,山型独特,四周可见故取名四望山,康熙18年在此建寺。

解放前是朝拜龙顶山的主要寺庙之一。

1969年撤毁。

天台观寺:

位于天台村四社,在正冲田尾有一大岩石,岩石下又是一正冲田岩石高15米。

从下往上看似聂入空中一平台,明朝成历年间,在此岩石上建了一小寺庙,改为天堂观后人叫天台观,寺庙1958年撤毁,天台村依此而取名。

出仙寺:

位于石良村六社是龙顶山玉帝七仙女之神地。

顺治十二年修寺院,解放后撤毁,

四堡山寺:

位于寺宝村二社,山型四方望去象一座碉堡,嘉靖年间在此山顶修建一寺庙,取名四堡山寺,原寺宝村依此同音而取名。

高照寺:

位于高照村二社,有一座较高的山顶,嘉靖年间,有一僧人主持募捐在山顶上修建天堂寺,春节点上灯杆普照四方,故称高照寺

回龙寺:

位于郑坝一、三、四社交界处,有一山型似掉头回转的龙。

雍正十二年郑氏一族在此建了一寺庙,取名回龙寺。

寺庙门前是一正冲田,1958年川人民公社发动群众要此修建水库一座,取名回龙水库。

第三节山庄

李山:

位于会基山村六社,咸丰四年张氏一家在此修建住宅,据说修房时是一片李子林故取名李山。

解放后,团结村在这里作用过办公室,办过耕读校。

现为民宅。

姚湾:

位于会基村一社,康熙五十八年姚氏家族姚八冈在这里修建祠堂住宅,取名姚湾,现为民房。

胜坛:

位于胜坛村五社,始建于乾隆年间,嘉靖咸丰年间续修,正中是七仙神位,坛神。

上下左右都是住宅,取名圣坛。

1981年改名为胜坛,现为民宅。

斑竹林:

位于郑坝七社,郑光强于民国9年修建设,修建设时是一片斑竹林,取名为斑竹林。

解放后是郑坝村办公室,郑坝村小。

现为民宅。

天井坎;位于郑坝一社,雍正八年郑氏一家在这里修建住宅,此处有一水井,能供数十人饮水,修房时将水井围在天井内,故名天井坎。

现为民宅。

黄角嘴:

位于飞孪村四社,民国六年,胡氏一族一家在这里修住宅,当时山嘴上有一根大黄角树,故取名黄角嘴。

现为民宅。

白杨湾:

位于先坝村二社。

系地主庄园。

解放后仓宝乡政府处所,1973年仓宝公社迁往良石坪后撤除。

对门:

位于石良村七社,民国4年,赵泽均修建的民宅。

1952年惠龙乡处所。

现为民宅。

瓦窑坊:

位于会龙村五社,此处建过瓦窑,胡氏祖业,民国2年胡禹增祖辈在此建住宅,取名瓦窑坊。

民国10年泸县团总任学西,以胡氏、通匪为由,放火烧毁庄园。

民国14年重建。

解放后系惠农乡并入望川乡前处所,后为会龙村办公室,现为民房。

鹅田:

位于石良村四社,袁氏庄园,建于清朝初年。

庄园朝门前一大田,形状似鹅,故取名鹅田,

水井沟:

位于先坝村一社,松树顶山脚下,有一水井,常年不缺水,水下面有一正冲田。

民国十八年赵九成在此水井前修住宅,取名水井沟。

1958年望川公社发展动员群众在正冲田修建设水库一座,取名水井沟水库。

新瓦房:

位于长春村一社,松树顶山东脚,与水井沟背对背,由赵氏家人于乾隆年间修建。

解放后人民公社化时期系望川人民公社第二卫生院院址。

现为民宅。

华天寨:

位于长春村二社,地形似一天然寨子,明朝末年杨氏家人在此建设房,建得大而漂亮,取名华天寨,意华丽的天生寨子。

水竹林:

位于幺店子村二社,原系一片小竹林,民国6年由黄嘉焕开垦修建住宅,取名水竹林。

学堂:

位于幺店子村五社,何氏祖辈何汝通,民国初年在这里修建房屋,办过学堂。

马善田:

位于会基村八社,天新桥河溪右上侧,溪边有一块大田,似伏着的被训服的马,清朝末年,陈氏一家在田的上侧建住宅,取名马善田。

鲤鱼塘:

位于飞孪五社,河溪处有一大水凼。

养鱼盛产鲤鱼,清朝末年袁姓一家在此处住宅,取名鲤鱼塘。

小屋基:

位于长春村二社,原系地主赵廷辉修建的有上下厅、四合院的庄园。

解放后人民政府收归国有办学。

第四节名胜

干黄颠:

位于会基村三社,是朱沱至白沙望川六角的石板大路交汇处。

从前有一颗又高又大的黄颠树,当时叫高黄颠,清朝末年,这颗黄颠被雷霹,并一同霹死了藏匿在树内的一条蛇,为了避邪,住在临近黄南坳的郑兴瑞的祖先,在此修建了观音小庙一座,并在原黄颠树的地方重载了一颗黄颠树,从此人们就叫此处为干黄颠。

解放初期,儿童团在这里设过岗哨,望川合作商店在这儿开过售货亭。

水洞岩:

位于胜坛村一社,与会基村六社,朱沱镇先锋村七社交界处,这儿有一高十多米,长六十多米的岩石,岩石上经常有水流过,故取名水洞岩

五大界:

位于胜坛五社与森华六社交界处,在一块南坳田边分别坐落着两块界碑,东边一块指明到望川、朱沱的路;西边一块指明到白沙、万定、转龙的去路,是五条路的交汇处和分向处,解放前是邹、赵、刘、李、宋等五大家田土的分界处,故取名五大界。

血盆山:

位于森华村五社的一山,山下一口塘酷似一口盆子,相传张献中入川时在这儿交过战,交战双方死伤惨重,血将水塘的水染成如血一般,故而取名血盆山。

郑坝:

位于郑坝村一、二、三、七社一带。

雍正年间,胡广移民四川时,郑氏一族在现郑坝一带修修一祠堂,住宅。

繁衍后代,这一带大部分人都姓郑,故取名郑坝。

马鞍山:

位于郑坝五社,有一山形式马鞍,故此取名为马鞍山。

朱沟:

飞孪村四社一正冲,主要居住朱氏一族,故取名朱沟。

杜沟:

位于飞孪村六社一正冲,因这条正冲田是一姓杜的购买,并在田边山壁修建住房,取名杜沟。

良石坪:

现参宝乡政府处所和集镇所在地。

原是一条石埂子,1973年前只住了几户人家,参宝乡镇政搬迁到这儿以后发展很迅速,现已成为有一定规模的集镇,是参宝乡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石良:

此地有一条发源于龙顶山山脉的约一里路长的石埂,是一种很好的石料,故取名石良。

大风岩;位于风岩村一社,是天然的大石岩,岩高45米,宽40米,因岩高风大而得名。

双水井;位于风岩村二社,明朝末年有一任姓发现这时的南坳田壁处,有两股泉水涌出,就在此用石料修了两个方型水井,取名方水井,水井的水流量很大,能供40多户的人家饮用。

这儿的水质很好,是酿酒优质水源。

相传过去有一酒贩,从白沙担酒到立石去买,路经此地时不慎摔倒,酒洒倒入一半在井中,酒贩无奈只好用井水把坛子盛满,没想到在立石出售时,人们都说比平时的酒好,一售而空。

清朝年间,有一小孩在井边玩时不慎掉入井中淹死,孩子的家人气得把淹死孩子的井填平了,从而就只剩下一口井了。

坝老砰:

位于风岩村四社与万定合明村七社交界处,立石场到白沙大路经过处,地势较平,交界处有一供应茶水,小吃的店子。

明国初年此地老二(土匪)猖獗,泸县团总王学西派兵不息匪患后人称之坝老平。

有平息老二的地方之意。

赵村:

明洪武十一年,赵氏镒祖从贵州夜郎坝迁来合江符东。

繁衍后生,发展成“三村八房”,现在的赵村系赵氏下村。

三河口:

赵村六社与天台四社交界处,1965年赵村曾在此处修坝拦水建泵打米,饲料加工厂。

先坝:

先坝村三社,因该处有200余亩,三方平坦的一块田土,无树木遮挡,取名先坝。

清朝中期王俊安祖辈在此建住宅,也取名先坝,1950年建仓宝乡时取名大梁村,后来又改名先坝村。

长春:

长春村六社,1950年龚建奎在一华里长的冯冲沟头修建长五间住宅,取名长春,示意永远是春天。

长春村由此而来。

灯杆坪、大石塔:

位于原灯杆村四社,有约0.5公里长的石埂上一土灵庙,建庙后地此年年上灯杆,后人称灯杆坪。

灯杆坪有一大石坝,远望石坝形象似塔。

明朝末年有一杨姓地此建一住宅,取名大石塔。

石坝边、下杜湾:

五里村五社,入川移民杜氏一族在此修祠堂,住宅,称杜湾,清初时,杜氏分居后,有一家在杜湾上边的大石坝边修住宅取名石坝边。

后来人们称原杜湾为下杜湾,石坝边为上杜湾。

五里埂:

先坝村五社,原灯杆村一、二社,猪曹凼至金佛寺,有五华里的一条石埂子,故称五里埂。

幺店子:

位于幺店子村二社,白沙至云井的石板大路旁1608年白沙场上一姚姓在这里开店供过路行人歇息取名姚店子,后改名幺店子。

雷霹石:

位于雷霹石村六社,距龙顶山约一公里处有一大石包,整整齐齐的从中一分为二,逢长约10米,宽3米,深6米,大石旁有一座天堂寺。

相传在嘉靖年间,有一年办天堂会,两个会首合办,买了数十只鸡祭拜,把鸡杀了整理干净后晚上二人同守。

第二天清点时发现少了一只鸡,二人相互怀疑,争吵不休,互不相让。

两会首为洗清冤情,共同点烛,上供品跪地向天发誓:

“偷鸡者被雷霹死”。

果然不出所料,明朗的天空转瞬间雷鸣电闪,天昏地暗。

一声雷响,大地一片漆黑,雷声过后人们撩眼一看,被打死的不是二会首,而被霹的是大石包,旁边有一只被霹死的黄鼠狼,身边还躺着一只鸡,由此也证明了二位会首的清白。

雷霹石也由此而得名。

牛栏山:

位于雷霹石村三社。

这儿有多个像馒头样的山,1738年任氏祖辈任天海在一馒头山上建牛栏养牛。

后来人们称这山为牛栏山。

倒马坎:

位于雷霹石村二社,龙顶山北麓。

在白沙到云井的石板路上有一石岩坎。

清朝初年有一专门从事驼运物资的商人,用马从云井驼运物资到白沙场,每当到此处时,由于马已筋疲力尽,又遇上坡,马从坡上倒至岩下,由于常出这种事,从此人们把这里叫做倒马坎。

黄石坝;位于寺宝村二社。

有一块天然的大石坝,湖广移民入川时,黄氏一族在此修建祠堂、住宅,致此这里取名黄石坝。

白岩:

白岩村五社北边有一岩石,湖广移民时白氏家族在此石的南边修祠堂,建住宅,繁衍子孙,取名白岩。

刘坝:

位于寺宝村一、四社。

湖广入川时,刘氏家族在此修祠堂,建住宅,因这一带刘氏居多,故称刘坝。

赵岩;位于雷霹石村三社,望川流不息到白沙的大路上有一石岩,清朝末年赵鹏举祖辈在岩对边修住宅,取名赵岩。

鹅公滩:

位于五里村四社,洞角河流经此处,有一石滩,河溪右侧王山村有一大山犹太如鹅公称鹅公山,河滩称鹅公滩。

漏孔滩;位于五里五社,鹅公滩上游,有一滩,在滩下有一0.5米直径长5米的孔,溪水从孔中流出,故取名漏孔滩。

七块碑:

位于会龙村一社大院子。

合江符阳东赵氏始祖赵镒,外号“七老”原籍贵州遵义夜郎坝,洪武一十年迁合江符东,繁衍发展世孔为“三村,八房”,即赵村(上村、中村、下村)赵岩,大房基,鄢坝,石簸箕,赵家岩,中汇,旧站坝,贵州平镇等八房。

赵镒及配阙氏死后葬于会龙村一社大院屋后坝,始立谱碑一座。

祥录“三村、八房”嗣孙名石碑共七块,故称七块碑。

会基村的天新桥,石良村的天生桥,五里村的七人滩,灯杆村的挺心桥,赵村村的苏溪桥,先坝村的猪曹凼,郑坝的龙门桥,幺店子的干板桥。

天台村的洞角桥,风岩村的福民桥,在道路交通篇都的记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