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10课 鸦片战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1999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10课 鸦片战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10课 鸦片战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10课 鸦片战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10课 鸦片战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10课 鸦片战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10课 鸦片战争.docx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10课 鸦片战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10课 鸦片战争.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10课 鸦片战争.docx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10课鸦片战争

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1.了解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运用表格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并分析其影响。

2.掌握《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认识其对中国的危害。

3.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点,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知识点一 虎门销烟

1.背景

(1)国际:

18世纪中后期,英、法、美等国相继开展____________,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

(2)国内:

自给自足的____________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实行____________政策。

2.原因:

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掠走中国大量白银,严重摧残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3.过程

(1)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________查禁鸦片。

(2)1839年6月,林则徐在________海滩当众销毁英美走私贩的大量鸦片。

4.结果:

英国政府决定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预习评价】

1.(判断)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中国的禁烟运动。

(  )

2.(判断)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的民族英雄。

(  )

3.(思考)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试答:

                                    

知识点二 鸦片战争

1.过程

(1)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初):

侵入________海面→进攻厦门→攻占浙江定海→到达天津白河口。

(2)第二阶段(1841年初~1842年8月):

强占____________→威逼广州→攻占东南沿海一些城市→驶抵________下关江面。

2.结果:

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____________》。

(1)割地:

割__________给英国。

(2)赔款:

赔款2100万银元。

(3)开埠: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________五处为通商口岸。

(4)协定关税: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3.影响

(1)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主权和__________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2)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________________国家。

【预习评价】

1.(判断)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拥有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

(  )

2.(思考)《南京条约》的哪些内容能反映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

试答:

                                    

知识点三 战火再燃

1.原因

(1)根本原因:

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

英联络________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2.过程

(1)第一阶段(1856~1858年):

英军进攻广州→法国加入→攻陷广州→进逼________→签订《天津条约》。

(2)第二阶段(1859~1860年):

挑起冲突→攻陷天津、北京→火烧____________→签订《北京条约》。

3.结果:

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内容

割地

割________地方一区给英国

赔款

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开埠

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增开________为商埠

其他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________;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4.影响

(1)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________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____________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3)中国____________的程度加深。

【预习评价】

1.(判断)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签订了割地、赔款的《天津条约》。

(  )

2.(判断)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  )

3.(思考)文学大师雨果曾说过:

两个强盗火烧了圆明园。

你认为这两个强盗是指哪两个国家?

这次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试答:

                                     

【图解历史】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误区警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不是中国禁烟,而是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图解历史】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历史纵横】(教材第52页)《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不满足既得利益,又通过《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攫取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特权。

其他列强纷纷仿效英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来攫取更多的侵略权益,如美法两国。

【图解历史】两次鸦片战争中列强侵华的史实

【误区警示】“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的独立主权;“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内涵。

【图解历史】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一

1.

(1)工业革命 

(2)自然经济 闭关锁国 3.

(1)广东 

(2)虎门

预习评价 1.× 2.√ 3.

(1)直接目的:

维护鸦片贸易。

(2)根本目的:

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商品输出。

知识点二

1.

(1)广东 

(2)香港岛 南京 2.南京条约 

(1)香港岛 (3)上海 3.

(1)领土

(2)半殖民地半封建

预习评价 1.× 2.五个通商口岸的开放和协定关税。

知识点三

1.

(2)美法 2.

(1)天津 

(2)圆明园

3.九龙司 天津 北京 4.

(1)主权

(2)清政府 (3)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预习评价 1.× 2.√ 3.

(1)英国、法国。

(2)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主题

 鸦片战争

[史料探究]

1.鸦片战争的背景

史料

注:

“鸦片战争前夕的英国经济”图片中的机器、工厂等信息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经济”图片中的纺织、牛耕等信息反映了中国落后的小农经济。

思考 依据图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提示 

(1)清朝统治下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远远落后于时代潮流。

(2)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于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落后的中国成为其侵略目标。

2.鸦片战争的借口

史料 (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①……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②,强迫中国接受。

——《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注:

①说明禁烟运动并不是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②说明英国发动战争另有目的。

思考 依据史料指出“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提示 以中国禁烟为借口发动战争,迫使中国屈服。

3.鸦片战争的影响

史料 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其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

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①。

中国的近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②。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注:

①“必须”反映了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刺激中国人学习西方近代的工业文明。

②反映了鸦片战争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思考 史料反映了作者对鸦片战争怎样的客观评价?

提示 肯定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客观进步作用。

认为鸦片战争推动了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史论形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政治上:

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对外关系上:

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政策,国门被迫开放。

(3)思想文化上:

封建传统思想受到冲击,客观上使中国接触到西方先进文明和生产方式,刺激中国人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4)经济上:

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属;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5)社会生活上:

外国的生活方式、习惯、衣着、饮食首先传入,西方的社会习俗也传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总体上促使中国被迫向近代社会转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名家论史]鸦片战争的影响

史料:

英国的大炮……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中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会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导读:

鸦片战争冲击了曾经一度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满清王朝,在此冲击下,中国传统社会全面解体。

主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

[史料探究]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史料 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①……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

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②……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的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将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1854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注:

①进一步扩大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中国自然经济阻碍了外国商品的入侵,侵略者不满足既得利益,欲再次侵略中国。

思考 史料中英国人对鸦片战争的结果表示了什么态度?

其中哪一句话最能反映英国要求“修约”的原因?

提示 

(1)态度:

不满足既得利益,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

(2)原因:

“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史料一

鸦片战争示意图  第二次鸦片战争示意图

注:

注意两个图片中通商口岸分布区域的变化。

思考 依据两个图片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通商口岸分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 

(1)由东南沿海地区扩展到整个沿海地区,并且深入到长江中游;由远离清朝的政治中心到临近清朝统治的心脏地带。

史料二 今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

①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②。

滨海七省,漫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

——郑观应《盛世危言》

注:

①说明列强的侵略势力延伸到内地。

②说明中国成为列强争相侵略的对象。

③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

思考 

(2)依据史料回答,相比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危害有哪些?

提示 ①通商口岸从沿海深入内地。

②侵略国从一国到多国。

③主权进一步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史论形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继续

根本原因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性质

具有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程度进一步加深

扩大

过程

侵略力量

英国

英法主犯,美俄帮凶

侵略时间

两年

四年

侵略范围

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

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危害和影响

开放口岸和割地

开五口,割香港岛

增开十一口,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俄国割占中国领土100多万平方千米

主权破坏

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

主权进一步丧失,侵略势力由沿海侵入到内地

社会性质变化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甘肃兰州期末)有学者认为:

“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

A.英国的船坚炮利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C.中国的闭关锁国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解析 理解“世界大势”要注意结合当时世界的发展趋势来分析、归纳,鸦片战争前,世界的发展趋势是英、法、美等国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故选B项。

答案 B

2.(北京学业水平)林则徐说:

“烟不禁绝,国日贫,十余年后,岂惟无可筹之饷,抑且无可用之兵。

”这句话旨在(  )

A.说明鸦片输入危害B.抨击政府军备废弛

C.建议增加财政收入D.提出扩充军队数量

解析 由材料“烟不禁绝”等信息得出是陈述鸦片的危害,故选A项。

答案 A

3.(广东学业水平)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它爆发于(  )

A.1840年B.1900年C.1911年D.1919年

解析 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故A项正确;1900年爆发八国联军侵华,故B项错误;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故C项错误;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故D项错误。

答案 A

4.(北京学业水平)中英《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

“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管事官——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

”这说明中国丧失了(  )

A.领土主权B.贸易主权

C.司法主权D.关税主权

解析 犯法只能由领事去裁判,这侵犯了司法主权,故选C项。

答案 C

5.(贵州学业水平)下图是江政启《漫画中国史》中的一幅漫画。

该漫画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

A.鸦片战争后西方势力开始进入中国沿海

B.列强向清政府提出了进一步的无理要求

C.鸦片战争是由英、法、美等共同发起的

D.《南京条约》刺激帝国主义瓜分中国野心

解析 图片信息“法国”“美国”“我也要签约”,看出是鸦片战争后,列强纷纷和清政府签约,B项正确,其余各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 B

6.(云南景洪期末)恩格斯在评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指出:

“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对俄国有利”的主要原因是(  )

A.割占中国土地B.强迫中国赔款

C.开放通商口岸D.破坏关税自主

解析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俄两国也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它们签订不平等条约,特别是俄国,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因为其他权益英法也有,所以恩格斯有此说法。

答案 A

7.(辽宁沈阳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强行挑起争端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

不应忘记,英国人到19世纪中叶几乎开始相信有一种在世界各地经商的神圣权力,并认为一些政府禁止自己的国家自由贸易是不合自然规律、应该受到谴责的。

材料二 务须让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马戛尔尼那时的岁月已经远去,如今要与天子本人,而不是地方代表,要在朝廷宫中,而不是在总督府等衙门,继续商谈已从帝国南部或中部重镇开始的关系。

——高第《中国与西方列强关系史》

(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怎样的经济政策?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进一步影响。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一中“自由贸易”的信息得出英国的经济政策,结合工业革命后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分析根本原因。

(2)问,从列强侵华范围扩大及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来思考。

答案 

(1)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

目的:

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成其商品市场。

(2)中国进一步丧失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

一、学思之窗(教材P52)

为什么自诩为西方文明国家的军队,会将东方文明的精华焚毁?

提示 19世纪中期的西方殖民者虽以文明者自居,但在全世界到处扩张、侵略。

他们的本性是贪婪和掠夺。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占领了北京城。

当他们看到那些“比巴黎圣母院的珍宝的总和还要多”的珍宝时,他们的本性立即取代了“文明”的面孔。

劫掠之后再放火焚烧,还要美其名曰“这是为了给中国人一个教训”。

强盗逻辑暴露无遗。

二、本课测评(教材P53)

用史实说明,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提示 

(1)中国主权的变化:

①政治上: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主权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

②经济上: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战争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2)社会矛盾变化: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是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3)革命任务变化:

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以上这些变化说明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三、学习延伸(教材P53)

上面这段文字是当时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原因的说辞,你认为他说的对不对,为什么?

提示 义律的说辞是错误的。

首先,他无视英国鸦片走私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的巨大伤害,反而指责中国政府的禁烟运动是“残酷的战争罪行”,是“一种侵略”,纯属颠倒黑白;其次,他故意将中国政府没收的鸦片说成“英国人的财产”,意在打动坚信“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英国资产阶级,使他们的代表能够在议会中支持对华战争的议案;第三,他提出中国政府没收及销毁鸦片“在原则上是如此的危险”,意在让那些反对鸦片贸易的议员相信他是在为英国的正当贸易“据理力争”。

因此,义律此举属于编造事实、偷换概念,再一次印证了“强盗的逻辑就是不讲逻辑”这一公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