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区边坡治理灾害工程抗滑桩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9834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1.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景区边坡治理灾害工程抗滑桩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风景区边坡治理灾害工程抗滑桩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风景区边坡治理灾害工程抗滑桩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风景区边坡治理灾害工程抗滑桩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风景区边坡治理灾害工程抗滑桩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风景区边坡治理灾害工程抗滑桩施工方案.docx

《风景区边坡治理灾害工程抗滑桩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景区边坡治理灾害工程抗滑桩施工方案.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风景区边坡治理灾害工程抗滑桩施工方案.docx

风景区边坡治理灾害工程抗滑桩施工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1、编制说明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兰州市金城关民俗风貌区旧城改造边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用以指导各项施工活动的技术、经济、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综合性文件。

根据本工程招标文件、设计资料以及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对工程施工特点进行分析,结合我司的人力、机械设备、技术以及实际施工经验,编写了本施工组织设计。

2、编制原则

1.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施工程序,信守合同规定的工程竣工工期。

2.实行施工、设计、监理和建设单位四结合,统筹安排,合理布置,做好施工部署及各项目施工生产工作。

3.采用流水施工方法和网络计划技术组织有节奏、均衡和连续施工。

4.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安全生产的原则下,推行标准化管理和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5.做好施工设计,做好人力、物力的综合平衡调配,做好雨季施工安排,力争均衡生产。

6.贯彻“勤俭节约”的方针,合理布置好施工现场,组织文明施工。

7.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扩大机械化施工范围,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用计算机辅助工程项目管理,实现质量、工期和造价的控制。

 

3、编制依据

1.本工程招标文件

2.本工程设计施工图纸

3.实行国家有关工程施工规范标准和规程

4.青岛市有关建筑工程文件及规定

5.施工现场文件

6.与本工程有关的施工和验收规范

7.本企业施工经验、资质条件

8.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6.9);

1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9);

12.《水利工程设计预算编制规定》(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

1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1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5.工程测量规范

16.《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

2005)

1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8.人工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206-1996)

第二节工程概况

返岭前、青山滑坡位于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返岭前社区和青山社区,地处著名的崂山风景区之内,两处滑坡紧邻省道212。

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和极端天气的影响,两处滑坡已出现蠕滑迹象,且返岭前滑坡已于2007年8月发生过一次滑动,造成一名当地村民死亡,近150m省道被冲毁,对当地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和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并直接影响到崂山风景区的正常运营。

根据勘查结论,两处滑坡稳定性较低,急需对其进行治理。

1、项目地理位置、行政区别、坐标

整个工程共分为两个治理区,分别为返岭前滑坡治理区和青山滑坡治理区。

其中,返岭前治理区由四个滑坡组成,分别为滑坡一,滑坡二,滑坡三及已滑滑坡。

返岭前滑坡中心位置地理坐标为:

北纬36°11′55.85″,东经120°40′50.68″,青山滑坡中心位置地理坐标为:

北纬36°09′20.21″,东经120°40′49.89″,总治理面积约0.2km2。

两个滑坡治理区均有省道212穿过。

(详图见勘察报告)

2、返领前滑坡规模

返岭前滑坡包括已滑滑坡、滑坡一、滑坡二、滑坡三,四个滑坡体的位置关系如图3-1所示。

其中,已滑滑坡于2007年8月11日晚发生滑动,导致一当地村民死亡、公路损毁近150米、村庄大面积停电。

滑坡一与滑坡二位于已滑滑坡东北侧,滑坡三位于其西南侧。

已滑滑坡东侧的滑坡体内发育两条较大冲沟,由北向南依次命名为冲沟1、冲沟2。

其中,冲沟1深2-4m,冲沟近东南走向。

由于冲沟切割作用,沟内充填大量碎块石,局部有基岩出露,碎块石、基岩成分为白垩世崂山超单元太清宫单元中粗粒碱长花岗岩。

由于冲沟将已滑滑坡以东的滑坡体一分为二,造成两处滑坡可能不同时发生滑动;并考虑二者覆盖层厚度、全风化层厚度、滑动方向均有所差异,将已滑滑坡东北侧的滑坡体分为两部分,分别命名为滑坡一与滑坡二。

滑坡三位于已滑滑坡的西南侧,公路靠近后缘一侧已发生了较明显的蠕动变形。

图2-1返岭前滑坡位置图

滑坡一平面面积约7.14×104m2,滑体平均厚度11m,体积约78.54×104m3,为中型滑坡;前缘高程3-5m,距离海面10-20m;后缘高程150~170m。

顺公路长度200m,垂直公路长度由西向东逐渐增加,长度为220-410m。

滑坡二平面面积约6.35×104m2,滑体平均厚度4m,体积约25.4×104m3,为中型滑坡;前缘高程7-25m,剪出口距离海面5-20m;后缘高程150~170m。

顺公路长度300m,垂直公路长度为170m。

滑坡三平面面积约4.04×104m2,滑体平均厚度12m,体积约48.48×104m3,为中型滑坡;前缘高程3-5m,距离海面5-10m;后缘高程55~85m。

顺公路长度290m。

青山滑坡体平面面积约1.35×104m2,体积约9.05×104m3,为小型滑坡;前缘高程59~65m,后缘高程100~105m。

顺公路长度187~200m,垂直公路长度52~75m。

图2-2青山滑坡位置图

2.2.滑坡形态

返岭前滑坡、青山滑坡的实际形态见照片2-1、2-2,工程地质平面图见图2-3、2-4。

返岭前滑坡一平面上呈不规则状,省道212公路在32-37m高程处由东北向西南横穿滑坡一,滑坡两侧围椅状地形明显。

滑坡发育冲沟2,坡上水管所漏之水由地表渗入地下,大部分汇聚至该冲沟排入黄海。

坡内无泉水点。

滑坡西分界线为返岭前已滑滑坡,东分界线为返岭前冲沟1,后缘为基岩与第四系分界线,推测剪出口为残破积边界。

滑坡整体坡度较陡,平均坡度为32°,坡向135-145°。

返岭前滑坡二平面上呈正方形,省道212公路在37-53m高程处由东北向西南横穿滑坡二,滑坡两侧围椅状地形较明显。

滑坡体内无冲沟发育,坡内亦无泉水点。

滑坡西分界线为返岭前滑坡一东边界的冲沟1,后缘为基岩与第四系分界线,推测剪出口为残破积边界。

滑坡整体坡度较陡,但较滑坡一平缓,平均坡度为20°,公路上方坡度30°,公路下方坡度仅有5°-10°左右,坡向130-140°。

滑坡二东侧前缘有大面积基岩出露,基岩为白垩世花岗岩。

返岭前滑坡三的平面形态呈三角形,省道212公路在22-27m高程处由东北向西南横穿该滑坡体,滑坡围椅状地形较明显。

滑坡两侧为小型冲沟,并且有双沟同源现象。

坡内亦无泉水点出露。

滑坡后缘为基岩与第四系分界线,推测剪出口为残破积边界。

滑坡整体坡度较陡,平均坡度为23°,坡向与滑坡方向均为130-140°。

由于后期人为影响较大,滑坡一、二、三滑坡前缘均未见明显的滑坡鼓丘,滑坡一与滑坡二的中、前缘处居民较为密集。

滑坡体内有较多基岩出露,根据滑坡宏观(滑坡围椅状地形较明显、坡体后缘有小规模洼地出现)、微观形态(小台阶与平台相间),将返岭前滑坡一、滑坡二、滑坡三定位可能再次滑动的古滑坡。

照片2-1返岭前滑坡全貌图

图2-3返岭前滑坡总工程地质平面图

地形地貌

返岭前、青山滑坡区均属于崂山区东部,地貌类型均为构造剥蚀的低山区,省道212走向在返岭前滑坡二以北呈WE向,经滑坡一转折后近SN向经过返岭前滑坡;省道212走向在青山滑坡呈SW向穿过本区。

两处滑坡四周山势陡峻,沟谷切割强烈,主要沟谷受NE向断裂构造的控制,山脉走向以NE向为主,沟谷两侧滑坡较陡,一般30°左右,部分陡坡地段为40°—60°。

返岭前滑坡区呈明显的陡崖斜坡地貌,滑坡区西侧为陡崖,陡崖高程一般在80m-140m,最高处高程约240m,位于已滑滑坡西端,最低处高程约75m,位于滑坡三西端,陡崖下部坡度角50°~70°,上部80°~90°。

滑坡一西北部与滑坡二北侧陡崖不明显,覆盖层较厚,树木茂盛。

区内发育有多条冲沟,冲沟沟谷一般陡狭,且沟内有许多滚落孤石,最大直径约3m,沟宽、切深不一,最宽处近3m,位于滑坡一中段及滑坡一与滑坡二交界处,最窄处约0.5m;冲沟切深一般为0.5m-4m,以已滑滑坡南端冲沟切深最大,约为5m,滑坡二与滑坡一分界段冲沟(冲沟1)、滑坡一中段冲沟(冲沟2)、已滑滑坡南端冲沟(冲沟5)均由省道212贯穿至滑坡后缘。

返岭前村主要集中在滑坡一和滑坡二范围内,民房一般为省道212两侧60m范围内修建,多为两层砖石结构。

返岭前滑坡范围内以种植茶树和林木为主,基本没有农耕田,坡面茶树种地多为块石砌筑而成的梯田,以滑坡三种植茶树面积最大,滑坡二最小。

由于切坡修路,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较多,对原始地形地貌的改造较大。

青山滑坡也呈明显的陡崖斜坡地貌,滑坡区西北侧为陡崖,高程一般为100-110m。

坡面植被较发育,上部裸露基岩较多,滑坡区两侧边缘为天然冲刷形成的冲沟,冲沟沟谷较陡,宽度2m-3m,切深0.5-1.5m,南侧冲沟已修建排水沟,北侧冲沟内滚石较多,粒径不一,最大直径约2m。

青山村主要集中在滑坡南侧,民房全部位于省道212南侧修建,多为2-3层砖石结构。

青山滑坡区内没有农业用地,靠近省道212附近有部分绿化林木。

由于切坡修路,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较多,对原始地形地貌的改造较大。

1.3.2地层岩性

基岩

地层:

区内地层出露比较简单,从老至新依次为中生界白垩系下统莱阳群止凤庄组(KlZ)、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山前组(QS)。

侵入岩:

返岭前滑坡区内侵入岩从北向南依次出露三个超单元,分别为燕山晚期伟德山超单元大水泊单元(wDηO53),晋宁期荣成超单元邱家单元(rQηγ23)和崂山超单元太清宫单元(lTκγ53)。

青山滑坡区内侵入岩主要为崂山超单元太清宫单元(lTκγ53)。

第四系覆盖层

第四系堆积物按其成因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残坡积物(Qel+dl):

两处滑坡的残坡积物主要成分均为粘土夹碎石,碎石成份与下伏基岩岩性相关,主要分布于滑坡体区的山脊,基岩斜坡缓坡部位零星分布,该层厚0.5m~5m。

分布于青山滑坡、返岭前滑坡三、滑坡二冲沟1以北区域。

2.崩坡积物(Qcol+dl):

为滑坡的主要组成物质,成份为块石、碎块石夹土。

块石、碎块石的成份与陡崖岩性及崩塌地段相关,块径一般0.1m~5m,最大约10m~20m,最小约5cm。

崩积物在本区广泛分布在陡崖之下,厚度一般在滑坡前缘较厚,在滑坡下游侧及斜坡组成滑坡的崩积物在滑坡前缘一带最大厚度达20m,分布在滑坡一、滑坡二冲沟1以南区域。

1.3.3构造地质

断裂构造

工作区处于中朝准地台鲁东隆起区东南部,Ⅲ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东北部。

西部以朱岩-店集断裂构造线与泛口凹陷分界,为青岛-崂山隆起构造单元。

近工作区范围内,断裂构造发育,褶皱构造不发育。

断裂构造NE向断裂发育,其中王哥庄-山东头、劈石口-浮山所断裂对区内山脉走向、岩浆岩侵入等起重要控制作用。

区内NWW向断裂为基底性构造,形成时代比NE向早,且经过多期活动,主要断裂有白沙河、张村-南崖湾断裂和石老人断裂。

滑坡区构造相对简单,未见规模性断裂通过。

滑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1稳定性计算模型

通过勘查及物探结果,可知返岭前滑坡中前缘的全风化花岗岩厚度较大,且几处滑坡各不相同,而后缘全风化厚度仅有1-2m,结合已滑滑坡进行工程类比以及对滑坡下滑推力的计算,综合推测滑动面应是位于全风化花岗岩层之中,再结合专家意见,综合确定滑动面位置全风化花岗岩层底部(见下图3-1、3-2、3-3),然后再计算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

图3-1返岭前滑坡一剖面7-7’滑动面

图3-2返岭前滑坡二剖面10-10’

图3-3返岭前滑坡三剖面20-20’

青山滑坡是残破积体与全风化花岗岩、砂岩顺完整基岩面形成的类土质滑坡。

根据滑坡范围、规模、地质条件、滑坡成因及地表变形等情况,可对滑坡的稳定性作出定性判断。

滑坡地表除公路外总体较为陡峭,地形坡角一般30°~35°。

滑体主要由混砂粉质粘土、全风化花岗岩、砂岩组成,滑体厚度较为均匀,全风化花岗岩风化不均匀,呈砂状、粉质粘土状。

地表水及地下水十分贫乏,排泄条件一般。

最危险滑动面位于全风化花岗岩和局部全风化砂岩之中,全风化岩层不均匀,呈砂状、粉质粘土状。

滑床在滑坡纵轴方向上总体较为陡峭,倾角一般在35°左右,前缘陡峭程度略减,前缘20°~25°。

图3-4青山滑坡剖面27-27’

2计算参数的确定与稳定性计算

滑坡稳定性和推力的计算的参数有:

滑坡体的天然重度及饱和容重,暴雨工况中的暴雨重现期为50年,最大时降雨强度为64.1mm/h;主控制结构面和滑移面的天然抗剪强度参数c、φ。

根据勘查报告,综合确定滑坡稳定性计算参数取值如下:

1、Qel+dl

天然容重(kN/m3)

饱和容重(kN/m3)

天然内聚力(kPa)

天然摩擦角(°)

饱和内聚力(kPa)

饱和摩擦角(°)

滑坡一

17

17.8

13

15

9

10

滑坡二

17

17.8

22

18

19

17

滑坡三

17

17.8

13

15

8

10

青山滑坡

17

17.8

10

15

8

11

 

2、lTκγ53(全风化)

2、lTκγ53(全风化)

天然容重(kN/m3)

饱和容重(kN/m3)

天然内聚力(kPa)

天然摩擦角(°)

饱和内聚力(kPa)

饱和摩擦角(°)

滑坡一

19

20

14

23

10

13

滑坡二

19

20

25

23

22

21

滑坡三

19

20

19

24

9.9

13

青山滑坡

19

20

25

20

21

16

3、lTκγ53(强风化)

2、lTκγ53(强风化)

天然容重(kN/m3)

饱和容重(kN/m3)

天然内聚力(kPa)

天然摩擦角(°)

饱和内聚力(kPa)

饱和摩擦角(°)

滑坡一

22

22

22

28

19

24

滑坡二

22

22

28

29

28

27

滑坡三

22

22

25

29

20

25

青山滑坡

23

24

30

28

26

23

4、lTκγ53(中风化):

=26kN/m3内聚力c=20000kPa摩擦角φ=37°

稳定性计算结果:

滑坡一

滑坡二

滑坡三

青山滑坡

已滑滑坡

计算工况

稳定系数(K)

稳定系数(K)

稳定系数(K)

稳定系数(K)

稳定系数(K)

天然自重

1.748

1.495

1.833

1.306

1.207

自重+暴雨

1.035

1.306

1.043

1.033

自重+地震

1.619

1.413

1.713

1.231

自重+暴雨+地震

0.960

1.237

0.973

0.974

3.3稳定性综合评价与预测

1、返岭前滑坡

依据勘查报告,滑坡一天然状态下的整体稳定系数为1.748。

根据滑坡形态、滑床、滑带特征、滑体物质结构、稳定性计算等方面综合考虑滑坡目前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但在暴雨期,该滑坡性系数为1.035,处于欠稳定状态,具有下滑的危险。

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滑坡治理。

滑坡二天然状态下的整体稳定系数为1.495。

根据滑坡形态、滑床、滑带特征、滑体物质结构、稳定性计算等方面综合考虑滑坡目前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期,滑坡二稳定性性系数为1.306,处于稳定状态;在地震状态下,滑坡二稳定性系数为1.413,亦处于稳定状态。

综上,滑坡二在三种工况下均处于稳定状态。

滑坡三天然状态下的整体稳定系数为1.833。

根据滑坡形态、滑床、滑带特征、滑体物质结构、稳定性计算等方面综合考虑滑坡目前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期,滑坡二稳定性性系数为1.043,处于欠稳定状态,安全储备不足,具有局部滑动、坍塌的危险,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滑坡治理。

已滑滑坡位于公路上方的滑体部分由松散的全风化花岗岩构成,不会发生整体滑动,在暴雨条件下,坡面冲刷严重,坡体表面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现象。

2、青山滑坡

滑坡稳定性计算表明,天然状态下滑坡的整体稳定系数为1.306。

根据滑坡形态、滑床、滑带特征、滑体物质结构、稳定性计算等方面综合考虑滑坡目前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但在暴雨期时期,稳定系数为1.033,,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具有下滑的危险。

第三节设计概况

1、目前治理范围

工程总体抗滑桩总计114根,设置在返岭前滑坡一、滑坡三和青山滑坡,均为单排、垂直于滑坡主滑方向布置,滑坡一抗滑桩设置在居民住宅范围后的山坡上,采用悬臂桩阻滑,以冲沟2为界分为两段,分别为抗滑桩1-1段及抗滑桩1-2段;滑坡三抗滑桩3-1段,设置在距离省道212公路上侧,其轴线距离省道直线距离约12m,,该段采用抗滑桩+锚索阻滑,一桩一锚,锚索类型及规格详见施工图;青山滑坡抗滑桩(5-1)设置在省道212公路修建挡墙上侧,距离挡墙内侧直线距离约7m,采用悬臂抗滑桩阻滑。

其中,返岭前滑坡抗滑桩80根,青山滑坡抗滑桩34根。

返岭前滑坡一与青山滑坡抗滑桩截面均为1.5m2.0m,返岭前滑坡三抗滑桩截面为2.0m2.6m,返岭前滑坡一及青山滑坡抗滑桩桩长17m,滑坡三抗滑桩桩长22.4m-24m,详见表4-1,桩长由滑坡主滑方向向两侧逐渐递减,桩号见附图1。

桩心距均为6m,桩身采用C30混凝土浇筑。

各桩采用桩顶横梁连结,桩间横梁为矩形截面,高1.0m,宽0.5m。

桩间设计采用矩形现浇挡土板,挡土板截面尺寸详见治理分项设计4.6.2。

2、治理设计

根据工程比对,结合滑坡实际状况,该滑坡治理工程采用综合治理措施:

滑坡主体采用抗滑桩+桩间挡土板工程措施阻滑,结合截排水、坡面整理、危岩体治理进行综合治理,以达到消除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的目的。

2.1.灾害体特征

2.1.1灾害体基本特征

治理工程总体设计

根据工程比对,结合滑坡实际状况,该滑坡治理工程采用综合治理措施:

滑坡主体采用抗滑桩+桩间挡土板工程措施阻滑,结合截排水、坡面整理、危岩体治理进行综合治理,以达到消除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的目的。

3.2.1抗滑桩工程布置

工程总体布置(参见附图1、附图2)抗滑桩总计114根,设置在返岭前滑坡一、滑坡三和青山滑坡,均为单排、垂直于滑坡主滑方向布置,滑坡一抗滑桩设置在居民住宅范围后的山坡上,采用悬臂桩阻滑,以冲沟2为界分为两段,分别为抗滑桩1-1段及抗滑桩1-2段;滑坡三抗滑桩3-1段,设置在距离省道212公路上侧,其轴线距离省道直线距离约12m,,该段采用抗滑桩+锚索阻滑,一桩一锚,锚索类型及规格详见施工图;青山滑坡抗滑桩(5-1)设置在省道212公路修建挡墙上侧,距离挡墙内侧直线距离约7m,采用悬臂抗滑桩阻滑。

其中,返岭前滑坡抗滑桩80根,青山滑坡抗滑桩34根。

返岭前滑坡一与青山滑坡抗滑桩截面均为1.5m2.0m,返岭前滑坡三抗滑桩截面为2.0m2.6m,返岭前滑坡一及青山滑坡抗滑桩桩长17m,滑坡三抗滑桩桩长22.4m-24m,详见表4-1,桩长由滑坡主滑方向向两侧逐渐递减,桩号见附图1。

桩心距均为6m,桩身采用C30混凝土浇筑。

各桩采用桩顶横梁连结,桩间横梁为矩形截面,高1.0m,宽0.5m。

桩间设计采用矩形现浇挡土板,挡土板截面尺寸详见治理分项设计4.6.2。

表4-1滑坡三抗滑桩一览表

编号

桩长

编号

桩长

47

22.4

64

24.0

48

22.5

65

23.9

49

22.6

66

23.8

50

22.7

67

23.7

51

22.8

68

23.6

52

22.9

69

23.5

53

23

70

23.4

54

23.1

71

23.3

55

23.2

72

23.2

56

23.3

73

23.1

57

23.4

74

23.0

58

23.5

75

22.9

59

23.6

76

22.8

60

23.7

77

22.7

61

23.8

78

22.6

62

23.9

79

22.5

63

24

80

22.4

3.2.2截排水工程

截排水工程主要包括天然冲沟清理,已有排水沟修葺,新建排水沟及挡水墙四部分(见附图1、附图2)。

1、天然冲沟清理:

主要对滑坡一与滑坡二分界处的冲沟1、滑坡一中部冲沟2进行清理。

该两处冲沟为天然冲刷形成的冲沟,工作内容主要为清除冲沟内孤石,滚石。

2、已有排水沟修葺:

主要对已滑滑坡和青山滑坡内存在的排水沟进行修葺,对破坏的砂浆抹面进行修复,对部分破坏的沟壁进行重修,清除沟内淤积的砂石,保证其排水畅通。

3、新建排水沟:

主要对已滑滑坡内因冲刷后形成的三条天然冲沟进行修整,然后新建排水沟。

4、新建挡水墙:

在已滑滑坡破内,沿横向修建一道挡水墙,横向连接冲沟3、4、5新建的排水沟,防止上部汇水直接冲刷喷播区域。

3.2.3危岩体治理工程

主要对返岭前滑坡一、青山滑坡范围内的部分危岩体进行治理。

对返岭前滑坡一的块石3、块石11、块石12、块石14、块石15、块石16、块石18以及青山滑坡的的块石为块石15、块石16进行治理。

3.2.4坡面防护工程

坡面防护工程主要是为对已滑滑坡段下部的土体进行挂网喷播、对上部的裸露岩石、碎石坡面施工主动防护网进行防护。

已滑坡面下部坡面土体直接裸露,植被不发育,其表面长期受到雨水冲刷作用易受风化剥蚀作用发生滑塌,同时坡体裸露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

对该段坡面进行挂网喷播,保证坡面安全、美化环境。

上部岩体碎石直接裸露,坡面坡度较大,极易发生滑塌,为保证坡体安全、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设计采用主动防护网挂网工程进行加固。

3.2.5场地整平工程

抗滑桩轴线两侧施工场区高差很大,有大量孤石裸露,施工抗滑桩及连梁前对抗滑桩轴线上两侧的场区进行平整,包含对抗滑桩轴线上的孤石进行清理和对抗滑桩桩顶及连梁标高以上的块石及杂土进行清理、外运,为抗滑桩施工创造工作面。

3.2.6耕地复垦工程

抗滑桩及连梁施工完成后,对抗滑桩及临时道路施工的征地进行耕植土回填,覆土厚度1米。

耕地恢复范围以抗滑桩轴线为中心线,向两侧各延6米。

3.2.7安全防护工程(围挡)

由于省道212是进出工作区的唯一道路,为保障过往车辆及行人的安全,在施工区域架立长约700米的围挡,其中返岭前滑坡约400米,青山滑坡约300米。

1、治理工程分项设计

根据拟建项目总体规划及不稳定斜坡特征,本次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主要为抗滑桩、桩身锚索、挡土板、桩后回填、桩顶绿化、主动防护网(含锚杆、锚索)、被动防护网(含锚杆)、挡土墙、截水渠、排水渠、框架格构(含锚杆)、随机锚墩、吊沟及人行踏步。

1.1抗滑桩设计

(1)材料的设计强度

采用C30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fc=14.3MPa,

钢筋--A:

HPB300强度标准值fyk=300N/mm²强度设计值fy=270N/mm²

B:

HRB335强度标准值fyk=335N/mm²强度设计值fy=300N/mm²

C:

HRB400强度标准值fyk=400N/mm²强度设计值fy=360N/mm²

(2)桩身设计

设置抗滑桩后,滑坡要有足够的稳定性,要保证滑体不超越桩顶滑动,桩身要有足够的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