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思想品德高中政治衔接有关内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9342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思想品德高中政治衔接有关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考思想品德高中政治衔接有关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考思想品德高中政治衔接有关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中考思想品德高中政治衔接有关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中考思想品德高中政治衔接有关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思想品德高中政治衔接有关内容.docx

《中考思想品德高中政治衔接有关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思想品德高中政治衔接有关内容.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思想品德高中政治衔接有关内容.docx

中考思想品德高中政治衔接有关内容

高中政治衔接有关内容

 

说明:

仅是初三知识部分,初一、初二知识与高中知识的衔接,老师们自己关注。

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

《初三知识点》

1、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强盛、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P3

(1)表现:

神农力耕、仓颉造字,中华文明史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诸子百家、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灿烂文化的代表;我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数学、军事等都曾走在世界前列;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康乾盛世,绽放着中华文明的璀璨光芒。

(2)作用:

中国的科技文化曾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衔接点》:

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1、传统文化的表现之一:

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华文化的特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初三知识点》

1、弘扬民族精神P9

(1)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的脊梁”指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

(2)作用:

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延绵不绝,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3)民族精神的丰富发展:

P11

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是中国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对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强大的生命力。

2、爱国主义P10

(1)含义

(2)表现

《衔接点》:

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初三知识点》

1、我国对外交往的原则和政策P12

(1)原则:

睦邻友好、和平共处

(2)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衔接点》:

必修二《政治生活》

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四单元综合探究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1、我们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继续同发达国家战略对话和深化合作,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初三知识点》

1、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2、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衔接点》:

必修二《政治生活》

第六课中国共产党执政: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第二单元财富论坛

第四课走向小康

《初三知识点》

1、人民生活小康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1)人们衣食住行等发生的巨大变化,就是生活水平达到小康的具体表现。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2、现代意义的小康是谁提出来的?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是由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

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构想中国现代化进程时,提出分三步走的战略设想:

以1980年为基点,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再经过50年,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3、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怎样的?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3)在21世纪头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的小康。

与总体的、初步的小康相比,全面的小康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

(3)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重大历史使命。

《衔接点》:

必修一《经济生活》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小康社会

(一)总体小康

1、表现:

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人们的消费结构,已经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比较富裕型的服务类消费迈进。

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实力大大增强。

2、特点:

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1、提出:

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特点:

(1)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2)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

(3)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

(4)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

(5)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三)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比较

 

(四)小康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要求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第五课财富之源

《初三知识点》

一、科技创造财富(科技的作用)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科技是关键。

2、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和重要标志。

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

3、在现代社会,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

4、在我国,科技有力地促进了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轨,提高了经济效益。

《衔接点》:

必修一《经济生活》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要求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3、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4、重视人才和科技,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创新,大力实施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

《初三知识点》

1、创造财富的源泉有哪些?

如何“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1)劳动、科学技术、智慧与开拓精神都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

此外,资本、管理等因素也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

(2)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首先要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3)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还要建立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衔接点》:

必修一《经济生活》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是什么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为什么

1、根本原因:

它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具体原因: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化大生产是生产力的主体,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才能保证实现共同富裕;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国情,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3、实践证明:

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三个有利于)

怎么做

1、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2、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

含义

作用

地位

个体经济

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

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私营经济

以生产资料月度微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

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发展生产,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和国家税收,对提高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具有积极作用

外资经济

外商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有利于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类别

相关内容

 

按劳分配

为主体

1、地位:

2、基本内容和要求:

3、按劳分配的原因

4、意义:

5、具体形式: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的收入。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含义: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②原因: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③意义:

A、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资本、技术、管理的活力竞相迸发,促进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各种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B、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C、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④具体形式:

A、按劳动要素分配:

私营、外资企业的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

B、按资本要素分配:

a\私营企业主收入,b\利息,股息,债券,股票收入等。

C、按技术要素分配:

技术取得的收入(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D、按管理要素分配:

企业的管理人才的收入

E、按土地要素分配: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F、按信息要素分配:

信息工作者提供信息(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的收入)

其他分配

公有制经济中的福利分配;社保方面的收入

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

《初三知识点》

一、税收含义

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基本形式。

二、税收的特点

1、强制性——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取得财政收入。

2、无偿性——指国家取得税收不需要常怀,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3、固定性——指税法是连续有效和相对稳定的,对什么征税、证多少税是通过法律性质实现确定的,不经国家皮追不能随意征收和随意改变。

三、税收的作用

国以税为本,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税收,国家只有依靠税收才能实现其职能。

四、依法纳税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2、国以税为本,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税收,国家只有依靠税收才能实现其职能。

3、依法纳税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依法纳税,人人有责。

4、不懂税法或知法犯法,偷税漏税,必将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初三知识点》

1、我国的富民政策: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衔接点》:

必修一《经济生活》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一、税收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1)含义: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2)基本特征

强制性

无偿性

固定性

区别

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

国家取得税收收入,不需返还,也无需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征税对象、税率由税法规定,不能随意改变

 

联系

 

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二、税收的作用

(一)性质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

(二)作用

(1)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3)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4)税收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

三、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一)公民依法纳税的必要性——“四看”

1、从税收的地位看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2、从税收的作用看

税收为国家存在与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骨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3、从我国税收的性质看

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性质决定了公民必须依法纳税

4、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看

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自觉诚信纳税的义务

 

(二)行使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1、权利:

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2、义务: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三)违反税法的行为及其处罚

 

表现(含义)

手段

处理

联系

偷税

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欺骗、隐瞒等方式

税务机关在追缴税款的同时,要回收滞纳金并处罚款,触犯刑法的还要由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四种违法行为都是违反税法规定的,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欠税

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

骗税

纳税人用欺骗方法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骗取税收优惠

抗税

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暴力、威胁等手段

《初三知识点》

1、为什么要提倡“勤俭节约,文明消费”的良好习惯?

《衔接点》:

必修一《经济生活》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内容

基本要求

反对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

消费要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合理进行消费

即反对超前消费,也反对消费滞后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理性消费,健康消费(有主见,保持冷静的头脑)

1、反对跟风随大流

2、情绪化消费

3、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保持人鱼自然的和谐,以保护消费着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实现可持续消费(核心)

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做到戒奢从简

铺张浪费,骄奢淫逸

第三单元同在阳光下

第七课关注弱势群体

《初三知识点》

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衔接点》:

必修一《经济生活》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一)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什么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2)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二)为什么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

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3、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畴内,使分配的结果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三)怎样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第九课共享阳光

《初三知识点》

一、我国政府在帮助、扶持社会弱势群体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1、我国政府重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2、大规模扶贫开发;

3、发展教育事业,促进社会平等;

4、重视农民工权益的保障。

5、通过法律援助,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减免费用的法律服务。

6、帮助残疾人康复、入学和就业,对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实施救治和关怀政策,为每个公民创造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等等。

《衔接点》:

必修二《政治生活》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一、政府的主要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政治职能)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职能)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文化职能)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公共服务)

 

第十课聚焦两会

《初三知识点》

一、我国的国家性质

1、我国国家的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3、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也是依法治国的基本精神。

二、人民代表

1、人民代表的资格:

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我国公民,才有资格成为人民代表。

2、人民代表的产生:

选举产生——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3、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承担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大职责。

4、人大代表的具体职责

(1)在人大会议召开期间,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决定国家和地方重大事务;

(2)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到人民群众中,调查研究,了解民意。

三、人民代表大会

1、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国家机关

2、人民代表大会是怎样产生的?

三、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1、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国家机关。

2、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国家机关对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受它监督。

四、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1、职能:

最高决定权;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四个“最高”)2、2、每年一次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体现并维护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地方各级权力机关

五、为什么我国必须实行人大制度?

1、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情况复杂,要保证人民有效地行使国家权力,必须通过适当的方式。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全体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根本途径和有效形式。

必须实行人民代

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作过程,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

表大会制度?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5、只有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能符合我国国情、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真正保证我国人民当家作主。

六、人大制度的优越性

1、它保证人民有效地行使国家权力,从根本上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全体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根本途径和形式,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衔接点》:

必修二《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们当家作主的国家

1、我国的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

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权利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人民代表

地位:

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四项),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四项)

人民代表大会

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并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常设机关:

人大常委会,在人大闭会期间,代行部分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地位、含义、民主集中制、内容、优越性

重点:

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

怎样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

《初三知识点》

一、人民政协

1、性质:

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人民政协的组成——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民族和各界的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

3、、人民政协与人大、政府三者的关系——政协在决策前协商,人大在协商后表决作决策,政府在决策后执行,三者统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司其职,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4、人民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5、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团结、民主

6、我国实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

《衔接点》:

必修二《政治生活》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一、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

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一参加,三参与)

②我国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而不是思想上和组织上的领导。

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

遵守宪法和法律。

各民主党派和共产党一样,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都享有宪法规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法律地位平等。

都必须以宪法和有关法律为准绳,进行民主协商,互相监督。

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人民政协的性质:

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注:

它不是国家机关,也不是政党)

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是:

团结和民主。

人民政协的职能: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

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的政党制度

三、适合国情 优势显著

①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②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

③它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④它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初三知识点》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选举的形式:

直接提名候选人、差额选举、匿名投票等

3、我们应怎样对待自己的选举权利

4、基层民主

(1)村民委员会

相应的法律: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其规定:

村民委员会实行直接选举制度。

——表明:

村民委员会的选举纳入了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

每届任期三年,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都是直接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