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后备力量建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9215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docx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防后备力量建设.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docx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一、名词解释:

1、广义的国防后备力量:

除了国防现实力量以外的一切可用于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敌入侵的人力、物力、财力及精神力量的总称:

包括人力动员准备、战场准备、战略物资准备、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对人民群众进行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等等。

2、狭义的国防后备力量:

国家经过动员后所有可以直接参加和支援战争的人力。

主要包括预备役部队、民兵和其他服预备役的人员,以及经过军事训练的大、中学校学生等。

3、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是国家为适应战争需求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聚集、并不断完善转化机制等一系列工作的总和。

4、国防:

国防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5、国际战略环境:

指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政治集团在一定时期内在战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斗争所形成的一种战略格局和态势。

6、国际战略格局:

指国际社会中国家与力量集团的一种关系结构,也是国家和各种力量集团在斗争中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发展阶段。

7、战争潜力:

是指经过动员和开发可用于战争的潜在力量。

取决于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以及人口资源、自然条件等。

8、国防观念:

是对以爱国主义为精髓的国家防卫问题的理性认识,是公民在建设、保卫国防问题上义务感、责任感和自觉参与意识。

9、民军制:

籍民为兵,军队预编,平时为民,战时为兵,战后归农。

10、世兵制:

普通户:

种田交租出劳役

屯田户:

专为国家种田交租纳粮

军户:

或称士家,专为国家服兵役

世兵制的后备兵是已经当过兵的或正在当兵的人的子孙后代

两晋、南北朝

承袭世兵制。

11、府兵制:

隋、唐:

对府兵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武则天时期,北部边境建立民众武装“团结兵”。

玄宗开元十年,逐步改为募兵制。

12、国防后备力量领导体制:

指国防后备力量领导的组织形式、权限划分、管理方式和机构设置的整个体系。

是国家国防领导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13、民兵:

我国我国民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性武装组织,是中华

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

14、预备役部队:

是以现役军人为骨干,以预备役军官和士兵为基础,按照现役部队建制编组,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的后备武装力量。

15、预备役:

亦称后备役。

公民在军队外服兵役。

16、兵役制度:

国家关于公民参加武装组织或在武装组织之外承担军事义务、接受军事训练的制度。

主要包括:

公民依照法律在军队中服现役,在军队外服预备役,以及在校生接受军事训练等规定。

17、兵役:

公民依照国家兵役制度履行的军事义务。

分为现役和预备役。

18、广义的国防法:

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保证实施的,关于国家防务规范的总称。

19、狭义的国防法:

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颁布的关于调整国防关系以及与国防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全国性、综合性法律。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三、简答题

1、比较国防后备力量与战争潜力:

一个国家的国防力量在和平时期表现为两种能力:

一是“以战制胜”的实战能力;二是“不战而胜”的威慑能力.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是慑止侵略、制约战争、维护和平的战略措施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国防不仅依靠国家的军事实力,还依靠国家的战争潜力。

战争潜力是指经过动员和开发可用于战争的潜在力量。

取决于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以及人口资源、自然条件等。

国防后备力量是国家战争潜力中经过准备能直接转化为战争实力的相关资源的总称。

战争潜力资源包涵了国防后备力量

2、简述国防的基本类型:

扩张型,自卫型,中立型,联盟型。

3、简述国防后备力量的特性:

群众性,阶级性,军事性。

4、简述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相关因素:

政治,经济,国际战略环境。

5、简述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发展的战略目标:

数量充足,质量较高,动员快速,机制完善。

6、简述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发国防后备力量的发展趋势:

国防后备力量的战略地位将更加重要;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功能向综合效益拓展;

国防后备力量的规模和结构将更趋合理;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将以完善运行机制为重点。

7、简述中国古代兵役制度的共同特点:

寓兵于民,耕战结合,劳武结合,军赋均等。

8、简述我国新中国成立后国防后备力量发展的几个阶段:

普遍民兵制的实施;

民兵和预备役合二为一;

大办民兵师和民兵工作“三落实”;

“十年动乱”中的民兵建设。

9、简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的成就:

一、全面调整民兵组织,整顿民兵工作。

1、调整民兵组织2、调整民兵军事训练3、改进民兵政治教育4、整顿武器装备。

二、颁布新的《兵役法》,完善了预备役制度。

三、组建预备役部队,提高战时快速动员能力。

四、开展学生军训,为战时储备较高素质的后备兵员。

五、服从大局,为改革开放服务。

10、为什么说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和平时期国防建设的重要战略措施?

一、后备力量建设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是和平时期富国强兵的良策国防后备力量是我国“三结合”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必由之路,常备军与后备力量相结合,是由两者内在联系决定的,符合和平时期国防发展规律,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佳选择。

11、为什么说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是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重要保证?

一、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对巩固国防、保卫国家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二、国防后备力量是维护国家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是慑止侵略、制约战争、维护和平的战略措施;一个国家的国防力量在和平时期表现为两种能力:

一是“以战制胜”的实战能力;二是“不战而胜”的威慑能力.

12、为什么说建设强大的后备力量是夺取未来反侵略战争胜利的坚实基础?

一、强大的后备力量是未来战争中兵员动员的主要来源;

二、强大的后备力量是配合正规部队作战的重要力量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仍然要实行人民战争坚持人民战争就是从根本上坚持毛泽东军事思想。

13、为什么说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仍然要实行人民战争?

未来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战场将在本土进行,有打人民战争的条件。

只有靠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才能以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备的敌人

14、简述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指导思想:

国防建设指导思想战略转变的实质,就是把长期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指导思想,转变到相对和平时期国防建设的轨道上来。

其基本内容是:

一是国防建设服从经济建设大局,与经济建设相适应。

二是坚持以武装力量建设作为国防建设的核心,变数量型为质型。

实行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

三是从临战状态下应急性建设转向谋求长远发展。

15、简述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应遵循的方针:

一、控制数量二提高质量三、抓好重点四、打好基础

16、简述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一、坚持党管武装的原则;二、坚持人民战争思想;三、坚持劳武结合的原则;四、坚持民兵制度与预备役制度相结合的原则五坚持民兵工作与战时兵员动员准备工作相结合。

17、简述我国国防后备力量领导体制的层次结构。

(一)最高决策机构;

(二)执行机构;(三)议事协调机构;(四)决策咨询机构

18、我国国防后备力量领导体制的主要特点。

(一)军事系统对后备力量的领导;

(二)地方党委、政府对后备力量的领导

19、地方党委、政府通过哪些制度实施对国防后备力量的领导?

1、地方党委书记兼任同级军事机关的党委第一书记,各级人武部主要领导参加地方同级党委;2、县以上建立人民武装委员会制度;3、地方党委和政府建立“议军”制度;

4、地方党委对人民武装部门政治、思想工作的领导

20、简述民兵工作的标准:

(1)民兵工作“三落实”,即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

(2)“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21、简述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民兵工作;二、兵役工作;三、动员工作;四、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国防教育

22、简述我国预备役部队建设的方针:

保持稳定;控制规模;打好基础;提高素质

23、简述我国预备役部队建设的任务:

(一)努力提高部队的军政素质,不断增强现代条件下快速动员和整体作战能力。

(二)根据未来战争的可能需要,切实做好战时动员的各项准备工作,随时准备转为现役部队执行作战任务。

(三)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24、简述我国预备役军官的来源:

1、退出现役的军官和文职干部;

2、退出现役士兵;

3、人民武装干部和民兵干部;

4、非军事的高等学校毕业学生;

5、符合预备役军官基本条件的其他公民

25、简述我国士兵预备役的条件

(一)年龄条件:

18-35岁;

(二)政治条件:

服预备役的人员必须政治合格。

凡触犯法律,被逮捕、判刑、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不进行登记或注销。

(三)身体条件:

身体无残疾,无慢性病,或者有慢性病但不影响正常训练、参战。

26、简述我国军官预备役的条件

(一)年龄条件:

预备役专业技术军官平时服预备役的最高年龄:

1、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60岁;2、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55岁;3、初级专业技术职务:

50岁。

(二)政治条件:

服预备役的人员必须政治合格。

凡触犯法律,被逮捕、判刑、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不进行登记或注销。

(三)身体条件:

身体无残疾,无慢性病,或者有慢性病但不影响正常训练、参战

27、简述学生军训的意义:

(一)学生军训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措施

(二)学生军训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效途径

28、简述普通高效学生军事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1、中国国防;2、军事思想;3、国际战略环境;4、军事高技术;5、信息化战争。

29、简述普通高效学生军事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

1、条令条例;2、轻武器射击;3、战术;4、军事地形学;5、综合训练。

30、简述国防法规的共性:

1、鲜明的阶级性2、高度的权威性3、严格的强制性4、普遍的实用性5、相对的稳定性

31、简述国防法规的个性:

1、调整对象的特殊性2、公开程度的有限性3、司法适用的优先性4、法律后果的特殊性

5、设定行为的特殊性

32、列举四种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法规

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主要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关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法律条文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1998年12月29日九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正。

(1)规定了我国的兵役制度

(2)规定了我国公民的兵役义务(3)对平时征兵和战时兵员动员作出了明确规定(4)规定了民兵的性质、任务和编组要求(5)对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学生的军事训练作出了规定

3、《民兵工作条例》:

1990.7.6中央军委常务会议和1990.10.26国务院第69次会议通过颁布

(1)规定了民兵的性质,肯定了民兵的重要地位

(2)规范了民兵工作的任务(3)规定了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制度(4)规定了各级政府和军事机关对民兵工作的领导职责(5)规定了民兵组织建设、政治建设、教育训练等方面的问题(6)规定了奖励的原则和办法

4、《征兵工作条例》

1985年10月24日颁布,对征兵的时间,征集对象的年龄条件,缓征对象,军地各级职责,兵役登记,体格检查,审定新兵,新兵交接,新兵运输,退兵,经费开支,违法行为的惩处等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

5、《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

1995年5月10日通过颁布

(1)关于预备役军官管理的规定

(2)预备役军官的权利和义务(3)预备役军官范围和条件(4)预备役军官军衔(5)军官预备役分类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树立三种意识:

一是忧患意识二是尚武意识三是责任意识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

(1)为什么要制定《国防动员法》

(2)产生的经过(3)主要内容和特点(4)对国防动员组织领导体制的规定(5)在经济建设贯彻国防要求方面的规定(6)对物资动员的规定(7)对预备役人员的储备与征召的规定(8)对公民和组织的国防义务与权利的规定(9)特别措施规定(10)对国防动员体系与突发事件应对体系的相互衔接的规定

二、填空题

1、广义的国防后备力量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精神力量)等。

2、在我国,狭义的国防后备力量主要包括(民兵)、(预备役部队)、(其他预备役人员)、(参加过基本军事训练的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学生)、(人防、交通战备专业队伍)以及(能直接转化的物力、财力、科学技术力量等)。

3、国防后备力量的特性包括(群众性)、(阶级性)和(军事性)。

4、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相关因素主要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国际战略环境)。

5、大国防观包括(国家边疆观)、(国家威慑观)和(国家利益观)。

6、国防的基本类型有(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和(中立型)。

7、国国防后备力量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数量充足)、(质量较高)、(动员快速)和(机制完善)。

8、夏商周三代的兵役制度都是(民军制),商朝才夏朝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军队(预编),而周朝则发展完善,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后备兵即(羡卒)。

9、春秋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其主要职业就是当兵。

10、春秋战国时期兵役制度在前朝的基础上有较大发展有,其中春秋时期是(世兵制)与(民军制)相结合的兵役制度,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实行(郡县征兵制)。

11、三国时期曹操把国民分为(普通户)、(屯田户)、(军户),其中(军户)又称士家,专为国家服兵役。

12、府兵制始创于(西魏),(隋唐)发展完善,到了唐中期走下坡路,逐渐被(募兵制)代替。

13、我国古代兵役制度的共同特点是(寓兵于农)、(耕战结合)、(劳武结合)和(军赋均等)。

14、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是我党领导的最早的群众武装。

15、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党领导的群众武装形成的时期,主要发展了(赤卫队)和(少年先锋队)。

16、1931年11月,《苏维埃的武装政策》规定了苏区的武装力量由(红军)、(游击队)、(赤卫队和少年先锋队)组成。

这就是“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的雏形。

17、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民兵制),保卫地方秩序,建立国家动员基础。

18、1957年6月,中央军委发出《关于改进兵役工作的指示》,决定将民兵与预备役合而为一。

即(服预备役)就要参加(民兵),民兵工作就是预备役工作。

19、民兵工作“三落实”即(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

20、1985年,党中央、中央军委提出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十六字方针是(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和(打好基础),1991年将其中的(减少数量)调整为(控制数量)。

21、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从地区上讲,主要是(边海防地区)和(重点人防城市)。

22、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从从对象上讲,主要是(预备役部队)和(基干民兵)。

23、我国国防后备力量领导体制的最高决策机构包括(党中央)、(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国务院)和(中央军委)。

24、我国国防后备力量领导体制的层次结构包括(最高决策机构)、(执行机构)、(议事协调机构)和(决策咨询机构)。

25、我国后备力量建设和动员工作的协调机构为(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

26、我国国防后备力量领导体制的主要特点是(实行党管武装)的(双重领导制度)。

27、“兼任制度”即地方党委书记兼任同级军事机关的(党委第一书记),各级人武部主要领导参加(地方同级党委)。

28、党管武装的双重领导制度的“双重”指(军事系统的领导)和(地方同级党委的领导)。

(判断题)29、省军区系统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判断题)30、基层武装部即是我国基层行政机构的组成部分,也属于国防后备力量领导体制的组成部分。

()

31、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民兵工作)、(兵役工作)、(动员工作)、(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防教育)。

32、我国民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性)武装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

33、民兵建设的标准是(民兵工作“三落实”)和(“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34、我国的预备役部队是以现役军人为(骨干),以(预备役军官和士兵)为基础,按照现役部队建制编组,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的后备武装力量。

35、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

36、预备役部队“两个能力”是指(遂行作战能力)和(快速动员能力)

37、我国预备役人员登记统计包括(军官预备役登记统计)和(士兵预备役登记统计)。

38、学生军训方针的“三个面向”指(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面向现代化)。

39、军事理论课教学是高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本、专科生的(必修课),按规定不能少于(36)课时,

40、国防法体系按照按立法权限区分为四个层次,即(立法程序)、(法律的执行与监督)、(法律的宣传教育)和(法律的理论研究)

41、我国公民服兵役的形式包括(服现役)、(服预备役)和(参加学生军训)。

四、论述题

1、试析国际战略格局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影响

国际战略格局:

指国际社会中国家与力量集团的一种关系结构,也是国家和各种力量集团在斗争中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发展阶段。

国家安全环境:

指围绕国家安全活动的空间及可以直接、间接影响国家安全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周边安全环境:

指国家周边有无危险和受到威胁的情况。

是一个国家对其周边国家或集团在一定时期内对自己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是否构成威胁、有无军事入侵、渗透颠覆等情况的综合分析评估。

以我国为例

解放初期:

一度决定军队整编裁员

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

全民皆兵,在战争的轨道上建设后备力量,以数量规模型为主

上世纪八十年代:

从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的轨道上来

军事发展潮流:

指世界上主要国家武器装备发展、武装力量员额、军兵种结构及军队编制体制的调整、教育训练方式方法和军事理论研究等的发展趋势。

以美国为例,为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

(1)改变武器装备先现役后预备役

(2)编制体制上现役与预备役基本保持一致

(3)由过去的相互分离状态变为一体化协同

国际战略环境因素是一种牵引性因素,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起到一定的外部导向性作用。

2、试析政治因素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影响

(一)国家的阶级属性决定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性质

一是国家的政体模式决定国防后备力量的领导体制。

二是国家政治方面的法律、法令及有关的规章制度制约着国防后备力量的法规和制度。

(二)国防政策决定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方向

国防政策:

是指国家为了顺利进行国防建设事业和正确使用国防力量而规定的行为准则。

依据不同的国防政策,当代世界各国的国防可分为:

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

(三)国家的政治战略决定着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策略

国家的政治战略:

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规定全局性的政治活动纲领、目标及总体部署。

从国防的角度看,国家的政治战略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全局进行筹划和指导

(四)全民国防观念决定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效能

国防观念:

是对以爱国主义为精髓的国家防卫问题的理性认识,是公民在建设、保卫国防问题上义务感、责任感和自觉参与意识

《孙子兵法》始计:

故今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素其情。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只有当人民群众有强烈的国防观念和民族斗志时,国家平时才能有兴旺发达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事业,才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政治因素是一种规定性因素,它规定了一个国家国防后备力量的本质属性和发展的方向

3、试析经济因素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影响

(一)经济实力制约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规模、质量

大国之兴,兴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军事强盛和对外扩张;大国之衰,衰在国家生产力重心转移以及因过度扩张而造成的科技和经济相对衰落后退……在一场大国间的长期战争中,胜利往往属于有坚实的经济基础的一方,或属于最后仍有财源的一方。

国家经济实力:

是指一国利用现有的生产能力和自然资源所能达到的最大生产量。

在对国防后备力量重视程度相当的前提下,不同的国家,其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水平与该国的经济实力成正比。

(二)经济结构制约国防后备力量的结构和布局

经济结构是指国家各个部门、地区分布、各种经济成分和社会生产各个方面的系统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是经济结构的地区分布性特征二是工农业部门的比例结构特征

(三)科技含量影响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质量和战斗力

国防后备力量的质量包括整体质量和单个质量。

整体质量主要是指后备兵员的整体结构和整体战斗力水平;单个质量主要指后备兵员的政治、军事、文化、身体、技术素质等。

国防后备力量质量本质上取决于人口质量,而人口质量则取决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四)经济利益原则影响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调控手段和方法

计划经济时代:

“政令高于一切”,政府统一调控.市场经济时代:

经济、法律、教育等手段的综合利用

经济因素是一种条件性因素,是国防后备力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客观物质条件。

4、试析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从国际战略环境分析,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为我国后备力量长远建设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二)从周边安全环境分析,我国周边形势将会继续保持缓和与相对稳定,为我国后备力量建设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三)从我国国内客观条件分析,我国改革开放稳步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长,将为后备力量建设提供更为强大的物质基础。

5、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如何理解?

国防建设指导思想战略转变的实质,就是把长期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指导思想,转变到相对和平时期国防建设的轨道上来。

其基本内容是:

一是国防建设服从经济建设大局,与经济建设相适应。

二是坚持以武装力量建设作为国防建设的核心,变数量型为质量型。

实行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

三是从临战状态下应急性建设转向谋求长远发展。

抓紧时间搞好军队的根本建设,包括加强军事理论研究,加强国防科研发展,搞好军队编制体制改革,陪养人才,提高官兵素质,以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等。

四是平战结合,军民结合。

国防科研、国防工业和国防产品适当向民品转化,并在民用中巩固和发展。

(1991)22号文件: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指导思想:

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适应国防建设需要。

十六大报告:

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胡锦涛:

建立巩固的国防,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十七大报告第九部分:

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必须站在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2008国防白皮书

突出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战略思想。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坚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统筹国家资源,兼顾富国和强军,使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

……

2010国防白皮书

面向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